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帝图-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今天所有在场的人,全部登记下来,每个人都要摁下手印。若是以后泄密,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嫌犯!”周瑜吩咐道。

    “诺!”陆绩急忙拿来了笔墨纸砚,开始登记现场的人员。

    “公瑾,你这是不是有点儿…”

    孙策想说你这抽的哪门子疯,搞什么啊,泄露什么军情机密,哪有什么军情机密!

    “主公,子言,列位,我们还是回到子言刚才说的三级教育上面吧。我先表个态,我是非常赞同子言这个提议,我大力支持仿照蜀中的做法,在我江东推行三级教育。刘璋能搞,我们为什么就搞不了。你看看我们现在江东的人才,我们连陆公纪这么小年纪的娃娃都征辟过来了,说明我们江东人才何等匮乏。是因为我们江东没人吗?不是!是因为大家都没书可读!所以,我们要大力推行三级教育,要大推特推!子敬,你的意见呢?”

    周瑜突然站出来,力挺黄叙,而且说到最后,直接把摇旗呐喊的旗子交到了鲁肃的手里。

    鲁肃愣了一下,本来他是反对的,但是周瑜这么一搞,他有点儿不知所措,不过也就一愣神的功夫就反应过来了:“啊?我,我当然也是非常赞同子言的提议了。圣人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怎么知礼节,怎么知荣辱,当然是得靠读书了。百姓读书识字,本来就该是官府的教化之能,本来就是圣明主公的王道之举,古之圣王,三皇五帝,哪个不是亲力亲为,教化万方的。肃大力支持子言的建议,若是没钱,肃可以尽卖家财,支持办学。黄老将军,你说呢?想不想让你的孙子上学?”

    鲁肃慷慨激昂,一番表态,完毕以后,又击鼓传花一般传给了黄盖。

    “我当然支持娃子们上学了。我虽然是个大老粗,但我不想我的儿子孙子也都跟我一样,也是个大老粗。可能你们还有人说,你要是有钱,完全可以自己请老师来家教娃儿们,没钱的话,你饭都吃不饱,你还想着读书识字。可是刚才陆小子说得好,你不读书不识字,是不是长大以后就只能去舞刀弄枪,或者去为非作歹。你不读书不识字,你知道律法是什么,你知道礼义廉耻是什么,你最多也就是一知半解,也许别人吆喝一声,你就从贼造反去了。你们在座的大家,希望你们的后代子孙变成这样的人吗?再说了,请老师在家教娃儿们,和让这些混蛋小子去学堂读书,这能一样吗?

    我黄盖支持三级教育,没钱的话,把我家的房子田地卖了,实在不行把我的兵器盔甲卖了,把我的宝马卖了。谁不知道益州就是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为啥刘璋能弄得起,我们就不行?

    周泰你说呢?”

    ……

    因为周瑜突然站出来强力力挺黄叙,更带动了大批武将,一个一个站起来表态支持,一时间,局面开始朝向黄叙有利的方向发展。

    这些武人们支持,也是因为武人们平常嘴笨,功劳立了一大堆,但是一经文官的笔头子三两下这么一划拉,基本就没剩什么了。武人现在虽然吃香,但是话语权,还是牢牢的掌握在文官手里。

    武将们难免对这些文臣不服气,既然是你们都强烈反对的,那老子们就非得站出来支持支持,非得跟你唱个反调。

    而且,大家都知道拿刘璋拿益州出来说嘴。

    要说穷,人家益州之前比我们江东富有?那就是个穷乡僻壤,穷得掉渣的旮旯,还到处是野人蛮夷,人家现在不还是一下子都开始读书识字了。现在反倒咱们这里变成了穷乡僻壤,到处成野人蛮夷了。

    凭什么?

    为啥只有你们这些人能读书识字?

