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荣、柴进、朱仝、戴宗、岳飞、王贵、杨沂中、刘琦等人皆是被授予诸卫将军,位列从四品,只不过分封地域不同。花荣是应天府、柴进是沧州、戴宗则是衮州府等,其中有几人却授予不同的封赏,以致于朝中大臣都惊讶不已。
“行者武松在剿灭方腊一役中,英勇救下郡王,又失去一臂,特加封殿前副都指挥使,御前行走。”
李公公正准备宣读下一个人时,行者武松站出身来,躬身道:“启奏皇上,臣有话说!”
李公公看了一眼宋徽宗,只见他点点头,道:“爱卿请说!”
武松高声道:“臣在剿灭方腊一役中,虽然赴身救下元帅,也不过是理所应当之事,不敢接受皇上的赏赐。臣在混战时,又失去一臂,已然成为废人,还请皇上准许臣辞官!”
众人大吃一惊,唯有赵构沉吟不语,他早已知道武松心中所想。在进京时,武松便来到他的帐内,向他禀明情况。赵构已经欣然同意武松的请求,也知道他的苦衷,故而没有劝阻他的决定。
与此同时,鲁智深、林冲也站出身来,两人异口同声道:“我等叩请皇上收回封赏!”
宋徽宗大吃一惊道:“武松拒不授予情有可原,朕能明白,为何你们二人也要拒不授赏?”
鲁智深回道:“回禀皇上,臣是四海为家之人,闲散惯了,不愿留在京中为官,此次与兄弟们进宫,也是启奏皇上准许臣出家为僧。此次一役,死去的将士不计其数,已然看破红尘,一心归于我佛,还望皇上成全!”
林冲接着说道:“回禀皇上,草民之前本就在京中为官,只不过家父年老体迈,内子身子孱弱,家父膝下再无其他子嗣。再说,草民之前已经辞官,此次再授予官职,只怕与制度不符,草民愿意回到家乡侍奉老父亲。”
宋徽宗叹息一声,他知道武松、鲁智深、林冲三人乃是大宋的栋梁之才,就算是武松失去了一条手臂,武功自然不弱,更别说鲁智深、林冲二人皆是能征善战的大将,他心里有些犹豫。
但是,武松因失去一只手臂辞去官职情有可原,鲁智深又是出家僧人想要回山静修,虔心皈依,宋徽宗也无法反对,只因他也是虔诚的佛教徒;林冲的理由虽然有些勉强,不过名义上却是奉孝,百善孝为先,也是说得过去,再说之前又曾经辞职为官,要是接受授予只怕对他的名声有损。
宋徽宗摇摇头叹息一声:“也罢!既然你们三人如此坚定,那朕便准了!”
武松、林冲、鲁智深三人齐声回道:“谢皇上隆恩!”
抱歉这几天不能连续更新几章了,要处理事情,处理完毕,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写作中了,望大家见谅~~请多多支持
(本章完)
第167章 加官进爵(二)()
宋徽宗道:“你们三人皆是有功之臣,岂能不赏?朕心知三位心意已决,那便不再挽留,不如这样吧!鲁智深征讨方腊居功至伟,无心入朝为官,朕便赐封汝义照禅师,大宋境内任何一家寺庙汝皆可入寺潜心皈依,不知汝可否接受?”
鲁智深拒不接受封赏,不愿入朝为官,只愿皈依,宋徽宗如此安排正合心意,也不好拒绝,欣然回道:“贫僧多谢皇上赏赐!”
宋徽宗微微一笑,目光看向武松,正声道:“武松对敌有功,伤残折臂,皆因忠心护主,汝不愿入朝为官,朕也不勉强,不知爱卿日后有何打算?”
行者武松躬身回道:“回禀皇上,草民心无杂念,也愿意出家!”
“既然如此,朕便封你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宋徽宗说道。
武松回道:“谢皇上隆恩!”
