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军的第一天晚上,北伐大军驻于陈桥驿站,赵匡胤的亲兵亲将们鼓噪而起,要求拥立新天子,然后出征。

    时为掌书记的赵普,足智多谋,向诸将说明“兴王易姓,虽云天命,实系人心“的道理,要求他们严明军纪,安定人心,使他们长保富贵,以取得将兵们的同意和支援。

    驻军陈桥的第二天早晨,参与拥立新天子的将领们,拿一件象征皇帝即位时用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

    赵匡胤向将兵宣布:要使这次政变成功,就必须吸取以往兵变中大肆杀人的历史教训,首先安抚周君臣,减少阻力,然后争取以和平手段解决政权移交的问题。

    将兵们唯唯听命,一切按照赵匡胤的布置行事,回师东京,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孤立了周,争取了民心,最终建立了宋朝。

    中愈没有其他意思,只想告诉年轻的建文皇帝,有些时候,有些事可能主事人不愿意做,但是,他身后的人,可不会管他怎么想,他们要的是酒色财气,最大的利益,所以他们的行为都不会被怪罪,他们的想法也不会跟主事人说。

    在朝廷上混的人,须处处小心、时时注意,不要膨胀,知道自己是谁,该做什么,中愈发现自己有些膨胀了,这段时间,声名所累,一个人知道的秘密是最折磨人的,没有人可以倾诉,没有谁可以理解,他们的眼神,多有不解。

    这段时间,他看着那些在史书上记载的大佬,知晓他们原本命运的自己,有些忐忑,看着他们,有些敬畏,有些可惜,中愈忽然觉得自己很幸运又很痛苦,迫切地想要改变,还得不动声色的影响建文皇帝,让他往自己期待的道路上发展。

    他们就是最好的例子,哪怕你荣耀了大半辈子,哪怕你位极人臣,只是最后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命运就此改变。

    有的人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有的人身死族灭,有的人流芳百世,受人怀念,有的人投降卖主,遭世人唾骂,这就是人生。

    人生就是如此的奇妙,那些有能力的人,总想遏制住命运的咽喉,不曾想总被命运卡住喉咙,也许从此一蹶不振,再难出头。

    做人就像种田,最后的收成才是评定的最好标准,人们看到的就是最后的成功,不会理会你挖了不少农田,你为了灌溉农田熬的夜,忍受的蚊虫叮咬。

    人不要等明天,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中愈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他没有消极对待,但改变总需要时间的,还好,现在他已经起步了。

    “此事,没有别的办法吗?”他还是有些迟疑,如果真的有其他的方法解决的话,他一定不会接受这个方法的,这个方法的风险太大,他不愿意这样冒险,可是,如果不做,可能自己的皇位就要丢了,他就有些纠结。

    “若是陛下要丢掉这家国,对忠于陛下的朝廷官员,万千百姓不管不问的话,就当微臣什么也没说。”中愈退后一步,跪倒在御座之前,额头贴在地面上,等着建文帝做出决定。

    建文帝看看中愈,又低头想了想,从御座上下来,伸手扶起了中愈,“中愈,朕没有那个意思,你先起来。”

    中愈顺势就起来了,他可没有那么傻,像后世电视剧里的大臣一样,皇上不答应,自己就不起来,非要搞得双方都下不来台,那多不好,是吧,还是乖乖的,态度好一点,让陛下答应就好。

    “谢陛下,皇上,您是有了决断吗?”中愈刚刚感知了一下,建文帝并没有太大的情绪变化,就说明,他在之前已经详细的想过这件事情了,刚刚的一切,还是在为自己的侥幸找一找支撑,希望能够略过这件事,可惜失败了。

    “你确定这件事情可行,朕,要做你口中的军事学院的校长?”

    建文帝站在中愈对面,认真地问出这个问题,这也是之前他的纠结之处。

    他相信朝廷里大部分臣子不会有什么坏心思,但是作为一个大王朝的统治者,在他的祖父身上,他就知道了,皇帝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臣下的忠诚上,所以他的爷爷,那位开国皇帝,用了他认为的最安全最有保障的方式,帮他除掉了那些人,或者说是为了帮助他的父亲,兴宗康皇帝朱标,但是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正在欺负着他的后人。

    中愈心里很清楚,建文帝朱允炆是历史上最接近君主立宪制的皇帝,他的执政理论,跟后世的君主立宪很相似,只是书生误国,仁慈的建文皇帝最终家破国灭,所以现在的文臣权力很大,还过得很好,没有了之前的战战兢兢。

    但是,忠诚又是这个世上最说不清楚的东西之一,那是因为忠诚来源于人,又作用于另一对象,会以人的意志去转移,而人的心思恰恰难以捉摸,并且变换的速度难以把握,所以中愈会最大限度的相信自己的属下,却依然对他们保持不大不远的距离。

    “回陛下,臣认为此事可行,既然陛下担心众多武将都成为了一个人的弟子,而出现聚集,同窗之谊,根深错节,那陛下成为校长,他们就都是陛下的学生,倘若真的有人谋逆,那他既反君,又叛师,想必,天下之大,也没有他的去处了吧。”

    中愈不能保证一定没有问题,但是他还是想给建文帝一个希望,至少这些人是可以训练教育的。

第0130章 听宫闱秘事() 
“那你呢,想做些什么?”建文帝走回自己的御座上,他发现自己还是坐在那张椅子上更让人安心,所以离开了一会儿,他还是走回去了,摸了摸,选了个自己舒服的姿势,坐在了那里。

