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痛,从没像今天来得这般绝望和无助!然而就在刘荣举头无望之时,有人悄悄给他送来了刀笔和竹简。此人,正是那个想救他而又无能为力的老师窦婴。于是,刘荣在简板上痛诉绝望,之后自杀!
刘荣自杀的消息马上传进皇宫。终于:刘嫖放心了、王皇后舒心了、刘启默许了。唯有一个人极度愤怒和悲哀:窦太后!
此时,窦太后之前对郅都的好感通通一笔勾销!这个熟读了一辈子《道德经》的女人,没有什么阴谋能逃过她的眼睛!愤怒和悲痛的窦太后,转而是对郅都深深的痛恨。这个丑陋的郅都,既容不下一个清白无助的灵魂,那么,她的利刀也一样不能容许郅都这样下德,甚至失德的无耻者!
于是,窦太后绕过刘启,直接派人去搜集郅都的罪状。当有关部门把郅都的犯罪事实呈现到窦太后面前时,窦太后立即召来刘启,把郅都的罪证甩到他面前“杀还是不杀?你看着办吧。如不杀,你可以叫郅都把孙子还给我”母老虎发飚,看来郅都是死到临头了?
然而,郅都还是暂时躲过了窦太后的刀。因刘启最后决定从轻发落郅都,免他官职。同时,他还还特别安慰郅都“你这段时间辛苦了,先回家休息一下吧”
没办法,郅都也不容易啊。人家辛辛苦苦替你打了不少工、杀了不少人。不能因窦太后一句话就把他干掉吧?事实上,刘启此招也就是障眼法,他就是想装装样子窦太后先消消气。果然不久,刘启又秘密起用郅都了。
为躲过窦太后的耳目,刘启派人持节到郅都老家,叫郅都不必回长安报到,直接取便道去上班。上班地点,刘启已打点好了,相当隐蔽可靠,新岗位就是雁门郡太守!
雁门,此处山高皇帝远倒不说,它还是汉匈边境,是匈奴经常观光旅游又顺便抢劫的理想地盘。然而当匈奴人闻听郅都赴任雁门太守,先是一愣,接着拔腿吼道“郅都来了,赶快跑啊”
一时间汉匈边境上出现了少见的奇观:只见匈奴骑兵哗啦啦的全部撤兵。此情此景人感慨万千!只凭一个郅都,还没动一个兵、一匹马,匈奴人就全跑没影了。天下第一酷吏,还真不是吹出来的啊!
从此,郅都真的就像一守关门的恶神,匈奴骑兵不敢靠近雁门郡一星半点。当然,郅都是人不是神。既是人,他和我们一样,可以吃刀子、可以挨利箭。于是,匈奴军臣单于对付郅都,整出了一郅都木偶像,命战士练习骑飞箭射杀!
我可以告诉你们结果。很遗憾的是:没一个人射中!他们之所以射不中,只能有一种解释:心惮而虚,飞箭不稳,当然不中!然而悲观的军臣单于马上转忧为喜。因终于有人射杀了郅都!
不过,此射杀高手不是匈奴人,正是远在长安城的窦太后!
此时,窦太后已知道刘启庇护郅都远调一事。窦太后读《道德经》的时候,小刘启还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呢。想跟她玩瞒天过海的阴谋?要知道:窦太后如爱一个人,她肯定爱得惊天地泣鬼神,如刘武。如她恨一个人,就算他远走高飞,也要掘地三尺,不死不休。很不幸,郅都就是落在这样走极端的窦太后手里。
刘武梦碎篇()
还是那个老把戏:首先,窦太后秘密派人调查郅都,搜集罪状。因有了上次受挫的经验,窦太后下令必须找到足以置郅都死地的罪状。再组织有关人士弹劾,由窦太后撑腰斩杀!
