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龙惊唐-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抗议调息令乃与民争利、盘剥压榨百姓之恶政。

    言词之激烈大有视调息令如寇仇的意思。

    疏中抨击了皇家银行、大总管韩仲良、摄政王李沐等人。

    但令人奇怪的是,尚书左仆射刘洎也在弹劾之列。

    疏中直言刘洎为图私利,谗言煽动天下世家士族豪门,假传圣人口谕。

    并一一列清了刘洎何时时、派何人去何家。

    此疏到达政事堂时,只有李沐和刘洎在场,看到这份奏疏。

    刘洎脸上的表情很精彩。

    而李沐的表情却是自然多了。

    他意味深长地冲刘洎一笑,直接扣下不发。

    此举有违朝廷律例,刘洎虽然不知道李沐扣下此疏是为了什么。

    但同病相怜、唇亡齿寒还是懂的。

    刘洎选择性地忽视了李沐的举动,强迫自己忘记此事。

    此疏是双刃剑,可伤李沐,也会伤自己。

    关键是自己会伤得比李沐重。

    因为李沐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自己仅仅就靠着皇帝的青睐生存着。

第697章 乱泼脏水() 
如果此奏疏一旦拿到廷议上去,很大可能,自己会被李世民舍弃。

    泄密给世家豪族之事,只有李世民和自己知道。

    如果真追究起来,李世民绝对不可能替自己背锅。

    这一点认识,刘洎还是有的。

    所以,李沐能扣下此疏,对刘洎来说,就是一种解脱。

    他乐见其成。

    只是刘洎不知道的是。

    李沐离开政事堂之后,便将此疏交给了许敬宗。

    令其负责将疏上所列有关弹劾刘洎的条款,一一细查,落实登记。

    许敬宗此人精通权谋之道,可谓是整人高手。

    当然,这是后事,先按下不表。

    魏征、马周、韩仲良三人。

    如今更是一日三次地劝谏李沐,不断地重复着李沐都已经听出茧了的套话。

    走到今日,魏征舍去往日的恭谨,指着李沐鼻子大骂,纠枉过正、欲速则不达、沉痾忌用猛药等等,一时唾沫横飞,仿佛回到了与李世民奏对时的情境。

    李沐知道此时已到了崩盘点,再不行动恐怕真会酿成大祸。

    于是,一则令下,在皇家银行名下成立大唐国民资产司,简称国资司。

    韩仲良兼任第一任司监,由李婉顺三姐妹任司丞。

    由国库、皇家银行、江南道大都督府三方,向国资司注入现金资产。

    用来收购大唐各州被抛售的田产和工坊,以稳定资产价格。

    皇家银行不属于官府衙门,所以职司并无官阶,也不需要向朝廷报备。

    这道政令虽然令已经垂死的市场精神一振,但操作需要时间,无论世家还是普通百姓,都不相信短时间之内,朝廷有能力,力挽狂澜。

    这就象奔跑的火车一样,从刹车到真正停止,需要时间。

    所以,该卖的还是卖,该解雇的还在解雇,该失业的还是失业。

    仅仅一天时间,长安地价再降一成,已跌至十一贯,离跌破十贯仅一步之遥。

    百姓们可以无视地价暴跌,但不能无视自己的工作丢失,那可是他们养家糊口的依靠啊,特别是近几年已经慢慢习惯了脱离土地,有了第一代无产者自觉。

    所以,无数地人涌向各个官衙请愿。

    就连最清闲的礼部衙门,都被蜂涌而来的人潮淹没。

    骚乱一触即发。

    李世民终于坐不住了,次日他下旨召集了今年首次临时大朝会。

    所议只有一个,那就是罢免李沐摄政王的官职。

    当然,谁都明白,这恐怕是做不到的。

    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是个人都明白。

    但这不影响他们弹劾和发泄,将李沐的名声搞臭。

    或许是这次临时大朝会的真正目的。

    试想,如果满朝文武都弹劾李沐,那么李沐还有何颜面站在朝堂之上,号令百官?

    说得直白点,那就是李沭手下百官,个个反对李沐,李沐还好意思指使他们干这干那吗?

    李沐没有出席,因为他准备上朝时,脚崴了。

    魏征也没有出席,因为他着冷了。

    韩仲良也没出席,因为他的伤势有了反复。

    马周自然也不会去了,因为他去了京畿道,负责国资司对此道各州的田产和工坊回购事宜。

    李沐麾下的官员也没有去,倒不是他们不想去,而是魏征下了死命令,谁去谁滚蛋。

    简单、粗暴,但很有效。

    当李世民扫视着只有一半文武的太极殿,心中泛起了一阵悲哀。

    这才短短不到两年的功夫,朝堂就成了这般模样。

    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由此李世民心中的决心更加坚定。

    “诸公呈上的弹劾状,朕都一一审阅。朕能体恤诸公的心情,摄政王李沐指使皇家银行发布的调息令确是恶政,不说其它,就说五成的高息,便是与民争利之举。不过,朕以为摄政王的初心还是善的,弹劾罢免想来有些过了,这样,朕下旨申饬,令他废止调息令,以观后效。诸公以为如何?”