    本来,刚才一片反对声浪的时候,孙策打算安慰安慰黄叙等三人,把这事情就直接给摁下了,没想到周瑜突然跳出来为黄叙站台,转眼之间局面翻转。现在好多人都跳出来支持黄叙,几乎所有的武将都跳出来支持黄叙。这让孙策有点儿难办了。

    “大兄,办学不是目的,办学只是手段,是强军富民之必须之手段。大兄难道没看出来吗,刘璋何以快速崛起于关西,他凭什么?凭他刘璋文不成武不就吗,凭徐庶庞龙魏延张任寥寥数人吗?”(未完待续。)

第32节 东来客8() 
有了许多人助威,孙权也站了出来,只见他继续慷慨陈词道:“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成都学府,凭的就是成都学府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凭的就是成都学府不断的新兵器的研究和制造,凭的就是三级教育的快速推行,凭的就是这种对治下全民的律法和知识教育。大家都说蜀中这叛乱那叛乱的,那我就要请大家看看了,看看大汉的其他的地方,看看其他地方有没有叛乱,是不是叛乱更多?是不是叛乱更厉害?看看我们江东,是不是叛乱更多?前有笮融严白虎,后有吴越叛乱频仍,我们还有脸说别人吗?

    而且,大家应该看清楚,蜀中的叛乱,和大汉其他地方的叛乱一样吗?

    根本是两回事。

    大汉其他地方叛乱,多是因为吃不饱才揭竿而起的,而蜀中呢?

    蜀中是因为你们说的,反对刘璋新政而引发的叛乱吗?

    南中叛乱,是因为蛮人要求刘璋的新政也要惠及到蛮人地区而引发的;汉中张鲁是因为跟刘璋的政见不合;此次赵韪叛乱,则是错综复杂,但其根源,应该是利益分配的问题造成的。你们把这些全都归咎于刘璋的新政,归咎于三级教育体系的推广,何其浅薄?”

    孙权刚才已经很不爽了。

    刚才看到很多人围攻黄叙,心里已经很不舒服了。

    黄叙是他的人,是他的副校长,是他请到江东的。

    一众武夫的反扑,还有孙权的一番慷慨陈词,看似取得了表面的胜利,但是也只是看似。

    孙权的话刚一说完,张昭就再次站了起来,朝孙策拱手为礼,不慌不忙道:“主公,权公子,各位。老夫一早就说了,蜀中和我江东是两回事。岂不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蜀中能实行的,放在我江东则未必能行得通。子言带回来的这些教材,大家应该都粗看了一下吧,我想问问大家,能看明白的有几人?便是你学富五车,你能看懂吗?你看不懂,我也看不懂,便是学富五车的博学鸿儒也看不懂。

    为什么?

    因为刘璋从根子上,对我们老祖宗的文化动了手脚,对我们几千年传下来的文字动了手脚,对那些传下来的知识文化动了手脚。他把我们祖先传下来的文字,改得乱七八糟,把我们祖先传下来的数算等也改得面目全非。这样的教材,这样的三级教育,放在蜀中放在凉州放在西域,放在那些到处都是蛮夷的地方,或许行得通,但放在我们江东,用来荼毒我们江东子弟,我们答应吗?用来荼毒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答应吗?你们在座在诸位,你们答应吗?”

