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呀,这怎么可以,那是你的钱啊……”孙老汉急忙推拒道。

    笑了笑,赵国华道“银子是用来花的,我既然来到了这里,就是这里的人了,大家有困难,我帮一把也是应该的,孙大叔你就不要推辞了。”

    “那……那我替乡亲们感谢公子的恩德了!”说着,孙老汉激动的躬身行了个大礼。

    第二天,孙一平叫了大儿子孙富和村里的几个壮汉,坐着牛车去了县城。用了三十五两银子,从县城买到了二十石大米,十石白面,一百只鸡,一百只鸭。

    明末南方的米价大概为一两白银一石,一石大米59。2公斤,一两白银是一贯,等于1500文铜钱,相当于二十五文钱一公斤大米,鸡鸭五六十文一只,所以上述物资看起来虽多,可是也就值白银三十五两而已。

    “这么多东西,这都是公子出的钱……”孙老汉激动的几乎说不出话来了。

    看着站在屋里众人那欣喜的神情,那热烈的眼神,赵国华说道“孙大叔,你去叫乡亲们过来吧,每户领十斤大米五斤面粉,人多的家庭再给一只鸡。”

    当天晚上,鸣凤村里又出现了多少年不见的热闹了,村里家家升炊,户户房顶有烟,小孩闹,大人笑,仿佛换了个村子一样。

    “娘,我从没见过我们家里有过这么多东西。”小姑娘珠儿拉着她娘的手,高兴的说道。

    杨得贵还未回城,第二天吃过晚饭正在庄里看书,两个十来岁的小丫鬟正在为他捶背揉腿,听到远处村里的热闹声,他站了起来叫道“来人”

    “老爷,你有何吩咐?”矮胖的管家杨福跑进来,恭敬的低着头道。

    “你带几个人出去,看看村里发生了何事,速去速回,不得耽搁。”杨得贵吩咐道。

    “是,我马上去,请老爷稍待,”说完,杨福就退出去,带了几个家丁,出去了。

    去了还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杨福就气喘嘘嘘的跑进来说道“禀……老爷……是那打死老虎的海外蛮子,从县城买了些米面和鸡鸭……分给了村里那些穷鬼,穷鬼们正在高兴的煮饭蒸馒头呢……”

    “哦,他想作甚?”杨得贵神色一顿,捋须沉吟起来。

    杨福献媚的说道“老爷,我看他是心怀不轨,我带人去把他抓来。”

    听了这话,杨得贵毒蛇眼转了转,说道“算了,注意点就行了,一个海外蛮子而已,谅他一条小泥鳅也翻不起多大浪来。”

    转眼,赵国华到凤鸣村已有十来天了,他和村里的村民相处的已是很熟了,和孙老汉及丁顺一家更是亲如一家,在他的帮助下,丁顺的伤也好了,病也治好了。

    这天吃过晚饭后,赵国华就和孙老汉一家人聊起了天。

    村里的许多人也来到孙老汉家里,丁顺一家三口也在场。孙一平为人正直热心,又肯帮忙,在村里很有人望,晚饭后,大家都喜欢来他家唠嗑。

    院子里边的那棵槐树下摆了一张破旧的木桌子,桌子上放了几个粗糙的土大碗,碗里泡的是五文钱一斤的野花茶。

    许多人坐在桌边喝水聊天,聊村里的事,聊外村的事,聊县城的见闻。说的人兴致勃勃,听的人津津有味,这也算是村民们饭后的一种乐趣。

    夏天的夜晚,夜幕像一条无比宽大的毯子,满天的星星像是缀在这毯子上的一颗颗晶莹而闪光的宝石。

    此时早已没有了白天的燥热,一阵阵凉爽的清风吹拂着,清凉而又舒适。

    “赵恩公,你的救命之恩,我不知道该怎样报答。”丁顺感激的说道。

    听了丁顺的话,一个老汉也满脸感激之色,语态恭敬的说道“是呀,赵公子,自从你来到我们村后,我们总算可以吃几顿饱饭了,我们全村人都感谢你啊。”

