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姓汉子肯定道:“王老哥,我说了多少遍了,是真的,那一天我去县城卖南瓜就亲眼瞧见南国公的家丁了,他们一边在墙上画画,一边和围观的许多老百姓唠嗑,就是让大家活不下去尽管投奔黄家。”
王老实决定带着一家子逃难就是听了传言,得知“战神”家丁会给去投奔的老百姓吃食,以后会给土地耕种,可是他半信半疑,见到同乡就问一遍,好像得到确认后心里才舒服一些。
第六百一十二章:流贼肆掠()
王老实道:“可是我心里不踏实,南国公是天大的官啊!他收留我们这些无用之人干什么?”
“不知道,反正我听说归德府已经去了不下十几万人,据说南国公的封地有许多良田没有人耕种,因此需要大量屯户。”
王老实道:“种地啊,这倒是没问题,只要南国公给口饭吃就成。”
“我倒是无所谓是不是种地,只要两个小子别被流寇祸害了就成。要是被流寇掳去从了贼,一辈子就毁了。”
“是啊,那帮龟孙太坏了,走一路祸害一路,不知道多少好人家被他们祸害得家破人亡。”
“咱们加把劲只要能够见着黄家人就能够喝上稀饭了,娘的,晌午喝了一碗南瓜稀糊糊,肚子空得难受死了。”
王老实叹口气道:“唉!李老弟,你知不知道东庄那些人昨天夜里干什么了?”
“知道,我宁可死也下不去手,哪怕是饿死的乡亲。”
王老实略显凄凉的声音响起:“是啊,我想起来就恶心,总之吃人这样的事情我永远做不出。只盼着能够找到黄家人,要不然我可能也会被别人吃了。”
王老实家的三个儿子也没有正经起个名字,就是大小、二小、三小这样叫着,王大小去年娶了媳妇,儿媳就是大小家的这样叫着,叫自己老婆家里的,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当然是大丫、二丫。
十八岁的王二小插嘴道:“爹,您说什么呢,有我们兄弟在,实在撑不下去也是我们杀了别人让您吃。”
这小子血气方刚早就过了这个时代娶妻的年纪,可是家里太穷,只能竭尽全力给大小添了娘子,可惜还是个有听力的哑巴。二小和十六岁的三小可就连个哑巴女人都娶不到了。
王老实训斥儿子道:“二小不许瞎说,我们是堂堂正正的人,如何能够做出禽兽之事。快走,找到‘战神’咱家就会有活路。
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会有动力,这些结伴往东的都是钻山沟进密林躲过流寇裹挟的老百姓。
侥幸逃生的他们在流寇走远时从躲藏地点出来,发现家被烧了,自己变成了赤贫,逼不得已只能在祖坟上最后一次磕头后,别了祖宗基业离开家乡往东寻找活路。
渐渐地官道上的流民越来越多,走着走着就会有体力不支的老弱一头栽倒再也爬不起来,不久纷纷扬扬的雪花就会把已经冰冷的尸体覆盖。
伊州东的官道上,许四九、郭三喜带着八百壮汉,顶风冒雪推着四百辆独轮车顽强地往西前进。这是黄家留在归德府经营的一部人马,这也是许多活不下去流民的希望。
他们出发时的队伍达到五千人,带着满载粮食的独轮车足三千辆,隔一百里就选择一个有防御力的屯堡留下一些人马和粮食。
郭三喜和哥哥郭和喜由于长得高大,所以饭量也比一般人大,小时候经常吃不饱肚子,才十四岁就跟着哥哥去当兵吃粮。
他知道饿肚子的滋味,家主布置的任务就是尽可能不让老百姓饿肚子,他当然乐于做这样万家生佛的好事。
军情处传来情报告知西边打起来了,流民遍地许多人饿毙在冰天雪地,人吃人事件屡有发生,不仅仅是吃尸体,易子而食杀妻而食的人间惨剧已经不新鲜。
留守在归德府的许四九、郭三喜和马跃他们听到这样的消息坐不住了,家主是让他们尽可能多救人,在归德府等着流民找上门恐怕达不到家主最起码的要求。
这些军官属于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家主对他们失望的主,几位主要领导商议后做出决定,留下孙振怀处理归德府事务。
许四九、郭三喜、马跃三人带上五千人三千独轮车运了一万余石粮食准备接近战区尽可能多带回一些不愿意从贼的老百姓。
一路上不断留下人马和粮食就地收容老百姓组织他们继续往东,来到禹州地界时人马只有三成了。
马跃留在禹州北八十里一个大屯堡里就地驻守,这是一个当地宗族的聚居地,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族长本来还带着族中壮丁跟马跃、郭三喜的一千六百人马对峙,后来知道他们是从归德府赶来的“战神”家丁,族长改变了态度迎接他们进入屯堡。
族长姓李字君培在这个屯堡里颇有威望,李姓是这里的望族,有七成人家都是宗族子弟。
李君培早就耳闻“战神”这些年的义举,前些日子又得知黄家人在归德府收留难民开设粥厂。
今日见到了一千多穿戴整齐的人马,见识不凡的李君培感觉到了凛然正气,选择了无条件相信许四九等人,把他们请进了屯堡。
因为他见识过山贼、流寇,知道那些队伍和老百姓差不离,他也见到过大明卫所军和营兵,那些将士十有八九都萎靡不振。
而出现在屯堡外的队伍截然不同,一个个军容整齐精神抖擞应该是强军,他们自报家门“战神”麾下,应该实至名归,拥有如此精气神的队伍在内地可不多见。
很快李君培就发现自己的决定是英明的,这些人推来的每一辆独轮车上足装了四石大米,据说这些大米是南国公从遥远的交趾运来。
李君培是个不第秀才,当然知道故土交趾,听说南国公从如此遥远的地方买粮食就是为了救人于水火大为感动,他当场表态会带着全族投奔南国公。
作为当家人,这位族长可不是心血来潮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眼看着流年不利地方上盗匪猖獗,而田地里的收成却一年不如一年,有自然灾害造成的原因,也有流寇。山贼不时下山盗割屯堡外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麦子导致直接减产。
虽然目前遇到的流寇、山贼的力量不足以攻破屯堡,但是李族长每日胆战心惊,他要对整个屯堡里的近两千人负责。
李家堡得以保全完全是靠运气,来这里的都不是大股贼人,他们只能祸害堡外的庄稼,没有能力攻击堡垒,可是刘家堡的青壮也无力冲出堡垒驱赶流贼。
第六百一十三章:中原糜烂()
李族长早就听说有大一些的流寇连县城都能够打下,如果来攻打李家屯堡恐怕这里的上千族人都会死于非命,自己就万死莫赎了。
他想带着族人寻觅可能安全的地方,可是又不知何处能够容身,正在左右为难去留不定之时,救苦救难的南国公人马出现在眼前,这样的机会他如何能够错过?
