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李世民。
不过李承乾生这么多的孩子可不是因为他贪恋床第之欢,而是他发现衢州那里人烟稀少,朝廷对那里的统治之所以比较薄弱,关键的原因就是人数太少,所以当地也是大力鼓励女子生育,只不过因为生活所限,穷人养不起孩子,富人虽然养得起,但因为医疗落后,女子生育时也要冒很大的风险,为此李承乾不但自己生,而且还自学了接生的技术,并且将一些基本的卫生观念传播出去,使得衢州的婴儿存活率大增。
类似上面的事情李承乾还做了许多,比如推广李休发明的水车,方便当地的灌溉等等,这些事情使得衢州实打实的得到许多的好处,并且还吸引了不少周围的流民前去定居,一时间本来贫瘠的衢州竟然成为一个富饶之地。
对于李承乾在衢州做的这些事,李休以前虽然也听说了一些,但毕竟不如亲卫听他讲述来的详细,而且越是听到最后,他也越是欣慰,现在的李承乾的确已经成熟了,而且活了自己的人生。
第二天,也就是李世民的棺椁正式下葬的日子,同时也是葬礼的正日子,这天整个长安城一片素缟,当载着李世民棺椁的车辇出了皇城,进入朱雀大街时,整个长安城的百姓几乎都赶到这里为李世民送行,马车每走一步,都会有无数的人主跪下高呼“吾皇”,更有无数百姓为之恸哭。
李世民帮助父亲李渊打下了整个天下,随后又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扑到治理天下上,虽然他得位不正为人所诟病,但却依然是历史上最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大唐走向一个鼎盛的巅峰,而在他之后的帝王中,再也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
十里长的朱雀大街,送葬的队伍却足足走了半天,因为前来为李世民送行的百姓实在太多了,李治又不忍心让士卒驱赶,所以队伍前行的速度很慢,甚至在出了城门时,却外也聚集了大批为李世民送行的百姓,看到棺椁出城时,这些百姓也是跪倒一片,哭声响彻天地。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并不关心朝堂上的龙椅上坐的是哪位皇帝,而是关心平时自己的衣食住行,而李世民正是将他们从隋末乱世,带到贞观盛世的伟大帝王,在李世民的治理下,他们不但生活富足,而且外灭强敌,使得唐人无论到了哪里都受到礼遇,可是现在这位伟大的帝王去世了,这让他即悲痛,又对未来的生活感到担心。
“天下百姓感念陛下的恩德,终不负陛下励精图治三十余载!”长孙无忌看着眼前跪倒一片的百姓,当下也是流着眼泪感叹道。
“启行吧,在城中已经耽误了那么久,不能再耽误下去了!”李休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随后也是叹息一声吩咐道,能将帝王做到这个份上,李世民也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随着李休的吩咐,送葬的队伍穿过送行的百姓,然后赶往昭陵,说起来昭陵虽然不远,但送葬的队伍太过庞大,而且速度也不快,所以今天肯定是到不了,李休也早在路上设了一个休息的地营地,可以让队伍休息一晚,所以他们必须在天黑前赶到那里。
不过就算是出了长安城,路上依然有不少人为李世民送行,比如田间正在劳作的农夫,率领着商队的商人,修路搭桥的工匠等等,这些人在遇到送葬的队伍时,也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主动跪倒在路边为李世民送上最后一程。
到了天黑的时候,送葬的队伍好不容易来到中间休息的营地,休息了一晚继续赶往昭陵,而在第二天清晨,天还没有亮时,队伍再也再次启程,到了下午时,他们也终于赶到了昭陵,不过因为下葬棺椁只能在上午,所以棺椁需要在昭陵停放一晚,等到第二天才会下葬。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交州()
李世民在五月去世,停灵百日后,现在也已经进入到深秋时节,昭陵之中的银杏树也再次挂满了金黄的叶子,将整个昭陵渲染成一片金色的世界。
不过说来也怪,就在送葬的队伍到达昭陵的前一晚,也就是李休他们在半路休息的那天晚上,忽然刮来一阵强烈的北风,结果将昭陵中的银杏树叶吹落无数,送葬的队伍就是踏着这些金黄的落叶进入到昭陵之中。
休息了一晚之后,第二天上午,李世民的棺椁正式被送到墓室之中,并且与长孙皇后合葬,而那位痴情的徐惠徐贤妃,则陪葬在李世民夫妇的棺椁旁边,也算是完成了她临终前的心愿。
安放好李世民的棺椁后,这座昭陵主墓也落下了断龙石,整个墓室都被封死,日后虽然还会有其它的贵妃在死后陪葬在这里,不过她们都是在另外一个墓室之中,与主墓室并不相连,而随着墓室被封死,也象征着再也没有人可以打搅到李世民的安宁。
不过在墓室被封死的那一瞬间,李治与李承乾等兄弟姐妹也都是痛哭成一片,文武百官也是高呼“吾皇”为李世民送上最后一程,等到墓室被封死后,李治又在昭陵中举行了盛大的祭祀典礼,等到典礼结束,整个葬礼这才算是告以段落。
等到葬礼结束后,这时天色已晚,所以众人只能在昭陵中再休息一晚,昭陵占地规模极大,地表更是连绵不断的宫殿群,另外每年李治还会在这里举行祭祀,所以这里足以容纳送葬的队伍休息。
不过就在这天晚上,李治却忽然前来拜访李休,这让他也是一愣,随后急忙出门迎接,结果只见李治竟然是孤身一人,除了几个侍卫外,并没有其它的人陪着,这让他也更感到惊讶。
“陛下辛苦了两天了,怎么不早点休息?”李休当下上前行礼道,虽然李治是他的学生,但现在对方却已经登基为帝,因此君臣之间的礼节也不能马虎。
“先生不必多礼,朕也是睡不着,所以想来找先生聊聊天!”只见李治说话时眉头紧锁,看样子是有什么心事。
当下李休将李治请到自己的住处,随后李治也让自己身边的人退下,房间里也只剩下他们师生二人,随后只见李治这才开口道:“先生,今天葬礼结束后,我找大哥聊了几句,本来我想大哥被贬之后也吃了不少的苦,所以想加封他为国公,可是大哥却拒绝了我,反而还给我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李休听到这里也是一愣,因为他知道李承乾和李治谈的事情是什么,随后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承乾是不是想要去交州?”
