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堂,立在东阶东边,面朝西。

    尸起立,祝者在前面引导,尸跟在祝者后面,走出庙门。祝者返回房室中就位。接着,祝者命令帮助进食的人撤去给尸的俎。帮助进食的人遵命,将给尸的俎拿到庙门外边;有司接过给尸的俎,送到尸的家里。最后,帮助进食的人又撤去主人的俎、豆。接着行馂食之礼,其中的礼节和傧尸时相同。

    馂食完毕,司马、司士撤去俎,宰夫取敦和豆,设置在房室中的西北角,正面朝南,和馈食的设置相同,案几放在右边,并用席子挡住光线。又在房室中陈设1只酒樽。司宫清扫豆间的祭物,将其埋在西阶的东边。主人走出房室,立在东阶上,面朝西。

第375节 礼记() 
祝者拿着自己的俎走出房室,立在西阶上,面朝东。司宫关好门窗。祝者告诉主人:礼成,随后拿着俎走出庙门外;有司从祝者的手中接过俎,并送到祝者的家里。众多宾客走出房室,主人走到庙门外行拜礼相送,而后返回。主妇的助手撤去房中的荐俎,又撤去刚设置在房室西北角的俎、豆等。

    *********

    写到这里,我们的仪礼终于写完了!通过仪礼17篇的学习,我们应该了解中国为什么称为礼仪之邦了。

    在宗教仪式并不发达的古代中国,中华民族的祭祀等原始宗教仪式并没有像其他一些民族那样发展成为正式的宗教,而是很快转化为礼仪、制度的形式来约束世道人心。仪礼就是一部详细的礼仪制度章程,告诉人们在何种场合下应该穿何种衣服、站在或者坐在哪个方向或位置,每一步应该如何去做等等。

    仪礼,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部礼制汇编,记载了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作为一部上古经典,仪礼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书中的内容,来源非常古老,涉及面广泛,就像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仪礼中所记载的仪节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冠婚丧祭各种礼节都被后世承袭。

    我们暂时走出仪礼的世界,来欣赏一些其他的东西。

    一片金色的光芒洒在海面,夕阳将最后的辉煌撒向大海,海平面波光粼粼,金光闪闪,夕阳下的海水让最后一丝蓝也带着感动。温和的海水轻轻拍打着我的双脚,我张开双臂拥抱最温馨的时刻。我爱大海宽广的胸怀,无论多大的风浪,她都可以揽入怀中;无论多少风雨,都无法将她击垮;无论多少河流,她都可以容纳;我愿做一只填海的燕,填平她的波涛翻滚,填平她的汹涌愤怒,只留下平静、柔和的海面。

    走过很多路,经历很多故事,慢慢去咀嚼生活的滋味,不管经历多少峰回路转,不管故事里有多少迷茫困扰,内心的觉醒,是把生活活回生命的朴素和平静。原来,心平万事才能平,最好的味道是平淡。

    一件事情,无论你当初是怎么下定决心,不到结果出来的那天,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与其担心,不如好好努力。扔掉犹豫,那只会浪费时间;扔掉担心,那只会让我们分心。我们能做的,只有相信自己,并且尽力去做。记住我们当时所下的决心,只要路是自己选的,就不怕走远。

    生活不易,是因为我们的一生要经历林林总总的事情,不知道哪件事情就会把我们撂倒一回。生活又很容易,我们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那就是提升自己。如何提升自己呢?我们要学会吃饭,学会睡觉,学会运动,学会如何在工作中增长知识和体现价值,学会如何维护亲情和爱情,学会如何对待友情,懂得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惊喜,还有意外。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内心中还有一个梦想的话,那就更好了。

    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该明白,回忆才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会再存在,就连看起来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现实。人生其实和做梦差不多,太认真了就会醒来,太认真了就不会从容。

    *********

    五、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三礼”分别是周礼仪礼和礼记,周礼仪礼我们学完了,下面我们进入礼记的世界。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哲学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很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礼记的作者不止是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很多篇章可能是孔子的72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

    礼记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题,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实际上,礼记这部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等很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整本书用散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来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严谨,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录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礼记和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