    张昭还是老辣,一出嘴就再次直击要害。

    蜀中的教材,基础就是文、数。文是简文,数是数算。简文就是刘璋推的简体字和拼音,数算就是全面引入了阿拉伯数字还有西方数学中的公式定理等推演之法。

    可以说,这两门基础学科的改变,是一种天翻地覆的改变。否则,不可能两本蒙童的教材,一屋子的博学鸿儒学富五车的人都看不懂的。

    就算是在蜀中,早期推行简体字的时候,也是遭遇了种种诘难。

    “主公,仲谋,紘也再说两句吧。”张纮也再次站了出来,“仲谋和子言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欲速则不达。眼下北方双雄相争,正是我江东该有所发展有所壮大的时候,刚才主公和公瑾不还要雄心勃勃的,想要攻徐州取豫州,甚至攻取许都拥立天子吗。可是,一旦这个三级教育体系在我江东全面推行,主公和列位将军就不要想再去做别的事情了,我江东的赋税收入,泰半都要用到这上面了。不说你延请老师,广印教材,就说你这校舍要盖吧,孩子们上学,吃喝拉撒睡要管吧,光这些,就是一笔巨额的钱粮支出。主公,你若是要推行这什么三级教育,今后数年就别想着继续攻城略地了。”

    张纮这个比较狠。

    还是拿钱粮说事,直击孙策和一众武夫们的勃勃雄心,你是想建功立业,还是想推这什么三级教育体系。

    虞翻也再次站了出来,“主公,权公子,诸位:就算我江东要大力推行教化,那也不必假手他人,不必假手刘璋小儿。我江东这么多博学鸿儒,再不济我们可以去徐州请当世大儒郑玄来,我们可以自己弄合适的教材,为何要用刘璋的这些异端学说。子布先生刚才说了,刘璋的这些书,他看不明白,我也看不明白,我想在座的没人能看明白。只就在蒙童用的教材我们都看不明白,后面的县学大学,就更别说了。我们放心让这样的教材去教我们的子孙后代吗?我们知道他这书里说了什么,讲了些什么?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弄出一套教材来,来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要是用了蜀中这些教材,教出来的子孙,还是我们的子孙吗,我们跟他们还能说上话吗?”

    虞翻干脆直接说,我们就算要搞三级教育,也不能用刘璋的教材,我们干嘛不自己编一套自己的教材。刘璋的教材,我们这些人都看不懂,谁知道会教出什么样的来,我们的子孙后代,还是我们自己教着放心。

    一场好好的宴会,没想到吵得让人头疼。

    孙策又使劲揉了揉太阳穴,真不如出去打打猎,或者冲锋陷阵痛快。

    “主公,各位先生,各位将军:”黄叙也不管孙策如何头疼,这个时候只能据理力争了。“刚才几位先生都说得好,说这些教材看不懂,说刘璋弄的这些都是异端,当年我在蜀中,蜀中的那些世家那些大儒那些名士,哪一个不骂刘璋,哪一个不骂刘璋弄些异端邪说的,哪一个不骂刘璋数典忘祖的。可是如今又如何?这些骂声杂音,还有吗?有还是肯定有的,但是已经越来越少了。如今蜀中,谁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孙子考入成都学府,谁不以自己儿孙进入成都学府而自豪,而夸耀于人前?”(未完待续。)

第33节 东来客9() 
黄叙继续说道:“就算是当年的文宗圣皇,他们发明文字,结绳计数,尝食百草,哪一个不是在当时也都惊世骇俗,被视为异类,可结果又怎样,还不是光耀千古。

    有的人也说了,要教的话,我们有的是博学鸿儒,我们可以自己弄教材。是的,我们确实可以自己弄。可是,大家睁开眼看看,大汉数百年,有的是书院学院,那又怎样?京城有太学院,各州郡也多的是书院,荆州书院,颍川书院,那些大儒也都有自己办学,弟子无数。可是那又怎样?只不过又多教出来了一些儒生而已。他们能让地里的粮食多产一些吗?他们能纺纱织布吗?他们能建房架屋修桥铺路吗?他们能改良兵器改良农具吗?他们能生产出我们用的任何东西吗?他们能救死扶伤吗?他们什么都不能!他们唯一引以为傲的,就是能牧民。可是那又怎样?还不是把这大汉天下,牧得狼烟四起,民不聊生。我们江东缺这样的人吗?我们需要这样的人吗?

    我们需要的是怎么才能让我们的庄稼长得又快又好,怎么才能更好的养蚕更好的纺纱织布,怎么建更好更结实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