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龙惊唐-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攻伐高昌,虽然死了不少人,但终究是胜了,况且战争持续了时间也不长,前后只是四个月。

第456章 挤兑潮() 
朝廷就算抚恤、封赏花费了不少钱财,但还不至于国库告磬,动用钱庄存银的地步。

    况且,钱庄设立时早已经有成制,钱庄存银所有权在储户,朝廷不得无故动用钱庄存银。

    可这些,百姓是不会去想的。

    他们只知道有人这么说了,而高昌之战也是事实,死了那么多人也是事实。

    所以,这世间谣言只要半真半假,信者就多了。

    而出现在各个钱庄门口长长的队伍,更增添了谣言的可信度。

    一时间,钱庄挤兑潮出现在各个钱庄。

    无论是朝廷钱庄,还是世家钱庄,都被人潮堵塞。

    与被李沐指点过的世家钱庄不同的是,韩仲良不知道钱庄需要准备金。

    其余官员就更不知道了。

    一向顺风顺水的经营,这边吸储,那边放贷,一手进一手出,玩得是不亦乐乎。

    朝廷每个钱庄里只有几千贯,甚至只有一、二千贯应急。

    挤兑潮暴发,各个钱庄除了向总号告急,也就只能关门息业了。

    由此,百姓们更加担心自己存钱的安全了。

    一天十二个时辰,钱庄门口都是人。

    这还是京城长安,大唐长江以北的各州县,已经暴发出打、砸、抢了。

    百姓有些时候,其实就是暴民。

    特别是运动到来时,更是一群盲从者。

    三天之后,长江以北包括长安在内,一片糜烂。

    虽然各州有折冲府,可他们面对是百姓,没有朝廷的命令,不敢动武。

    朝廷的命令哪有那么快到达?

    李世民正对着韩仲良大发雷霆。

    “钱呢?”

    “钱在哪?”

    “朕问得是钱去了什么地方?”

    棺材内伸手——死要钱。

    李世民现在最想要的就是钱。

    根本不听韩仲良的解释。

    韩仲良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他的所有做法,都是按李沐教的做。

    钱庄吸储,分成短期、中期、长期。

    对外放贷,也是分成短期、中期、长期。

    吸储、放贷一一对应。

    没错啊,可现在不单存短期的要兑付,连中期、长期的都要兑付。

    虽说是存取自由,可钱庄把钱放贷出去了,不是想收回就能收回的。

    再说了,工坊主就算想还钱,也没有啊。

    工坊主借贷无非是要扩大生产,哪会将钱放在家中长毛?

    都是将钱花出去了,就算钱庄要收回贷出去的钱,也远水救不了近火。

    于是挤兑潮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而朝廷哪还有精力去理会世家钱庄之事?

    更何况在这种民乱丛生之下,李世民也不敢再去惹世家,引发另一场风暴。

    李世民无奈之下,立即将韩仲良下狱待罪。

    同时动用国库兑付百姓存款,并下令各地折冲府疏散百姓。

    国库的钱已经不足以兑付天下各州县的存款了,李世民只能先保证长安不乱。

    李世民的原意虽然不是镇压,可一旦动用了军队,伤亡自然是难免的。

    而一旦出现了伤亡,再经有心人的煽动。

    于是民乱暴发了。

    这时,李世民就算不想镇压,也只能将错就错了。

    一时间,长江以北悲呼哀号响遍中原。

    有数万人死于这块动乱。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朝廷钱庄被天下人唾弃,李世民的声望到达了最低谷。

    李沐在得到狼牙卫禀报时,也深深的自责。

    一场有预谋的挤兑潮,会演变成一场无预谋的民乱,这是李沐没有想到的。

    而最后数万人的鲜血更让李沐心惊胆寒。

    民潮的威力让李沐恐惧。

    而李世民的日子并不好过。

    没等民乱平息。

    巫州土著发生暴乱。

    紧接着,霸州山民暴乱,烧杀刺史向邵陵及官吏,屠杀百姓数千人。

    李世民只能派兵平乱。

    可马上就从边境传来敌情。

    边境告急,吐蕃攻破党项、白兰各羌,侵扰松州、弘州。

    吐蕃八万大军攻占弘州,并在松州境内囤兵十二万。

    之前李沐在松州以西的一个无名峡谷击溃吐蕃军,并在那建造了一个要塞。

    此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不是这个要塞,松州全境恐怕也与弘州一样落入吐蕃之手。

    说来也怪,器宗弄赞(松赞干布)并没有继续向东进攻,而是派使者携金银前往长安。

    向李世民请婚,欲尚大唐公主。

    这已经是器宗弄赞第二次请婚了,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意。

    这种心理很奇怪,就象在唐国内一样,每个男人都将娶五姓女作为人生的最大目标一般,包括皇帝李世民在内,他虽然极力贬低五姓,但骨子里依然渴望能拥有五姓女。

    这种欲望一直延续到之后的数代,直到唐末。

    当吐蕃使者到达长安,这下朝堂就热闹了。

    与巫州、霸州数千土著叛乱不同,松州、弘州距离长安近,且吐蕃大军压境,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国柞动荡。

    于是,朝堂上的意见便严重分化了。

    主和、主战的吵得不可开交。

    以房玄龄、长孙无忌为首的一部分文臣和武将,他们都建议李世民答应吐蕃的请婚。

    以一个女人换得举国安宁,这个买卖值得一做。

    毕竟一旦开战,会有无数的生灵涂炭。

    而以礼部尚书王珪、中书侍郎岑文本、中书舍人马周为代表的文武官员则坚持主战。

    他们认为吐蕃一旦以武威胁成功,大唐将有失颜面,关键是开了这个先例,以后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而且要求一次比一次高,到时大唐如何自处?

