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其费尽心力去调查,倒不如让他们曝光出来。董承的价值就在这,他是皇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的桥梁,盯住董承,你就能窥知他们的兵马、阴谋和路数,这比一个个去抠去找可方便多了。

    李轨顿时惊出一身热汗,忙道:“先生深谋远虑,李轨钦佩之至。”

    这话是发自肺腑,贾诩果然是顶级谋士,出手就是非同凡响。

    按照李轨原先的想法,把皇帝带到太原去,以太原为中心制约天下。

    但贾诩却劝他到关中去,太原山河稳固,却因地理太偏,只能割据一方,若想制霸天下那就只能去长安或洛阳。

    关东诸侯势力正盛,去洛阳难免会陷入三面受敌的窘境,不如先取关中为根基,待关中稳固后再取洛阳,攻灭关东诸侯,一统天下,中兴汉室江山。

    李轨愉快地接受了贾诩的谋划。

    先将皇帝带到太原,改大恩寺为行宫,待取关中后再议行迁。

    这么做的好处之一就是暂时可以不必大费周章的给皇帝建宫殿了,反正早晚还要回长安,就先不要劳民伤财了吧。

    在李轨追击曹仁的时候,管亥率部重新夺取了潼关。

    此时,李傕和郭汜已经打的精疲力竭,都有停战的意思,只是没有中间力量撮合,一时还是停不下手。

    听闻潼关失陷,李轨把皇帝劫持去了太原,二人罢兵停战,他们预判李轨下一步就要兴兵夺取关中。若不联合起来,只能被李轨各个击破,谁也没好果子吃。

    这一变化还是出乎李轨的意料之外的,这也逼迫他不得不提前发动关中之战。

    因此行动仓促,准备不足,这是一次失败的远征。

    鏖兵一个月,秋风渐凉的时候,李轨下令撤军。不仅所占郡县全部放弃,连潼关也丢给了郭汜。

    这看似仓促的决定却给李傕、郭汜埋下了再度火并的火种。

    本章完

第123章 皇帝的住房问题() 
元旦(正月初一)前一天,太原行宫里传出消息,说皇帝要在元旦下诏改元,改元就是换个年号,刘协当皇帝虽然不长,但已经用过两个年号了,初平,兴平,若加上只用过一个月的永汉,其实已经用过三个了。

    一个年号代表着一段历史,现在新的历史又拉开了帷幕,改个新年号也无可厚非。

    据说新的年号叫建元,这是皇帝和管宁一起商量出来。

    之所以说是“据说”,因为李轨并不能确认,这件事至始至终刘协都没有跟他通过气,更不必说商量了。

    这让李轨很愤怒。

    皇帝到了晋阳后处处跟他作对,别的大臣都因为护驾有功升官加爵,唯独李轨原地踏步,纹丝未动,还是原来的并州牧、镇东将军、万年侯。

    更可气的是皇帝封了李轨麾下好几员大将,比如周兴就封了冯村侯,太史慈封关内侯,授镇南将军,突然就与李轨平起平坐了。

    而李轨的秘书长凌嵘则封了关内侯,授太常卿,一跃成为朝廷的大员,地位还在李轨这个边地牧守之上。

    但皇帝也不总是那么慷慨,李轨麾下的另外一些人就丝毫没有得到封赏,王烈、邴原、贾诩、赵云等等,或是原地踏步,或是给根鸡肋。

    李轨深有感触,怪不得大伙都争着要当皇帝,皇帝就是好啊,随随便便动动嘴皮子就能整的你欲死欲仙,浑身散架。

    这要是李轨的控制力稍弱点,弄不好底下已经有人造反了。

    “名”“利”二字里的“名”字现在被皇帝垄断了,这很不妥。

    李轨找到贾诩,请他给拿个主意。

    贾诩道:“名器素来为天子所独有,乃是天子制衡天下的不二法门。若要破解那就必须在天子和天下之间筑起一道高墙。”

    李轨道:“先生的意思是找个理由,不让天子见臣工,使内外隔绝?”

    贾诩道:“不可,万万不可,主公万万不能这么做。若有人如此劝谏主公,此乃奸臣,当斩!”李轨道:“无人劝我,是我自己一时糊涂。”贾诩道:“而今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汉室倾危,主公怎忍陛下一人为之操劳?为忠臣者当为主上分忧才是。何不效法太祖建政时体制,设丞相以辅佐君王,天下庶务尽归丞相,免去君王案牍劳形之苦。”

    李轨心里暗叫:厉害,厉害,贾诩果然是一时人杰,这么快就想到复设丞相以架空皇帝的办法了。

    汉高祖刘邦建国时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政务,后历经更迭,丞相地位每况愈下,到了东汉末年,中央政府的官员分“内官”和“外官”两大类。

    皇帝日常起居之地称作“省中”(亦称“禁中”),故内宫官员中又有“宫官”与“省官”的区分。“尚书台”是皇帝的秘书机关,主要执掌是管理章奏文书、起草诏令,但实际上政务都由“上书台”代表君主执掌,因而权力极大。

    此类官员因官署在内宫,在内宫办公,故被称之为宫官。

    “外官”主要有“三公九卿”,他们是中央政府的主要行政官员。

    “三公”指太尉、司徒和司空,他们在文武百官中品级最高,名义上的职责是辅导皇帝主持国家政务。

    却因一切实权归属尚书台,因此三公如没有“录尚书事”的头衔,就是没有实权的虚职。

    “九卿”是指太常、光掾、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和少府,主要职责是管理国家日常具体事务,一般不涉及军政决策。

    国家权力由宫外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向内转移至尚书台,便于皇帝控制。

    现在复设丞相,就是要把权力从宫内重新转移至宫外,这一步董卓已经帮李轨打好基础了,李轨要做的其实就是把董卓所做的那些固定化,制度化。

    这一步若是成功,则皇帝就是一傀儡,天下大事由丞相酌定,这可不就是在天子和天下之间筑起了一堵墙,隔绝内外了吗?

