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解脱。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佛陀在最初出家修行的时候,就整整花费了六年的时间,学习这种苦行的方法,想从这种苦行当中,脱离生老病死的种种人生痛苦。最终,这种苦行方式,被佛陀扬弃了。

    佛陀理解到:人类的**和内心,从无始中来,本来就是一体的,绝对不可以截然地划分为二,看作两种不同的事物。如果想用虐待**的方法,以求得内心的解脱,最后只能是更多地增加了精神上的负担和痛苦。因为**上有了痛苦,往往是造成内心精神痛苦的主要原因;并且由此常常引导众生进入精神苦痛的深渊,甚至无法自拔。这种方式的苦行,对于解决人类的痛苦,获得上乘的修为毫无帮助。

第11节 多善待自己() 
佛陀亲自体验了苦行的无益,也亲眼见到了苦行者的下场,他们不是徒然地增加了自己的痛苦,就是在百无聊赖之中,走上了自我绝灭的道路。因此,佛陀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六年苦行的成果。最终,他收获了中道智慧,并在菩提树下顿悟无生。从此,才有了佛法的流传于世。

    不正确的解脱宇宙人生痛苦的方法,除了苦修以外,还有一种极端的方法,就是**纵乐。修行这种方法的人,他们不对现实的生存加以反省思考,通过尽情地享受有限的物质资源来满足自己无穷无尽的**,只是一味地贪恋现前刹那间的快乐。他们的主张是:获得了物质,身体才会快乐;失去了物质,身体便产生痛苦。殊不知,佛陀对于这种享乐主义的放纵派,是加以严厉无情地呵斥和扬弃的。佛陀认为,他们的享乐,非但不能永远地享有快乐,反而是产生罪恶痛苦的根本原因。

    如果**纵乐真的可以得到解脱的话,佛陀当初就不会抛弃王位之尊、媚妻爱子、国城象马、七宝珍珠这些世界上最上等的快乐本钱,而选择去雪山苦行了。佛陀感觉到,纵乐只不过是瞬间之乐,最终会招来无穷的苦果。乐极生悲是现实,又怎么能通过纵乐的手段,达到解脱的目的呢?佛陀认为,苦行主义和享乐主义,都是极端的修行方法,是绝对不能得到解脱的。只有靠精神和物质的相互平衡发展,才能解脱宇宙人生的痛苦。

    佛陀曾经用既要精神之乐又不放弃物质的修行观点来告诫自己的弟子,这个弟子也是位苦行者,但始终不能解脱伤心,佛陀和他说:你从前既然是弹琴的乐师,你就应该知道,琴弦拉得太紧,就会出现声音高绝而断弦的现象;但是琴弦拉得太松,又会出现声音低弛而无声的情形。你更应该知道,当琴弦在不紧不松的时候,弹琴声音最佳,音韵最美,曲调最动听。修道和弹琴一样,只有在不紧不松、不缓不急的境界上下功夫,才能悟出真理,得到解脱。

    *********

    听了以上佛陀的说教,我们是否感悟颇深呢?我们作为普通人,每天基本上不是开心就是不开心,很难有不苦不乐的感觉,所以苏轼才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心情的此起彼伏,是自然现象。我们身边有很多的痛苦呀!比如:生病是**上的痛苦,没有钱是经济上的痛苦,在人与人的相处之间,因为彼此的不愉快、不称心,便又产生了感情上的痛苦。如果我们能置身在这些痛苦当中感觉不到痛苦,或者置身在许多快乐当中感觉不到快乐,那就差不多接近中道的境界了。

    有人可能会嘟着嘴说:我最想在快乐当中能感觉到快乐,在痛苦当中体会不到痛苦。呵呵,这是不太可能的。平常心换来的是内心的美好,源源不断的幸福感,这比所谓的快乐要有意义得多。怎么样才能做到身在痛苦之中感觉不到痛苦,首先得有思想根基,然后重要的是还得历练,那就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和做到的了。我们身边除了有很多的痛苦之外,也有很多快乐呀!比如我们很健康,父母很硬朗,虽然有些忙,但我们还是有时间去公园走走晒晒太阳,享受爱情的感觉和家庭带来的幸福等等。如果我们开心的时候,也能做到平常心,那就好了,别一会儿“高歌取醉欲自欢,起舞落日争光辉”,一会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样的情绪波动不是太大了吗?

    那么,即使是这样,我们实在做不到平常心,也要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我们所面临的困惑很多人都有,这是自然现象,经历这一遭的不是只有我们,别自己别扭自己。修行的目的不是以后就不痛苦了,或者也不快乐了,是我们把事物看淡,更注重内心的修为,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美好,面对生活时更加从容。就像我们看电影,如果我们的理智脆弱,控制不好自己的感情,就很容易被剧情打动,随着影片情节的变化而产生喜怒哀乐,久久不能走出苦乐之情。面对生活,我们何不做一名优秀的观众,正视人生本来就应该有的酸甜苦辣,那你还会有脾气吗?

    (二)无常是中道。在现实生活中,最容易见到的就是无常,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无常当中的。所以有的人发出感概: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想在变化无常当中追求不变的事实,是多么的不可能!因为人生人灭,天晴天阴的变化无常现象就是真理。无常就会有变化,变化就可能导致破坏。本身破坏现象是没有什么令人悲观的,但因为我们有所要求,所以才使我们有了悲观的感觉。我们不禁仰天长叹,如果时光定格在那一刻该多好,为什么失去的再也回不来了!

