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的还像是那么回事,确实是用了心思。
只见报纸上写着:《大唐西游传》向百姓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里面写了神魔,确实是让人想起了流传已久的神话,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只是这故事似乎离唐朝颇远,多有不符,与前宋也难以契合,不知为哪一朝旧事,每每读来,似曾相识,却总是觉得差一股气息,不知为何?
只见另一份上又写道:此段过于凶狠残忍,恐有伤风化,不妥不妥,应改之。
中愈当然知道,缺的是啥,前世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通过高中三年的摸爬滚打,他早就知道,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
他还记得,当年老师说,不要以为你们看的电视剧就是《西游记》了,那只是小儿科,只是为了让你们看的过瘾罢了,有时间,多看看原著。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自己那时候还不以为然,总觉得先生们都夸大了,不过真正的在这里生活后,他知道,他们都说得没错。
因此,中愈在写出这个故事的时候,多多用了修改,真是难为了他,不仅要回想起以前的故事情节,行文铺就,还得不漏痕迹的将那些犯忌讳的东西去掉,让他纯粹一点,变得更像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史家的春秋笔法现在他用的是可溜了,所以还好,大家也并不是揪着这些小问题不放,不过像莫大人这种在儒道文章上浸淫已久的大家来说,还是觉得有问题的,所以他还是给出了自己的评价,甚至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第0124章 皇帝轮流做()
洪武二十年的时候,京师十二上直卫之一的锦衣卫遭受了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隶属其下的两大强权机构南北镇抚司被开国皇帝皇帝朱元璋强令裁撤,只剩下了正常值守的锦衣亲军卫士,遍布天下的强大侦缉网络毁于一旦,众多密谍失去联系,时间一长,便消散在茫茫长河之中了。
自此之后,一些突发的事情再也没有那样及时的传入天家耳中,宫里的消息,只能来源于前朝,朱元璋感受到了失去锦衣卫的困窘,却因种种原因,无法起复锦衣卫南北镇抚司,此事也就搁置。
到了建文帝朱允炆登基,获取消息的渠道只能是几位主要的大臣,天子的眼光顿时只有这紫禁城里的一亩三分地,再也没有睥睨天下的雄心,做出那些糊涂的决定也不是什么令人奇怪的事情了。
锦衣卫里还是有些老人的,当年的荣光也只是存在他们的记忆之中,或许会有儿孙听过他们的故事,那年的威武霸气,那年的锦衣荣耀,那年的缇骑威慑天下。
虽然在那年裁撤之后,校尉转为普通军士,再也没有往日的风光,但卫所下属的屯田还是能养活他们的,中愈曾去看过那些年老的军户,虽然长子袭了职,次子自谋生路,却依然改变不了军户的命运。
中愈跟他们聊过,在京师里办事,最重要的是什么。
卫所里有一位被奉养的老兵,敲敲手里的旱烟锅,眼里的光芒一闪一闪,却又迅速的黯淡下去,告诉他:在这座都城里,最重要的就是活着,好好活着。
京师里机构很多,你看着那大街上,每一个机构,每一个部堂,每一个职位都有自己的办事规则。
不管是明或是暗,是真还是假,第一步是学会它,不过好多人还没有走到这一步就已经死了,知道为什么吗?答案很简单,自以为是。
第二步,就是在这个规则里面把线头找出来,学会如何不去犯规,懂得如何在线球里面玩,这样才能勉强保持性命。
中愈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他的心一震,想到了一个词:潜规则,大明王朝的潜规则。
自以为是的毛病他也有,或者说,那个长在新中国世纪之交的年轻人,哪个不狂妄,哪个不自以为是,想要改变,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
他也曾怀疑,这样的话语出自一个老兵之口,是不是不太合适,当得知这位老兵以前干的是密探后,他就不怎么怀疑了,这样的人有资格这样教导他,谍者,有的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
不过,至于为什么要给他讲这番话,背后的理由就值得深思了,那时的中愈想要多问问,老兵却再也不愿意开口了。
也正因为如此,在之后的办事中,中愈多了几分谨慎,他突然发现,大明,或许不是史书上记载的大明,而这里,也不是记忆中的故土,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只是不在原来的轨迹上滑行。
在以后的日子里,中愈对自己的每一项行动策划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评估,那种意外的拍脑袋的决定基本上已经杜绝,他手下的幕僚团队也越来越大,手里的人才也越来越多,落榜书生雨辰在这段时间成长的很快,现在手下的人都尊称他一声“雨辰先生”,他带领的第一幕僚团队正在中愈的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愈看着府尹莫大人桌上的报纸,看着他的评价,中愈突然有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只是,一想起上回他在剪彩大会上的表现,中愈都有些迟疑,他的心思太活了,也许那只是他为官多年的经验,但是,中愈还是有些别扭,或许,那是一种双标,自己好像也做了他做的事情。
中愈还是想起了很多,《西游记》里,特别值得一提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齐天大圣孙悟空打上天去,大闹天宫时,当着满天神仙,天兵天将的面,向玉皇大帝提出“皇帝轮流作,明年到我家”的大胆言论,戳痛了玉皇大帝的心,这玩意儿要是在这里出现了,自己一家的脑袋就要搬家了,根本就不用等到朱家四子打进京师里,抄家灭族了。
所以中愈很是庆幸,自己之前做了那些修改,也确实如莫大人所说,改了之后,少了些精气神,一股难言的委屈在里面延伸。
不过,对于中愈来说,那并不重要,修改过后的《大唐西游传》成不成为名著没有关系,通过它改变一下人们的阅读习惯,思想理念,给小孩子讲讲故事,开发一下他们的想象力,也是挺不错的,他是相信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的。
在书房里等了片刻,一人从门外跨进来,明显的看出他加快了自己的脚步,上前就说:“哎呀,贤侄,什么风又把你吹到我这里来啦?咱们这里又有人犯事了?”
