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勇的家眷们只不过休息了三天,就有经过此地补给的南下商船带上他们去了交趾省。
马跃调用了足两千独轮车,并且申请运更多独轮车送达海州港,因为经过设身处地走了睢州到海州港的道路,发现唯有用独轮车运输才符合实际情况。
海州港到睢州八百余里,还不算太远,浩浩荡荡的队伍没有哪一股土匪、山贼敢打主意。
这些吃惯苦的老百姓在能够得到七成饱的情况下,每天走一百里路完全做得到,推着独轮车走的速度不比步行慢。
源源不断的粮食由海边往内地输送,睢州的乡勇轮番跑海州,他们去时独轮车上可以坐老弱妇孺,回来时满载粮食。
可惜效率太低下,一次满打满算只能运进一万石粮食,来回一趟需要二十几天,途中消耗达到半成以上接近一成,到达地头只有九千余石。
还好每一次运粮时都会把乡勇家眷送来海州,睢州的流民在减少、粮食存量开始正增长。
可是没过几天明显开始减少的流民又一下子膨胀起来,那是因为离睢州更远地界的流民得知睢州有粮食给活路,已经成为盲流的饥民扶老携幼而来。
许四九、马跃他们组织乡勇不断运进粮食,及时组织流民往东迁徙,忙忙碌碌一直到秋收时分才告一段落。
虽然遭受灾害的年景粮食产量有限,总会有一些收成,熬到略微缓解了粮食危机的秋后,流民蜂拥的势头才被暂时遏制。
睢州的乡勇已经高达六七千人,他们许多人都跑了一两趟海州港,都亲眼看见家眷获得了食物,许多人已经乘坐大海船南下了。
所有的乡勇更加守纪律,因为他们如果不按照黄家章程工作大有可能和家眷失散,从今往后天南地北可能一辈子也找不着。
这是因为每一位乡勇的编号都对应着他们的家庭,每一户家庭被安置在何地也会有详细记录。
要是哪一位乡勇不服从集体安排胡乱窜岗,后果当然很严重,弄丢了证明身份的袖标忘记了自己的编号真的会再也见不着家人。
留在睢州的乡勇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每天接受训练,几个月下来有了一定的战斗力,只不过他们不足以对抗正规军,因为他们没有弓弩和盔甲。
但是用来对付暴民已经绰绰有余,暴民拥有的弓弩和盔甲也不值一提,这里有祝国兵等等三十位黄家亲兵队出身的军官可不含糊。
他们骑战、步战、热兵器、冷兵器全能,用短铳、燧发长枪击毙有装备的暴民头目不费吹灰之力。
这六千七乡勇跟着黄家私兵工作、训练了小半年忠诚度已经没问题,不仅仅是因为黄家给他们发放粮饷的缘故。
最重要的一条是他们的亲人已经被接去黄家体系生活,他们的训练情况和工作表现将要直接影响到亲人的待遇。
许四九的宣传队不仅仅给流民发动宣传,同样不遗余力教育乡勇,如今宣传队也扩编了,许四九挑选了许多落难的童生加入。
大明的咄咄怪事,读书人大多数都是样子货,身体弱得很,太多读书人体力活儿干不了,而黄家根本不肯任何有劳动能力的人无所事事。
因此宣传队就吸纳了许多贫穷的读书人,他们大多数不是士子,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童生之类的尴尬人群,来到宣传队写写画画耍嘴皮子倒是比较适合。
现在归德府每一堵醒目的墙上都有标语或者宣传画,内容当然是号召老百姓不要从贼,只要找到南国公的家丁人人都会有活路。
宣传队同时宣传“战神”发出的警告,哪一股流寇胆敢肆意屠杀老百姓,“战神”人马即便追到天涯海角也要一个个扒了他们的皮。
由于刚刚秋收,河南多多少少有些收成,流民大规模聚集已经缓解,马跃他们压力减轻了不少,可以腾出手训练乡勇。
马跃这个前亲兵队见习百总如今信心满满,他相信只要有钱粮和装备在睢州搞万把人的队伍只要半年就会形成战斗力。
第六百零七章:沿江布置()
黄胜决定加强马跃他们的领导班子,让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中原布局,再次给马跃补充了一个百总优选的战士。
这个百总的战士组成都是黄家的知识青年,都属于后备军官,由刚刚提拔的见习百总郭三喜带领。
长得高大威猛的郭三喜,在锦州立功获得提拔,现在已经是从六品试百总,胸前挂着两枚金灿灿的勋章。
他如果在河南干得好就可以成为正六品百总,带上的知识青年战士都会成为实职基层军官。
马跃、郭三喜、许四九等等军官都是黄家的实职,拿大明武官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语,他们也有朝廷的虚衔,比实职的级别最少高两级。
比如郭三喜就可以身穿从五品武官服以试千户的身份和中原地区官吏打交道。
黄胜留下郭三喜是因为他来自于明军,冷兵器热兵器全能,他有带冷兵器队伍的经验,知道明军队伍里的那些弯弯绕,在河南扩充人马时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马跃得到的下一阶段任务就是建立根据地,选择几个睢州的牢固山寨或者地方豪强修建有高大城墙的庄园,加强防御囤积粮草。
要求他们修建的防御设施要做到军民分开,避免接受流民避难时被混入其中准备破城的流寇奸细里应外合攻破防线。
为什么不让他们经营县城、州城?因为堂而皇之占领一座大明内地城池名不正言不顺,朝廷不可能置若罔闻。
河南这里有太多地方武装存在,他们结寨自保,流寇来了打流寇,官兵来了打官兵,反正除了他们自己的同宗同族,来了外乡人都是他们打击范围。
