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岳此话引得场上百官纷纷怒目而视,这个于阆王额头上的冷汗唰的一下就飙出了老多,再也不敢提火器这件事情。
最后,刘岳还告诉于阆王,除了于阆王室,民间禁止私自拥有火器,一经发现与杀人罪同论,这一点的清查工作要求治安军务必全部清查。
实际上这个时候刘岳作为最大的火器供应者,只要他这里不出问题,哪里还会出问题呢,当然要将那个北方的家伙排出在外,这货后来很好学,在张骞出使的这段时间里,他竟然搭乘货运飞艇来咸阳三次了,每次都是去图书馆,甚至有一次连和刘岳的招呼都没打,等他走了半天了刘岳才知道他来过。
这个情况让刘岳十分的恼怒,他觉得自己的情报机构不够完善,于是责令幽灵卫牵头开始清查情报机构,事实上是情报机构在苏合坐上飞艇之后就将事情报了上来,并且飞鸽传书送到了这边,随后就被列为急件送到了刘岳的案头,但是他没有看见罢了。
第405章 逢变()
当然事情办了归事情办了,刘岳不知道这是事实,所以,刘岳准备动手整顿自己的情报机构了。
在刘岳开始动手整顿自己的情报网络的时候,于阆王也带着自己丰硕的收获准备返程了,看着那一队队装备精良的士兵,于阆王又是喜欢又是惊惧,又是羡慕又是憎恶,这些士兵一旦离开大汉,到了西域,就是无人能敌的铁血战将,但是他们却不属于自己。
他们装备的火器比自己参观的那些更加的先进,他们身上的铠甲,既轻便又坚固,就连那脸上的蒙罩也是十分的神秘,甚至有点诡异,这让看到他们的人都会觉得非常的忌惮,更不用说是与之战斗了。
这些士兵会先于于阆王到达于阆国,并且最先到达的一批会携带于阆王的亲笔文书,是解散于阆国军队的文书。
这样的安排也是刘岳的主意,不过这个安排却是充满恶意的,因为这纸文书到底会不会引得那些士兵们反抗,若是会,这批携带利器的杀才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
这件事情,一直都是于阆王的一根心头刺,所以他在文书上再三叮嘱一定不要反抗,还附了一封书信专门给自己的那个智囊严尼罗也就是张骞最憎恨的那个国师。
一字一句都十分的诚恳,完全就是老友的请求,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因为在听到刘岳的计划之时他就知道刘岳的想法,这个大汉睿王是想杀鸡儆猴,是想逼出自己国家的那些反抗者。
这样以来,在最开始的时候杀了,那以后的统治就会更加的方便,但是,这个于阆王却是舍不得那些忠义之士,他想的是要尽可能的完成和平转变,到时候那些战力不俗的士兵转型成为治安军,只要自己一声号令,立刻就会聚集起来,那仍是于阆国的强大力量。
“于阆王似乎思乡心切,不过这大汉美景颇多,您不会对留您在此小住有什么想法吧?”
刘岳出现在于阆王的身边,看着第一批总共二十艘飞艇乘风远去,心中很是惬意,因为这一项任务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结尾了,到时候大汉在那边就有了长臂,控制起周边自然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至于于阆王的担心,那他自然是不去考虑的,反正二十艘飞艇,四千名士兵,于阆小国,足以用它们完成一次镇压。
这一次出行分为三批,第一批是运送四千名士兵,第二批是运送士兵给养还有重型装备,第三批是后面的四千名士兵还有于阆王的使团。
总共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不过刘岳是不着急的,只是苦了于阆王这一个月的时间面对美食却食不甘味,面对豪宅却夜不安寝了。
就在刘岳运筹帷幄的时候,那缓慢行军的张骞使团已经距离蓝氏城只有当前速度两天的时间了,但是这个张骞却并没有加速,而是进一步减了速度,因为他收到消息,说是蓝氏城似乎正在遭遇政变。
这样的事情再一次被张骞碰上似乎比上一次的还要严重不少,上一次只是在萌芽状态而这一次似乎是在爆发的状态了。
所以张骞现在就是想多了解一点情报,毕竟大宛国不同于之前的那些小国,他们的政权落入谁的手中,对于大汉来说都是一个十分不确定的变数。
张骞是想变中取利,但是他害怕自己的介入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而随军的副使则是建议静中取利,也就是飞艇在此驻扎,等到这一场宫廷事变结束之后,他们再去,此时以大汉使者的身份介入,自然是非常的合理的,而且恭贺新势力的崛起会为这个新国主加上不少外交分,他想必也很是欢迎。
最终,张骞在这两种思路当中不住的权衡就这样速度慢了下来,最后甚至都有了停下来的迹象。
一天过后,札克巴也反回了,这是张骞命令传令兵传达的要求,因为他需要知道城中的情况,然后才好对症下药,做出合理的决定。
“上使,这城里现在是乱遭遭的,大宛国君新丧,但是据说是意外,因为大宛国君的身体还是很不错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探出来他是因为围猎之时坠马而亡的,可是他这一死,群龙无首,顿时整个国朝就乱了。”
札克巴心有余悸,似乎城中的形势十分的危急,事实也正是如此,他打探这些消息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可不仅仅只是金钱上的代价,甚至包括了生命的代价,他带去的四个随从当中有两个已经都回不来了。
随后,札克巴又说了城中的具体形势,实际上就是三子争位,大宛国王死了,但是他有三个儿子,而且这三个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每一个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并且还有兵权。