    “这没什么,只是我能力有限,不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赵国华感叹的说道。

    “赵公子,你在海外生活多年,不知道你说的好日子是好到什么程度?每天有白面馒头吃吗?”丁顺的浑家丁刘氏问道。

    说到白面馒头,好几个孩子咽了咽口水,几个大人的肚子也不争气的咕噜了一声。

    看了她一眼,赵国华笑著道“每天有白面馒头吃还不算不了什么好日子。”

    “啊?每天有白面馒头吃还不算好日子?”一个村民说着,吃惊的张大了嘴巴。

    “是的。今晚没事,索性我就和你们说说海外的事的。”赵国华笑著道。

    ;

第五章 悲催的宋知县() 
清了清嗓子,看了看村民们渴望的神情,赵国华开始说了起来“我生活的这个国度叫华夏国,自大明向东坐大船要坐三年才可以到达,那里的土地比大明多一倍,但是人口比大明多十多倍……”

    “啊,这么多人,还不得饿死啊……”孙老汉吃惊的张大了嘴。

    看着他,赵国华笑了笑,接着说道“不会的,那里的种田技术比大明高,每亩土地的粮食产量比如麦子、水稻的产量是大明的十倍……”

    “我的天,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孙老汉吃惊的问道。

    不由的他不吃惊,这样的技术一旦被自己掌握了,这还会饿肚子吗,这不等于是增加了十倍的田亩数,一想到这样的好事,孙老汉真是快坐不住了。

    “那里的人民,他们每顿有大米、白面馒头和猪肉以及牛羊肉吃,许多人因为吃的太胖而烦恼,人们可以开铺子做生意,也可以去工厂做工,像珠儿这么大的孩子,每天背着书包去学校读书,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大人每天做四个时辰的工,每做工六天便休息一天,一到休息天,父母便带着孩子去城里玩耍……”赵国华接着讲述。

    孙老汉的大儿子孙富憧憬的说道“这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就是过一天少活一年我也干了。”。

    “啊呀,,这样的日子简直不敢想象……”丁顺一脸向往的说道。

    村里一个久试不第的老童生说道“赵公子,收了你送的米面,按理说我不应该怀疑你说的话,可是你说的日子实在是太好了,这样的日子我想恐怕只有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才有吧,为了证明有这样的事,你能不能拿出点什么证据让我们看看?”

    说的也是啊,毕竟自己说的这些有点像是吹牛,得拿出点什么来证明。

    想来想去,赵国华眼前一亮,啊,自己不是带有照片吗。那可是最好的证据。

    想到这,他说道“小梅,你把我原来穿的衣服找出来,我有东西放在口袋里。”

    听他这样说,小梅就领着他回了屋,把已洗干净收在床下一个破旧木箱里的衣服拿了出来,再把那包用塑料袋包着的相片拿了出来。

    “赵大哥,我能先看看吗?”孙小梅高兴而急迫的问道。

    赵国华听她这样说,知道她是想先睹为快,便笑着点了点头,拆开塑料包装袋把照片递给了她,孙小梅拨亮油灯欣喜的看了起来。

    “太好看了!太美了!”孙小梅直看的双眼放光,口中啧啧连连。

    见状,赵国华笑着道“小梅,乡亲们还等在外面呢。”。

    “啊!我忘了”说着,孙小梅这才不好意思急忙出去把院子里的人喊了进来。

    老童生拿著照片惊叫“啊呀,赵公子说的竟然是真的,这太让人不可想象了……”。

    “你看路上这么多的人,这么高这么漂亮的房子,路两边栽满了树和鲜花。夜里还有这么明亮的灯,这就是京城里的皇宫也不过如此……能够生活在这里真是太美了……”孙老汉的二儿子孙财嘴里啧啧的说道。

