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龙惊唐-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如今这么好的机会,何不孤注一掷,就此拥戴殿下登基。”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下来。

    趁机诛杀李泰,不过是兄弟相残,但毕竟有平叛的借口在。

    可如果拥戴李承乾登基,那可是谋反的罪名了。

    杜荷见众人不语,厉声道:“你我都已经歃血为盟,发誓同生共死,效忠太子殿下,如今事至眼前,都成了妇人,难道之前的盟誓都是谎言吗?”

    李承乾哭丧着脸道:“诸位,诛杀李泰,父皇回京必定盛怒,到时孤是太子或许能免一死,可诸位怕是,想到此处,孤实在不忍心让诸位身首异处,不如就此作罢吧。”

    李安俨上前一步,嗡声道:“从龙大功就在眼前,就算失败,不过是一闭眼的事,脑袋掉了碗大个疤,某愿意追随殿下,搏此大功。”

    贺兰楚石也上前道:“臣愿拥戴殿下登基。”

    有这二人在前,余者纷纷出言效忠。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嘴上却说道:“诸位忠心,孤铭记在心。只是偌大的长安城,仅凭东宫二万卫率,恐怕无济于事啊。”

    杜荷扫了一眼在场的人,说道:“李安俨将军手中掌控宿卫,把持宫禁应该不是难事。只是还需要南衙禁军不反对殿下,保持沉默,如此才可掌控朝局。”

    李元昌大声道:“怕什么?承乾是监国太子,持他令谕,南衙禁军谁敢反抗?”

第481章 不肖子() 
杜荷摇摇头道:“太子真正能调动的也有东宫卫率,调动南衙禁军,需要太子令谕与兵部的勘合,所以禁军不能动,也不需要动,只要他们待在营中即可。只是诸位都知道,朝中还有可以没有兵部勘合就能调动南衙禁军的人在。”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向李德謇。

    皇帝亲征带走了大批将领,尉迟恭、程知节分别驻守扬州、宋州。

    如今朝中能符合杜荷所说的无非是两人——李靖和秦琼。

    而秦琼这几年身体更差,基本上已经不出门了。

    杜荷所指的自然是李靖无疑。

    李德謇被众人的目光看得不自然起来。

    他呐呐地问道:“我能为殿下做些什么?”

    杜荷道:“其实很简单,起事前,只要德謇兄引兵入府,将令尊暂时控制起来即可。”

    李德謇闻言脸色大变,他主动效忠太子不假,可他没有加害父亲的意思。

    李承乾看了一眼李德謇道:“德謇放心,孤绝不会加害卫国公,只是将他软禁几日罢了,事成之后,兵部侍郎之职便是你的。”

    李德謇闻言有些动容,这可是一部次长的实职。

    想到此处,李德謇一咬牙道:“臣全听殿下的。”

    李承乾听了一改之前忧郁的神情,哈哈大笑道:“东宫的西墙,距大内不过二十步,我们要是想干大事,岂能轮到他一个小小的齐王?”

    众人一齐躬身应道:“天佑殿下。”

    李承乾的眼神流露出阴鸷之意,从称心被杀的那天起,他对李世民除了恐惧和怨恨,再无父子之情。

    都说三个臭皮匠顶得过一个诸葛亮。

    一桩震动天下的谋乱就这么拉开了序幕。

    。

    此时,司徒府中。

    始作俑者还感觉不到任何异常。

    长孙冲倒是担心父亲此举太过惊险。

    他劝道:“诬陷亲王可是大罪,父亲何至于走这一步险棋?”

    长孙无忌幽幽说道:“冲儿啊,为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太子行事荒诞、秽乱东宫,若不是为父在陛下面前极力维护,恐怕东宫早已易主。可不曾想,太子在称心被杀之后,不但没有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反而变本加厉,在东宫为称心建了一座灵堂,供起一尊塑像,朝夕焚香祭奠,并为称心追赠官爵。之后连续几个月赌气不上朝,还命户奴数十百人专习伎乐,昼夜不绝,以致鼓角之声,日闻于外。”

    “陛下岂能不知,没有问罪,只能说明陛下已经对此子极度失望了。所以为父猜测,废黜之事近在眼前。”

    长孙冲听了心中暗叹,担心了那么多年的废黜之事,终于要发生了。

    长孙无忌道:“可废黜太子之后,如今能接任的只有李泰,他如果被封为太子,那为父和长孙家族离破落就不远了。”

    长孙冲劝道:“父亲言重了,再怎么说父亲也是李泰舅舅。”

    “舅舅?”长孙无忌一声冷笑,“父子兄弟都如此,还会念及舅舅?如果你姑姑还在,或许为父不至于丧命,可如今你姑姑去了,如果李泰得了天下,长孙一族离家破人亡不远了。”

    “可仅凭齐王的口供,父亲也无法坐实李泰谋反啊。况且,如果陛下回京,齐王改口了又如何应对?到时齐王将受父亲所迫,诬陷魏王之事抖露出来,父亲岂不是搬走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吗?”

    长孙无忌嘿嘿一声,却毫无笑意。

    “死人如何能改口供。”

    长孙冲惊愕到了不知说什么的地步,他没有想到父亲会走得那么远。

    “父亲。”长孙冲悲鸣一声,“李祐可是皇子啊。”

    长孙无忌冷哼道:“一个庶出的皇子罢了,为父当年派长孙荣刺杀沈氏,她肚子里不也是皇子吗?休要大惊小怪,作妇人之态。”

    “李祐谋反证据确凿,押解途中图谋夺械逃跑,被士兵当场格杀。至于李泰,到时死无对证,有李祐的口供在,他就算不死,也得废黜流放。如此承乾的太子之位便会稳固,而长孙氏的荣耀自然无忧。”

    长孙冲的胸口如同塞了一团乱麻,想吐都吐不出来。

    “可父亲也说了,承乾不是人主之相。”

    长孙无忌冷笑道:“承乾被废是迟早的事,就算没了李泰,他也支撑不了几年。”

    “那父亲如何应对?”