    从此,丞相即是皇帝,皇帝却成了傀儡,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李轨盛赞贾诩,道;“此事请先生为之筹谋。”

    贾诩道:“某年老眼花,脾胃又弱,人心更懒,做不来这等大事,此事尚需凌太常亲自出马。”

    逼皇帝恢复丞相制度并不是什么难事,贾诩只需略施小计即可,他举荐凌嵘,是要把这天大的功劳让给凌嵘呢。

    贾诩果然是不一般,一眼就看出李轨正在大力扶植凌嵘压制文管系统中郭家的势力,他这是在主动给李轨递送炮弹呢。

    贾诩是谋士,需要超然一点,以保持自己的判断,李轨没有勉强。

    在充分领会了李轨的真实意图后,凌嵘便开始着手准备。

    三天后的大朝会上,凌嵘上奏了两件事,其一他建议元旦后的新年号叫“建安”更为妥当,天下大乱,为君者心忧百姓疾苦,建立一个安康平和的世界,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年号宜叫建安,而不是什么建元。

    其次,凌嵘提出恢复丞相制度,以此革除灵帝以来的种种弊端,廓清政治,重振朝纲,早已实现大汉王朝的伟大复兴。

    凌嵘的奏请得到文武百官的强烈赞成。

    汉献帝刘协惊愕万端,恨的牙齿痒痒,却也只得违心地同意,下诏于建安元年恢复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废尚书台,复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丞相总览政务。

    至于丞相的人选,自然李轨的呼声最高。

    皇帝明知是李轨在背后搞鬼,有心跟他斗一斗,却发现自己所能动用的资源实在有限,根本就抗衡不了李轨的压力。

    没办法只好下诏任命李轨为丞相,开府宫外,总揽内外政务。

    李轨推辞不就,反复三次,这才答应下来。

    满朝文武或真心或被迫都向李轨表达了贺喜之意,至于地方诸侯,李轨也不指望他们能一开始就接受自己,毕竟自己蹿升的太快,得给他们一点心理准备的时间。

    丞相府开府办公,自己选拔官吏,几经斟酌,李轨决定把丞相府设在北城尚柳坡,这是晋阳北城上风上水的绝佳之处。

    尚未破土动工就传来了许多流言蜚语,皇帝的行宫是由寺庙改的,位于城西,风水远不及北城,丞相府不仅占据着北城上风上水处,看规划图纸居然比行宫还要宏丽奢华,这怎么行,君臣易位,这是大逆不道!

    迫于压力,李轨只得暂缓丞相府的建造,改牧守府为丞相府,这样一来牧守又没了办公场所,出于节省行政成本的考虑,李轨就继续兼着并州牧。

    这对李轨而言并没有任何损失,他这个丞相名义上管着全天下,但除了并州和河内郡,没人会真买他的账,所以并州牧的职位还得兼着。

    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算完,即便是牧守府那也占据着本城上好的风水,仍然比行宫要好,李轨于是以丞相的身份召集百官商议是否新建一座行宫以安置皇帝。

    众人议论来议论去大都不赞成开建新的行宫,理由有三:

    第一,大汉的首都不在晋阳,这里只不过是皇帝的临时驻跸之地,皇帝待两天就走了,费那么大力气修筑行宫是不是有点浪费?

    其次,皇帝和朝廷到晋阳后已经给地方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光供给宫室、百官、禁军的吃穿用度就让地方吃不消了,哪来的余财修筑行宫。

    第三,现有的行宫好好的,又大又宽敞,除了地处闹市区有点吵以外,没别的毛病。若是担心打扰到皇帝休息,影响跟嫔妃造人,那也好办嘛,让附近商户关门歇业几天就行了,总之,真的没必要另起炉灶。

    而支持修筑行宫的只有一个理由,皇帝是君父,做臣子理当竭尽心力供养,否则就是不忠不孝。

    李轨没有当场拍板,修有修的好处,君王的威严是要大家共同来维护的嘛,洛阳的宫殿让董卓一把火烧了,长安的宫殿建筑的很粗糙,根本不能匹配皇帝的尊严,但即便如此也毁在李傕、郭汜之乱中了。

    堂堂的一国之君,在自己的国家里居然连套像样的房子都没有,这打的是谁的脸?

    所以这房子得修,而且得尽快。

    但真的要修,钱从哪来?

    皇帝来了,朝廷百官来了,内侍、宫女、禁军也来了,加上指着皇帝吃饭的皇亲国戚们,一下子多出几万张嘴,而且一个个特别能吃,这李轨哪受的的了。

    李轨的意思是宫殿是一定要修的,而且一定要大修特修,富丽堂皇,巍峨装了,但不是现在,等恢复了关中之后在长安修,一劳永逸地解决皇帝的住房问题。

    李轨的主张得到很多务实官员的呼应。

    但现在的这个舆论啊,真是的,你要说没有敌对势力在其中兴风作浪,真是打死也不相信,闹的那个凶哟,简直要把天翻过来。

    本章完

第124章 君臣斗() 
“最近外面都怎么说,是不是有很多人骂我李轨是个奸臣,连皇帝的宫殿都不给修?”

    “没有,大伙都骂你心中没有君父,不配做这个丞相。”

    “嗯,骂的好啊,连皇家的住房问题都解决不好,我这个丞相真是失职。”

    说话间李轨拿出一份设计图,递给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周兴。

    “这是行宫的设计图样,请转呈陛下御览。”

    周兴没有接,他望着李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