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皇十五年,苏威奉命持节巡抚江南,可以随机处置事务,过会稽时,翻越了五岭才回到京城。
开皇十七年,突厥都蓝可汗经常制造边患,朝廷于是派苏威前往可汗驻地,与他们缔结和亲盟约,可汗派遣使臣来京贡献地方特产,苏威因为劳苦功高,晋位大将军。
开皇末期,应召与杨素、牛弘、薛道衡、许善心、虞世基、崔子发等人召集儒生,辩论新的礼仪并制定杀伐的量刑轻重。
仁寿初年,苏威恢复了尚书右仆射的官职,隋文帝杨坚就去仁寿宫,命苏威总理京城事务。等到隋文帝回到京城,御史弹劾苏威多数职务内的工作没有做好,请求审问。隋文帝发怒斥责苏威,苏威拜求告罪,隋文帝也不再追究。
仁寿二年,隋文帝杨坚又到仁寿宫,生病后太子杨广从京城,赶往仁寿宫侍奉,诏令苏威留守京师。】
······
杨广闻言微微一楞,他没想到这个一直明哲保身的职业官僚,为何在此时会主动发话,便开口问道:“不知苏仆射又有何高见……?”
苏威今天也是换了一身生麻的齐榱丧服,明显做得不太合身,套在他那干枯瘦小的身形上显得有点大,他不慌不忙地走出了文官的行列,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现在汉王杨谅,还没有正式的谋反举动,就这样安排各种手段来对付他,似有不妥。”
“汉王殿下只是没有马上奉诏进京而已,若是本无反心,朝廷却对他用上这等手段,臣恐怕会逼得汉王铤而走险…!”
杨素闻言就知道苏威,是想在新皇面前与自己争宠,这个时候要是不能表达一些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只怕现在这个右仆射的位子,都可能要落到宇文述或者张衡的手上,但现在这个时候,还轮不到苏威,为了一已私利误了正事。
于是杨素也是站了出来,看也不看苏威一眼,朗声奏道:“老臣以为,杨谅一不奉诏进京,二是在晋阳城中调动兵马,其实反迹已经非常明显,刚才廷议的种种安排,也都是预防性的措施,并没有哪条是要主动攻击汉王杨谅逼他起事的…。”
“无论是派李子雄接手幽州,还是让韩将军回凉州,与长孙将军经突厥后去山东,都在路途上要花上至少半个月的时候,如果杨谅那时候已经进京,则不用再发兵攻击并州,反之如果那时候杨谅已经起兵,那当然要讨伐叛贼,韩将军、长孙将军和李子雄,三人都是单车上任,没有带上数万大军,何来逼反杨谅一说…?”
(本章完)
第750章 并州突变十()
苏威闻言,他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当即就反驳道:“那么请问杨尚书你自己呢?你不是准备掌握了左候卫、右卫与左武卫的八万多大军之后,就兵出潼关,渡过黄河,进抵蒲州吗?要知道那蒲州可是在并州的管辖下,你这样的举动,算不算逼反汉王呢…?”
杨素略一思索,又道:“那这样好了,三卫人马八万多大军,需要全军出发也不容易,我只带五千轻骑即刻出发,如果杨谅已经起兵了,那么我这五千轻骑就设法固守蒲州,阻挡敌军,以待后援,如果杨谅没有起兵,我也不过黄河,在潼关一带静观其变即可,要是杨谅没有谋反而是入朝奔丧,那么由我来护卫他进京…。”
苏威的眼珠子转来转去,正待继续开口,只见杨广摆了摆手,说道:“朕意已决,苏爱卿老成谋国,忠心可嘉,但现在是非常时期,需要作万全打算,杨仆射的办法非常得体,既不至于逼反了杨谅,又能防患于未然,就这么办吧…。”
苏威一计不成,又心生一计,马上高声奏道:“陛下圣明,臣还有一本启奏…。”
杨广的脸上,快速的闪过一丝不悦,还是耐心地说道:“苏爱卿但说无妨…!”
