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第三帝国-第4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问题就随之出现了。另一个要命的问题体现在油耗上,油老虎这个外号可并非浪得虚名。

    假设你买了一辆车,驾驶感觉非常棒,安全系统也完善,内饰漂亮,外观也足以让你体现出你高贵的品位,那么这辆车真的非常完美么?修车的时候是不是很贵?买车的时候有没有吐血?百公里油耗是不是催人泪下?你也许有钱并不在乎这些缺点,可是有没有想过,当你拥有上万辆这种汽车并且必须每天使用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灾难?当时希特勒和他的后勤部就面临着这样一个灾难,所以他们输的一点儿不冤。

    这个时空中,德国人可没有陷入可怕的怪圈之中,他们的坦克重量一直保持的非常好,良好的防弹外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装甲厚度,这个时候的德国坦克正在稳步向主战坦克的概念上迈进,而并不是走向重型坦克这条不归路。

    希特勒挖的坑,阿卡多义无反顾的跳了下去,他购买了克里斯蒂悬挂系统的专利,并且严格的保密起来,在德国的新式坦克豹式还有虎式上使用了这种其实非常落后的悬挂,还洋洋自得觉得自己简化了德国坦克,降低了故障率。

    当德国工程师们不必为了“左右对称”这种无聊的事情纠结的时候,当德国工程师们不必为了负重轮边缘的橡胶质量叹息的时候,他们理所当然的找到了更适合战争的坦克悬挂系统,也就是被时间证明了其优势的扭杆悬挂。

    阿卡多这个外行也被后来计算的数据惊呆了,这个时候他才知道所谓的t…34神话有的时候并非都是真实的。他承认了错误,并且下令在德国下一代坦克虎王坦克的设计上,果断的使用更加先进的扭杆悬挂。

    现在苏联最先进的t…34坦克也使用了扭杆悬挂,并且更前卫的用上了后置变速箱。这种坦克同样拥有倾斜装甲板,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形,而且其装备的76毫米口径火炮也能在500米的距离上威胁到德国早期投产的豹式坦克,完全具备了与德军坦克部队装备一争长短的实力。

    今天斯大林抵达这里,视察了整个工厂的生产情况,并且亲自给第一辆驶下生产线的t…34型坦克刷上了最后一块油漆,在一片掌声的包围下,苏联第一辆先进的t…34型坦克正式服役,立刻被装上火车,送往乌克兰前线,参加新的反击攻势。

    这一次苏联从远东调集了50万大军,并且出动了他们能够抽调到正面前线的所有兵力,可谓是准备得相当充分。苏联高层很清楚如果乌克兰长期脱离控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那里的反苏浪潮比想象中更加强烈。

    有了身经百战的士兵,又装备了新式的武器,苏联红军这一次可谓是下了一定的本钱。斯大林这一次决定不再让搞政治的人插手了,他给前线的百万大军准备了一个真正的军事指挥官。

第552章 552地() 
苏联的经济建设其实并不慢,相反因为很多原因,在斯大林时代速度非常快。至少铁路的建设方面,苏联人还是下了很大的力气的。他们没有聘请德国工程师,而是在自己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设计建造了一条横穿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铁路。

    这条铁路从欧洲基辅一直延伸到远东,是整个苏联横跨东西部的大动脉。可惜的是这条铁路并非是欧洲标准,而是使用了沙皇俄国时期的落后铁路标准建造的。这条铁路拥有自己的车头还有车皮,差不多算是独立运营的一条交通干线。

    这个时空中,苏联境内的铁轨被划分为了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老式的沙俄铁轨,而苏联西部地区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德国提供的欧洲新式铁轨。两套系统并不兼容,不过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苏联人依旧两套铁轨系统并用着。

    当然两种铁轨并非只有宽度不同那么简单,在一百米内的枕木数量也有差距,沙俄时代的铁轨标准非常没有远见,铁轨承重结构过于简单,可以拓展的运输重量也非常有限。但是落后的铁路设计标准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造价更加便宜,这让苏联有能力铺设更多的铁路来解决“有无”问题。

    和当年百废待兴的中国一样,现在的苏联更多的考虑并非是改善,而是从无变成有。质量的追求并不是重点,能否生产出东西,填补一片空白的领域才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

    火车在十分荒凉的平原上飞驰,伴随着轮子撞击铁轨交接部发出的咣当声响,很容易把人催眠。不过此时此刻这列火车上的人可没有心情睡觉,因为他们是前往西部前线的苏联红军远东地区士兵。

    这列军列和其他的军列并不一样,这列车厢里的士兵都是持有武器的,也就是说他们除了要被送到西部乌克兰前线去,还要负责一部分的保卫工作。因为这列火车上,还装载了20辆刚刚走下生产线的t…34型坦克。

    在火车的尾端倒数第二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儒雅的苏联军官,他正在自己的位置上详细的端详着一份苏联乌克兰省份的军用地图,而在他桌子的另一侧,铺着另一张写满了德文注释的地图。

    这个苏联军官,就是刚刚受命接手铁木辛哥兵权,总领乌克兰附近军务的朱可夫中将。他因为在诺门坎一战中表现出色被斯大林赏识,晋升为红军中将,然后因为西线的吃紧,被调往乌克兰指挥这一次的反击作战。

    “看看这份从德军手里缴获的作战地图……”朱可夫指了指桌子上的地图,对他的参谋开口说道。他的语气里充满了担忧的意味,似乎已经对西线的作战部署感到绝望了。

    那张从德国一名连长的尸体上缴获来的作战地图其实并不完备,可是上面记录下的道路情况以及附近地区的重要情报,比苏联人自己的军用地图详细无数倍。显然一些地区德国的间谍已经早就偷偷绘制了详细的地图,而提供地貌特征的无疑就是帮助苏联人修建铁路的德国工程师。