    两种意见各有道理,争吵不止。

    李世民其实内心也是希望与吐蕃一决雌雄的。

    可刚刚将钱庄民乱平息,国库已经瘪了,吐蕃不是吐谷浑,派几万大军过去,就能扫平的。

    如今吐蕃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不派十万大军过去,根本无法击破吐蕃,逼其退兵。

    李世民陷入了为难,他此时有些后悔花费了巨资修造宫殿。

    而此时,殿外急报,吴王李沐有奏疏上呈。

    李沐得到狼牙卫消息的时间并不比李世民晚。

    虽然李沐有意削弱李世民声望和朝廷实力,但在面临外辱的时候,李沐并没有落井下石的意思。

第457章 振聋发聩() 
当然李沐也不想做圣人,逼李世民派兵出战,是李沐的目的。

    李沐知道,吐蕃如今羽翼未丰,松赞干布还没有想与大唐决战的意思。

    此次犯边,最大的用意是试探大唐的态度和实力,当然,带回一个公主那是额外的收获。

    说来好笑,掠夺了松州、弘州两州的财富,然后取其中一小部分,让使者带至长安,美其名曰——进贡。

    而朝堂的肉食者们显然是认同“进贡”这个词的。

    所以,李沐上疏一是逼李世民出兵,还有就是有恶心一下李世民的意思。

    当李世民看过李沐奏疏,脸上阴沉得快要滴出水来。

    他一言不发,将奏折扔给袁仁国。

    袁仁国捡起一看,脸色一下苍白起来,不敢宣读。

    李世民一拍龙案道:“没什么可隐晦的,念。”

    袁仁国这才颤声读道:“臣泣闻吐蕃二十万大军寇我边境,竟以此要挟朝廷尚公主陛下一代圣君,当效仿尧舜禹汤,学秦皇汉武,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志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我泱泱中华之主,岂能受城下之盟之辱?若陛下允准,臣愿亲率麾下勇士为先锋,与吐蕃血战至最后一人,纵死无憾矣。”

    振聋发聩。

    朝堂之上,所有的文武大臣都沉默了。

    就算象长孙无忌这样的主和之臣,也沉默了。

    没有人去指责李沐对上不敬。

    这是谏书,凡以下谏上者,如御史弹劾,都将三分说成十分,方可引起为君者注意。

    李沐这是劝谏,言词虽然激烈了些,可用意清晰,并无不妥之处。

    朝堂之上,有些事可做不可明说,如果说穿了,就必须按规则办,这是不变的定律。

    就象贪官,无论你贪多少,只要不被捅破,你就可以安然自处。

    可要是捅破了,你就得认命。

    这个时候,被李沐如此清晰地点破。

    所有人都只能按规则办了。

    就算长孙无忌不甘,也不敢在此时再力主议和了。

    房玄龄最先改变,他走出队列道:“吴王所奏,令人振聋发聩,臣为之前的愚昧向陛下请罪。”

    在他之后,无数的官员走出队列附议。

    李世民就算心中对李沐恨得牙根痒痒,也撒不出气来。

    他知道,李沐这不是在请战,而是在逼宫。

    李世民自然不可能真让李沐出战,再让他立下战功,那他的声望将会更高。

    当天,李世民顺应群臣的一致谏言,以神策卫大将军李沂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左领军将军刘简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兵、骑兵八万人出击吐蕃。

    结果如李沐所料。

    一个月后,李沂以一万神策卫骑兵在松州以西的要塞外,正面强攻,击破吐蕃三万大军。

    俘获一千六百人,击杀击伤三千人之后。

    松赞干布大惧,随即撤兵了。

    可搞笑的是,吐蕃撤兵之后,松赞干布第三次派人入长安,向李世民请婚。

    仿佛魔怔了一般。

    李世民已经获得了战场胜利,岂会再答应吐蕃?

    于是,松赞干布的请婚再一次被拒。

    而李沐的这道奏折,被长安的臣民们交口称颂,广为流传。

    这让朝堂上的有识之士们,心中暗暗有了一种期望。

    随着战争的又一次胜利,大唐天下的民乱因此而平息。

    朝廷钱庄渐渐地将百姓的存银兑付完毕。

    百姓对皇帝和朝廷的怨恨也渐渐消散。

    可数万人鲜血的腥味依旧飘荡在中原大地上空。

    百姓们由此对朝廷钱庄自发地进行了抵制。

    当然,如果没有世家钱庄,那已经习惯了钱庄便利的人们恐怕无法抵制朝廷钱庄。

    可有了另一种选择,那么抵制就成了必然。

    世家钱庄因为有准备金和预先的准备,虽然遭遇挤兑,但并未引发民潮。

    这反而使朝廷失去了惩治世家钱庄的借口。

    所以此消彼长之后,世家钱庄几乎囊括了大唐七成以上的钱庄业务。

    这使得李世民不得不将韩仲良释放,官复原职,重任民部尚书和掌管朝廷钱庄。

    而韩仲良在出狱的当天,向李世民请求赴杭州,向李沐请教钱庄之事。

    李世民允准,但在散朝之后,留韩仲良在承庆殿奏对了很久。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自然明白李沐的用心险恶。

    虽然世家钱庄一样遭到挤兑,可世家钱庄却没有多少损失,反而从这次挤兑潮中汲取了最大的利益和份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