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看着低头跪倒苦苦劝谏的老王,突然止住怒火展颜笑着说道
“也是,怎么说孝定太后也是朕的曾祖母,按照民间的称谓,这武清侯算是朕的表叔。
既然表叔家穷的连日子都过不下去了,朕怎么能袖手旁观?
这样,听说武清侯在都门外西北十里处有别业一所,你去花一万两银子买下,也好让武清侯不至于吃不上饭。
顺便去告诉朕的这位表叔,京城物价腾贵,久居不易,不如回乡下度日去。
要是少了盘缠,武清侯在京中的产业,朕也会看在亲戚的面上买下来的。”
“皇爷,一万两,武清候如何肯卖?”
老王张目结舌,有些不敢置信的说道。
皇爷所说武清候别业的这个地方,叫清华园。
曾经的首辅闽中叶向高就说过“武清侯别业,额曰清华园,广十里,园中牡丹多异种,以绿蝴蝶为最,开时足称花海。”
这是一座以牡丹和芙蓉为最,绿蝴蝶和红鲤鱼称奇的名园。
有时人评价说,“清华园前后重潮,一望漾渺,在都下为名园第一。若以水论,江淮以北亦当第一也。”
这所名园历经两代武清侯,花费数十万金方才有此规模。
作价几十上百万的园林,一万银两银子,老王倒是想买啊,可这不是跟明抢差不多吗?
“大伴,你让朕怎么说你好,难道你就不能学学魏公公?”
崇祯皇帝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老王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老实,没有魏阉的无赖劲,强买强卖都不知道。
原本崇祯皇帝还不想撕破脸,但是武清侯的做法真正的恶心人了,居然想用封建礼法来打击他的威望,这如何能忍?
天子的威严还要不要了?
什么是天谴?
是像天启一样落水不治,还是想在他身边亲近之人身上做文章?
休想!
“皇爷,老奴明白了,老奴这就去办理此事。”
老王咧着嘴,叩头起身转身离去。
唉,学魏公公,皇爷这教自己学坏啊!
魏公公想要的东西,能出钱跟你买已经相当给面子了,不是看你是皇爷的亲戚,直接就抢了你的,你又能咋滴?
不卖,找死!
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上来了()
。。。。。。。。第一卷风雨飘零
京城东城区的一处府邸,红漆的大门闪闪发亮,两边贴着才几天的大红对联。
大门的正上方挂着一块牌匾,上书“钦赐武清候府”,这是当年万历皇帝亲笔书写赐予的。
下方的台阶下,各立着几名身挎腰刀,身材强壮,神色倨傲的家丁。
一名管事模样的中年人,蜷着身体坐在门下避风处的一张凳子上打盹。
忽然一阵密集的脚步声传来,远处的胡同口出现了大批身穿黑杉罩服,腰系鸾带,白底黑面官靴,腰悬绣春刀的东厂番子。
众家丁愣神间,一众番子来到府前,打瞌睡的管事早就惊醒,带着几分戒备的神情上前拱了拱手,问道
“这是武清候府,各位前来有何贵干?”
打头的一名大档头,理都不理这名管事,转头吩咐道“大家跟我进去,求见武清候。”
几个百户应声带领部下四下散开,几十名校尉直奔大门,候府管事赶紧朝一个手下使了个眼色。
那人匆忙奔进府中,他则伸手拦住档头问道“这位大人,这是御赐武清候府,无关人等不得擅闯,否则……”
没等他说完,大档头后面一个虎背熊腰的校尉几步上前,一巴掌狠狠扇在管事的脸上。
管事朝后踉跄几步,口鼻出血,耳朵嗡嗡作响,腮帮子瞬间鼓起。
管事一下子被打蒙了,转瞬醒过神来,捂着腮帮子嘶声叫道“你们要造反吗?”
“你们才造反,也不看你爷爷是谁?”
大档头蔑视的扫了他一眼,拨开他,跨步走上前去。
管事和其余家丁步步倒退,紧紧瞪着他们。
档头带人上了台阶,大门忽然打开,一个四十余岁,脸色青白,脚步虚浮身穿锦袍的中年人走出大门,身后是数名管事家丁。
“某乃武清候李国瑞,尔等闯府意欲为何?”
“见过武清候,吾乃东厂档头王良模,听闻武清候家里困难,到处拍卖杂物度日。
厂督大人听闻,忧心如焚,恐武清候丢了天子脸面,特让小人送来银票万两,用于购买清华园之用。”
档头随意拱拱手,算是见过礼了,然后从袖里掏出银票,边说边递给李国瑞。
“混账!”
李国瑞张牙舞爪,抓过银票仍在地上,脸上青筋暴露,眼睛仿佛要瞪出来一般,他大声咆哮
“区区一万两就想买下我李家两代人人苦心经营的清华园,王承恩这个阉货,好大的口气,也不怕闪了舌头?”
“大胆!”
王良模脸色顿变,厉声喝道“贱骨头,你的好日子到头了,妖言惑众的事情厂督已经放你一马,现在居然敢辱骂厂督。
真当东厂没办法治你不成?
待某回去禀告厂督,剥去你的爵位,看你还拿什么嚣张?
告辞!”
说完,扭头就走,也不管地上被风吹拂的银票。
“你……”李国瑞气愤的指着王良模,竟然说不出话来。
一个小小的东厂档头,居然敢在他这个侯爷面前人五人六,岂不气死人?
