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又是精兵聚集之处,即使我们尽力围攻,恐怕也难奏效,如按我的看法,他们的汾州一带,城小山平,容易攻克,用武之地,莫过于此,还请陛下明察…。“可惜的却是,他的一番肺腑之言,换来的却是周武帝不听,于是出师,竟然无功而还。
公元576年【建德五年】,北周大举讨伐北齐,周武帝还是用了宇文弼的计谋,宇文弼于是召募三辅的豪侠少年几百人,另外组成一队,随周武帝攻占晋州,宇文弼身受三处创伤,仍然苦战不息,周武帝对他惊奇不已。
公元577年【建德六年】,随周武帝平定北齐,因军功拜授上仪同,封爵武威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赐缣采一千五百段,奴婢一百五十口,马牛羊一千多头,拜授司州总管司录。
公元578年(宣政元年),北周宣帝宇文赟继位,调任宇文弼为左守庙大夫,当时突厥人侵犯甘州,周宣帝命侯莫陈昶率兵袭击突厥兵,宇文弼担任监军。宇文弼对侯莫陈昶说道:“这狡黠的突厥兵,来时快如急箭,走时飞如离弦,如要追击他们,的确是难以赶上,应该挑选精良的骑兵,直奔祁连山之西,突厥兵若收兵回去,必从蓼泉之北走,这地方地势险要,而且又低下潮湿,估计他们的人马,三天才能走完,即使我们慢慢地去追,何愁追不上?敌人疲劳,我方安逸,打败他们是肯定的了,若在此路拦击,真是上策…。”
可是让人没有想道的却是,这侯莫陈昶不用其计,而是西取合黎,导致大军的行动迟缓,突厥人早已经出塞去了。
同年,宇文弼又率兵随梁士彦攻占寿阳,不久,改封他为安乐县公,增加食邑六百户,赐他缣采六百段,外加人口、马匹,授他浍州刺史,不久转任南司州刺史。
后来,司马消难投奔陈国,宇文弼追赶不及,遇上陈国将领樊毅,大战于漳口,从早晨打到中午,三战三胜,俘虏陈军三千人,授黄州刺史,继而转任南定州刺史。
开皇初年(581年―600年),因以前的战功,封爵平昌县公,增加食邑一千二百户,入京任尚书右丞,当时西羌归顺,朝廷诏令宇文弼为使者去安抚他们,宇文弼设置盐泽、蒲昌二郡而还京,转任尚书左丞,他当官正色凛然,为百官所惧惮。
公元583年(开皇三年),突厥人进犯甘州,宇文弼以行军司马的身份,跟随元帅窦荣定打败突厥人,回京后授任太仆少卿,又转任吏部侍郎,在平定陈朝的战争中,杨素出信州道,令宇文弼持节,为诸军节度,仍然兼任行军总管。
(本章完)
第700章 长安突变十九()
刘仁恩打败陈朝将领吕仲肃,宇文弼曾参谋其事,加授宇文弼开府,提升他当刑部尚书,兼任太子虞候率。
隋文帝杨坚曾亲自行尊师之礼。宇文弼与博士们议论事理,词清致远,观者很注目,隋文帝杨坚也是很高兴,便对侍臣们说道:“我今天看到了周公制定礼乐,看见了孔子论孝道,真是让我感到宽慰…。”
于是按等级赏赐宇文弼和众博士,当时朝中以晋阳为重镇,并州的总管一定是亲王,其长史、司马也是一时的高选。前任长史王韶去世,因宇文弼有文才武略,出京任并州总管府长史,不久因父丧离职,随即有诏书调他复职。
公元598年(开皇十八年)二月初四日,隋文帝任命汉王杨谅为行军元帅,率领水陆三十万大军讨伐高句丽,并授任宇文弼为杨谅的府司马,仍兼任行军总管。回朝之后,宇文弼历任朔州、代州、吴州三州总管,都有能干的名声。
柳项再次沉吟片刻,这才对众人承诺道:“如果失败,我们柳氏一门,定是不能幸免,但你们或许可以,我不妨告诉大家实话,所有关于这次行动的文书,我们都已经烧毁了,也就是说,只要大家保持沉默,杨广就没有大家参与这次行动的证据,不过,我相信不会失败,我们已策划好几年,我们的行动天衣无缝,只要一举将长安城拿下,再矫诏重立太子,就没有任何问题…。”
“可是!我们在长安城,除了那些私军之外,现在完全可以掌控的军队只有贺若弼的左翊卫,右卫的长孙晟,此时此刻依然是摇摆不定,而左候卫的杨义臣,却是丝毫不为所动,至于左武卫的刘方,虽然是左武卫的大将军,但是没有皇命,却是难以调动一兵一卒,所以他只能将左武卫的兵马,调离长安城,此时守卫东城三门的,已经被我们换成了右监门府的人马…!”