    李世民的结案陈词,绝不象他口中所说的那么简单。

    能这么说,绝不是为了维护李沐。

    而是因为面前的官员都是他这一派或者是中立者。

    这样说的目的,就是挑起中立者的愤怒。

    李世民知道,他这一派的官员不用挑拨就不会妥协,但人为操纵的痕迹太明显。

    只有让那部分中立的官员起来反对,才能真正显露他圣人的清明和公正。

    果然,李世民貌似维护之语,激起了这批人的愤慨。

    “臣要弹劾李沐擅专、欺君罔上。”

    “臣要弹劾李沐把持朝政、翦除异己。”

    “臣要弹劾李沐戕害皇子、残害大臣。”

    “臣要弹劾李沐结党营私、与民争利。”

    “臣要弹劾李沐颠倒铨政、掉弄机权。”

    “臣要弹劾李沐迫害贤良、卖官鬻爵。”

    “臣要弹劾李沐奢侈无度、恣意敛财。”

    。

    可谓言词激昂,群情沸腾。

    无数跳梁小丑,趁着这个机会,将许多并不存在的罪名统统往李沐身上安。

    就差没说李沐小候偷看隔壁张寡妇洗澡了。

    半个时辰下来,林林总总罗列了李沐数十条罪名。

    李世民看得心中甚是欢喜,正要令起居郎将廷议记录,呈上来细看。

    不想,就在这时,有内侍高喊着“急报”,匆匆入殿。

    李世民沉着脸喝问道:“此事惊慌?”

    “启奏陛下,京兆府、廷尉府派人来报,包围各处衙门的百姓已经陆续退去,还说京城地价开始回稳,如今良田已经涨至十五贯一亩。”

    此言一出,不但李世民愣了。

    满朝文武也愣了,李沐还有这等本事?

    要知道,不说各州,就说长安京畿,数百万人口,数十万顷的土地。

    这是说救市就能救得了的吗?

    可问题是,事实摆在眼前,别人能谎报,京兆府、廷尉府可是李世民的嫡系啊。

    他们绝不可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

    刘洎呐呐说道:“就算李沐能稳定长安地价,可天下三百六十州,他许诺的一个月已经过去了七天,看他如何去稳。”

    但,很明显,刘洎现在的话已经起不了任何作用。

第698章 李沐遇刺(一)() 
站在殿中间那些,刚刚还言词激昂,仿佛被李沐刨了祖坟,义愤填膺的官员们。

    一个个悄悄缩回了队列中,低下了头,生怕被人发现他们方才的言行似的。

    李世民心中喟叹,这就是一场并不好笑的闹剧。

    靠这些虎头蛇尾的文官们去整治李沐,恐怕等黄花菜都凉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还是得靠兵权!

    拳头大,说话才响!

    李世民的如是想着。

    京兆府和廷尉府的禀报,确有其事。

    不是李沐的能耐有多大。

    这事的迅速办妥,原因有二。

    首先,李沐的准备工作做得好,从几个月前筹划新政和调息令的时候,就做有预案。

    那就是已经考虑到如今的情况,虽然情况比想象恶化了许多,但还不是不可操控的程度。

    李沐早就准备了大量的硬通货——银币。

    这是受整个大唐热烈欢迎的钱币,精致漂亮、货真价实,那是九成五以上的纯银含量。

    这是倭国石见特供的产物。

    当然,仅靠这还不足以托起整个大唐三百六十州的地产市场,还有工坊抛售。

    所以,皇家银行的存银和国库的存银就成了第二和第三主力。

    为了区分公与私,李沐才深挖脑洞,想出成立国资司,这一半土半洋的怪物来。

    用以承载数以百万计的良田和数以千计的工坊。

    更为了不落下话柄,引来诟病,李沐以国民资产的名义,抄了一回大唐经济的大底。

    将投入资金,按比例拆分股分,等日后市场平衡,价格回暖,将收来的地产以适当的价格出售给需要的平民百姓、将工坊进行兼并重组,合并成真正具有垄断力的大型工厂。

    这就是李沐真实的目的。

    以他个人,要在全国亲自建立一个个工坊,恐怕不花上数十年时间,根本办不起来,也没有精力去置办。

    所以,李沐以兴商的名义,以巨额利润诱使各地世家豪族开办工坊。

    然后通过这次危机,一次人为的地产危机,狠狠地割了一茬韭菜。

    说它是劫富济贫,刀不为过,只是劫富已经胜利在望,济贫还没有开始罢了。

    减免农税,就是李沐想要做的济贫之举。

    这事的迅速办妥的原因之二,是因为人心。

    人心善变,更易于盲从。

    世家豪族的消息来源比寻常百姓要多得多,也快得多。

    国资司一天之内,在各州突然一致行动,用真金白银收购田产、工坊的消息,迅速在世家豪族内部传送。

    接下来的事,就容易理解了。

    除了试探性地抛售一些地产,探知国资司确实资金雄厚之后。

    世家豪族不约而同地停止抛售,并迅速将抛售出去的田产进行购回操作。

    他们不是傻子,反而是这个时代的精英。

    没人会睁着眼睛去低卖,加大亏损。

    于是,抛售的源头被遏制,同时变成了回购的生力军。

    田产价格便开始迅速窜升。

    一天之内,长安地产市场中,就只见要买的,不见要卖的了。

    这导致世家豪族手中所持有的田产,价值回升,心里也就有了底气。

    十一贯一亩都抗过来了,现在十五贯一亩了,还怕甚?

    于是,贱卖工坊的念头开始动摇,想解雇的也都纷纷打消了初心。

    百姓的失业危机,顺势解除了。

    一批接一批的百姓散去,最后衙门前就空了。

    长安人口多,消息传得特别快。

    一天的功夫,足以将任何消息传遍每个居民。

    三天之后,长安的地价终于稳定在二十贯以上了。

    没有继续往上涨,是因为世家豪门卖地脱困得到的资金用完了。

    而皇家银行不再向他们继续借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