    黑沉沉的夜空中,满天星斗闪烁着光芒,像无数银珠,密密麻麻镶嵌在深黑色的夜幕上。

    已是三更了,可吉安府永新县的后院还亮着油灯,知县宋忠还没睡觉,还在和师爷牛得草说着事。

    一个县衙,正式编制只有四个人,即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知县、县丞为朝廷命官即正官、主簿为佐贰、典史为衙役首领。县官是最基层的官员,直接掌管着一县百姓的衣食住行、婚姻、税赋、教育、生老病死等琐事,所以相应又要设立六房管理,除此之外,还要配备三班快衙,六房司吏、训导、教谕、典史、巡检、驿丞、税监、厨子、杂役等等。

    县衙中的人员分为官、吏、役三等,在数量上呈金字塔形。

    知县总管一县之政务,佐贰、首领则分别分工负责劝农、水利、清军、巡缉等某一方面的事务;吏员为在吏部注册的公职人员,主要在六房、粮科、马科等各房科中办事,处理公文账册;衙役则司职站堂、看管、守卫、催科、抓捕等事,听候官吏差遣。一个县衙堪称一个小小的王国。

    宋忠是天启三年的二甲进士,贵州人,三十岁时中了进士,现年过四十,饱读诗书,官声还不错,

    他在屋里来回的走动着,紧闭嘴唇,黝黑廋削的脸上满是忧色,因为脸廋,一双眼睛显得有点大,细弱的手放在桌子上,握紧的拳头绷得紧紧的,露出五道骨节。

    “先生,近期朝廷的钱粮催的太紧了,可是还有一半多没收上来,先生可有何良策?”宋忠愁眉苦脸的问师爷牛得草。

    牛得草身材廋长,长脸宽额,身穿圆领蓝色长衫,头戴襦巾,脚穿方头靴,细细的眉毛下有一双细长的眼睛,开合之间不时露出一丝精光。

    他是绍兴人,今年四十五岁了,家里有一儿一女,女儿已嫁为人妇,儿子在家里已考取了秀才,正在当地县学里攻读,准备再次考举人。

    普通家庭是养不了两个读书人的,没办法,牛得水只得自己退出,在亲戚的推荐下,两年前来到吉安府永新县当了宋忠的钱粮师爷。

    师爷是古代各地方官吏间产生的一种产物,他们并不属于朝廷分封,而是由各地方官吏自己出资聘请的一种职,主要是给自己做幕僚,为自己出谋划策。师爷虽不入品次但颇受官吏的敬重,很多官吏经常以先生称呼师爷,而自称学生,师爷称呼官吏为东翁。

    师爷以绍兴师爷为有名,师爷的种类也很多,有刑名师爷,书启师爷,折奏师爷,征比师爷、钱谷师爷等十数种,而钱谷师爷,也称为钱粮师爷,就是掌管钱银和粮食的师爷,是负责征税上的工作。

    最被县令器重的就是钱粮师爷和刑名师爷,钱谷师爷掌管一县粮钱赋税,而刑名师爷则负责县内的刑事案件。

    “东翁,北方又是流寇又是鞑子的来回折腾,早已是十室九空了,朝廷的赋税只有加在南方了,可这样一来,南方的百姓活下去就更难了,说实话,在这样的世道,当官还真的是苦差啊。”牛得草同情的说道。

    听了牛得草的话,宋忠神色疲倦的叹了口气“你说这官军是怎么打的仗,花费了朝廷那么多的钱粮,竟然每次都被鞑子打的丢盔卸甲,难道那些鞑子是神人?我太祖成祖时的那支无敌军队去那里了?”

    十年来,他已在多个地方当过知县,感觉到这官是越来越难当了,朝廷每年征收的钱粮是越来越多,可是流寇和鞑子闹得反而更凶,真是太让人想不通了。

    “东翁,这其中的事说起来就复杂了,还是不说为妙,省得祸从口出。”

    看了一眼牛得草,宋忠叹了口气,语带疲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