柳项看着他们,他也是知道,此时千万不能动摇军心,于是开口笑道:“诸位大人,如今在长安城的五卫兵马,我们已经实际上控制了三卫,因为我从刚得到的消息得知,杨素之子杨玄感,妄图来长安城调取东宫的人马,守卫仁寿宫,却是被长孙晟拦下了,此时已经被扣在了右卫大营之中,所以,我们已经胜券在握了…!”
说到此处,柳项看着他们,下令道:“好了,行动即将开始,大家都按照计划行动吧!大家今晚便一起发动…。”
众人闻言,纷纷起身离去,柳项则是转身走进了里屋,屋子里,废太子杨勇此时依旧身着黑衣,一直默默无语,他话很少,就像是个局外人,他正在为父亲的病危而担忧,毕竟是他的父亲,父子天性,父亲即将去世,他焉能不难过,甚至还不能再最后见父亲一面。
“殿下最后决定了吗?如果殿下放弃,尚可隐名改姓度过余生,可我们今晚一旦发动,我们就没有回头路了…。”柳项此时最后一次问向杨勇。
杨勇沉默半响,最后点了点头,沉闷的应道:“我知道风险,但说我做了二十年的储君,最后却被废,无论如何我绝不甘心,这是最后的机会,即使失败身死,那也是天意…。”
说完,杨勇长长叹了口气,他又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心中不胜悲戚,柳项见杨勇的神情黯然,便也是柔声安慰他道:“我知道殿下担忧圣上,但说正如殿下所言,现在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如果我们不抓住它,我就将永无翻身,时间不多,殿下,当以大局为重…。”
······
半个时辰之后,城内右监门府的大营之中。
右监门府大将军齐光,瞪着血红的双眼,扫视着麾下噤若寒蝉的部将们,他的手中握着一柄血迹斑斑的横刀,帅帐之内,已有三名不愿服从他的骠骑将领,倒在了血泊之中。
浓郁的杀气,混合着铁锈般的血腥气,在帅帐内弥漫着,部将们早已面如土色,呆楞的望着这位平日待人和气的赵将军,此刻的他,是如此的狰狞,如此的陌生。
良久,齐光终于开口了,声音嘶哑而干涩。
“今上宠信小人,废长立幼,导致百姓流离,外敌窥伺,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本将欲领军入京,以血肉之躯,向吾皇万岁兵谏,誓杀奸臣,清君之侧!尔等与本将乃多年兄弟,本将问你们,可愿与本将一起,为天下的百姓们请愿…?”
此时此刻,已有三人倒在血泊之中,此时谁敢说不?可若是答应,这便是明目张胆的造反啊!
这些部将们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此时,一道突兀的声音在帅帐的一角响起。
“齐光狗贼!你居然敢领兵作乱!朝廷白养你这么多年了!你这是要把兄弟们,往绝路上逼啊!老子跟你势不两立…!”
“唰!”的一刀。
齐光帐下亲卫的剑,毫不留情的刺穿了说话之人的胸膛,这已经是第四个高级将领了。
齐光此时已经没有退路了,在他那狰狞的脸上,浮现出嗜血的笑容,令人望而生畏,他环顾一周,再次开口问道:“不知,还有哪位兄弟反对…?”