    中愈在提出这个构想时,就想过这个问题,人都是自私的,建文皇帝不会想不到中愈想要做些什么,皇室,最讲究的就是平衡,只要在限度内,对天家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只要陛下答应,这件事就应该没跑了。

    中愈的想法很简单,他要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稳稳地扎个钉子,留个尾巴:“臣自认为做什么都可以,在学院的任何位置都是给陛下尽忠,为朝廷出力,帮陛下带出一批好的学生,传达出更多更适合的观念,保卫这大明江山,这无数百姓,才是最重要的。”

    中愈趁这个时候大表忠心,当然就算不表,也没人会说他不忠心的,但是多说一句话也不会少块肉,说不定还会带来意外的惊喜,你说是不是呢。

    “朕听闻你之前培养锦衣卫,做的很不错,虽然下面不满的声音还不少,应该对管人很有一套,就给你做个院监吧,秩从五品,'中愈现在是武将,给他个文官做做,免这以后扯皮。'专门制定规矩,管着他们,让他们好好为朕守着这大好河山。具体条陈,理好了递上来,让诸位大人瞧瞧,你看怎样?”

    建文帝看了看中愈,给了这个官职,毕竟以前并没有先例,他给的已经很优待了,这是个文官,科举出身的状元爷出仕都没有这个待遇,只是这件事情还需要其他部门支持,自己就算做主了,也还要让他们认可。

    “谨遵陛下圣旨,只是臣担心臣不能胜任这份工作,给陛下添麻烦就不好了。”中愈表现的很是谦逊,这变脸的技术,他是学的越来越好了,不管真假,这态度是做到位了,怎么突然以一种老油条的感觉呢。

    建文帝听着一愣,看向中愈的眼神有了一些变化,这小子,你还跟我装,装的还挺像,你之前都想好了吧,就等着朕开口是吧,在这里装。

    “好了,奉承话就不要说了,还有别的事情吗?”

    “臣想向您问一件事情,还请陛下如实相告,这件事情很重要,可能涉及到皇家私事,还请陛下恕臣冒犯之罪。”中愈跪下,请罪道。

    皇家私事,你确定要问,但看见中愈认真地份上,建文帝还是答应了。

    “好了,朕恕你无罪,不要动不动就跪了,这里就咱们两个人,那么多规矩,让朕难受,起来吧。”建文帝都有些怕了中愈了,老是这个样子,要么不说事情,一说竟是些难办的事情。

    “陛下,万万不可,礼不可废。”

    我靠,你还来劲了,就你这样,做的哪件事情不是违反祖制,哪件事情守礼了,跟朕说这些,建文帝一瞪,中愈立马站前来,嘿嘿嘿的笑道:“知道了,臣起来了,谢陛下。”

    “说吧,磨磨蹭蹭的,你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这般了,跟那些老夫子一样。”

    中愈收敛了笑容,看着建文皇帝,挤挤眼睛,试探的问道:“陛下,那臣就得罪了,臣想问兴宗康皇帝到底是怎样驾崩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建文帝立马站起来,怒目而视,脸色潮红,喘着粗气,盯着中愈,中愈一看,我擦,闯祸了,中愈站在朱允炆的对面,哪里不知道朱允炆现在的表情是什么意思?

    只是觉得皇帝不断地看着自己,想发火又忍着的样子,让自己有点不好意思,这个事情他又不敢去问别人,当然是问当事人最好了,只是建文皇帝的眼神,让方中愈觉得自己的鸡皮疙瘩都要生出来了,能不能不要这样,是你自家说,不怪罪我的。

    “你想知道些什么?”似乎努力的平静了自己的心情,建文帝慢慢坐下,看着中愈。

    中愈也不退缩,直言道:“臣想知道陛下知道的一切,关于那段时间发生的一切。”

    寂静,沉默,房间里很是安静,两人都没有说话,“中愈难道你就不害怕吗?”朱允炆心里在琢磨:“父皇的事情从没有人问过自己?父皇过世已经很久了,难道父皇的死,有问题?”

    这个念头一出来,他就止不住了,胡思乱想一片,之前发生一幕幕在眼前浮现,眼神也有些迷离,似乎眼泪就要出来了。

    “陛下,您……”中愈试探的喊了一句,没办法,你这个样子,还怎么告诉我事情的本来面貌。

    建文帝回过神来,擦了擦眼睛,“想起皇父,倒是让你看了笑话了。”

    “陛下仁孝,当为世人典范,应当广泛宣传,让百姓知晓陛下的纯孝。”中愈拱拱手说道,也不是敷衍,建文帝也确实是仁孝,对父亲母亲还是挺好的。

    之后的时间里,建文帝陷入了回忆之中,向中愈讲述了当年的点点滴滴。

    洪武二十四年,太子朱标奉皇命巡视陕西,那时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让太子综合考虑,看看西安是否适合作为新的都城。当时,皇帝朱元璋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府为北京,临濠为中都,都大力修建,但考虑到南京皇宫有塌陷,风水上不吉利,想要迁都,为大明改改风水。

    御史胡子祺又推荐以西安为都,认为“举天下莫关中若也“,明洪武二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另一方面,时秦王朱樉以多过失,被召回京师,让太子趁机调查一下秦王的言行,怕多有不法。

    太子朱标巡视归来后,献陕西地图,又替秦王说了一些好话,朱元璋才放朱樉回西安。但不料,太子朱标归来后不久就开始生病,大约是伤寒一类的病症,最终于洪武二十五年四月撒手尘寰,谥号懿文太子,八月附葬孝陵东。

    中愈听着建文帝的诉说,头脑里也浮现着当时的情景,一景一物,让中愈都有些动容,建文帝脸上也流出了泪水。

第0131章 十年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