只见苏威正色说道:“先皇新近驾崩,天下间无论是豪强还是盗匪,都有蠢蠢欲动之势,还请陛下传诏天下,命令各州的刺史和总管,都征调府兵,加强守备,万一有人趁乱起事,也好迅速征调天下兵马平乱,此举也可显示我大隋的兵威军力,以震慑宵小…。”
此时,就连站在中间的韩世谔,也是看出苏威的老滑头了,一看杨广的态度明朗,就马上顺着他的意思进言,难怪此人在大隋开国以来几上几下,却始终能保持这相位,自身的才能固然是根本,但因势而动,揣摩圣意的本事,也不是一般人能学得来的。
杨广闻言,他的眉头也是舒展了许多,说道:“苏仆射费心了,这道诏书就由你来起草,诏告天下各州郡的骠骑将军府和车骑将军府,即日起征发各州府兵,随时待命,另外将战备的兵器和军粮提出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
苏威闻言心中狂喜,恭声道:“谨遵陛下圣谕…。”
杨广又看了看杨素,问道:“杨尚书还有什么需要说的吗…?”
杨素仔细想了想,回道:“兵贵神速,无论是我们这里还是杨谅那里,一旦出兵则来不得半点拖延,而且杨谅还有个狠招,万一北联突厥不成的话,萧摩诃和王頍这两个前南陈的臣子,还可能领一支偏师,进军江淮,召集前南陈的余党起事,这一手陛下不可不防…。”
杨广的脸色,一下子又变得凝重起来,然后问道:“他们远离江南已经有十几年了,而王家更是自王僧辩被陈霸先所杀后,有五六十年没回过江南了,真的还有那个号召力吗…?”
杨素点了点头,沉声又道:“老臣说两件事,陛下就能知道了…。”
“第一件事,是有关王頍兄长王颁的,当年王僧辩被陈霸先所杀后,他们兄弟几个,因为人在荆州,从而幸免于难,后来先皇灭陈时,这个王颁自请从军,还私募了数百壮士,被编入了韩擒虎的部队,率先偷渡长江成功,王颁作战时也是奋勇当先,部下无不效死,这才一战大破陈军,攻破建康…。”
“灭陈之后,这个王颁召集了当年跟随王僧辩的旧部,都过了四十多年了,还有千余人过来与这王颁相会,更可怕的是,王颁还不是公开召集,而只是私下里托人带话,可见其影响力…。”
“在这次相会上,这些老部下们都和王颁相对痛哭流涕,后来喝酒喝高了后有人说道,公子你这次大仇得报,却还哭得这么悲伤,是因为陈霸先已经死了几十年了,你没能亲手报成仇,是吗?如果公子想要报仇,可以挖了陈霸先的坟,把他的尸骨挫骨扬灰,这样也能表达你的孝心…。”
“王颁当即磕头致谢,脑门都磕出血来,咬牙切齿地跟众人一起约定,备好挖坟的铁锹和洛阳铲等,第二天一晚上就挖了陈霸先的坟,将陈霸先的尸体焚骨取灰,洒到河里,并且还喝了下去…。”
朝堂之上的众多大臣,多数都没有听过这事,这下子个个听得头皮发麻,而杨素则是继续缓缓地说道:“这件事情上真正值得注意的地方,不是那王颁的残忍恶毒,睚眦必报,而是他王家在离开陈朝四十多年后,居然还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那千余旧部的子孙后代开枝散叶,何止数万?这点还请陛下明察…!”
杨广脸色一下子变得非常难看,半晌之后,方才沉声道:“那么依杨尚书的意思,这个离乡数十年的王頍,还能回江南折腾出什么名堂…?”
杨素点了点头,又道:“除了王頍外,那个萧摩诃在江南一向被视为神将,又是兰陵萧氏的后人,他的势力也许比王頍还要可怕!陛下不知道是否还记得当年的高智慧谋反…?”
