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愈听着建文帝的诉说,头脑里也浮现着当时的情景,一景一物,让中愈都有些动容,建文帝脸上也流出了泪水。

第0131章 十年前的旧故事() 
时间又过去了很久,屋外的天也渐渐的黑了,今日小太监并没有进来点灯,他们似乎感受到了屋里冰冷的气氛,不敢私自冒头,怕惹了屋里的两人不高兴,会有板子吃,甚至听了什么不该听的东西,把脑袋也弄丢了。

    中愈顿了顿,想起自己今天来的另一件正事,还是说道:“陛下,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又来,有事说事,老是这个样子,你自己不累吗?”建文帝打起精神,每次中愈说当讲不当讲的时候,对他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因为他不知道,中愈的嘴里会蹦出什么东西来,但是,那件事很可能是件大事,这样的日子,过的都让他会有阴影了。

    中愈平复了一下心情,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缓,不那么急促紧张,“臣听闻,先帝崩殂,正当壮年,且西巡陕西时,身体康健,未曾听闻圣体有违之事,只是一回京后便病倒不起了,太医院束手无策,这里面会不会有问题?”

    中愈思索了半天,才想起这么几句词,没办法,虽然懿文太子是后来建文帝登基后追封为帝的,可这个礼仪要讲,避讳还是要用的,他想让建文帝自己提出来,弑君这样的话可不能从他嘴里说出来,他可不想自己落个不好的声名。

    建文帝本来在擦拭自己的眼泪,听闻中愈这样说,立马抬起头来:“你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不等中愈回话,立马从御座上站起来,绕过御座,直接来到中愈的面前,抓住中愈的双肩,面部狰狞,“告诉朕,你到底知道些什么?难道这里面另有隐情,说。”

    建文帝的表情有些吓人,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戾气,以前的他可是翩翩君子,风流倜傥,这次因为先帝的事情似乎变了一个人。

    “陛下,您,冷静一点。”中愈拍拍建文帝的手,劝慰着他,朱允炆这才发现自己失态了,松开自己的双手,今天都好几次了,这样的感觉并不好,总觉得有一头恶魔在催促着他做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中愈看见朱允炆慢慢冷静下来,也不管他,“来人。”中愈对着门外喊了一声。

    门外的小太监们听声后都进来了,为首的正式那个之前见过的沐小太监,“大人,您吩咐。”

    “掌灯,另外通知御膳房,给皇上熬些莲子粥来。”中愈并非要私自做主,只是皇帝这个样子,实在是不想让外人看出来,他现在的心情不佳。

    “是,小的这就安排人去办。”小太监忙活起来了,房间里一会就亮堂起来了,建文帝与中愈的影子,一闪一闪,黑黑的,摇摇摆摆。

    “七鹰,屏退众人,大殿周围清空,擅闯者皆斩。”中愈对着门外喊了一句。

    “是。”门外看不见的地方,突然闪出一人,应了一声,不一会儿,周边服侍的人都被驱散。

    中愈搬了把椅子放在建文帝旁,让他坐下,又把自己的椅子搬过来,坐在建文帝的对面。

    “陛下,臣知晓这件事情对您影响很大,所以臣要告诉陛下一句,现在决定不听还来得及,臣可以不说。”中愈很是慎重,毕竟,他自己也有些纠结,皇家秘事,他牵扯进去,可能会没有好下场,但是,现在不解决这个问题,后续的发展都会有阻挡,他要一个理由,说服建文皇帝,也说服自己。

    建文帝的眼睛红红的,刚刚变色的脸现在有些发白,双全紧握,显示出他并不是那样的放松。

    “朕听着呢,你继续说。”声音有些嘶哑,却隐隐透着威仪。

    中愈又靠近了些,压低了声音说道:“陛下,兴宗康皇帝身体一向康健,岂能因为一场风寒就驾崩呢,臣怀疑,是有人暗下杀手,谋害了兴宗康皇帝。”

    “你说的是真的,可有证据?”建文帝眼睛发红,脑袋一热,心里的怒气似乎就要爆发。

    “证据,臣暂时没有,但臣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可能跟此事有关。”证据,中愈哪里有,要是有了证据,哪还需要这么麻烦,直接上报就行了。

    建文帝没有答话,示意他继续说。“陛下,可曾记得,之前京师走水案子频发,部分人家被全家诛灭的事情?”

    “朕记得,可这跟十年前有什么关系?”建文帝一头雾水,这两件事有关系吗?

    “问题就在这里,臣查到,死的这些家庭大部分都是洪武二十五年以后落籍应天府的,而且多是一户两户聚集在一起。”

    “这也说明不了问题,还有其他的吗?”中愈很是欣赏这样的建文帝,虽然刚开始异常愤怒,但是冷静下来后,能快速的指出不妥,并没有胡乱做下猜测和决定,这样挺好。

    “有,锦衣卫在洪武二十五年时,曾经有过一次大的变故,死伤无数,失踪人员难以界定,但是对外却说的是遭遇贼人,大部战死。陛下试想,什么样的贼人会让锦衣卫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风光不再。”

    “等等,锦衣卫南北镇抚司不是在洪武二十年裁撤了吗?难道锦衣卫亲军卫所跟这个有关?”他是比较疑惑的,若是锦衣卫值守校尉有问题,过了十年,那些人肯定都身处中高层了,那他的安全怎么还能保证,天家还有这么多人呢。

    “是的,明面上,锦衣卫南北镇抚司是裁撤了,可并不代表太祖皇帝就不会用他们了,只是没有给予以前那样的权力,侦缉天下的事情依然在做,所以天下太平,文官们也再也没有找他们的麻烦,民间也在也没有关于锦衣暗探的消息了。”

