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玄接过一看,只见书目上写着《九品官人法纪要》。韩玄翻来书快速浏览了一遍,九品中正制无非是三个环节。
首先是设置中正。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这点与之前许邵、许靖等人创立的“月旦评”有些类似。
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中正官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
然后是品第人物。这是中正官的主要职责,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品评主要有三:其一是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
其二是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魏晋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
其三是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在实际实行中,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也能位列上品。会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最后是选拔人才的依据,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又称“乡品”,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任官者其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清闲官职,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微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地位卑下事务冗繁之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
陈群满脸期待地在等着韩玄夸奖他一番,谁知韩玄合上书,笑着对陈群说道:“长文,你所倡之九品官人法虽略微优于察举之制,然我已有一新法可胜九品官人法百倍!”
陈群惊呼道:“在何处,可否借群一览?”
“当然。谷利,将手抄本拿给长文。”韩玄吩咐身旁的亲卫谷利道。
后者当即双手奉上,陈群接过一看,越看越心惊。陈群问韩玄道:“楚侯,此书可否赠群?群回府上再仔细端详。”
韩玄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这只是手抄本,原本他已经让徐庶、石广元他们拿去讨论修改了,待形成正式文书后再统一印刷发行。
陈群接过书后便辞去了,而韩玄和陈武也来到了杨坤的住处。他们到时,杨坤正在府中练剑,院中树叶被他的剑风卷落下来,组合起来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形状。其身法诡僪灵敏也令陈武惊叹不已。
见韩玄到来,杨坤立马收剑而立,那些树叶也全都被齐整地切成两段,并且整齐地落在地上。韩玄鼓着掌走过去,笑道:“杨大哥好剑法,此等精妙绝伦之剑术,除了王越、史阿,当今天下恐无人出杨大哥之右!”
“楚侯过奖了。今日来寻在下,可有要事?”杨坤将宝剑放到剑架上然后问道。
杨坤又看了看陈武,说道:“三位,屋里请。”
谷利老老实实站在门口,韩玄径直和杨坤、陈武他们进屋了。韩玄说道:“杨大哥,我想听你说说天劫门的事。”
杨坤看了一眼陈武,韩玄笑道:“不碍事的,他也是穿越者。”
杨坤方才放下了心,韩玄问道:“关于这个世界存在穿越者的事,天劫门中人有多少人知道?”
“为数不多,只有高层的几个掌旗使知道。”杨坤答道。
“天劫门究竟是何时成立的?还有,门中的高手都是什么身份?”陈武也好奇问道。
杨坤眉头微微一蹙,说道:“天劫门存在已有上千年,历朝历代都有天劫门维持秩序。我们门中的人都是自幼被人挑选出来的孤儿,送进山门,接受最严苛、最残忍的训练,最终能活下来的十不存一。因门中有无数上乘武功和内功心法,活下来的这些人的修为已经远超当世的二三流武将。其中的佼佼者更是能跻身高层,称为掌旗使,而掌旗使之上还有护法等存在,手段通天。我进入高层时,天尊告诉我们掌旗使,将有来自于未来异世界之人降临天下,也就是你们。我们要做的便是监视你们……”
这些韩玄从于吉那里都听过了,看来这个天劫门的强大确实不是他们能想象的。韩玄想起了于吉,又问道:“你所说的天尊是何人?可是于吉?”
就目前来看,于吉应该是韩玄见过天劫门中最厉害的了。可是没想到杨坤摇了摇头:“于吉只是天劫门的右护法。”
韩玄惊问道:“于吉这等手段通天的妖人竟然只是一名护法,那天尊的实力得有多恐怖?”
杨坤说道:“天尊神龙见首不见尾。他给我们下任务时,也从不以真面目示人,只是通过幻象出现。”
“幻象?难道是邪马台国那里发现的那种镜子制作出来的?”韩玄立刻将二者联系了起来。
“邪马台国的镜子确实是天劫门中的人赐予卑弥呼的,不过门中法宝极多,无须此等凡物制作幻象。当时我违背天尊口谕,放了周不疑,致使门中三位高手一齐追杀我。我渡海逃到倭国,都没能逃出他们的手掌心,最终被打穿了琵琶骨,锁于卑弥呼的密道。若不是遇到楚侯,此生恐无法再见天日……”
杨坤回忆起旧事,眼中充满了伤感和恐惧。韩玄的好奇心上来了,他想搞清楚这个天劫门的首脑人物“天尊”到底是何人,于是一再询问杨坤。
杨坤说道:“对了天尊有个名号,叫做‘紫虚上人’。”
却说刘度那边,刘璋听闻刘度杀了杨义,袭了涪水关后,大惊道:“不料今日果有此事!”
刘璋于是聚文官武将,问退兵之策。黄权说道:“可连夜遣兵屯雒县,塞住咽喉之路。刘度虽有精兵猛将,不能过也。”
刘璋于是令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点五万大军,星夜往守雒县,以拒刘度。
四将行兵后第二天,刘璝说道:“吾闻锦屏山中有一异人,道号‘紫虚上人’,知人生死贵贱。吾辈今日行军,正从锦屏山过。何不试往问之?”
张任对算命之事不屑一顾:“大丈夫行兵拒敌,岂可问于山野之人乎?”
