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廊诵┦裁础!�
她继续看着菜地叹气说,这么肥沃的土地,不用来种点什么东西,长得这么好的菜,不用来做成厨房里的美食,真是太浪费,太可惜了。
看着她悲不自胜的样子,沈先生只好说,明天营地来两个工人,把长得可以吃了的菜摘下来,做成营地沙拉,减少一点菜地的损失,不知道这样可好。
大婶听了,这才感觉到一丝安慰。她连声地说沈先生是个好人,还是他和冬湖的本镇居民贴心。
她说,好人是看得出来的,她一老早就断定了,沈先生这么慈眉善目的,肯定是个大好人,还有那个亲爱的薇拉、薇罗里什卡,一看也是个善良的好姑娘。
她说,薇罗里什卡甚至可以为了一只兔子、一只松鸡而进警察局。
大婶絮絮叨叨地说,可惜啊,像你们这样的好人,如今是越来越少了。唉,这世道人心啊……
邻居大婶就在这样感慨万千的絮叨中,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着的冬湖小镇,踏上了不可知的人生新路途。
我听了这个故事,心里也是非常的感慨。
“对了。”沈先生说,“大婶临走前还给我留下了一点她菜园子里的圆白菜种子。你要不要带一点回去种?大婶说,这是她家独有的圆白菜种子,种出来的白菜特别甜而多汁,用来做饺子是再合适不过了。她说,你们以后在菜市场买到的白菜,永远不会有我家的这种味道。这可是亿万年森林的原汁原味。”
我离开冬湖小镇的时候,果然带了一点大婶留下的白菜种子回去了。
后来,我把它们种在温德米尔湖区别墅的园子里。
播种后的当年,真的收获了一批圆白菜,但好像并不像大婶说的那样多汁。也许是土地不同的缘故吧。但是,大婶家的圆白菜,的确是比英国本地种的蔬菜,更为甘甜一点,而且叶脉间流动着更多野性的味道。
(二)
听沈先生说了大婶搬走的故事后,我才注意到营地隔壁的便利店。
现在营地和大婶家之间的那堵土墙早就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面两人来高的水泥墙。墙上还拉了铁丝网。
沈先生说,墙那边就是这家便利店的库房,里面经常有店里的存货和各种电器设备,也许他们是为了防盗的缘故拉起的铁丝网。
我来营地已经有一两天了,因为高墙遮挡着,营地的大门又不在这个方向,倒也没有怎么注意过隔壁开的是一家什么样的便利店。
我跟沈先生说,不如带我去新开的便利店看看吧。
我们从林子里回来的时候,沈先生就带着我走了另外一条新建成的小路。这小路从林边一直通达到便利店门口。
隔着老远,我就看到了便利店的霓虹灯在闪烁。
我惊异地看到,那招牌竟然是中文的!斗大的两个字不停地变幻着颜色:全友!
我差一点惊叫起来。
沈先生惊奇地看着我,说:“你怎么了?”
我掩饰说:“没什么。只是在这个地方突然看到全友这样的便利店,觉得很意外罢了。”
沈先生没有起疑心,接受了我的这个说法。
我跟着沈先生一起走进了便利店。熟悉的货架,熟悉的微波炉,熟悉的热饮小食吧,熟悉的饭团、三明治、便当盒和饮料。
我和收银的店员打听,这是不是顶新集团旗下的全友便利店?当地的收银员显然不甚了了。于是,中国面孔的店长热情地走了过来。
这个小伙子是上海人,他肯定地告诉我们,这就是顶新集团旗下的全友便利店。
真是太意外了。这竟然是我舅公家开的便利店!
我和沈先生在热饮小食吧找了个座位坐下来,沈先生过去点了两个海苔肉松饭团和两盒碗仔面,还有两盒果汁。
店长把热好的饭团和面送上来,并一再鞠躬感谢我们的光临,说能在这个镇子上看到中国人,每次心里都觉得很高兴。
于是,我们就在邻居大婶家以前的菜地里,吃了感慨无限的一顿简餐。
原来,就是我自己的家族,铲除了大婶家肥沃的菜地,也把她们一家从祖祖辈辈的传统生活方式中连根拔除了。
我深切地希望大婶在遥远的另一个小镇,重新找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希望铁路和网络永远不要通达到那里,希望他们的平静安宁的日子,不要再一次被惊扰和粉碎。
但是,我也知道,这很可能只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现代化的生活像癌症一样在全球蔓延。
田园牧歌的时代,早就已经注定,要成为不可挽回的过往。
第九百七十章 物是人非(下)()
一 (一)
我对沈先生说,想要看看这里新开通的火车。
沈先生说,这里有两个车站,一个是客运车站,一个是货运车站,他问我想要看哪个。
我想了想,说,返程时我打算坐客运火车到附近的那个大城市去,所以客运车站现在不用看,到时候再说。我们一起去看看货运列车吧。
沈先生说,货运火车在镇子新建部分、靠近沼泽地的那一头。
于是,他带着我选择穿过林子,沿着沼泽地的边缘走。
(二)
当地人告诉我们说,随着镇子上人口的增多,镇公所希望能够扩大当地的农业种植面积,以便自给自足地养活更多人口。他们看上了土壤肥沃的沼泽地,于是动用了很多激起给沼泽地抽水,然后在排干后的土地上进行农业开发,种上了冬小麦和大豆。
以前,这片沼泽地是一个独立的宇宙,养活了无数种类的生物,但红嘴丹顶鹤、野天鹅到草丛里的各种昆虫,再到泥潭里、水洼里的各种微生物。