    中愈没有想到,连朱允炆都不知道锦衣卫还活动了一段时间,看来这暗中的动作做得挺隐秘的啊。

    “后来呢?”朱允炆并不奇怪这些,皇爷爷雄才大略,有这些安排也在情理之中,只是他不明白这和现在讨论的事情有什么关系,总觉得中愈没有说到重点。

第0132章 笑话般的免死牌() 
中愈说的很慢,讲述自己知道的事情,建文帝也静静地听着,这段旧事,想要搞清楚也不是一点时间就能知道的,这对君臣,就在这大殿里谈论了起来,声音很小,断断续续,但足够让彼此都听清楚。

    “后来的事情,就很奇怪了,洪武二十五年五月,锦衣卫突然大乱,有人死,有人逃,大量兵马消失,最终分崩离析,剩下现在这么个乱摊子,皇家也彻底失去了这个最牛的眼睛与耳朵,隶属于其下的普通卫所也破败下去减员严重。”…

    中愈,一副惋惜的样子,没办法,这玩意儿,侦缉天下,好好利用,就是军国利器,虽说权限过大,可掌握天下信息,哪里有个风吹草动,有这样的网络传达,在这么个时代,已经是奇迹了,后来居然给毁了,真是暴殄天物啊,要是现在还在,这次的仗哪里会打得这么窝囊,让一个藩镇直挑了整个中央朝廷。

    “那次的变故是?”这个消息并没有外传,民间的风声几乎没有,况且过了十年,当年的经历者,要么就是老者,不愿再牵涉进来,改名换姓,隐居山林,要么还是个小孩,记不太清,哪里能知道确切的消息。

    不过不知道并不代表不能猜测,中愈的头脑里可是有不少的消息,稍加推测,也可以得出个五五六六,“臣不知道,不过,臣觉得和先帝出事有关。”

    中愈给了自己的结论,建文帝却没有太大反应,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也有些相信,这两者有联系,而且联系很大,可能是自己得到真相的前奏。

    “怎么说?”中愈的弯拐得太大,建文帝实在是跟不上,不是说他笨,只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没有那么多的情报作支撑,没有这么快反应过来罢了。

    “第一,出事的时间太接近了,几乎就在先帝驾崩之后,还没有出丧期,这就已经很奇怪了,况且还没有人知道。

    第二,自那之后,锦衣卫的发展一直受限,除了值守的亲军,还有部分有戍守任务的卫所,隶属其下的其他卫所几乎瘫痪,甚至废弃,到洪武末期缺员言重,甚至到了北边叛乱时都凑不出一只完整的卫所兵。

    第三,锦衣卫高层严重缺乏,南北开战以来,锦衣卫前指挥使宋指挥使带领剩余的锦衣卫卫士战死在北方外,京师里居然没有人够资格接任指挥使,哪怕它只是个空架子。

    第四,锦衣卫中传说,这十年来锦衣卫是靠现任指挥佥事曹大人撑起来的,而曹大人这么多年却让人查不到任何的信息,这本身就有问题。

    综上四条,这足以说明中间出了变故,一大批本可以世袭的锦衣卫军官从军籍中消失了,就好像他们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中愈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推测,他喝了口茶,让陛下消化消化自己刚刚提供的信息。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建文帝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有怀疑的对象吗?”

    “臣不敢说。”中愈都有些不敢看朱允炆的眼睛,只是低声的回复。

    建文帝一听,这小子,怎么和齐大人一个毛病,老是自认为朕会对你们怎么样,朕要是真的是那样,你还能活到现在,真是的,气煞朕也。“朕恕你无罪,说,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朕。”

    “臣还是不敢。”中愈觉得皇室的事情太复杂,现在自己一脚踏进来,真是有些不习惯,斗法的事情,自己本就没有参与,现在却要为这斗法的后遗症买单,实在是伤人心啊。

    “说吧,要怎样你才肯说。”建文帝心里一阵沉痛,就算中愈不说,他也知道,这个人自己肯定认识,不然中愈也不会如此的畏畏缩缩,不说话。

    中愈还是沉默,屋里一阵静寂,似乎连呼吸的声音都听不见了。

    中愈的心里也很纠结,不管说还是不说,对陛下来说,他都是罪臣,皇家家事即是国事,为人臣子,应当担当,可是这件事,唉。

    万事都有因果,皇室的东西,从来都不是乱碰的,可是,在这个世上,入了这个局,哪里还能随便了结因果。

    “既然你说出来了,就证明你是忠于朕的,是想告诉朕真相的,你现在这是什么意思。罢了,这东西给你,只要你不犯如谋逆般的滔天大罪,朕保你无事。”

    说完,从自己身上解下一条玉佩,递给了中愈,中愈抬头一看,那玉佩成色极好,上面还雕刻了一只玉龙,栩栩如生,看那样子,建文帝带在身上很久了。

    中愈没有接,盯着建文帝看了一会,拱手道:“陛下,臣谢陛下赏赐,只是此物贵重,臣万万是不会要的,还请陛下收回。”

    若是换了别人,说不定早就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虽有些诚惶诚恐,但是还是双手接过,带回家全族供奉,也是一种荣耀,关键时刻说不定还会起上大作用。

    但是中愈却没那个想法,一块玉佩,不能代表什么,朱元璋不知道给多少人发过免死金牌,到最后又能怎样,该死的时候,不会让你多活一天,那免死金牌就是一个笑话。

    朱允炆不禁苦笑,道:“你也会拒绝朕的赏赐,但朕不会怪你,皇爷爷做了什么,朕心里清楚,你有顾忌也是应该的。”他摇摇头,颇有些自嘲的意味。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