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番射至此完成。
第538节 燕义()
(10)三番射:第三番射的过程和二番射基本相同,只是比射时有音乐伴奏。om乐工演奏诗经召南中的驺虞,乐曲的节拍,要演奏得均匀如一。司射在堂下宣布:不按鼓的节奏射箭的,不得计数!三番射和二番射的程序相同,先由三耦比射,然后主宾耦比射。凡是应着鼓的节拍而射中靶心者,有司就抽出一支筭筹扔到地上,最后将比赛的结果禀告宾:胜方赢若干筹,或者是双方射平。三耦、宾、主人顺序上堂,负方射手喝罚酒。三番射至此结束。
(11)旅酬:是射礼的余兴节目,古礼要求从身份高的人开始,一次向下进酬酒。我们建议,不分身份等级,参礼者相互敬茶或水。敬饮之前需相互行揖礼,乐队循环奏乐来助兴。
(12)送宾:宾起身告辞,走到西阶时,乐工奏陔的乐曲,宾出场地,参礼者都相随,主人在门外再行拜之礼相送。然后,所有参礼人员相互行揖礼告别。最后,主人组织有关人员收拾器具、打扫射礼场地。
*********
(47)燕义
燕礼的燕是宴的意思,义为安闲、休息。燕礼是古代汉族贵族在政余闲暇之时,为联络和下属的感情而宴饮的礼仪。燕礼可以是为特定的对象而举行的,如出使而归的臣僚、新建功勋的属官、聘请的贵宾等,也可以是无特殊原因而宴请群臣。om由此可见,燕礼是命君臣上下相尊之义。
古代周天子设立的官职,有一种叫庶子。庶子负责管理由诸侯、卿、大夫、士的儿子组成的特殊部队,掌握对他们的戒令和教治,辨别他们的等级,确定他们的朝位。国家如有大事,就率领他们到太子那里报到,太子想怎样指挥就怎样指挥。如有打仗的事,就发给他们兵车和盔甲,编成队伍,设立各级军官,按照军法进行管理。因为他们直属于太子,所以就不再接受司马的征调。国家有徭役等事,就把这些贵族子弟单独编队,使他们修养品德,学习道艺。春天把他们聚集在大学,秋天把他们聚集在射宫,考查他们的成绩,来决定晋升或斥退。
诸侯举行燕礼的含义是:国君站在东阶的东南方,面朝南向卿作揖,使卿进前,卿稍稍北进,然后面朝西而立;国君又揖请大夫进前,大夫也都稍向北进,面朝北站立。这是要确定群臣的位置。国君的席位设在东阶之上,这表示国君的席位是主位。国君单独升堂站立在自己的席上,面朝西方独自站立,这是表示没有敢与他匹敌的意思。是君臣关系而按宾主落座,这表示用的是饮酒致欢的礼数。
国君让宰夫代表自己向宾客敬酒,这是因为臣下没有人敢与国君对等行礼。不以公卿为宾,而以大夫为宾,这是因为公卿本来已经够尊贵了,现在再让他为宾,就有和国君匹敌之嫌,所以这样做含有避嫌之意。作为臣下的宾客进入庭中,国君要走下一级台阶拱手相迎,这是以宾相待之礼。
旅酬时,国君首先举杯向宾客劝酒,接着饮国君特赐的酒客在饮酒之前都要下堂向国君行再拜稽首的大礼。国君谦让,小臣前去阻止,于是宾客和臣下又升堂再拜稽首,完成拜礼。这是表明臣下应有的礼数。国君用再拜作为答礼,这是表明君上应有的礼数、臣下竭尽自己的能力为国立功,君上一定要用爵位和俸禄作为回报,这样臣下就会都乐于竭尽其能去立功,因此就国家安宁、国君安宁。
礼无不答,意思是说,作君上的不会让臣下白白地效力。君上必须说明了正道来引导百姓,百姓跟随引导而获得收获,然后国家抽取十分之一作为赋税,其结果是君上用度充足,百姓生活也不匮乏。所以上下和睦亲密,没有互相怨恨。上下和睦亲密,互相没有怨恨,这正体现了礼的作用。这就是君臣上下的大义。所以说,燕礼是用来表明君臣大义的。