“汝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一身本领,朕心知肚明。”宋徽宗看向林冲,心中有些不舍,对于鲁智深、武松二人赵佶也不过是爱才之心,只不过林冲与他渊源颇深,心中有些无奈,深深地惋惜。
当初,林冲欣然辞去官职回乡,赵佶也没想什么,便同意下来了。并且,那个时候的理由与现在的理由如出一辙,宋徽宗明知他是借口搪塞自己,不愿做官罢了,又对赵构有授业之恩,在他有难时,又急忙奔赴前线,与方腊军对战,这份恩情,赵佶确实是难以言明。
“既然你要回乡尽孝道,那朕便赏钱二十万贯!”
“谢皇上!”
林冲欣然点头,他知道这是宋徽宗对他的奖赏,论功绩在赵佶的心中林冲首屈一指,仅凭这份为国为民的忠心,便足以加官进爵。听闻赵构率领大军剿灭方腊,义无反顾的欣然前往,宋徽宗都铭记于心,故而对他的赏钱也是二十万贯,算作是奖赏,更是他的心意。
鲁智深、林冲、武松三人拒不接受官职,也不愿入朝为官,他心知肚明,他们三人也曾经与他说过,故而没有太大的惊讶。原本以为只有他们三人,未曾想到燕青也躬身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臣本是家奴,幸得主人不弃恢复自由之身,本就是闲云野鹤,特奏明圣上,望皇上准许臣四海为家,浪迹天涯。”
“小乙!”卢俊义大吃一惊,诧异的看向了燕青。
“燕青兄弟!”众人也是诧异不已,赵构惊疑的看着他,不明白他作何打算。
“怎么,汝也要走?”宋徽宗有些不悦了,鲁智深等三人是情有可原,却不知燕青为何也要辞官不受,目不转睛的注视着燕青,见他心意已决,便不再多言,也准了他的请求。
除了燕青、鲁智深等四人外,其他人都接受宋徽宗的赏赐,入朝为官。并且,赵佶又犒劳三军,凡是剿灭参与者皆受到封赏。若是战死的将领有子嗣尽可承袭官爵;如无子孙者,敕赐立庙,所在享祭。
正偏将佐,封官授职,给付赏赐。偏将一十五员,各赐金银三百两、彩缎五表里。正将一十员,各赐金银五百两、彩缎八表里。先锋使宋江、卢俊义,各赐金银一千两、锦缎十表里、御花袍一套、名马一匹。
自此,征讨方腊的将领都授予官职、奖赏,唯有此次征战的大帅赵构还未授予任何封赏,众人都好奇地看着宋徽宗,心想:“不知元帅会被授予什么官职?”
“此次征讨方腊大胜归来,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郡王赵构功不可没!”宋徽宗赵佶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大赞道:“用兵如神,在两军势力相差甚远的情况下,以少胜多,堪称大宋以来有名的战役,朕深感欣慰!”
“方腊此贼猖狂无比,假借天授名义,自命不凡,号称‘圣公’,麾下百万雄师,扬言率领大军进军汴京城,让朕从龙椅上滚下来,当真是猖狂不已。只可惜,短短的一年时间却败在我军之下,成为败军之将,然我军只有十余万,两军兵力悬殊,却得胜而归。”
“诸位将领为国为民,剿灭方腊,奋勇杀敌,死伤者不计其数,这都是朕之幸,大宋之幸也;广平郡王身为此次主帅,更是功不可没,又屡次身遭危险,性命攸关,险象环生,幸得天助大宋。”
宋徽宗赵佶娓娓道来:“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郡王赵构听封!”
赵构恭声道:“儿臣接旨!”