“对了,皇爷托小人告诉武清候,京城物价忒贵,久居不易,不如回乡度日去。
要是少了盘缠,武清侯在京中的产业,皇爷也会看在亲戚的面上买下来的。”
王良模回过头阴测测说道。
“什么?”
原来是皇上的意思,李国瑞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差点站不稳,身后的管事赶忙扶住他。
“备轿,去皇宫。”
很快,李国瑞缓过神来,他要到皇宫去求饶。
原来,没有皇上的庇护,他连东厂的一个番子都对付不了。
而此时,武清候李国瑞要见的崇祯皇帝,并没有在宫里。
确切的说,他正在出宫的路上,准备巡视五军都督府。
大明的军事中心,五军都督府坐落在大明门和承天门之间御道的西侧,和御道东面的六部官房遥遥相对。
而这些单位前面,就是被高大红墙包围的御内广场,两者只有一墙之隔,相互不能通视。
崇祯皇帝一行人从承天门出发,站在金水桥上就能看到红墙尽头雄伟的正阳门。
这红墙之内的广场,也就是后世天朝最着名广场的一部分,红墙内的广场东西宽五、六百步,南北长约一千六百余步。
厚重的红墙顶上还堆积着厚厚一层白雪,犹如戴着一顶白帽子,而地面上的积雪却清理的干干净净。
在崇祯皇帝看来,虽然眼前的景色看起来异常的厚重大气,但是空荡荡的广场上,却缺少了一丝人气。
老王和三、四名随堂太监站立在崇祯皇帝的身后,不知道皇爷为什么在此停留,这空旷寒冷的广场,实在没有风景可看。
突然间,皇爷不大的声音传来,“朕以后要把两边的红墙拆了,在这里阅兵升旗。”
老王听到皇爷的言论,连眼皮都没眨一下,依旧拢着手低眉顺眼的站立着,等待皇爷发表完自己的感慨。
这半年多来,皇爷总有一些出格的言行时不时的从嘴边蹦出来,习惯了。
作为皇爷身边最为信任的太监,老王刚开始也许还会惶恐的劝谏一二,试图让皇爷谨言慎行,不要影响自己的形象。
但是到了现在,皇爷的言论已经对他免疫了。
老王觉得与其去劝谏皇爷慎言,还不如让皇爷身边服侍的太监们闭嘴,这样似乎更简单一些。
做出了决定的崇祯皇帝,见没有人附和自己,略微感到遗憾。
不过,这也没办法,这些随堂太监虽然贴心,可终究是天子家奴身份,显然装瞎子装聋子更恰当。
“走吧!”崇祯皇帝抬腿往前迈去。
京营已经掌握在手里了,现在,是解决五军都督府的好时机。
五军都督府的前身是大都督府,是太祖朱元璋未称帝之前掌控军权的机构。
而以大都督府都元帅进位的老朱同志,深切明白一个事权统一,节制中外诸军的大都督府,对于皇位是一个多么大的威胁。
因此洪武十三年,老朱同志废除大都督府,以五个地位平等的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卫所。
老朱设置制度,成祖小朱完善制度。
于是,就形成了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听命于皇帝,完成了军权高度统一。
具体来说就是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节制互不统属。
但土木吧之变后,随着勋贵集团的迅速衰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开始迅速扩张,大明的文武制衡制度也就渐渐破坏殆尽了。
到了大明中后期,五军都督府已经失去了参政﹑议政权。
由总内外诸军事的中枢机构,变成了处处受制于兵部的单纯执行命令的下属机构。
于是,造成的结果就是,谁都不把五军都督府当做一回事。
特别在文官眼中,总兵和走卒也没什么区别。
总兵官到兵部接受命令时,都要在府堂外长跪。
偶尔有将官行长揖之礼的,都会被认为不识大体。
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武将的升迁自己部门说了不算。
武将的升迁罢免捏在人家文官手里面,就问武将怎么能嘚瑟起来?
现在崇祯皇帝拿回武选司考功司,就是要斩断文官集团伸到军方的手。
如此,文武并重才能真正实行。
当考功司和武选司被五军都督府拿回去,那这个权力就大了。
一时之间或许不能彻底改变文官压倒武将的趋势,也不能一扫以文御武的情况,但是绝对能够让无数武将欢欣鼓舞。
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剔除部分腐朽不堪用的勋贵,引进有能力且忠于自己的新勋贵。
例如平头哥曹文诏和女英雄秦良玉。
只不过,现在他们都在操练新军,根本无暇理会五军都督府的事情。
这些,就要崇祯皇帝亲自上阵了。
因为,除了他,没有能理清这些勋贵。
在老王的带领下,崇祯皇帝朝目的地走去。
在前军都督府门前,一位身着单衣的士兵正执长枪站在门前守卫着。
而除了这名士兵之外,门前再看不到一名守卫了。
从外面办完事返回来的经历司工房吴司吏,走出轿门看到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士兵,不由眉头皱了皱。
打发轿夫之后,他循着台阶向着前军都督府大门走去。
都督府大门紧闭着,只在右侧开了一个耳门。
吴司吏走到耳门前,听到了门内耳房内传来了阵阵喧哗声。
他停下了脚步,只是犹豫了片刻,便走到了耳房门前,推门走了进去。
五六名名士兵正躲在耳房内围着一个炭盆取暖,盆内使用的都是些劣炭,导致不大的耳房内充满了烟火气,不过温度到底是比外面暖和了许多。
吴良青一进门,就被这炭气冲了鼻子,一连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