沼泽被排干后,这些动物纷纷迁徙,渐渐绝迹。
大约在一年前,最后一批野天鹅和丹顶鹤悲哀地嗥叫着,飞过这里灰色的天空,消失在了远方,从此,这里的沼泽就变得越来越寂寞了。从我们第一次来度假之后,这里已经多年没有见过野鹿和野狐狸的身影了。
早年间,沼泽地旁边的密林里还生活着一只棕色的大熊,经常出来狩猎,有时候还会闯进镇子里来偷东西和袭击家禽。不少人都在镇子附近的道路上和它迎面遭遇过,吓得魂飞魄散。
后来,附近大城市的政府派来了一支专业狩猎队。狩猎队到达当地后,就问当地人,这里有什么需要猎杀的大型食肉动物吗?他们就说出了这只棕熊。
狩猎队几番追踪,和棕熊斗智斗勇,每到最后关头,都让这只聪明的熊滑脱逃跑了。
后来,他们利用棕熊最爱吃的鸡作为诱饵,设了一个陷阱,在陷阱周围布置了很多自动机关。
棕熊终于忍不住馋上当了。它触发了陷阱周围的火膛枪扳机拉索,被射出的子弹打穿了头盖骨,掉到狩猎队设好的陷阱里去了。
几天后,狩猎队巡视各地陷阱的收获时,发现了棕熊巨大的尸体。
他们跳下去,剥掉了它的皮。
他们带着一张完整的熊皮凯旋回镇,引起了全镇的轰动。
他们把这张巨大的熊皮放在镇公所里展览了几天,就送到大城市里去制作标本了。
从那以后,冬湖镇附近就再也没有熊的踪迹出现过了。
火车通车后,野生动物们迁徙消失的速度更加惊人。
当地人都很担忧,这样下去,这一片地方的原野气息,就要完全消失了,作为旅游景点的价值,也将不复存在。
更糟糕的是,伴随沼泽地的排干,新开发的农田也出现了土地肥力衰减、病虫害持续不断等问题。
人们最终直觉到,沼泽地生物数量的减少、生物种类多元化的毁灭,和土地肥力衰退、农作物产量降低、病虫害频发之间,是有着深刻的联系的。
牺牲沼泽,扩大农耕的后果时,伴随沼泽生态系统的毁灭,土地也正在快速地盐碱化和沙质化。而在盐碱地和沙质土上,农夫最终千辛万苦所能耕种出来的,与其说是粮食,不如说是孤独。
所以,从今年开始,人们又重新往排干了的沼泽地里灌水,希望用3年左右的时间,再把沼泽地恢复到以前的样子。
当地人对我们说,他们希望野鹿、野兔、野天鹅等这些动物,能够重新回来。
虽然到目前为止,再造沼泽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总算是有了个好的开始,阻止了当地自然生态进一步被破坏毁灭的发展趋势。
沈先生对我说:“我们人类就是这样荒诞可笑。我们常常会因为过度的贪婪,而毁掉自己喜爱的那些东西。”
他对再造沼泽生态的计划持非常不乐观的看法。
他说:“人类只能维持现有的荒野不被进一步破坏,保护现存的荒野,而要再创造一个荒野,那是人类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情。”
我点头,我说:“就像杀掉一条生命很容易,再创造一个出来,就困难多了。”
(二)
我们站在货运火车附近的铁轨旁边,看着一列挂了20个车厢的运木料的列车缓缓地驶出车站。
每次经过镇子的时候,货运火车都发出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的喧嚣声。
这种恐怖的声音,加上列车夜间雪亮的灯光,吓跑了沿线无数的野生动物,也让附近的居民不胜其苦。
火车趾高气扬地穿越小镇的田野、森林、沼泽,跨越湖泊,毫不掩饰自己的重要性。
但沈先生说,它也有谦逊的一面:它只专注于自己合乎常轨的喧嚣,永远不会越过铁路沿线的范围,到别人的地盘去无端嘶吼。
不过,这个谦逊也持续不了多久了,通达到小镇的高速公路,已经规划成功,开始筹资了,相信几年以后,小镇上千年的宁静,将会被彻底粉碎,永远失去。
(三)
我带着某种天堂失落的心情,悻悻地跟着沈先生从火车站又回到了营地。
当夜,沈先生说,他还有几瓶营地自己酿造的米酒,问我要不要陪着他品尝一点。
我虽然是不怎么喝酒的,但既然沈先生想要有人陪着他喝,我也就点头了。
我们一边对酌,一边聊着过去的事情。
沈先生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依恋之情。
他说,此次远去非洲,恐怕要在那边干上10多年了,下次再有机会回到这里,恐怕头发都要全白了。
看着他的感伤,想起当年度假的快乐日子,我心里也觉得挺不是滋味的。
沈先生问我,想不想逸晨先生。
我说,当然。我非常想念逸晨先生。没有他的搭档,我常觉如失一臂,空荡无从表达。
我告诉沈先生说,逸晨先生出家后,公司很快给我选了新的搭档。但是,连续换了几个,感觉合作都不怎么默契,无法达到心有灵犀的状态。
主要原因,应该是我这方面的。
为了避免更多的不愉快,有段时间我一直没有固定搭档,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独力去做,感觉自己就像孤魂野鬼一样,又如无根的浮萍随波荡漾。
就像来度假,也是我一个人自己来的。
沈先生说,来了度假营地,感觉会不会好一点呢。
我说,虽然睹物思人,心头别有一番滋味,但比起写字间里的孤单,这里的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