    “早有预谋啊,德国人从1930年就开始着手准备入侵我们的作战了,我们那个时候还傻乎乎的和人家合作开发苏联西部地区呢。”朱可夫摇了摇头,有些失望的说道:“真是一场让人绝望的战争。”

    作战参谋合上了德军的局部军用作战地图,表情也不太自然,他当然知道这份详细的作战地图要绘制多久,也知道根据这种详细地图布置出来的作战任务,究竟可以完美到什么样的程度。

    不过他还是开口,劝说道:“将军,毕竟我们在局部上拥有兵力优势,并且还有新式的武器投入战场,现在的国际形势也对我们比较有利,毕竟美国参战是我们一直盼望的事情,不是么?”

    这名参谋还不知道苏联的p…40战斗机部队在乌克兰境内已经损失惨重,他也不知道投入新式武器的不仅仅是苏联,德国人也同样在战场上亮出了自己的新式装备。而且明显德军的新式装备更具优势:ta…152战斗机显然比美国的p…40战斗机优秀很多。

    而这列火车上的t…34坦克虽然整体性能上要比美国今年服役的m4谢尔曼坦克好上一点,不过依旧是德国豹式坦克的水平而已,距离装甲更厚重,火炮威力更大的虎式坦克,绝对还有一段难以逾越的差距。指望t…34的出现来挑战德国的装甲部队的技术优势,显然也是不太现实的。

    当然,信心必须要十足,这是态度问题。苏联红军的指挥官已经被还没有完全结束的大清洗吓破了胆子,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违背斯大林想法的话来。这是保命的手段,和人品还有能力无关。

    要不是美国被日本拉下水,被迫参战,苏联现在也许早就已经和德国握手言和了吧?朱可夫有些无奈的想道。他其实并不赞成提前对德国动手,不过他自己也知道对德国的战争开始时间如果拖下去对苏联来说只会更加棘手。

    他从这份军用地图上看到了德国的处心积虑,也看到了双方基层官兵在素质上的差距。让苏联红军的连级指挥官们自己去调查附近的地形地图,恐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苏联基层指挥官没有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他们只凭借信念还有勇气去作战,动脑子的事情主要都留给将军们了。

    理想的情况下这样做其实也并非不可以,只不过大清洗高举着忠诚的大旗,把大部分有脑子的军官将领们也都给干掉了,这也就造成了一个可怕的事实:苏联军队大部分人都没办法用脑子打仗,笨拙的如同一只狗熊一样有力气却使不上。

    有一群不会动脑子的将军,加上一群不会动脑子的中层军官,再加上一群不会动脑子的低文化水平士兵——这样一支军队要面对的却是世界上职业化程度最高,文化水平最高的高科技军队,想起来就让人有一种绝望的感受。

    朱可夫给自己倒了一杯开水,然后看着窗外的景色,他的祖国拥有如此广袤的领土,这是无数先辈们不断努力扩张得到的最高荣誉,可是他现在怀疑自己有没有能力守住这片领土,让自己的后辈们继续生存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给斯大林同志发一封电报吧,告诉他,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能够停止这次进攻,加固我们的前沿防线固守现有的阵地。”朱可夫思考了几分钟之后,终于还是开口对自己的参谋说道:“直话直说,我对于进攻没有把握,我更希望我们的外交官们在谈判桌上能够结束这场战争。”

    “将军……”参谋听到朱可夫的话之后一愣,然后提醒一下自己的长官:“这么对莫斯科发电,我们弄不好要上军事法庭的……”

    “我宁愿被送到西伯利亚,或者在莫斯科被枪毙,也不想在葬送了100万红军将士之后,再接受这样的审判!”朱可夫坚定的说道:“这是我的选择,也是我的权力!”

    参谋点了点头,他也觉得这样一来自己或许还能有一条活路:如果因为冒犯了斯大林同志,被发配去西伯利亚,好歹还有一线生机。但是如果指挥战争失败,葬送了大量的人员物资,那么就不是去西伯利亚那么简单了,弄不好还要祸及妻儿老小也说不定。

    他去另外的一节车厢里发送电报,朱可夫则是拿起了军用地图再一次端详起来,德军在正面战场上正在收缩自己的兵力,努力的笑话乌克兰地区已经占领的部分,这才是最让他绝望的地方。

    说实话他并不害怕德军长驱直入,毕竟德军疯狂挺进并不能够威胁到苏联庞大的纵深腹地。即便是丢失了莫斯科他都有信心赢得战争的胜利,因为拿土地来消耗德军装甲部队对于苏联红军来说简直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同样快速进攻造成的后方不稳绝对会给苏联反击带来更大更方便的机会。

    不过德军的战略拟定者简直就是一个天才,这让德国没有被边境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稳扎稳打在乌克兰境内停下了脚步。沿着第聂伯河部署的防线让德军和仆从国罗马尼亚的军队缩短了防线,并且沿河布置的防御体系简直可以用固若金汤来形容。

    现阶段苏联部队没有实力确保自己的部队渡河突防成功,也无法保证自己的部队在渡过第聂伯河之后不会被迎头顶过来的德军装甲部队歼灭。所以朱可夫觉得,在今年的5月末开始反击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他觉得可以把这个时间推迟到7月底甚至是8月底。

    原因非常简单:战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