在场的部将们咬了咬牙,终于还是一齐拜倒应道:“末将愿跟随将军…!”
齐光看着他们,再次下令道:“留一万人马把守內城,剩下的一万人马出兵东宫与越国公府…。”
······
太子的东宫建在大兴宫内,与皇宫只有一墙之隔,此时五千骁果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地,把这个只有两十里见方的宫殿,给围得水泄不通。
自从杨坚去了仁寿宫后,陈贵人和蔡贵人也跟了去,后宫里没有重要的嫔妃,而太子杨广的萧王妃,长子晋王杨昭,次子齐王杨暕,还有那个假太子杨勇的全家,以及蜀王杨秀父子,都集中在这东宫之中。
如果说仁寿宫是帝国的现在,那现在这东宫可以说就是大隋的将来,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
现下,东宫大门紧闭,宫墙上到处都是探出了半个身子的甲士,持弓把弩,紧张地注视着面前的宫道,而大门外的两边,各设了三道岗哨,每道岗哨处都停放着战车,车前放着拒马鹿角,把宽阔的宫道堵得只能容一骑进出。
(本章完)
第701章 长安突变二十()
此时,宇文述正坐在东宫大门后的广场上,他的两道眉毛几乎连在了一起,像是丛生的杂草,鼻翼处两道深深的法令纹,随着他面部肌肉的抽动,也像是有生命的活物一般抖动着。
如今的宇文述,身为太子的左卫率将军,主要负责东宫乃至整个大兴皇宫防卫,他今年已经六十二岁了,依然精神抖擞,威风凛凛,眼下虽然坐在宫门后的马扎上,却象一座大山一样沉稳厚实,丝毫没有这东宫里剑拔弩张的气氛。
宇文述此时看着面前跪着的一名将校,说话的声音平静中,隐隐透出一份镇定的问道:“杨玄感他们还没有入城吗…?”
那跪着的侍卫是个眉宇间英气逼人,威武强壮的年轻人,看模样刚刚二十出头,同样是全身标准的东宫千牛备身左右的装备。
银盔,红缨,明光铠,肩甲吞云兽,铜钉筒袖,兽皮腰带,裙甲,胫甲,骑靴,从头到脚,一应俱全,年轻的军人正单膝跪地,沉声道:“末将刚从城头得知,那杨玄感几人进了长孙晟的大营,已经有一个时辰了,现在那里还毫无动静…。”
就在此时,从东宫之內走出来几人,为首之人正是韩世谔,因为南阳郡主已经怀孕,再加上这段时间不太平的原因,所以韩世谔在得到杨广的准许之下,已经将自己大将军府里的护卫都带来了,与宇文述一起,共同守护东宫。
此时,胖像象座移动肉山的晋王杨昭,这会儿正在他的身边踱来踱去,鬓角边挂着大滴的汗珠,而穿着的绸布黄袍已经汗湿一大片,显示着他心中的焦虑。
听到那年轻人的话,杨昭也是停下了脚步,盯着那年轻军官问道:“柴绍,长孙晟的大营,当真是一点动静也没有吗…?”
这名年轻的军官名叫柴绍,乃是官家子弟,他的祖父柴烈曾在北周与杨坚同朝为官,当到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为冠军县公。
而柴绍的父亲柴慎,则一直担任大隋的太子右内率,这个官职纯粹负责东宫的警卫,不象左右卫率那样与太子的私人关系亲密,因此在杨勇倒台时并没有受太多的牵连,最后被封为钜鹿郡公,平安告老回家。
柴绍可谓世代将门出身,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练得一身好武艺,年纪稍长后又喜欢结交江湖豪侠之士,还曾仗剑游历天下,以锄强扶弱,不畏豪强而闻名。
前两年柴绍行了冠礼,而晋王杨昭听说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