刘璝说道:“不然。圣人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吾等问于高明之人,当趋吉避凶。”
于是四人引五六十骑到山下,向樵夫询问上山的小路。樵夫指着高山绝顶上说道:“山顶上紫气萦绕之处,便是上人所居。”
四人上山到庵前,见一名道童出迎,互问了姓名,将他们引入庵中。只见紫虚上人,坐在蒲墩之上。
四人下拜,求问前程之事。紫虚上人说道:“贫道乃山野废人,岂知休咎?”
刘璝再三拜问,紫虚上人于是命道童取纸笔,写下八句言语,交给了刘璝。
第七章 雒城之战()
只见上面写着:弑帝之人,径入西川。毒士身死,伏龙升天。一得一失,天数当然。见机而作,勿丧九泉。
刘璝又问道:“我四人气数如何?”
紫虚上人淡淡回道:“定数难逃,何必再问!”
刘璝又请问时,紫虚上人眉垂目合,恰似睡着的一般,并不回应。四人下山后,刘璝说道:“仙人之言,不可不信。”
张任不以为意:“此狂叟也,听之何益。”
众人于是上马前行,到了雒县,四将分调人马,守把各处隘口。
刘璝说道:“雒城乃益州之保障,失此则益州难保。吾四人公议,着二人守城,二人去雒县前面,依山傍险,扎下两个寨子,勿使敌兵临城。”
泠苞、邓贤请命道:“某愿往结寨。”
刘璝大喜,分兵二万给泠苞、邓贤二将,离城六十里下寨。刘璝、张任守护雒城。
却说刘度得了涪水关,与李儒商议进取雒城。李儒将探子得来的密报和刘度说道:“益州从事郑度向刘璋言将军孤军深入,远道来袭,部下士卒不到一万人,且众心未附,军队又无辎重,只能靠抢掠田野的庄稼为食。其献策刘璋是把巴西与梓潼境内的百姓皆驱至内水、涪水以西,把巴西与梓潼仓库中的粮食物资以及田野里的庄稼尽烧之,高垒深沟,静待变化。主公若率军前去挑战,其坚壁清野。我军无处抢掠粮草,不出百日,必然会自动撤退,待我军后退时其再出击,我等皆为所擒也。”
刘备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忧虑,看向法正问道:“不料刘季玉麾下竟有此能人,孝直可有良策应对?”
法正笑着说道:“刘璋为人,终不会用郑度之计,主公不必担心。”
其实一切正如法正所料,刘璋果然对部下说:“我听说过抵抗敌人以保护百姓;从未听说要迁徙百姓来躲避敌人的。”
幸运的是刘璋没有采用郑度的计策。刘度正与李儒商议进取雒城,来人报:“刘璋拨四将前来,日前泠苞、邓贤领二万军离城六十里,扎下两个大寨。”
刘度聚众将问道:“谁敢建头功,去取二将寨栅?”
只见赵云应声出来请命道:“赵云愿往。”
刘度点了点头:“子龙率本部人马,前至雒城,如取得泠苞、邓贤营寨,必当重赏。”
赵云当即接下军令准备领本部兵马上路,忽然帐下一将出来说道:“子龙将军乃主公大将,如何去得?末将李傕不才愿往。”
刘度见李傕虽两鬓斑白,但依旧十分英武,有些犹豫。
赵云呵斥李傕道:“我已领下将令,李傕,你何敢与我抢?且老者不以筋骨为能。吾闻泠苞、邓贤乃蜀中名将,血气方刚。恐老将军近他不得,岂不误了主公大事?因此愿相替,本是好意。”
李傕冷嘲热讽道:“子龙将军沙场冲锋,无人能敌,有常胜将军之名。但今此四将素善用兵,非凭一将勇能胜之,还是由末将出战。”
赵云见李傕说他不会用兵,刚要发怒,却见李儒说道:“二位将军不必相争。即今泠苞、邓贤下了两个营寨。今二位将军自领本部军马,各打一寨。如先夺得者,便为头功。”
李儒于是分赵云去打泠苞寨,李傕打邓贤寨。二人各领命去了。李儒对刘度说道:“此二人去,恐于路上相争。主公可自引军为后应。”
刘度留李儒守城,自与潘凤、卓膺引五千军随后进发。
赵云和李傕想抢得头功,赵云在当夜挑选五百白马义从,从小路偷袭泠苞军寨。不料早有伏路小军飞报入寨,泠苞已有准备了。
一声炮响,三军上马,杀将出来。赵云纵马挺枪,与泠苞接战。二人交马,战到十三合,泠苞抵敌不过,急令军士齐上拦住赵云。
刘璋军兵分两路来袭刘度军,赵云部下寡不敌众,白马义从被大军包围也丧失了优势。而且刘度军走了半夜,人马力乏,抵挡不住,退后便走。
赵云听得背后阵脚乱,放弃追击泠苞,拨马回走。刘璋军随后赶来,赵云急忙撤走。走不到五里,山背后鼓声震地,邓贤引一彪军从山谷里截出来,大叫:“赵子龙快下马受降!”
赵云策马飞奔上前挺枪去刺邓贤,邓贤马奔到,也挺枪迎上交战。赵云刚待使出七探蛇盘枪,枪法还没施展开来,只听得弓弦响,邓贤倒撞下马。
后面泠苞正准备来救,一员大将,从山坡上跃马而来,厉声大叫:“李傕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