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说自己还在力图去掉儒家学说中阻碍中华前进的糟粕,而保留了对民族发展有利的精华部分。自己还将要改善大明人的生活水平,生活水平的变化会导致大明人的思想发生相应的变化,富足的生活将使得阶级革命在大明不会有存在的土壤。做到了这一些,也不枉自己穿越一场。
第416章 远洋舰队()
朱由校安排好这件事后,传旨给黄克缵,要求他抽调大明皇家海军学校的学员来组成远洋舰队,准备远赴美洲寻找橡胶树种。至于远洋舰队的船只,则全部使用福船。
这时最大的船厂是清江船厂,总厂在淮安府山阳清河之间的运河沿岸。下设京卫、卫河、中都、直隶四个大厂,共八十个分厂,厂区沿运河绵延伸展,总长达二十多里地,规模极其宏大,在天启朝之前,每年产船约六百艘。
而朱由校登基以后,专门整治了清江船厂,将一些有劣迹的官员或杀或贬,又专门派锦衣卫驻守在此。然后将有经验的船工集中在四大厂内,而其它分厂则以发卖的方式交由私人经营。
这一作法,亘古未有,但确实有效果。因为清江船厂原来是国有性质,造什么船,什么时候造,价格如何,都是由朝廷控制的。这给了官员上下其手的机会,也造成了整个船厂的造船能力不足。
而这样一改后,分厂归于私人,减轻了朝廷的负担,又可以灵活地制定造船策略,使得平时造的船数在天启二年就达到了六百五十艘,这还只是分厂一年的造船数。
而总厂和四大厂则由朝廷拔款,专门制造大型战船。到天启五年末,已经制造出大福船三十六艘。其中最大的福船船长约九十步(一百三十六米),宽三十五步。而稍微小一号的赶缯船和双篷船船长可达七十步,宽二十步,可装火炮共二十四门(舰首舰尾各两门,两舷各十门),火力比三桅炮船更强。
朱由校将最大型的三艘福船命名为大明号,中华号,大汉号。再加上赶缯船和双篷船各三艘,组成了大明远洋舰队。
而在这时,朱由校制定的海军军衔也正式颁布了。大明海军军衔分三类:军官军衔,准尉军衔和士兵军衔,其中准尉是一个特殊的类别,既不是军官,也不是士兵,是独立的一类,主要承担专业技术勤务和相应管理工作,不承担领导责任。
军官军衔分为海军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共九级。准尉则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准尉,准尉其实没有上下级关系,主要是根据资历来区别的。海军士兵则分为上士,中士,下士,老兵,新兵,列兵六级。
军衔既定,那么各个将领的级别也要制定下来了,颜思齐和张千方被任命为海军中将,而郑芝龙,陈厚甫,桂率真,郑咤和戴春风都被任命为海军少将。东江镇和近卫军中转入大明皇家海军学校学习的将领们,则被根据原来在近卫军中的职衔,被任命为从上校到上尉不等的职位。
这样一来,颜思齐就成了大明吕宋海军司令了,而大明远洋舰队则由张千方任舰队司令,带领一大群大明皇家海军学校的学生,加上京师大学堂研究院地理科,农事科,天文科和文学院的学生而组成。而除了任司令的张千方是中将衔外,以下最高的不过是军事调查统计局的毛齐五上校。
这种安排让有些人感到困惑,但却有聪明人看出,这趟远洋航行后,只怕舰队会涌出大量的校级甚至将级军官,所以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在这次立下功劳,好早日升成真正的将领。
朱由校想着前世学过的地理,如果从泉州出发一直向东,便可以到达这时的墨西哥,只是这一条航线没有海图,现在去开辟这条航线并无迫切必要,所以还是决定先到马尼拉,然后按缴获的西班牙海图和葡萄牙人提供的海图两相参照,前往南美洲。
大明远洋舰队在泉州启航,张千方此去显然不是短时间可回,他全家大小都在泉州送行,女儿无声哭泣,脸上满是泪水,不停地擦着。张千方的父亲喝道:“哭什么哭,你爹是行千古无人所行之事,你应该高兴才是。”只是话才说完,眼中已经有泪光闪动。
张千方则是意气风发,他抱拳对着码头上送行的泉州官员和百姓道:“千方此去,定要为皇上找到所需之物,这条航路开辟后,我们泉州的货物便可以行销更多地方,到时各位父老乡亲就可以赚美洲的银子了。各位就此别过,明年我们再见。”
远洋舰队先从泉州驶往大员,一路上学生们吐得不亦乐乎,于是在厦门时舰队休息一天。学生们两脚发软地登上岛屿,才算是吐了一口气,但是想到后面还有更加漫长的海上航程,都吓得直打哆嗦。
周延儒给学生们打气道:“不要怕,皇上说过,吐呀吐呀慢慢就习惯了,到了吕宋,大家就不会再吐了。”远洋舰队需要一个通经史之人,他心思灵动,便请缨外出,被朱由校任命为舰队主管军队以外的主官,地位仅在张千方之下。而张千方因为家庭原因,对文人极为尊敬,对状元出身的周延儒极为恭敬,除了军事方面,其它的事都由周延儒一言而决。
果然,还不到吕宋,就已经有些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海上的风浪。朱由校最后挑选了宋应星进入舰队,因为宋应星心细如发,方以智则是心思灵巧,但方以智终究年龄太小,而且远离大明,宋应星应该更加适应寻找新物种的任务。
才离大员,宋应星就已经神采奕奕,丝毫没有泉州时的面如土色。他一边鼓励同行的学生,一边已经开始习惯性地记录自己出海以来的见闻。