燕礼席位的安排是:宾席在门和窗之间,上卿的席位在宾席的东边,小卿的席位在宾席的西边,次于上卿;大夫的席位在小卿的西边,又次于小卿;堂上没有席位,士和庶子在东阶下依次站立。饮酒时,宰夫代国君为主人。宰夫首先向国君献酒,国君饮过之后,举杯向在座的人劝酒;然后宰夫又献酒给卿,卿饮过之后,又具备向在座的人劝酒;然后宰夫又献酒给大夫,大夫饮过之后,又举杯向在座的人劝酒;然后宰夫又献酒给士士饮过之后,又举杯向在座的人劝酒;最后才是给庶子献酒。席前所陈列的美食:国君和宾客前,俎肉、肉干、美酒,这些都有;卿大夫席前,有肉干、美酒,没有俎肉;士以下,只有肉干、美酒而已。席位有尊卑,献酒有先后,佳肴美味有多少,这些都是用来表明贵贱有别的。
(48)聘义
聘义的含义:爵为上公的诸侯,派卿出聘用七个使者介;爵为侯伯的诸侯,派卿出聘用五个介;爵为子男的诸侯,派卿出聘用三个介。这是为了表明贵贱。聘宾将介排开,一个挨着一个地站着,然后才传达聘君的命令,这是君子对于他所尊敬的人极其尊敬,不敢有所简慢的表示。聘宾辞让三次以后才传达聘君的问候,谦让了三次以后才随着摈者进入庙门,进门之后,主君又互行了三次揖礼才来到堂阶跟前,升堂之前,彼此又互相谦让了三次,然后主君才率先登阶,聘宾接着登阶。这些都是表示尊敬谦让的。
第539节 玉()
聘宾到达主国国境,主君派士将聘宾迎入境内;聘宾来到近郊,主君又派大夫前去慰劳;聘宾来到主国庙门之外,主君亲自拜迎在庙门之内,然后在庙中接受聘宾转达聘君派其来访之意;聘宾献上带来的礼物,主君面朝北拜谢厚赐,拜谢聘君的派遣使者光临。om这些都是表示主君对聘宾、聘君的尊敬谦让的。尊敬谦让,这是君子之间互相交往应有的态度。所以诸侯之间互相尊敬谦让,就不会互相侵略欺凌了。
主国接待聘宾,由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主君亲自酬宾,聘宾又以个人的名义拜访主国卿大夫,以个人名义晋见主国国君;主君又派人前往宾馆向聘宾馈送大礼饔饩(yongxi),退还聘宾作为信物奉献的圭璋。聘宾归国之前,主国的卿通过聘宾向聘君转赠一束纺绸;访问期间,主君要举行一次食礼和两次飨礼来招待聘宾,而举行燕礼的次数则没有一定。
上述种种,都是为了表示宾主之间、君臣之间应有的礼数。所以,天子为诸侯订立制度;每年派大夫互相聘问,每三年派卿互相聘问,以礼来互相勉励。如果使者来聘时,礼节上有错误,主国国君就不亲自为使者举行飨礼和食礼,以此来使使者感到羞愧并激发他自我勉励。om如果诸侯都能够以礼互相勉励,那就对外不会互相侵犯,对内不会互相欺凌。这就是天子为什么能够驾驭诸侯而不必使用武力,而使诸侯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方法。
用圭璋这样珍贵的玉器作为行聘的礼物,可以说是一份重礼了。聘宾归国之前,主国又将圭璋归还给聘宾,这是请示财物而重视礼仪的意思。如果诸侯都能用轻财重礼的道理互相勉励,那么他们的百姓就会跟着讲究谦让了。主国对客人的招待,在其出入国境时,要馈送粮草之类的物品各三次;客人住进宾馆之后,主君要派人馈送饔饩五牢,置于宾馆门内;另外还有三十车米,三十车禾,六十车饲草,六十车薪柴,都放在宾馆门外。
另外每天还要提供鹅鸭之类的家禽五双,向聘宾的随从馈送饔饩;主君要为客人举行一次正式的食礼,两次正式的飨礼,至于燕礼和四时当令新物的馈赠,则没有固定的数目。这些都是为了表示对礼的高度重视。古人的使用财物并非事事如此,然而在聘礼这件事上却舍得如此花费,是为了说明对礼的极其重视。如果大家都对礼极其重视,那就会对内君臣不相欺凌,对外国家不相侵略。所以天子特地制定聘礼,而诸侯也都乐意推行。