果然,窦太后的人终于凑够了郅都的死罪。鬼知道是些什么罪?这都不,的是它能整死人就行了!接着,窦太后召来刘启,然后下了一句狠话“小子,你别再跟我玩了,这次你一定要给我斩了他”
刘启无奈,只是无力地争辩道“郅都是忠臣,吓唬匈奴有功,怎么能杀呢”
窦太后冷笑“难道临江王刘荣就不是忠臣吗?听说我这孙子出葬蓝田之时,有许多燕子都替他衔泥,加置冢上。燕子都怜其冤,这个郅都怎么可以这么残忍”是啊,你能杀得了我的孙子、我就不能打断你的狗腿子吗?一命还一命,就此扯平吧!
刘启只好点头同意,杀了郅都。这样,这个传说中的西汉第一酷吏,就像一颗另类的流星,带着委屈之情消失在汉朝的天空…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想:或许郅都曾经有过吏治天下的理想;有过碰上南墙不回头的信念;有过气吞山河、惊天地泣鬼神的气魄;有过杀了我郅都、还有后来人的勇气;有过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壮烈。但我真的不知道:他是否真正享受过人类的温情?抢救过人间的呼喊?发自内心地悲悯过那些即将消殒的生命?
4月28日,刘启立自己的儿子刘越为广川王、刘寄为胶东王。同时封赏七国之乱中那些向各自的诸侯王劝谏却被杀的忠臣之后:赵相建德之子横被封为遽侯、赵内史王慎之子王康为新市侯、楚太傅赵夷吾之子赵周为商陵侯、楚相张尚之子张当居为山阳侯。
一直以来,地球人都知道:梁孝王刘武的日子过得很爽,惬意风光。想想也是:干得好,不如生得好。有个好父母,至少可少奋斗二十年。不过刘武混得好,也不全是因有个好老妈。
回头看看吴楚三十万大军攻打梁国的那一刻:刘武悲绝呼救,周亚夫死活不救、刘启想救也只能干瞪眼。还好,本着内心强烈的求生**及热烈的爱母情操,刘武还是坚守睢阳城,拖死刘濞!
刘武因击败吴楚叛军有功,所以刘启又提高了他的待遇。最明显的就是:准许刘武出行时使用天子才能用的旌旗及仪仗队伍…这就叫搞特殊。事实上,刘武这辈子坏就坏在“特殊”两字!
刘武享受了他不该享受的东西。**满足后,他便向更高**、最后一个层次冲刺:追求和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身为诸侯王的刘武,人生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呢?当然就是那个诸侯们做梦都想的职位:皇帝!可天子之梦,无论同姓诸侯或是异姓诸侯,如有此梦,首先得先掂量自己的实力。远的不说,看看刘濞的下场就知道了:四十余年天子梦,换得千古笑骂名。
还必须提及一个问题:关于皇位继承,兄终弟及的时代早就终结几百年了。从周以来,嫡长子继承法则已深入人心,从来都是子承父位。即使皇帝只剩一下孩子,此孩不管是傻儿还是痴儿,只要他还有一口气,皇位还得乖乖留给他。吕雉就是一典例,汉惠帝刘盈驾崩后,她是多么渴望当一回女皇。可最后还是畏于男权传统位给刘盈那些还不懂事的小不点。于是她不得与“中国第一女皇”的光荣称擦身而过…
说了那么多,只想总结一句:刘武想当皇帝,于情于理,那实在是很不靠谱的!
可刘武却不这么看。他认为一切皆有可能。况且有一宠着他的老妈窦太后。还有他身边纠集着羊胜、公孙诡等一帮蠢蠢欲动的亡命之徒,这些人都时刻准备着为刘武的天子之梦挨刀子,或伏首甘为铺路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刘武差的就只是一个机会。果然机会来了。这就是刘启废掉刘荣的皇太子职位。
我们知道:刘启废掉刘荣,这完全是刘嫖和王美人的共同劳动成果。然而刘荣被废后,刘武立即闻风而动,挂名探望母亲,扑向长安城。他要做的是:在刘启册立新太子之前,抢去刘嫖和王美人的劳动果实!
