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龙惊唐-第5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残存的二三千突厥骑兵向玉门关方向溃退之后。

    望着这一片血肉模糊的战场,李师尤如梦初醒。

    胜了?!

    精壮们睁着懵懂的眼睛,左右打量。

    胜了?

    直到有人欢呼起来。

    所有人才回过神来。

    胜了!

    李师愣愣地看着这一群发疯般雀跃的人们。

    心中突然有了一种感悟。

    杀敌,或许本就是一件简单的事。

    唐国,理所应当该有唐人保护。

    战场上,杀敌就是目的,手段无所谓高不高尚。

    或许,高尚的说法,就是一种谬误。

    李师心中有种被醍醐灌顶的清新,如同脱胎换骨般的舒爽。

    望着这群第一次亲手获得胜利滋味的泥腿子,李师眼中有泪。

    自豪的泪,欢欣的泪。

    他知道,大唐又一支精锐就这么诞生了。

    这支军队组建得很突然,接战也很意外。

    可经过这一场生死搏杀,活下来的,就是老兵。

    他们具备了精锐该有的迸发、无畏、决绝、敢死的特征。

    只要加以训练,辅以精良的装备,那就是一支不亚于两卫的虎贲之师。

    李师心里还有些伤感。

    因为他不知道,这支军队能不能最后幸存下来。

    玉门关还在突厥人手里,也就是说,在局部、眼下,这支军队是孤军。

    还是一支被敌发现了的孤军。

    缺少军械补给的孤军。

    算上幸存下来的数百阳关唐骑,还有四千三百余人。

    李师开始迅速整编。

    将阳关唐骑和精壮混编。

    这原本是很忌讳的事,如果不是因为紧急或者不得已。

    军队之间最忌讳混编。

    这说得不是后世各兵种的混编,说得是将各个残部勉强拼凑在一起。

第953章 都是决战,都是孤注一掷。() 
军队是一种很古怪的东西,它有生命、有灵性,还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排外。

    虽说是同袍,但每支成建制军队,都有着不同的主官,主官的脾性、理念、指挥风格不同,使得各军,各有各的魂。

    这种从成军时便形成的意识,很难被短时间融合。

    这会造成混编的军队,在短时间内形成不了合力。

    所以,战场上很忌讳混编,宁可以残军各自为战。

    但这些精壮不同,他们组建的临时,甚至连个正式的番号都没有。

    最关键的是,阳关唐骑对于这群壮丁有了认同。

    战场上,唯有强者才敬服强者。

    能击溃优势兵力突厥骑兵,壮丁们值得他们尊敬。

    出乎李师意料的顺利,让李师突然有了一种,或许,能胜的觉悟。

    这种第六感似乎应该出现在女人身上。

    但李师明显感受到了这种难以描述的感觉。

    李师的动员很简单。

    到了这个时候,一切华丽的语言都没用。

    几乎每个人都明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很难想象,刚刚放下锄头的壮丁们,经过了一场恶战洗礼之后,会如此平静地面对接下来的死亡。

    这本就是一个奇迹。

    “玉门关外,至少还有二、三万敌军。”李师道,“如果我等选择原路撤回,那么玉门关守军,将会在敌人东、西夹击下覆没。玉门关一失,我们就彻底成了一支孤军。所以,我们要打回去,我知道很难,九死一生,但这是必须要做的,多杀死一个敌人,玉门关守军就会少一份压力。”

    四千多人静静地看着李师,他们脸上有笑。

    那是一种满足和自豪。

    是啊,战局掌控在他们手中。

    他们不再是那一群被朱邪克勒无视的废物。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满足和自豪的呢?

    。

    李大亮的骑兵已经与朱邪克勒的五万中军骑兵接上火了。

    虽然从人数上,李大亮所部明显劣于对方。

    但唐军胜在是追击,士气正旺。

    还有一点,唐军从凉州而来,一路上并没有遭遇过战斗。

    身上的武器装备齐全。

    加上李大亮又是个稳重谨慎之人。

    作战部署是有板有眼,他牢牢地掌握着战场的脉搏,一起一伏之间,有条不紊。

    纵然无法突破突厥阵营,但突厥人想占点便宜,也不妄想。

    朱邪克勒有些急了。

    不突破玉门关唐军的阻击,就表示十几万大军出不了关。

    与关外的突厥援军近在咫尺,无法会师。

    这后果是相当可怕的。

    先不说李沐是不是已经从凉州前来增援。

    就说眼下这十几万大军的补给,已经中断。

    随身所携带的干粮,支撑不了几日。

    所以,朱邪克勒再次调动大军。

    他的步骤是这样,先令中军骑兵对李大亮所部,全力发起一场反击战,能击溃、打残李大亮部是最好,如果不能,那就逼退李大亮部,为全力进攻玉门关争取时间。

    与此同时,令步兵向玉门关东面的唐军发起全力攻击。

    按朱邪克勒的话说,不能突破,就是死路一条。

    战斗就这么开始了。

    不,准确的说,战斗一直在进行。

    只是这次,对双方而言,都是决战,都是孤注一掷。

    玉门关的两侧,东、西数十里,皆是一片喊杀声。

    本是晴朗,阳光普照的天空,被二十万人的搏杀激起的沙尘,遮住了阳光,显得格外阴沉。

    李大亮迅速感受到了战场的变化。

    他一边向东派出求援信使,一边迅速调整部署。

    面对着敌人的全力进攻,对李大亮所部而言,想完全硬抗是很难做到的。

    人数摆在那嘛。

    如果选择全面防御,就会摊薄每个方向上的防御能力。

    很有可能被突厥击破某个点,从而使得全线崩溃。

    如果选择集中一点进行对攻,或许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因为突厥骑兵同样面临着相同的问题。