第376节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礼记由多人撰写,采自多种古籍遗说,内容极为庞杂,编排也比较零乱,后人采用归类的方法进行研究。东汉经学家郑玄将49篇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吉事等8类。近代梁启超则分为5类:(1)通论礼仪和学术,有礼运经解乐记学记大学中庸儒行坊记表记缁衣等篇;(2)解释仪礼的,有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等篇;(3)记录孔子言行或者孔门弟子及时人杂事,有孔子闲居孔子燕居檀弓曾子问等;(4)记录古代制度的礼节,并加以考辨,有王制曲礼玉藻名堂位月令礼器郊特牲祭统祭法大传丧大记丧服大记奔丧问丧文王世子内则少仪等篇;(5)曲礼少仪儒行等篇的格言、名句。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也就是对礼的解释。到西汉前,礼记共有131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的85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的49篇,称为小戴礼记。东汉后期,大戴的版本基本不流行了,以小戴专称的礼记而且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郑玄又为礼记做注,于是地位上升为经。书中还有广泛论说礼意、阐释制度、宣扬儒家思想的内容。

    宋代理学家朱熹选中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把它们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周礼又称为周官,是讲官制和政治制度的一本经典。仪礼是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又有关于礼的理论及其**道德、学术思想的论述。

    礼记不仅是一部描写规章制度的书,也是一部关于仁义道德的教科书。其中最有名的篇章,有大学中庸礼运等。礼运首段是孔子和子游的对话,又称为礼运?大同篇,大同二字常用作理想境界的代名词。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东汉郑玄的六艺论,晋代陈邵的周礼论叙和隋书?经籍志都认为是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的,这个问题也是存在争议的。西汉时期立于学官的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所谓的礼,指的是士礼,也就是仪礼。

    先秦的礼学家们传习仪礼的同时,都附带传习一些参考资料,这种资料叫做“记”,作为辅助资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1)都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来抄写的;(2)附仪礼而传习,没有**成书;(3)因为是附带传习的资料,往往随个人兴趣而有所删益,即使是一个较好的选辑本,它的篇数、编次也没有绝对的固定性。

    西汉的礼学纯属今文学派,尽管礼学家们彼此的学术观点也存在着差异,但他们都排斥古文经记,而且当时的一些古文经记都藏在皇家秘府,一般人也见不到。西汉末期,掌管校理古文经籍的刘歆,建议把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都属于古文学派的典籍)列为官学,结果遭到学官博士们的一致反对,刘歆斥责他们“抱残守缺”。

    由此可以看出,西汉礼学家们各自选辑的记,不会也不可能收进他们所排斥的而当时尚未流行于世的古文经记。可是,到了东汉中期传留至今的礼记中,就有了古文学派的文字。比如“记”,就是对经文的解释、说明和补充。这种记,累世相传原是有很多的,也不是一人一时的作品。到了西汉时期,礼学家传抄的记就不多了。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他的汉书中说:记有131篇。奔丧投壶就是逸礼中的两篇,现在被收录在礼记之中。而西汉礼学家戴圣属于今文学派,他是不可能收录古文学派的篇章的。因此,不能说今天所见的这部礼记完全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的。

    西汉平帝时期,王莽当政,把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立于学官,此后大力推行古文经学20多年。东汉王朝建立后,所立经学都是今文经学,礼的方面,立的是大戴、小戴两家,把王莽时期所立的各种古文经学再次排斥在官学之外。虽然是这样,由于古文经学已经大兴于世,今文古文两个学派日趋混同。

    东汉时期的大多数今文学派的礼学家,为了适应皇朝的礼制需要,不再甘心“抱残守缺”地传习士礼,而致力于并蓄兼收。因此,西汉经学家们选编传抄下来的各种选辑本,经过东汉经学家之手,自然不免掺入一些已经流行于世的古文经记。

    那么,又该如何区别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呢?

第377节 《礼记》地位的提升() 
西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历经秦火战乱,汉初的儒家经典大都没有了先秦旧本。今文经指的是汉初儒生口传,并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籍。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者孔子故宅墙壁间发现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写成的经籍。

    两者在对待孔子的态度上有不同。今文经学认为六经都是孔子所作,把孔子视为托古改制的先驱;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把儒学和现实结合起来;其中以董仲舒、何休为代表,最看重春秋公羊传。而古文经学崇奉周公,把孔子视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偏重解释古文字义的训诂学,和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其中以刘歆、贾逵为代表,最看重周礼。

    两者在学习经典的顺序上有不同,而之所以今古文经学在学习经典的顺序上有不同,只因为两派对于孔子的定位不同。今文经学把孔子视为教育家、思想家,所以将五经的顺序定为诗书礼易春秋,由浅入深;古文经学把孔子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