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至于孙策走进界桥要塞时以为自己不小心下了地狱,到处都是尸首,鲜血如同流水一般冲刷着地面,整个界桥要塞死一般的寂静。这就是朱儁,一个手段残酷,似生命如草芥的汉军统帅。
孙策不知道要说什么,或许是汉军胜了,可是这是一种怎样的胜利。孙策不是一个仁慈的人,他杀的黄巾军不比眼前的少,所用的手段也不次于朱儁,可是当孙策看到这一刻还是有些心痛。
“胜利了挺好的,挺好的。”孙策自言自语的安慰着自己。
汉军在庆祝胜利,这一刻他们等了太久,前面就是广宗,那是黄巾军最后一道大门。不过朱儁没有继续攻击,而是在界桥等待着什么,两日后一支通体都是白色的骑兵和一支强大的汉军向界桥赶来。
白马义从和曹操袁绍就是朱儁等待的人,此时的朱儁不需要强大的军队,也不缺曹操袁绍这样的人才,朱儁等的是张梁的人头。曹操袁绍做了一件很漂亮的事,打败黄巾军算不上什么,攻下城池也算不上什么,张梁的头颅要比这一切都重要。
“朱中郎将,我将你最想要的东西带来了。”袁绍得意洋洋的拿出那血淋淋的头颅。
朱儁看到曹操袁绍没有什么表情,看到白马义从也没什么表情,但是看到张梁的人头却是露出了笑容。“好,有张梁的人头,广宗要好打的多。”朱儁有些兴奋的说道。
孙策看到这却是不禁皱起眉头,死者为大,无论张梁做过什么样的坏事。可是张梁已经死了,这足以偿还他一切的罪过,可是如今朱儁还想废物利用一下,将张梁的头颅当做攻打黄巾军的一个辅助,这和孙策之前所反对的祭旗没有什么区别。
夜里,寒风凛冽,孙策站在窗前看着盈亏的月亮,无比思念那个有人道的世界。
第145章 攻打广宗 连弩军队()
广宗,巨鹿郡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攻下广宗,那么汉军不日就能到达巨鹿。整个广宗最为重要的界桥失手后,广宗已经没有多少防御力量,如今的广宗已经成为一座弃城,他的唯一作用是尽量拖住汉军,以此让巨鹿有时间调兵遣将。
然而广宗虽然防御力量不强,但是他却有一个新的守将。这个守将是张宝最后的亲信,他就是当年东城武的守将张北。当张北接过这个烂摊子的时候就知道黄巾军已经回天无力了,不过张宝是张北的恩人,就这一条足以让张北战死在这里,
张梁人头已到,朱儁也不再停留继续向广宗攻去,此战孙策没有参加。这些日子朱儁的所作所为让孙策有些恶心,或许朱儁是对的,可是孙策却无法接受这种正义。所以孙策选择了躲避,可是孙策无法躲避一辈子,总有一天孙策要面对这种正义,至于是接受还是推翻,这取决于孙策所走的方向。
孙策没有参加,可是有些人却拼了命想要参加,谁都知道这样重要的战斗没有多少次了,跟着朱儁一起又不会有什么危险,反而会得到不少功绩。所以不光那些零散的汉军就连无法攻城的白马义从也跟了上来。
“公孙都尉,你率军靠近城墙进行骑射,其余的迅速登上的城墙,向黄巾军进攻”朱儁在战场上指挥着,能够和皇甫嵩并列的右中郎将的朱儁却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无论是统帅还是战略都可以算得上大汉顶尖的水平。
“准备,射。”白马义从在公孙瓒的号令下又开始了表演,几百匹白马踏着轻快的节奏拉出身后的弓箭向城墙射去。由于这些人骑在马上,所以凭借速度的优势,城墙上的黄巾弓手很难去射到这些快速移动的目标,而白马义从的骑射却是给了黄巾军不少的压力。
通常来说,守城一方占据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远程攻击,可以在攻城者抵达城下任意攻击。可是朱儁巧妙的将本来在攻城战中毫无用武之地的白马义从当做一个可移动的箭塔给予黄巾军还击。如此一来朱儁的攻城兵也就不会被黄巾弓手强力压制,广宗连地利的优势也逐渐丧失。