这天舰队航行到离马尼拉约一百里处,最前面担任斥候的赶缯船发出旗语:前方发现不明国籍战船。
既然是不明国籍,那显然就是敌人了,张千方得到报告大喜。自从在日本之战后,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打仗了,自然是见猎心喜。
旗舰大明号打出旗语:各炮船向旗舰靠拢,大汉号在前准备迎击敌船,带有学生的中华号留在舰队后方。
第417章 西班牙人来了()
前方的船是西班牙人的,西班牙接到了马尼拉总督菲利普的信件,知道吕宋竟然被大明军队攻占后,国内大怒。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在众多贵族的怒吼中做出决定:讨伐大明。
西班牙国力在此时已经逐渐下降,和英格兰战争的失败,给西班牙的国运罩上了一层阴影。但也因为这场失败,使得西班牙人更看重自己的面子,大明的行为已经严重地触怒了西班牙人的尊严。西班牙从本土出动了五十艘大型战舰,并集合现在在亚洲的各殖民地战舰,共计一百艘战舰,一百二十艘后勤船,组成达两万五千人的舰队,向着马尼拉进发。
这已经是西班牙所能拼凑出来的最强海上力量了,比之无敌舰队的三万人也已经相差无已。在西班牙人看来,大明这个老大帝国,陆上战力也许还凑合,但说起海战,只配给西班牙人洗脚。
西班牙舰队向东而来,等来到棉兰老岛时,遇到了颜思齐的东海舰队。东海舰队的三桅炮船比西班牙的大型战舰略小,但火力要稍强些,只是整个东海舰队一共才有二十条三桅炮船,其它的全是些海沧船,蜈蚣船,沙船之类的,火力较差,一般能有几尊小口径的火炮就已经不错了。
在这巨大的火力差距之下,颜思齐并没有立即撤退,他在发现西班牙舰队时立即派快船送信给郑芝龙和陈厚甫,然后就指挥舰队与西班牙人开始了对攻。
明军的开花弹给了骄傲的西班牙人一个难忘的教训,而在颜思齐的指挥下,在放火船,子母船,蜈蚣船等不停地骚扰下,明军依靠局部的火力优势,很是让西班牙人吃了些苦头。
但西班牙人的船大,人多终究还是在一段时间后占据了优势。颜思齐也不与他们缠斗,充分发挥了他的老本行海盗的本色,边打边跑,很快就将笨重的西班牙人抛在了身后。
在东海舰队逃,西班牙人追的过程中,郑芝龙的舰队从西班牙人后面扑了过来。他接到颜思齐的信后,立即收拢各处海岛的兵力,等他赶到颜思齐舰队前准备一起来抗西班牙人时,颜思齐道:“没用的,你的火力更差,不如你先让西班牙人过去,然后袭击他们后方的船只,只要打劫了他们的后勤船,他们支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郑芝龙按计行事,攻击西班牙的后勤船。他的部下大多是凶狠的海盗,对于这种抢物资的事最是擅长,等到前面的西班牙人发现后面的后勤船被抢后,急忙派船赶来时,已经只能看到几艘烧得正旺的运输船。
郑芝龙将物资转送到附近的隐密海岛后,又远远地跟在西班牙人后面,时不时地出击,快速地将落后的西班牙船吃下,连人带船一起掳走,搞得西班牙人不得不排成紧密阵形,以免后院起火。
而颜思齐的东海舰队也不时地用三桅炮船回头对西班牙船进行突袭,一时西班牙人气得乱叫,却没有办法,只能够集中起来不停地向前追击。
颜思齐又碰到了来支援的陈厚甫,两人商议后,决定将西班牙船引入马尼拉港口,利用岸上的炮台来对付西班牙船。
而这时张千方遇到的正是追击颜思齐的西班牙舰队。他命令除了中华号以外的九艘船一起攻击敌船,大明号和大汉号当前充到,舰首的三十六斤炮发出怒吼,一颗炮弹正好打在西班牙的一艘战舰的前甲板上,甲板上破了一个大洞,然后猛地燃起火光,原来正好点燃了甲板上已经晒得很干的浸油的缆绳。
西班牙船和福船比较起来,便象是侏儒面对巨人。大明号在前,鼓足了帆,直接向前冲去,有躲闪不及的西班牙船发出令人牙酸的声音,然后就断成了两截。
大明号冲人敌船队中后,两舷的火炮开始发射,这些侧炮也达到了二十四斤,而且胜在数量多,射速快,很快就将多艘西班牙船打得散架或者起火。
后面的赶缯船和双篷船也比西班牙船要大,而且火力要强得多,明军舰队排成一条线冲锋,两边都是敌人,根本不用担心误伤友军,而敌人又打不到自己,这样子打仗实在是太爽了。
最后一艘中华号上的学生们躲在舷窗边看着一艘艘燃烧的西班牙船,不由得连连惊叹。宋应星道:“我等在国内,可不知道在这海外地方,竟然也有如此奇丽的战争场面,今日可算是大开了眼界。”
旁边的海军士兵心里暗笑,还奇丽,你现在看到的是我们压着别人打,两方相当的时候,那就只有残酷了,真是书生呀,幸福的书生呀。
其它学生也一起赞叹,有的竟然吟起边塞诗来,大家都觉得新鲜有趣,当然是因为现在受到伤害的是别的民族。周延儒倒是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教育机会,于是说道:”皇帝陛下曾经说过,中华哭不如外族哭,如果我们大明人不努力,被别的民族欺压,那滋味可就不好受了。想一想以前辽东的汉民,再看看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大家当然应该明白如何做吧。“
宋应星道:”皇帝陛下高瞻远瞩,我们只需要听从皇帝陛下的教导,官不贪,将敢战,我们学生便应该响应皇帝陛下的号召,好好学习科学知识,造出一种机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