但是他们死活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乡,他们的目的就是保证自家亲人、财产、粮食安全。
有些大宗族修建的堡垒堪比城池,在五胡乱华之时就存在延续下来,官府也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所以黄家也搞几个这样的武装割据,在河南藏兵,目的不是突然杀出打击大明政府,而是以此为据点打击流寇,救大量衣食无着的汉人。
黄胜准备去马六甲拓土,有可能面对多股敌对势力,说不定还会和西夷进行局部战争,兵力带少了可不行,马六甲远在几千里外。
万一自己的攻击计划有了偏差,形不成压倒之势,短时间可来不了大量援军,带去拓土的老百姓在战事胶着的情况下会被当地土著袭扰甚至屠杀。
大移民是需要付出高昂成本的,费心劳力带去的每一个老百姓都要好好爱护,如果出现大量死伤会导致接下来的继续移民受到抵触。
老百姓如果发现离乡背井得到更好的生活如镜花水月,随时面对死亡却是实实在在,当然会失去了海外开拓的热情。
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要拥有足够武力,尽可能放大余量形成压倒之势。
如果经过计算兵力对比,我方需要出动一万陆军可以击败对手,小心谨慎的黄胜最少会带上三万以防不测。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是对每一位战士负责,也是对随军去拓土的老百姓尽心尽职。
因此黄胜暂时不考虑派出大量私兵留守中原地区,这样做属于越俎代庖,更加会招来朝廷忌惮,纯属吃力不讨好自找麻烦。
黄胜交代马跃、郭三喜如何低调经营河南,让他们不遗余力扩充补给点,尽最大可能救出嗷嗷待哺的老百姓。
救出老百姓的多少是衡量他们功绩的唯一标准,斩杀流寇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做,但不是他们的首要任务。
斩首一般流寇所获功劳约等于没有,斩杀有名有姓的流寇头目可以报功。
黄胜知道郭三喜和精选黄家战士的攻击性,要是杀一般流寇也能够算军功,这帮小子有可能天天去寻流寇下手也未可知。
而大部分流寇来自于活不下去的流民,斩杀他们有什么意义?
只需把裹挟他们的头目杀掉,这些流寇里会有大多数人又会变回良民。
当然黄胜不会心慈手软,只要曾经参与屠杀老百姓的都会被秋后算账,不惜成百上千斩杀手里有血案却已经放下武器投降的流寇。
朱荣国领导的海州基地会竭尽所能给河南提供粮食。很快就会有大量一般性乡勇装备送达,黄胜让朱荣国要小心这些装备,万一落得流寇手里麻烦就大了。
部署了中原战略,船队继续南下,黄胜在南通州黄家补给基地停留三个时辰,那是南直隶军情处负责人易发才和几个主要特务头子在此等候家主面授机宜。
南直隶军情处要配合沿江部署,大力发展乡勇武装,由于黄胜已经公然不去京师,再也不需要藏着掖着。
选择南直隶太平府当涂县就是后世的马鞍山,池州府,江西省九江府,湖广省武昌府汉阳县汉口镇,荆州府等等地方经营补给站,要具备一定的武力和防御力。
以后所有的补给站都会大量屯粮,“华夏大钱庄”的银库也修建在补给站里,以小型靠江堡垒的形式存在,以能够火速得到海军支援地点为最佳选择。
易发才等等接到任务兴奋莫名,家主不但给足费用还留下了一百多全部是预备总旗官以上级基层军官经营长江沿线。
他们相信以长江水运的便利,一年内就会完成布局。大明沿江的人口众多,手中有钱粮招募劳工修建堡垒肯定要多少有多少。
在努力工作的劳工里挑选强壮本分之人给他们加入黄家乡勇的机会,一年时间训练出可以一战的一万乡勇不在话下。
交代了沿江布置后黄胜带领舰队继续航行,路过舟山、岱山时抽调组建两个千总带上一起南下。
回到海南岛崖州之时已经是十二月上旬,徐光启早在十天前来到崖州,宣旨的使团人数不少有几百人。
海南岛军情处主官卢秀科已经得到情报,使团里的锦衣卫校尉和东厂的番子有一百多,家主一回来,卢秀科就赶来请示,是不是考虑把锦衣卫和东厂的探子全部留下。
第六百零八章:进爵琼崖郡王()
黄家实力见长,体系里的文官武将早就只认家主不认朝廷,海南特务头子卢秀科盘算着对付厂卫一点点心里障碍都没有。
黄胜已经决定不去京师,如今根本不担心暴露实力后崇祯皇帝会派兵来对付自己。
因为朝廷早就没有像样的水师可调,根本没有海战的能力,攻击海南岛恐怕只能做做梦罢了。
黄胜现在用不着跟朝廷反目,他布置卢秀科监视厂卫探子的行动即可,把这些人接触到的海南岛各级官员记下做到心里有数,无需打草惊蛇。
崇祯六年十二月十六日,海南岛崖州举行了盛大的仪式。
阁老徐光启宣读圣旨,南国公黄胜进爵琼崖郡王,前来观礼的两广和福建文武来了有五六百,交趾省、海南岛的黄家体系官吏也公然穿着大明官服出席典礼。
黄胜不管大明文武是不是来探听虚实,大大方方招待好每一个人,对锦衣卫和东厂番役也不另眼相看,彰显出黄家体系的气度。
装饰华丽的崖州大剧院每天都在上演戏剧,面朝大海的崖州驿馆当然爆满,黄家体系的官员大部分都住进了战友的私宅,没办法,一下子来了太多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