    全面进攻,每个着力点上的兵力就会被平摊。

    唐军如此,突厥人一样如此。

    李大亮必须迅速做出选择,是全面防守还是集中一点,打一个防守反击。

    李大亮选择了防守反击。

    选择防守反击有个最大弊端。

    那就是集中一点突破之后,四周就会被突厥大军突破。

    也就是说,李大亮所部会突入突厥大军腹心,而左右两翼就会被突破,甚至后路也会被突厥人截断。

    这就又形成了一层肉夹馍的形态。

    但李大亮还是选择防守反击。

    他相信李沐,愿意将后背交给李沐。

    朱邪克勒显然没有意识到李大亮的脾性,会做出这样反常的选择。

    这一把,不能说朱邪克勒部署是错误的。

    相反,朱邪克勒的眼光是正确的。

    战场的僵持不改变,时间是站在唐军这边的。

    至少对玉门关内的唐军是绝对有利的。

    他们不缺少补给和援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就算朱邪克勒事先预知李大亮会做出这个选择,朱邪克勒一样没得选。

    但朱邪克勒还是郁闷了。

    大战一开始,左右两翼的突厥骑兵,迅速击破唐军左右两翼,向唐军纵深插进。

    李大亮中军主力骑兵,同样直插朱邪克勒的中军位置。

    朱邪克勒只能抽调正在进攻玉门关守军的步兵配合援助中军防守。

    如此一来,玉门关的守军压力反而大减。

    这个后果让朱邪克勒深深懊悔。

    相对于击败李大亮,突破玉门关才是最重要的。

    可突厥骑兵已经向李大亮部后翼包抄,再想调回,已是妄想。

    朱邪克勒无奈之下,迅速做出调整。

    从进攻玉门关的步兵中抽调些三万大军支援中军,暂时稳固住战线。

    中军的位置绝对重要,一旦被李大亮突破,就会与玉门关守军会师。

    产生的后果就是朱邪克勒和他麾下大军,从此再也别想从玉门关出去。

    由此战斗到傍晚后,玉门关的攻防战,其实已经陷入僵持。

    主战场反而东移至玉门关以东数十里处。

    朱邪克勒眼下只能等待,等待穿插到李大亮身后的突厥骑兵,及时返身进攻李大亮身后,与自己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第954章 还可以做的更完美一些() 
李沐不可能这么快赶到。

    在派出李师所部,还有李大亮数万骑兵之后。

    跟随李沐、李勣前移肃州的,大部分是步兵。

    倒不是唐军缺少战马。

    而是后期组建的六卫新军,按李沐的意思,准备向热兵器军队过渡。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

    冷热兵器从不存在过渡。

    而是自始至终都相辅相成。

    哪怕在后世,子弹打光了的时候,一样以肉搏战决定胜败。

    但骑兵不同,骑兵的耗费太过庞大。

    正常情况下,轻骑兵需要双马,重骑兵至少需要三马。

    骑兵没有精力自己去照顾双马和三马,加上武器装备的保养,由此就需要辅兵。

    一个重骑兵至少得有三个辅兵。

    所以,一支万人骑兵,体积非常庞大。

    需要的耗费难以想象。

    李沐的十二万神机卫有六万骑兵,八万神策卫有四万骑兵。

    加上大唐四大军团各有一至三万不等的骑兵。

    其实大唐骑兵已经很多了。

    说它已经足够,也不为过。

    这才是李沐对新军没有朝廷大量骑兵配置的主要原因。

    六卫的配备中,每一卫只有一支三千人的机动轻骑,直属卫将军亲自指挥。

    其作用主要是侦察、追击。

    李沐当然会向玉门关派出援军,他还没有自大到,认为凭李大亮三万骑兵可以歼灭朱邪克勒十余万大军的程度。

    只是步兵的行军速度,岂能与骑兵相提并论。

    这也是援军迟迟没有赶到玉门关战场的主要原因。

    李沐并没有亲自率大军增援,他派出的三万援军,主将是李勣。

    对于一个行将退役的老帅而言,最后一场仗关乎到他一生的盖棺定论。

    李沐没有拒绝,李沐很少拒绝那些真心对待自己的人。

    这是李沐的原则,哪怕要求有些过份。

    玉门关以东战局激化时,从甘州出发的李勣大军才刚刚到达肃州。

    如果按步兵行军速度,至少得两天行军,才能赶到玉门关。

    李勣急了。

    他下令步兵跟随,自己抽调五千骑兵星夜赶往玉门关。

    。

    李师带着四千多兵骑兵,出现在玉门关以西数里地。

    身后的将士个个面带微笑。

    这种微笑很特别。

    如同春风化雨,直入心肺。

    这种笑容很容易传染。

    就算你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正在郁闷。

    就算你损失了财富,正在心痛。

    就算你遭受了失败,正在沮丧。

    看到了这笑容,也会不自禁地在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说它是视死如归?显然是不准确的。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舒爽。

    如同静静看着一朵山花盛开时,那种从心中升起的惬意。

    李师也在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