许四九和这位落第秀才聊了一个时辰,给他介绍了黄家的基本情况。
李族长得知故土交趾已然成为黄家领地激动不已,知道那里有大量的田亩急需老百姓屯垦,去了那里的老百姓每一户就会获得五亩私田,连税赋都不用缴纳。
族人拖家带口南下时,一路上的吃用谈不上好也肯定能够让每一位老百姓吃饱穿暖,如此好的移民条件更加坚定了李族长带领全族南迁的信心。
接下来“战神”的家丁居然还要往东,他们还要接近战区竭尽所能救出更多的老百姓。
李族长被感召了,他派了族中八个从小练武的汉子陪同,因为这几个人熟悉地形能够当好向导。
许四九、郭三喜带着八百人马,推着四百辆独轮车装载着一千六百石粮食继续向西前进。
队伍里有李义勇、李义全等等八个当地人骑马同行。李族长以防不测给八个汉子装备了皮甲和猎弓,所以他们都有一定的战斗力和防御力。
崇祯六年十二月初一,许四九、郭三喜的队伍接近到了伊阳县城东大概五十里时前方探报,有大股流寇在围攻县城。
负责哨马的是亲兵队出身的祝国兵总旗官,还有六人也是总旗官同样来自亲兵队,另外二十九人是在河南招募的骑手,算不上骑兵。
他们每组十八人和李家堡四个武术家轮番前进哨探,经常登高用携带的千里镜观察官道周围的情况,遇到险要地形会来回探查至少三遍。
祝国兵知道独轮车上的粮食会引来太多盗寇觊觎,如果由于疏忽大意被贼兵夺取粮食,会活了坏人饿死太多好人,责任重大半点马虎不得。
乘着黄河封冻跳出官兵巨大的包围圈的各路流寇再次如同蝗虫般蔓延开来,本来就灾害连年难以为继的河南再被这些贼人烧杀抢掠一番如何受到了?中原糜烂已成定局。
流贼肆掠过后简直是片瓦不存,其凶残程度不亚于建奴,由于大量裹挟老百姓,流贼的队伍如同滚雪球般迅速膨胀。
紫金梁王自用被三十六营反骨仔推为盟主,贼胆养肥了的流寇进入豫西北一带为了摆脱尾随的追兵分分合合,他们已经具备了攻击县城的实力。
经过几次攻打县城得手,反骨仔们得到了武器和粮食的补充,对自己有了信心,手下的贼子都乐于追随当家的攻打县城。
因为每一次破城这些贼骨头都会抢到太多金银财宝和美女,城池里的官仓内多多少少都会有粮食,流贼把附近的粮食全部收罗一空,掌握在手里。
不想从贼的老百姓除非选择自杀或者饿死,如果想苟且偷生就不得不跟着贼兵继续祸害下一个城池。
贼兵很残忍,他们驱使刚刚被迫跟随的老百姓扛着木板、梯子、沙袋等等简陋的攻城物资往城头冲锋做炮灰。
有时候守城军民战斗意志相当坚决,战况比较惨烈,城下的老百姓的尸体堆积如山,流寇的中坚力量就可以踏着老百姓尸体冲上城头。
流寇们称呼自己的生力军为老营兄弟,顾名思义都是一些积年老匪。
三十六营的流寇组织混乱,他们或单干或者合伙劫掠,紫金梁部几个大当家摧山虎、冲天柱、油里滑纠结了两万余众准备围攻伊阳县城。
伊阳知县金会嘉密切注意流贼动向,他已经得知几个县城被贼兵攻破县太爷连同一家老小都死于非命,有些士大夫居然被流寇百般荼毒后才在痛苦中死去。
金知县把从老家带来一直跟在身边的四个家丁,都派出去打探流贼消息,这几个家丁都是宗族子弟,忠诚度毋庸置疑。
他们发现漫山遍野涌来了大股流寇,意识到势头不对连忙赶回来报告家主,金知县很果断决定立刻弃城逃跑。
伊阳县城里居住着一位在乡官员李中正,他曾经出任过兵部车驾清吏司正六品主事。
他家是伊阳县望族,此人有血性,不但没有逃之夭夭,而且拿出私产、粮食集结家丁招募城中壮士准备坚守城池。
还有一位叫做常省身的生员也是伊阳县殷实之家,他动员了宗族里的子弟二百余人主动协助李中正守城,还有许许多多官吏和老百姓都纷纷响应,收集五花八门的器械追随。
摧山虎、冲天柱、油里滑虽然聚众两万余,其实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刚刚被裹挟的河南老百姓,属于乌合之众,有战斗力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