    这是不可能的,世事无常而不是世事长存,这是有理由的。这是一种生命的原理,不管生物界也好,或者矿物界也好,一切都是变化地延续,一切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就像我们的身体有新陈代谢一样。假设整个世间都是不变的话,生成的许许多多的事物永不消失,人类只生不灭的话,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无常是使生命继续生存下去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宇宙就是依靠无常,才有了诞生、存在、变异和毁灭,延续至无穷的未来。

    正是因为有了无常,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历史才有了记载的价值,以传留给后世。不明佛法的人,一听到“无常”这样的词,心中立刻就变成了灰蒙蒙的。其实,表面看起来悲观的无常,实际上就是一种流动的哲学,生命的远离,是真实存在的。能够把握好无常,就能掌握好真理。世人明明活在变化无常的春夏秋冬和生老病死当中,一方面想要四季常春、长生不老、不苦、不病,另一方面又迫于事实上的不可能,所以总是感觉到痛苦,对现实不满。要知道,变化无常本来就是正常的,这种正常就是真理。去除那种太“我”的**,就达到了理想中的中道境界。

第12节 看似糊涂的幸福() 
(三)无我是中道。佛家认为,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同样,人也是。这里面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东西,人的身和心都是在刹那不停地变化着,有的变化大有的变化小,这是我们能感觉到的。众生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个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但还是希望找到一个永远不变的东西。如果把这个东西定义为“我”的话,这个不变的东西就是“无我”,也可以这么理解,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东西。

    (四)缘起是中道。由无我的中道观发展为缘起的中道观,这是必然的事情。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无我的,那究竟是什么在支配它呢?世界不是自然而生也不是偶然产生的,这就是缘起中道观该回答的问题了。缘起是什么?缘起就是空,缘起不从任何时间空间来,也不会到任何时间空间去。那空又是什么,为了进一步追究其根源,我们不得不探讨宇宙人心心识的本质。

    (五)心识的本质是中道。如果世界是空的话,那我们的世界又是什么?我们整天这是在干嘛呢?这个世界是什么,我们在干什么,就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识了。狗狗看到的这个世界和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眼里的世界和人类眼里的世界更是不一样的。我们拿毛巾举例,本来它不是毛巾,而我们说它是毛巾,这是客观的事物加上我们主观的世界配合而成的一种认识和理解,我们才说它是毛巾。这就牵扯到了宇宙现实精神世界和宇宙现实物质世界,所牵扯的现象,佛教称之为法。

    我们整理一下思路,这样理解会不会更简单,缘起是空,加上我们主观的精神心知,变成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无我的,无论是客观事物还是我们的内心,永远处于变化之中的。提高自己的心识水平,认知水平,那么我们看待外界事物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比如,所有人都能知道山山水水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当我们的认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我们不仅知道山水是客观存在的,很多社会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很多类型的人也是客观存在的,很多情感甚至困惑也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些都是有办法解决的。

    (六)远离有无二边的中道。主张断灭论的人说:人死如灯灭,一断而永断。主张常住论的人说:人死后精神永存世间。这种永断、永存的偏见,都是不合乎真理的,只有不断不常才是宇宙的实相。一切万法都是没有绝对的,世界上的事物没有绝对的有,也没有绝对的无,因为事物是由客观存在加上我们主观的认知结合形成的。毛巾烧了,就没有了,可真的有毛巾这个东西。“非有非无”才是最后的真理,而这个“非有非无”就是中道,就是远离有无两边的中道。

    (七)默默不答是中道。人们往往拿“人类世间是有限?是无限?何时始?何时终?”来问难佛陀,佛陀总是以不答复作为答复的态度,表示默默不答的中道境界。因为凡是言语,就有可能沦为戏说和空谈,就有可能失之于偏、不能圆满而且不利于实修。而佛陀的默然,其实就是大说法,它不像一般言语的说东即东、说西即西、讲有执有、言无执无的二边戏论。在捉不住的默然不答当中,就是直觉,就是中道。

    比如,现在是冬天,你说是冬天也好,纵然你不说,它还是冬天。又如年过半百的老人,纵然你不说,他还是老了。可见,在某些情况下,默然的答复总是比言诠的答复来得恰当而又确实。拥有可以讲出的言诠中道,再加上无言的中道,那中道的境界岂不是更彻底、更圆满吗?

    *********

    (八)四谛八正道是中道。“四谛”的字面意思是四个真实不虚的道理,是佛陀关于人生为什么会有苦恼和如何摆脱苦恼的四大真理。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四谛解释开来就是:人生的本质就是苦,以及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我们先说苦谛,佛教把人生的苦恼分为八种:生老病死是四苦,不能自由摆脱自己所憎恶的环境或者与自己怨恨的人在一起的怨憎之苦;求之不得是苦;与自己相爱的人分离或者离开自己爱恋的环境、年华、时光是爱别离苦;还有一切身心之苦。

    一切身心之苦又称为五盛阴苦,五阴指色、受、想、行、识。色,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体,这叫色;我们看到的外界事物或者现象,也叫色;甚至,作用于外界的一切现象,这都叫色。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