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龙惊唐-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沐冷哼一声道:“阏川将军好大的口气,你尽可以试试。”

    人的影,树的名,神机卫在熊津、牟支两战两胜,以寡击众的威名,已经传遍整个百济、新罗。

    阏川岂会没有听闻?

    他虽然恼怒,可没有这个胆子真下令开战。

    不说唐军是盟军,单就胜败而言,他也没有把握能攻入城去。

    更甭说一旦开战,他根本没法向新罗王交待。

    于是,阏川只能恨恨返回,率军东去扎营,并向新罗王禀报,等候命令。

第416章 徒费国帑?() 
做为百济的都城,泗沘已经是百济最大的城池了。

    如果不是神机卫掌握着火药这一利器,要真攻下此城,伤亡绝对不是小数。

    当然,如果没有新罗军在东城门外的合围、攻击,扶余璋也不会这么轻易投降。

    李沐按照承诺,没有为难扶余王族。

    只是找了个够大的宅第,将他们安置在一起。

    扶余璋是个半百老头,据说年轻时是个美男子。

    可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出来了,他肥头圆脸,眼袋硕大,显然是酒色过度所致。

    李沐令扶余璋传令,让洛东江以东的与新罗对抗的所有军队,调转方向,与新罗合击龟缩于康州、庆州南部的倭军。

    扶余璋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

    之后,李沐派人向长安报捷,同时向熊津李孝恭送信,请李孝恭来接手泗沘,以期腾出手来继续南下。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沐对整个泗沘城进行了“清扫”。

    虽然没有为难扶余王族,可确实干了搜刮百济国库的“强盗”行径。

    不仅如此,李沐还下令没收了城中百济军队所有马匹。

    。

    就在李沐满城搜刮百济浮财的时候。

    长安太极殿内已经吵成了一锅粥。

    李沐的求援信刚刚抵达,却让所有人都警觉起来。

    原本只是救援新罗的行动,如今恐怕要成为一场国战。

    所以,许多官员都反对增援李沐,而是建议令李沐从百济撤兵,脱离那个泥沼。

    以李靖为首的小部分文武自然是不同意的。

    他们坚持增援李沐,因为如果李沐和神机卫陷在百济,那不但大唐的颜面丢尽,同时会令新罗灭亡。

    这肯定是不符合大唐利益的。

    因为,大唐已经与新罗达成的巨量出口协议,会因为新罗的灭亡而作废。

    李世民很恼火。

    他旨意中令李沐不得轻易撤离杭州,李沐却连招呼都不打,就北上了。

    如今却身陷百济,需要求援。

    李世民有心救援,可需要准备时间。

    更需要朝野上下一心的认同。

    长孙无忌是旗帜鲜明地反对救援,他的理由很简单,四个字——徒费国帑。

    朝廷已经调动十万大军囤兵辽城,震慑高句丽。

    再调兵北上,需要征召更多的民夫,调集更多的粮草、军械。

    眼看着冬季就要到来,就算调兵北上救援,也无法保证此战必胜。

    如果大军失利或者战局僵持。

    会直接影响到来年的春耕。

    大唐府兵制,囤兵于民,战时兵,闲是民,大量府兵北上,默默地就会荒芜。

    所以,让李沐撤军是正确的。

    长孙无忌自然不会表露出他内心的想法,让李沐困在百济,甚至死在百济,这才是长孙无忌最想要的。

    朝臣争执了一天,依旧没有形成共识。

    次日争论还在继续时。

    背上插着两面三角红旗的信使高举着奏报冲进皇城。

    他口中大呼:“安东军报,熊津大捷。”

    “安东军报,牟支大捷。”

    随着他的呼声,卫戍两侧的禁军士兵开始禀传“安东军报,熊津大捷。”

    “安东军报,牟支大捷。”

    接着便是侍立殿外的宫中内侍颂传“安东军报,熊津大捷。”

    “安东军报,牟支大捷。”

    。

    当传报声进入太极殿中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牟支还好说,可熊津城可是百济旧都,除泗沘之外的大城。

    李沐以区区一万神机卫竟攻占了熊津、牟支?

    这太不可思议了。

    李世民闻听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神机卫战力强悍他是知道的,可问题是人数太少。

    打一场有限的局部战斗,自然不在话下,这也是李世民放心派李沐北上救援新罗的主要原因。

    如李沐所说,大唐需要一支常期活跃在战场上的军队。

    以此来彰显大唐军威。

    可打如此攻坚战,神机卫显然是兵力不足的。

    当李世民拿过呈上来的奏报,看了一遍之后,还是将信将疑。

    他将奏报递给袁仁国。

    袁仁国大声颂读道:“神机卫左卫将军苏定方率五千人击破熊津城西门,攻占熊津城,俘获熊津守军一万三千余人,杀敌五千余人,缴获无数。安东道总管李沐、神机卫右郎将薛礼率一万人,在牟支城西三十里处,全歼百济、倭军八千骑,击溃两国步军二万七千人,俘获一万二千人。”

    没等袁仁国读完奏报,全殿一片哗然。

    苏定方五千破驻守二万守军之城已属奇谈。

    而李沐、薛礼以一万人与三万五千人野战,竟全歼八千骑,击溃二万七千人。

    这种战绩可谓烁古耀今、不可思议。

    望着阶下窃窃私语的文武百官,李世民也是不信。

    可奏报上说得很确定,俘虏人数也清清楚楚,由不得李世民不信。

    他认为李沐不可能会谎报战功。

    长孙无忌站出来说道:“前朝三次北征高句丽,动员军队数十万,民夫上百万人,耗尽国帑而不得,以致亡国。如今李沐凭一万五千人,不足两月扫平百济半壁疆土。禀陛下,臣无法相信。”