“先生你知道这件事?”李治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惊讶的瞪大眼睛问道。
“不错,前两天我在停灵殿遇到你大哥,他询问了一下我对这件事的看法,不过虽然理解他,但却劝他要慎重考虑。”李休这时叹了口气坦白道。
“先生理解大哥的想法?”李治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有些惊喜的道,“那可太好了,我就是不知道大哥真正的想法是什么,毕竟为何放着一个国公不做,偏偏要跑去交州那种荒蛮之地,哪怕我封他做交州刺史,可是交州虽然名义上归咱们大唐管辖,但实际上却受林邑国的影响更大,毕竟那里太靠南了,咱们大唐在那里的统治十分薄弱,再加上林邑国时常叛乱,交州那边也并不太平。”
交州与广州、桂州、容州、邕州统称为岭南五管,属于大唐最南方的领土,而交州更是岭南的最南方,统治范围包括后世的广东、广西一部分,以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地区,武德五年这五州设都督府,每州都以派驻都督管辖。
前隋时,大将刘方曾经以交州为根基南侵林邑国,最终攻破林邑的国都而还,为此隋文帝还设置了一个林邑郡,不过刘方离开后,林邑国很快就复国。
因为林邑与交州接壤,受林邑的影响很大,甚至交州内的汉人数量也不是很多,当地的土人与林邑人则是同出一源,因此大唐在交州的统治并不稳固,林邑早就觊觎交州想要吞并那里,只是畏于大唐的兵锋,不敢明面上动手,但是暗中的动作却是不断。
“你大哥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大唐的北方边患已经被先皇彻底扫平,但是除了北方外,大唐在南方还有十分广阔的领土,但是因为这些土地距离长安太远,所以大唐在那里的统治并不稳固,别的不说,以你大哥所在的衢州为例,朝廷的政令有时候根本传达不到那里,比如红薯和玉米推广了这么多年,但是衢州那边竟然还没有种植,由此可知大唐对南方的统治是何等的薄弱。”
“这些事情我也知道,可是这和大哥去交州有什么关系?”李治听到这里却是更加不解的问道。
“交州是大唐的最南方,朝廷对那里的统治也更加薄弱,而且交州南方有林邑,西方有真腊、六诏等地方势力,这些势力时叛时和,一直威胁到南方的安全,你大哥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才想尽自己的能力为你稳定南方的边疆。”李休这时再次开口道。
“原来如此!”李治听到这里也终于明白了李承乾心中的想法,不过随后他也露出犹豫的表情,因为李承乾的身份特殊,是不适合掌权的,如果派他去了交州,恐怕会惹人非议,毕竟李承乾和李恪不一样,李恪可以掌管扬州的政务,但李承乾却不行。
“陛下,承乾只是想为大唐出份力,只不过这件事也的确让陛下十分为难,而且日后可能还会引发一些其它的后果,所以陛下也要慎重考虑!”李休这时再次开口道,不过他话中也是将这件事踢给了李治,至于他是否答应,那就要看他的心胸和魄力了。
不过就在李治沉思之时,忽然只见一个内侍慌慌张张的跑进来大叫道:“陛下不好了,晋阳长公主那边出事了!”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兕子病发()
李休和李治正在商议着关于李承乾的事,却没想到忽然听到兕子出事的消息,这让他们两人也几乎同时跳起来,随后也顾不得什么礼仪,撒开双腿就往兕子住的地方跑去。
“兕子到底怎么了?”李治一边跑一边向刚才报信的内侍大声问道。
“启禀……启禀陛下,今天先皇下葬时,长公主殿下就因为悲伤过度而一度昏倒,后来经过御医的救治这才醒来,本以为没事了,却没想到在晚饭过后,长公主殿下再次昏迷不醒,现在御医已经去了,奴婢也急忙跑来禀报陛下!”只见这个内侍一边跑一边回答道。
听到兕子昏迷不醒,李治也是心急如焚,而旁边的李休也同样着急,恨不得立刻飞到兕子住的地方,说起来这段时间因为李世民去世的事,兕子也是伤心欲绝,李休和李治等人又忙于葬礼的事,也没时间关心兕子,却没想到竟然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兕子和李治的感情最为浑厚,所以她住的地方就在李治的寝宫旁边,当李休和李治赶到这里时,却发现李承乾、丽质等人也都在这里,一个个也都是面带焦急,毕竟兕子是他们最疼爱的妹妹,若是她真的出了什么事,他们也会觉得对不起刚刚去世的父亲。
“兕子怎么样,御医怎么说?”李治来到这里一把抓住姐姐丽质的手臂追问道,脸上也露出惶恐的神色,生怕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
“御医已经进去好一会儿了,现在还没有出来,不过我担心……担心兕子是旧病复发!”丽质这时也流着眼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