赵佶高声道:“传朕旨意:原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郡王赵构,授予骠骑大将军兼开府仪同三司。”
赵构领旨谢恩,此次授予的官职没有晋升正一品,还是从一品,与郡王爵位相当。并且,手中的兵权还不如天下兵马大元帅。可是,大宋官职中并无兵马大元帅之职,只因征讨方腊,宋徽宗自行赐予的官职。
天下兵马大元帅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不过是虚名罢了,兵权也不过是一次,并不能长久,更不是护身符。任何一位君主都不愿意出现功高震主的将领,赵构在军事上的功绩,已经足以与当朝将帅相匹敌,乃是前无古人之事。
骠骑大将军不过是武散官,位列从一品,并无太多的职权,要是再隋朝,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骠骑大将军的职位乃是军中最高。但是,在北宋却不是最高,而是散官,有名无实。
可是,开府仪同三司却不同寻常,那是真正的权力。开府仪同三司的意思是设置的府邸和进出仪式都跟三司一样,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也就是说赵构有自行开府的权力,招纳幕僚。
古人根据级别不同,设置的府第形制、规模也不一样,即使有钱,也不能盖更大的府第,否则就是违制,而违制是谋反的前兆,是很重的罪。同样出门的仪式也有严格的制度,鸣锣开道,旗、牌、伞、扇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所以,开府仪同三司尽管不是具体的职务,但不仅仅是个荣誉,也是社会地位的肯定,更是宋徽宗对赵构功绩的认可。
不升反降,实则是给予大权。
宋徽宗赵佶心中早已做好打算,开府仪同三司就是给予赵构的帮助,目的就是为了让赵构日后能够在朝堂上与太子赵桓分庭抗衡,此乃第一步。虽然三省六部、枢密院赵构无法插足了,不过宋徽宗却用另外一种方式给予他足够的权力以及地位。
即使郡王也不允许开府招纳幕僚,更不用说摆仪仗队伍了,唯有封王才可享有此等权力,也就是说赵构明面上是郡王,实际权力却与王相当,还未正式加冠无法授予王,唯有用此等形式替代了。
众人皆是大吃一惊,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唯有赵桓阴冷着看了一眼赵构,思忖道:“父皇果然还是宠爱有加,想要与本宫抗衡,岂容你再次立足于朝堂之上!……”
(本章完)
第168章 宋徽宗的态度()
太子赵桓心生怨恨,他身为皇长子,又是封为代王。若不是他使出浑身解数,又动用了母亲的势力,只怕他仍然是代王,而不是人人称道的“太子”。在他的心目中,赵构一直是他皇位的威胁者,一心想要除掉他。
若不是赵构的出生,宋徽宗也不会对他置之不理,对他视而不见;若不是赵构屡建奇功,宋徽宗也不会如此重视,让他这个皇长子颜面尽失。身为皇长子赵桓与赵构相比,相差甚远,唯一庆幸的是他是太子,赵构仍然是郡王,就算是平定方腊有功,还是无法与之相比,皆因朝中大臣大半都站在他的身边。
赵桓与高俅等人使了一个眼色,又看向了一旁的童贯,他也心领神会的点点头,缓缓的站出身来,高声道:“启奏皇上,臣有事要奏!”
宋徽宗淡然地说道:“童大人有何事要奏?”
童贯回道:“回禀皇上,虽然广平郡王平定贼首,又生擒方腊有功,理应封赏。然,广平郡王年不过十三,还未加冠之龄,又无加冠之礼,尚未授封为王,不应赐予赐予开府仪同三司。”
“依照大宋律例,开府仪同三司乃是当朝一品大员,皇子开府仪乃是加封为王,位列一品方可合乎礼制。若是广平郡王以骠骑大将军之职,便开府仪,地方官吏皆要下马迎接,百姓回避,恐百姓心中不满。”
宋徽宗说道:“广平郡王屡建奇功,虽年纪尚幼却忠君报国。此次,剿灭叛贼方腊更是功勋卓著,又生擒回京,朝中文武百官又有何人能担此任?平定叛乱,更是造福百姓,岂会心生不满?童大人言重了!”
“朕赐予广平郡王开府仪同三司,乃是表彰精忠报国之心,小小年纪便率军出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