窦太后再次出面了。老人家摆宴设席,刘启、刘武两兄弟陪坐左右。一番杯来酒酣之后,窦太后发话了“皇儿,你曾说过百年之后,传位于小武。这事还没忘吧”刘启一愣“这事一直放在儿的心上呢,怎么敢忘”
窦太后微笑,说出了一句古文“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所谓安车,是古代一种小车。此车妇人均可乘坐,这里窦太后是喻指自己。所谓大驾,窦太后委婉喻称死亡。所以连起来,窦太后此话的意思就是:我百年之后,就把梁王托付给你了。话外之意则是:刘武能不能当皇帝,就看你的了!
这下子,刘启彻底傻掉了。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以前不过是一句哄太后开心的话,竟一再被提起。谁说吹牛不上税?看来刘启想不交这笔大税,难了!刘启只得硬着头皮,跪谢窦太后,艰难的吐出一个字“诺”
诺字说完,窦太后和刘武其乐融融,笑开了花。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刘启心里有多苦。现在终于看清楚了吧:其实孝子这饭碗,是很不好端的。刘启上朝接受群臣的叩拜,他说了算;退朝必须向太后叩拜,窦太后说了算。
刘启退出宴会,心里甚是怏怏不乐。于是他想到了找些人发发牢骚。袁盎就是一个不错的同志。对!就找他去,看看有没有办法?
袁盎等一帮人被召进宫里后,刘启简单陈述了他和窦太后、刘武等人吃饭喝酒一事。然后故作糊涂地问道“你们说说:太后对朕说的那句‘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是什么意思”窦太后这句话如仅从字面上理解,还可以这样翻译:皇帝无论坐大车或小车,都要让梁王坐在身边…
袁盎一听就笑了。皇帝装傻,但他们不能装傻。于是袁盎告诉刘启“梁王这么大一个男人,太后整天让他跟着你,当然不是想证明你俩手足情深。明白地说:老人家就是想陛下把皇位传给梁王”答得不错。刘启心里笑了,这正是他想要听到的话。袁盎既开此口,接下来自然就不用他这个皇帝操心了。因自有袁盎这帮人主动开口替他跑腿。是啊,不跑腿,养你那么辛苦干嘛?不跑腿,当然也不会把你们都召到家里来了。
刘启故作惊慌的问道“既这样,那现在怎么办”只见袁盎一笑,安慰刘启道“陛下放心,对付窦太后,臣自有招”刘启就知道袁盎有招。那么袁盎到底有什么招能搞定窦太后呢?事实是袁盎所谓的招根本就不算招,说到底,不过是袁盎有胆。因袁盎要对付窦太后的招,不过是劝谏!
袁盎是这样认为的:窦太后是个读书人,应该能讲道理。而他要讲的,正是只要是读书人都能明白的历史真理!当然,袁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以他为首,十多个大臣个个端着历史教科书走进窦太后的寝宫。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袁盎也不多废话,各就各位后,他首先向窦太后发问“请问太后:汉朝制度,法周还是法殷”窦太后“当然是法周”袁盎“那么你应该知道周朝立太子的规矩吧”窦太后“周制:太子死,立嫡孙”袁盎得意地笑了。很好,窦太后已落入了他的语言圈套!
袁盎开始讲历史故事了“太后应该听说过春秋时,宋宣公不守周朝规矩的下场吧?如您不嫌我话多,那我就再给您讲讲这个故事吧:宋宣公死前曾说过一次灾祸的话‘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于是他死后,将王位不传给亲儿子,传给了亲弟弟宋穆公。宋穆公死后,又把王位传给了宋宣公的儿子宋殇公。结果宋穆公自己的儿子却说‘父死子继,天经地义’于是,就杀了宋宣公的儿子,自己成为宋庄公。后来你杀我、我杀你,宋室祸乱,五世不绝。一直到庄公的儿子宋桓公时才稳定下来”这就叫:小不忍,害大义!所以说:《春秋》、历史是一面镜子啊!
此时,窦太后终于明白袁盎一行人说这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