白马义从就这样在城池外兜着圈子,在弓箭准备好的情况下迅速进入射程进攻,随后又迅速提要里黄巾军的射程。
“没想到汉军还有这么一手,我们的黄巾弓手不得不去顶着对面的箭矢去进攻。要是让汉军兵临城下登上城楼我们可就更加危险了。”张北的副手王青无奈的看着张北。
张北看上去十分镇定,如今黄巾军的局势的确十分危机,不过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张北越要镇定。“汉军有他的白马义从,我们也有我们的连弩军。”张北深吸了一口气,自己从巨鹿别的没有带来,却是领回了一支训练多年的连弩军。
这支连弩军虽然称得上军,可是全军加起来不过一百五十人。不过这样的军队本来靠的就不是数量,其实黄巾军的质量也一般,真正强大的还是所用的武器。
连弩军的武器并不是那种制作精良的连弩,那种连弩虽然已经研制出来,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却是无法批量生产。连弩军的连弩不过是一般的强弩,但是这支连弩军每一个士兵都配备了五支强弩。
也就是说可以装备四百五十多强弩军的黄巾军如今成为了一百五十的连弩军。不过就是这一百五十的连弩军让这场战斗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张北站在城墙上亲自发号施令,只有五法弓弩,张北不能浪费一次。白马义从在公孙瓒的口令下继续向黄巾军攻去,张北看着得意洋洋的白马义从,势要将给白马义从一个苦头尝尝。
“准备,射。”这一句不是公孙瓒说的而是张北,张北一声令下,准备好的连弩军一个个向白马义从发射而去。一百五十支箭矢如同一张密集的网向白马义从攻去,白马义从根本没有想到城墙上的黄巾军会有那么强有力的回击。
一百五十支箭矢足有三分之一击中了白马义从的白马或者是士兵,整个白马义从不过四五百人。这第一回合,连弩军却是让白马义从损失惨重,而此时公孙瓒还不想走。如果此时公孙瓒乖乖的退回黄巾军的射程以外,那么白马义从的损失也不会那么严重。
可是公孙瓒认为黄巾军刚才的反击已经用掉了弓弩,黄巾军现在一时之间是不会给白马义从继续造成伤害的。公孙瓒没有想到的是这是一直连弩军,白马义从继续向黄巾军攻去,公孙瓒势要为刚才受伤的白马义从报仇。
张北的眼神开始变得阴冷,“既然找死的话,那我就成全你吧。”张北一声令下,强弩再次发射,公孙瓒不可思议的看向那飞来的箭矢。
咻的一声,一直利箭飞向还在呼喊撤退的公孙瓒。公孙瓒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状况,别说是黄巾军,就是强大的鲜卑都抵挡不住白马义从。可是眼前居高临下的连弩军将这支骄傲的军队击败了。
箭矢穿过公孙瓒的右手,公孙瓒的大脑突然清醒起来,“退,快撤退。”白马义从听到公孙瓒的命令一个个向后退去。
“晚了!”张北摇了摇头,似乎要将这支军队全部留在这里。
如果之前白马义从没有继续深入,那么连弩军是无法射出第三箭的。张北一声令下这是连弩军的第三支箭矢,而眼下的白马义从已经难逃一死了。
又一批白马义从开始倒下,逃出去的白马义从已经不足原来的一半。公孙瓒的声音有些哽咽,这支军队耗费了公孙瓒几年的努力,可是如今一战竟然损伤一般。如今的公孙瓒却是哭都没有眼泪,白马义从退了,黄巾军的优势又回来了。
击败白马义从黄巾军的士气高涨,用各种方式向城下的汉军攻击。
“撤退。”自信满满的朱儁下达了撤退,张北奇迹般的抵抗了汉军的第一波攻击。
第146章 再次进攻 救星张北()