杨广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朕自然不会忘,当年朕在先皇灭陈后,还出镇了扬州总管,负责原南陈之地的事务,结果南陈的士族高智慧等煽动南陈民众,造谣说我们大隋要尽迁南人到北方守边,引发了大规模的叛乱…。”
“后来还是你杨尚书亲自出马,转战数千里,将这个叛乱平定的,此事历历在目,恍如昨日刚刚发生的,朕又怎么可能忘掉…。”
杨素脸上闪过一抹得意之色,然后抬头朗声道:“老臣是托了先皇和陛下的洪福,将士的用命才能平定这叛乱…。”
“当年灭陈之时,南陈的大军基本上是被击溃的,并没有受到歼灭性的打击,所以民间也保留下了大量的精壮男丁,这是他们起事的条件,与相对应的基础…。”
(本章完)
第751章 并州突变十一()
“而且江南历经从东晋到南朝的数百年,早已经有了王氏、谢氏、萧氏这些超级豪门大族,而北方的许多民众,也是为了躲避战乱,而举家迁移到南方,因为没有土地,只能依附于这些高门大族,所以这些南方高门世家掌控的人口和势力,比起我们北方的山东贵族和关陇豪门来说,也可以说是并不逊色…。”
“当初那高智慧登高一呼,从者如云,而萧摩诃的儿子萧世略,当时人在江南,也被抬出来作为召人的大旗,许多萧摩诃的旧部,看到老上级的儿子参加了叛乱,都是纷纷出来投奔高智慧,老臣当年转战数千里,才平息了这次叛乱,深知萧摩诃其人在南朝的巨大影响力,而且他还是兰陵萧氏的…!”
听到此处,杨广突然大声打断了杨素的话,喝道:“别说了,朕已经非常清楚了…!”
杨素闻言,沉着脸看着杨广,然后继续说道:“尽管陛下不爱听,老臣为了国家,还是要把这事给说清楚,萧摩诃既是陈国大将,又是南梁的皇帝家族,兰陵萧氏的族人,这双重的影响力,让他只要去了南方就会如鱼得水,以老臣愚见,一旦让萧摩诃和王頍去了江南,那么事情就真的麻烦了…!”
韩世谔很清楚,刚才杨素的话,已经牵涉到大隋未来的皇后,杨广现在的萧妃,刚才杨广很明显,已经想到了这点,才会打断杨素的发言,可杨素还是坚持说完,只见杨广满面怒容,来回地在龙椅前踱起步来,大殿之上静得可怕,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着杨广的决定。
良久之后,杨广方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坐回了挂着白色纱布的龙椅,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只听他问道:“那依杨尚书看来,对这个事情该当如何防备…?”
只见杨素胸有成竹地说道:“陛下!我们现在这就需要,让杨谅开始能吃到点甜头,让他攻下几个州郡,最好是能让他占了蒲州,给他看到点希望,然后他就会以为胜利就在眼前,不会想着分兵去经营江南…。”
“到了韩世谔、李子雄、长孙晟几人,在他身后点起火来的时候,杨谅只怕是没有余力,再分出一只偏师去江南了,而且他肯定对王頍和萧摩诃二人,也会要有所防范的,不会轻易放这两人回江南招兵买马…。”
“当年前秦帝国在淝水大败后,前燕的遗臣慕容垂,就趁机向前秦皇帝苻坚提出回他的关东(潼关以东,指的是整个中原地区)老家招兵平叛,结果一出了潼关,就如鱼入大海,一下子就再次建立起了后燕帝国,这个事情杨谅再傻也知道,所以不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不会让王頍和萧摩诃去江南的…。”
杨广听得也是连连点头,接着问道:“那究竟要如何做…?”
只见杨素从容不迫的从怀里拿出了一卷帛书,对着上面的名字,一字一句的念道:“以老臣多年来的情报,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