只见这人,一身官袍,颜色鲜艳,整饬着利利索索,看来是刚从公务室中过来,不过最显眼的倒是他的那双大耳朵,正是应天府因莫大人。
中愈很是坦然的扭过头来,拱手一拜:“中愈见过世叔,并没有世叔所说之事,小子来是有其他的事情,想与世叔商量。”
“哈哈,贤侄不必客气,坐。”莫大人自己走到书桌旁主位坐下了,招呼中愈坐,府里的下人赶忙上了茶叶,也给中愈重新换了一杯茶。
莫大人坐下后,看见桌上的报纸,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还是问了一句:“贤侄刚刚看了我在大明报和逊志报上写的评论?”
“呵呵,刚刚闲着无事,便看了一眼,世叔不会怪罪吧?”中愈拨了拨飘在杯内的茶叶,一边喝茶,一边回答道。
府尹大人看着中愈,想要从他的脸上看出些什么,却发现中愈的脸上一片平静,“额,不会不会,世侄说的哪里话,不知老夫评价的如何?”
“世叔老成之言,评价中肯,直指重点,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倒是小子想的差了,没有世叔看得远。”
“呵呵,小子耍滑头啊,拍世叔的马屁可是不成的。”不过他的嘴角一弯,露出浅浅的笑容,似乎放下了一番心事。
就在刚刚,中愈感知到了,大耳朵世叔似乎很是高兴,中愈想不出什么事值得他这么高兴,回想起刚刚的对话,脑中灵光一闪,原来如此,怕就是故意让我看到的吧,这个逼装的我给满分。
“哪有哪有,世叔当得当得。”中愈还是狠狠的夸了他一遍。
第0125章 当面打闷棍()
应天府衙里,来来往往的官员小吏,都知道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方中愈方大人来到了府里,正在跟府尹老爷谈事情,上回他来的时候,还是之前京师出灭门惨案的时候,倒是弄得大家好一阵忙活,如今这般过来,不知是为了什么,可千万别给咱们找事干了。
他们可是听说了,方大人挑人的方法可不一般,去了的人,被淘汰的一大把,在酒楼里骂娘的可不少,非说方大人瞧不起他们,这都是让大家好奇了一把,这选人的方式到底是咋样的。
书房里这般机锋打过,两人似乎都很满意之前的谈话,基础都打得不错,中愈开口说道:“今日小子过来,是想麻烦世叔一件事情,还请世叔万勿推辞。”
“额,世侄官运亨通,交友广阔,又深受陛下恩宠,执掌天子亲卫,近日在京师也是声名远扬,今日更是在国子监亲临讲课更是热闹非凡,让我等好生羡慕,这天下还有你办不到的事情,这倒有些奇怪了。世侄倒是说说看,不二话,能帮的我一定帮。”
莫大人换了个姿势,微微地靠在了座椅上,似乎更舒服了些,等待着中愈的下文,不怕你有事,就怕你没事,只要你有事,咱们就有得谈了,莫大人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借这个机会,再多拉拉交情。
“世叔,事情也不是很麻烦,但是想到世叔来办的话或许会轻松许多。第一,我需要应天府内近十年失踪人员的详细资料,能找多少找多少;第二,锦衣卫需要洪武二十五年之后在京师落籍的人的资料,不管他是匠户还是民户亦或是军户,只要是新落籍的都要;第三,我需要上回灭门惨案和其他同时发生案件的调查卷宗。”
中愈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要求,缓缓的舒了一口气,只是看见莫大人的脸色从舒展慢慢变为了慎重,到最后铁青一片,眼睛里似乎能够喷出火来,身子也紧绷了起来,背部也离开了椅背。
刚刚的好心情被中愈的一番话破坏殆尽,这也叫轻松的事情,感情刚刚在你那里下的套,你立马就还给我了,大耳朵一阵气结。
莫大人盯着中愈看了一会儿,看着他认真的表情,确认中愈是真的没有开玩笑后,他说道:“世侄是想雇佣整个应天府衙吗?”
“世叔,为何如此说法?难道此事竟有难处?”中愈一脸的好奇,户籍资料,官府文档,派人查阅便可,府衙有的是人,为何有如此之说。
况且要是雇佣,那我还得给你发银子,我可没有闲钱,在退一步来说,锦衣卫的银子,你和你手下的人敢收吗?
莫大人低头喝了口茶,心里默默的叹了一句,还是太年轻啊,年轻人太浮躁啊,这规矩还得练练。
再次抬起头的时候,看向中愈的目光里多了些谨慎,“世侄,你可知京师每年有多少人死去,多少婴儿出生,多少人隐瞒户籍,你要查十年之内的失踪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