聘礼和射礼,是最大的礼。天刚亮时开始举行,差不多到了中午时才能结束,不是强健有力的人便做不到。所以,只有强健有力的人才能行此重大之礼。酒已凉了,人虽然渴了也不敢喝;肉也要晾干了,人虽然饿了也不敢吃;天色已晚,人们都疲倦了,但还神态端正,班列整齐,不敢有丝毫懈怠,坚持完成各种应有的礼节。以此来使君臣正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这是一般人所办不到的,而君子却能办得到,所以称君子为有行。有行就是有义,有义就是勇敢。
所以说,勇敢之所以可贵,在于他能够立义;立义之所以可贵,在于他能够有行;有行之所以可贵,在于他能够行礼。所以人们之所以看重勇敢,是看重了他敢于实行礼义。所以勇敢坚强有力的人,在天下无事之时,就把他的硬干坚强有力用到实行礼义方面;在天下有事之时,就把他的勇敢坚强有力用到克敌制胜方面。用到克敌制胜方面就会所向无敌,用到实行礼义方面就会无为而治。
对外做到了所向无敌,对内做到了无为而治,这就叫做盛德。所以圣王对勇敢坚强有力的人是如此地看重。一个人如果勇敢坚强有力,但不把它用到实行礼义和克敌制胜方面,而用到私人的争强斗胜上去,那就叫做乱人。国家制定刑罚,就是要处罚这类乱人。国家制定刑罚,就是要处罚这类乱人。这样以来,百姓就会服从管教而国家也得以安宁。
子贡向孔子问道:请问君子为什么都看重玉而轻视玟呢?是因为玉的数量少而玟的数量多吗?孔子回答说:不是因为玟的数量多,因而就轻视它;也不是因为玉的数量少,因而看重它。从前的君子,都是拿玉来和人的美德相比:玉的温厚而又润泽,就好比仁;填密而又坚实,就好比智;有棱角而不伤人,就好比义;玉佩垂而下坠,就好比礼;轻轻一敲,玉声清脆悠扬,响到最后,又戛然而止,就好比动听的音乐;既不因其优点而掩盖其缺点,也不因其缺点而掩盖其优点,就好比人的忠诚;光彩晶莹,表里如一,就好比人的言而有信;宝玉所在,其上气如白虹,就好比与天息息相通;产玉之所,山川草木津润丰美,又好比与地息息相通。
圭璋作为朝聘时的礼物可以单独使用,不像其他礼物还需要加上别的什么东西才能算数,这是玉的美德在起作用。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不看重玉的美德,这就好像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不看重道那样。诗经上说:多么想念君子啊,他就像玉那样温文尔雅。。所以君子看重玉。
第540节 三礼的尾声()
(49)丧服四制
制定礼的总的原则是,取法天地,效法四时,顺乎阴阳,体乎人情,本着这样的原则去制定才叫做礼。om那些诋毁礼的人,压根儿就不知道礼是怎样制定出来的。礼有吉礼、凶礼,二者的做法大不相同,不可混为一谈,就是取法于阴阳。丧服有四条原则,因时制宜地采取其中某条原则,就是取法于四时。在四条原则中,或属于感情上的,或属于理智上的,或属于原则性,或属于灵活性,就是取法于人情。属于感情上的东西,是仁的表现;属于理智上的东西,是义的表现;属于原则性的东西,是礼的表现;属于灵活性的东西,是智的表现。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