所以这三个人都想掌控大宛国,关键是这大宛国王死的突然,并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这就让几人都有可乘之机,而且兄弟三人还互相指责说是因为其他人他们的君父才会殒命。
这样一来矛盾就更加的不可调和了,这其中涉及到了弑杀前任君主,若是后继君主掌权,那么另外的两个王子就没有了任何活路,所以他们争得很激烈,毕竟是你死我活,谁也不肯让步。
现在张骞总算是搞明白了具体的形势并且知道了城中大王子是前大宛王最中意的继任者,并且这个大王子较其他两个王子更加的智慧,也更加的仁义,这一次要不是被逼无退路,也不会这样爆发的。
可是正是这个大王子的这些优秀品质,现在却成了他的催命毒药,因为这家伙手上的力量很弱,并且另外的两个小弟隐隐有了要联手的状态。
当然这些都不是张骞关心的,他最关心的就是这个大王子似乎更加的亲汉,大宛国之前受到了匈奴的欺压,所以对于匈奴周边的国家都有了解,他们知道大汉强盛,幅员辽阔,所以就给外重视汉朝情报,而负责这方面的正是大王子。
这样的情况造成了这个大王子属于那种亲汉的一派的,迅速掌握情报的张骞认为,如果由这个大王子掌控了这个国家,那对整个大宛和汉朝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增强,这种增强是符合刘岳的战略构想的。
所以在听过了所有的汇报之后,张骞这边已经有了一些计较,他是决定要帮助这个大王子的,像这种三虎之争选取弱者进行帮助的,就必须要十分的小心,因为如果一个弄不好不仅会让刘岳的计划陷入困境,很有可能会让大汉的声誉遭受重大的损失,这是张骞所不能承受的代价。
“李涵,整顿你的兵马,随时准备出击,副使,命令飞艇开动,我们在距离蓝氏城五公里的地方寻址降落!我们进入战时状态!”
张骞一声令下,所有的人员便开始行动了起来,飞艇突然拔高,开始向着蓝氏城快速的前进,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到达了指定位置,然后在一处山林当中隐蔽了起来,接下来就是派人去和那个大王子接触了。
只有和他沟通好了,才能在接下来的行动中获得更有效的情报来源,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更精确的打击敌人保全自己的实力。
这是张骞第二次在境外使用军队,但是这一次却不同于上一次,这一次是实战,虽然他带的这两百多名士兵都是个顶个的好手,可是对方的情况尚不明朗,而且他要帮助的那个人现在还处于劣势,形势非常的严峻。
一开始,张骞决定亲自去拜访一下这个大王子,但是在札克巴的再三劝告下,终于收回了决定,然后派出了一个和札克巴一起进入过蓝氏城的卫士还有两个军中好手一块去往城中和大王子进行交涉。
还好,那个札克巴的护卫知道那大王子的容貌,同时也知道大王子的住处,所以行动起来目的性还是非常强的。
不过这次行动的十分的凶险,张骞为了增强说服力,给了三人三把短火,同时还给了三人一些便携式的大威力爆弹,一是为了给他们防身,二是增加大王子的信心,让他可以相信在城外确实存在一支神奇的队伍可以让他脱离险境,然后顺利登上那个他想要的位置。
在焦急的心情中张骞等了两天的时间,最终三人平安返回还又带出来的三个人,这三个人是大王子培养的忠仆,由他们负责和张骞交涉,然后为援军引路。
实际上,大王子已经转移到了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了,那里是一处军营,也是大王子最后的据点,所以说大王子现在已经岌岌可危了,而且,他的两个弟弟已经联手,只要拿下这个军营,那大王子就算是退出了这场争夺了。
事情很紧急,而且大王子所处的军营易守难攻,但同时,另外两位王子已经封锁了这个军营的出路,所以想要进去,就要先从外面撕开口子,或者是化整为零混进去。
当然,这样的局面对于张骞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因为他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是空降,在战争中,掌握着先进利器的一方对另外一方那就算是屠杀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所以,张骞就带着那三个引路人,让他们在地图上标定那处军营的位置,然后让飞艇连夜出发前去支援大王子。
庞然大物在黑漆漆的夜空中航行,所能信赖的只有他们的驾驶技术还有他们装备的望远镜,这些望远镜都是最先进的,只要地面有微弱的光亮,它们就能使用。
一处军营,那在黑夜当中一定是灯火通明的,而张骞只需要从这些灯火通明的军营当中找到大王子的那一个,就算是成功的打开了局面。
张骞此刻觉得最失误的就是没有随艇携带几架动力伞,要是那样的话,就可以方便的进入军营将消息传递过去。
此刻船上有不下二十人的瞭望兵正在俯视大地,所有有火光的地方都是他们照顾的重点,终于在一处和描绘地形十分相像的地方出现了好几大片火光盈盈的聚落。
一个孤零零但是范围不小的火光区周围还有十数个较小的火光区包围,这个地方要不就是有大人物歇息,周围有兵士护卫,要不就是他们寻找的目的地,很明显第二个可能性要大一点。
当然,为了确保不降落错地方,在再三的侦查之后,刘岳决定当天色微明的时候先向那个地方空投一些信件,然后在命令士兵空降。
借助天色,他就可以进一步确定那里到底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