    长孙无忌话音一落,许多御史站出来,纷纷弹劾李沐谎报战功,请李世民降旨处罚。

    就连一直坚持救援的李靖等人,也无奈闭上了嘴巴。

    因为此时如果为李沐说话,那就是将自己放在风口浪尖之上,不但与事无补,还会让北上救援之事落空。

    长孙无忌对此非常满意,他落井下石道:“启奏陛下,李沐两天前刚刚向朝廷上奏求援,两天后却连奏两路大捷,用意无非是想,让朝廷对百济用兵,以使其脱困。”

    李靖皱眉,上前道:“陛下,李沐奏折条理清晰,臣以为就算其有夸大之处,但大捷之占李沐绝不会谎报。”

    于是,朝堂上争论之声再起。

    此时,又有传令兵大呼着“辽东急报”至殿外。

    李世民精神一震,开口道:“速传。”

    如果有辽东李勣奏报相对比,那实情就呼之欲出了。

    李世民看着李勣奏折,脸色忽明忽暗。

    文武百官们不知李勣究竟在奏折上说了什么,都一眼不眨地看着李世民。

第417章 自来熟的金胜曼() 
李世民看完之后,又将手中奏折递给袁仁国道:“念。”

    “河间郡王李孝恭禀报,臣已经接手熊津、牟支等十七城,李沐聚集神机卫一万一千余人南下,目标百济都城泗沘。以臣估计,神机卫与新罗联手,不日便可攻克泗沘。只是百济境内仅右骁卫二万人,臣请陛下调兵北上。”

    李孝恭的奏折一读完,满朝一片寂静。

    文武官员们皆低头不作声,他们大部分都在思考着。

    思考着如何向李沐赔罪。

    灭国之功啊。

    仅以此功,李沐位极人臣之时不远矣。

    长孙无忌的脸色灰白,他怎么也想不到李沐竟会如此妖孽。

    这不是打不死的小强吗?

    李世民却兴奋起来,灭国之功啊。

    前朝穷尽国力都无法征服的半岛,就要在朕的手中实现了。

    这个机会,朕岂能错过?

    “李靖。”

    “臣在。”

    “令你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右两卫即日经登州渡海北上,支援李沐。”

    “臣遵旨。”

    “玄龄。”

    “臣在。”

    “即日起,调集粮草、征召民夫,准备出征一应事宜。”

    “臣遵旨。”

    “朕在亲征。”李世民激动得喊道。

    熊津城一落,百济灭亡已成定局。

    如果由新罗配合,加上辽东李勣十万大军和登州李靖四万大军。

    朕再率十万禁军北上,三路合击高句丽,大事可成。

    朕岂能放过这个彪炳青史的机会。

    李世民话音一落,殿内一片肃静。

    文武百官被李世民的决定震惊了。

    可长孙无忌的想法却与众不同,李沐就要立下灭国之功了,这对于长孙无忌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

    如果李世民能亲征,那李沐的光环就会弱许多,而且征高句丽的功勋,就不会再落到李沐头上了。

    另外,按现在的战场态势,李世民亲征并不会有凶险。

    想到此,长孙无忌出列奏道:“臣愿追随陛下北上,为陛下牵马坠蹬,建立不世之功。”

    长孙无忌此话一落,一片哗然。

    怂恿皇帝亲征,这罪名如果座实,长孙无忌抄家灭门都不为过。

    何况长孙无忌刚刚还明确反对救援李沐。

    长孙无忌的公然出尔反尔,引起文武百官的鄙视。

    李靖立即出列道:“陛下不可。”

    李世民皱眉道:“药师这是何意?”

    “李沐奏报上言及,倭国已经参战,如果真要打一场混战,我朝准备不足,陛下仓促亲征,恐怕后果不堪设想。以臣看,不如由臣先行一步,到百济了解战局之后,陛下再行定夺是否亲征亦不迟。”

    李靖的话让百官抹了把冷汗。

    所有人都震惊于李沐的战果,忽略了李沐奏折中提到倭军二字。

    现在听李靖一说,李世民也冷静了下来。

    确实,如果倭国参战,朝廷仅仅调三十万大军,想灭高句丽,恐怕很困难。

    到时陷于百济,腹背受敌,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可想到这,李世民担心起李沐来:“药师所言极是,朕疏忽了。可李沐仅一万神机卫,处如此凶险境地,朕十分担心啊。”

    李靖道:“陛下不必多虑,以臣看来,倭国同样没有做好与大唐开战的准备,想必上岸的无非是救援百济的一支孤军。如今百济覆没在即,李沐所面对的仅是倭军一部分而已。加上有新罗配合,李沐的处境并没有陛下想的那般不堪。”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李靖说得在理,自己如果率军亲征,目的是高句丽。

    可李沐的不同,只要高句丽不南下,李沐在新罗的帮助下,足可对抗倭军。

    而李勣大军囤于辽城,高句丽显然会有忌惮,不至于南下,公然与大唐翻脸。

    想到此,李世民点点头道:“如此,朕就在京等药师的奏报了。”

    李靖躬身应道:“臣遵旨。”

    “替朕转告李沐,不可亲身犯险,就说朕记着他此番功劳,百济战事完结,朕有功必赏。”

    “臣一定转达。”

    。

    李孝恭在接到李沐的书信后。

    陷入了为难之中。

    倒不是他不想接管泗沘,而是他手中兵力不足。

    二万兵力听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