“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广宗竟然有连弩军。 '棉花糖'”朱儁叹了一口气,随后向周围的统领看去,只见那些参战的小统领一个个被吓的脸色发白,更有甚者两手不住的颤抖,整个人如坐针毡。
朱儁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些州牧太守派来的小股汉军根本不成气候,乘胜追击的时候一个个比谁都厉害,一旦吃了败仗却是畏首畏尾。当然这也不能去怪他们,这些人本来就不应该北上冀州,要不是朝廷发了命令,州牧太守也感觉有好处可占,这些人才不会来到这里。
“朱中郎将,不知公孙都尉现在如何。”曹操听闻朱儁攻打广宗失利,白马义从损失惨重而公孙瓒也身中一箭后便连忙赶来。
朱儁摆了摆手,“公孙都尉不过受了些皮外伤,并无大碍。”对于白马义从的损失,朱儁是极为自责的,本来以白马义从的战斗力,黄巾军是根本无法伤及分毫。可是朱儁却将白马义从用在攻城战中,虽说一开始由于白马义从的骑射占了一些便宜,但是即使是白马义从没有遇到连弩军也是朱儁指挥上的失误。更何况如今的白马义从伤亡惨重,连公孙瓒也中箭负伤。
“这黄巾军怎么会有连弩的。”袁绍关系的是另一个问题。
朱儁摇了摇头,连弩这种东西基本上无法到达军队,一般制作出来都是赏赐给王公大臣,或是给外邦使者。如今黄巾军中出现连弩这种东西,却是让朱儁极为疑惑,不过如果不是连弩的话,又怎么会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连续射出三箭。
其实这倒真不是朱儁脑子转不过来,黄巾军这种一人拥有五张大黄弩的事朱儁确实难以想到。这连弩价值不菲,不代表大黄弩就很廉价,做这些东西往往需要好的材料和好的工匠,而且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大黄弩现在根本做不到批量生产。 '棉花糖'
还有就是大黄弩一次性只能射出一箭,想要再次装上弩箭却是要费很大的功夫。如今除了幽并边境的汉军有那么一两支军队配备大黄弩,其余的汉军根本没有见过这种强大的弓弩。
如此一来,朱儁的判断自然而然的有些偏差,将问题放在黄巾军是怎么用那么多连弩,而不是黄巾军用的是不是连弩。然而本来就没有答案的问题,朱儁又怎么能回答的上呢,所以朱儁虽然占据兵力优势,却不敢强攻广宗。
“如今我们已经到了广宗,离巨鹿还差最后一步,却是难以在去找别的道路。要是现在不迅速打下广宗,恐怕迟则生变啊。”曹操害怕黄巾军再有什么后手,所以焦急的劝着朱儁。
朱儁虽然不想让士兵损失过大,可如今的局势却朱儁实在是耽误不得。“看来这广宗却是不打不可了。”朱儁拳头紧握向却是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攻下广宗。
次日,朱儁再次率军向广宗攻去,与上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出征的士兵全部都是朱儁北上带来的汉军主力。经过先前一战,朱儁知道那些投奔自己的汉军根本靠不住,真正碰上这种硬战的时候,非但不能帮忙,反而会拖累自己。
至于曹操袁绍和孙策朱儁却不打算动用,这一来这两支队伍在冀州奋战已久,如今遇到这种事情,朱儁却不愿让这有着巨大功劳的汉军白白送死。当然还有就是,攻下巨鹿后,冀州各地还要靠这些士兵去平定。
“儿郎们,你们可知道我手中是什么吗。”朱儁并没有直接攻打广宗,而是先在广宗城外表演着。
“不知道。”汉军异口同声的回答着,这足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