    “有这几年时间足够了,到时李治便会长大一些。”

    “父亲是说,要拥立晋王为太子?”

    “唔,也只能是他了。到时就算陛下薨了,晋王登基,他小小年纪,总归是要依靠为父的。”

    父亲居然要两次拥立,操纵太子之位。

    长孙冲被父亲的话吓傻了。

    。

    安市城外的唐军大营。

    李世民才得到齐王李祐谋反,焚烧大军粮草的消息后,狂喷了一口血。

    眼见安市城在唐军的包围之下,唾手可得。

    可大军粮草已焚毁,再强的战力也无法得以维持。

    虽然军中还有维持数天的粮草,但安市城显然不是数天就能攻下的。

    李世民考虑再三,只能下令全军后撤,退回辽城固守。

    唐军的撤退是在当天夜里,高句丽军在次日在获知唐军撤退的消息。

    然后派小股部队出城查探,才确认唐军真的撤退了。

    于是高句丽大军尾随唐军撤退的路线,往辽东而去。

    自此,战场态势一夜之间逆转。

    辽东城内。

    李世民紧急如今麾下官员商议应对之策。

    房玄龄建议撤兵,李祐焚毁的是北伐大军一个月的粮草,就算朝廷紧急筹备另一批粮草,至少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这对于即将断粮的北伐大军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撑不下去的。

    与其束手待毙,不如趁现在还有余粮撤兵。

    而李勣的建议更符合李世民的心思。

    仗打到现在,离十余年朝思暮想的心愿仅一线之隔,李世民无法轻易舍弃。

    李勣建议,一面令朝廷重新筹备粮草,一面固守辽东城待援。

    同时向向平州、营州紧急筹粮。

    并派出小股部队,在辽东以东以北,高句丽境内就地补给,以战养战,支撑到朝廷粮草到来。

第482章 战略失误() 
所谓就地补给,就是说得好听些。

    其实真正的意思就是劫掠当地百姓家底充作军粮。

    这么做虽然不人道,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也顾及不了那么多了。

    李世民随即下令,按李勣所说的行事。

    会议结束之后,李世民只留下了房玄龄。

    “玄龄啊,朕觉得李祐谋反透着一股阴谋的味道。”

    李世民其实并不在乎一个庶子的生死,他凭着近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养成的直觉,判断李祐谋反案。

    此事发生的时间点太巧了。

    房玄龄道:“李祐已经被擒,正送往长安。陛下回京之后,自然可以从李祐口中得知详情。”

    李世民望着门外,幽幽说道:“朕关心的不是李祐,而是长安啊。”

    房玄龄心中一震,说道:“陛下或许是多虑了,长安有太子监国,长孙无忌辅佐,寻常之事难不倒他们。”

    李世民叹道:“朕正是担心太子啊。”

    房玄龄大惊:“陛下此言何意?”

    “承乾少不更事,行止无常,若是有居心叵测之人从中怂恿,朕怕酿成大祸。”

    这话让房玄龄震惊,李世民话中之意,对太子已经极度不放心了。

    父子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不存在,那太子之位恐怕真要生变了。

    房玄龄不敢涉足皇位传承之事,只能出言宽慰道:“陛下宽心,长安还有卫国公、翼国公等不二之臣在,宵小翻不起大浪来。”

    听房玄龄提到李靖、秦琼二人,李世民倒真是安心了不少。

    此次不带李靖北伐,其实李世民是在生气李靖与李沐之间关系爱昧。

    特地给李靖一个教训。

    其实李世民心中对李靖还是很放心的。

    “玄龄所得没错,有李靖、秦琼在京,长安乱不起来。朕还是专心应对此战,完成两朝未竟之事,建旷世之功。”

    李世民的神情迅速转变,一股磅礴之气漫延开来。

    房玄龄心中轻叹,他是不赞成灭高句丽的。

    大唐如今缺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

    将紧缺的人口浪费在化外之地,这生意不划算啊。

    虽然高句丽时而狂妄自大,可大唐只要时不时地敲打它一番,它也就老实了。

    根本不需要去灭它。

    况且,北方各个游牧部落虽然势力不强,可真要灭了高句丽,它们便与大唐邻边。

    大唐从此就要面临北方游牧部落时时的侵扰,烦不胜烦啊。

    到时,朝廷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应对,实在是得不偿失。

    可李世民的旨意,房玄龄无法更改,也只能奉旨而为了。

    接下来的几天,唐军在辽城与尾随而来的高句丽大军进行了几次小型的野战,大获全胜之后,高句丽军便扎下营来,不再进攻。

    而唐军的粮草即将告磬,无力发起新一轮进攻。

    两军在辽城僵持下来。

    而李世民也丧失了最好的一次撤退良机。

    。

    而另一路自海路进攻平壤的唐军神策卫,也已经到了兵疲马乏的地步。

    虽然百济如今已经在大唐治下,可李孝恭手中全部的军队才二万人。

    镇守百济已经捉襟见肘,自然不可能调动太多的军队支持李沂北攻。

    新罗虽然派三万大军北攻,但之前与百济大战,已经让它精疲力竭,加上新罗军素来对高句丽军的畏惧,这仗打得是有气无力。

    三个月的时间,仅仅攻下七城,兵锋刚刚跨过汉江。

    李沂的神策卫倒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