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司礼监-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是魏大兰给儿子洗澡时发现,都不知弟弟又来过自己家呢。

    舅舅做到这份上,魏良臣也是独一份了。

    “当然是真的,府尊夸我才华过人呢。”良臣有点小得意,他可不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而是确有其事嘛。

    王有福张了张嘴,看看老丈人,再看看大舅子,脸上光写了两字——不信。

    魏进德和良卿也是不信,因为这届社学参加府试的名单报上去了,压根没有良臣。

    良臣懒的和他们多解释,只说过两天他们就知道了。

    果然,两天后,县里户房的人突然过来,一是跟村里打招呼,将魏家的地从征地名册上消去,另外则是给良臣送来了由府尊亲自作保的廪保。

    这,让魏进德和良卿真是信了良臣去参加府试。

    “好好读书,这些日子你哪也别去,在家一定要好生温读!”

    小儿子能够参加府试,可把魏进德乐坏了,他可不信府尊给小儿子许了甲等第一,只知道小儿子这是改头换面,浪子回头了,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将他往正道上引。

    之前,一直放任不管,主要是学业这条路小儿子是彻底断了,现在重新能续上,魏进德那真是高兴的一夜睡不着觉。

    为了让小儿子安心读书,魏进德啥都不让良臣干,还特意叫大儿子去邻村买了笔墨回来,又到那些学童家里借了不少书来让良臣看。

    之所以是要借人家的书,是因为这两年,良臣自己用的那些书都被他撕了当擦屁股纸了。

    不去给良臣买新书,除了魏进德持俭的原因,还是害怕买回来万一小儿子还是考不上,那就多花钱了。

    童生试考的内容多是从四书五经截取的,所以望着老爹借来的一堆四书五经,良臣起初还真是下了决心,要好生通读下来。

    然而,在房中枯坐了半天后,良臣觉得还是小人书好看一点。

    魏家父子在县里的遭遇很快传遍全村,成了梨树村人一个月的谈资。看到魏家父子,一个个都是羡慕的不得了。

    吴夫子下葬那天,吴德正也从来吊唁的赵书吏那里知道了魏家上面有人,当时真是不敢相信,也生出些许忐忑,不过旋即就将这事放一边去了。

    吴德正觉得自己也没对老魏家如何,实话实说而矣。他魏家上面再是有人,总不能没事找事吧。

    大哥良卿这些日子老爱往外面跑,良臣奇怪,有一次便跟了出去。

    他以为大哥是和哪家的闺女约会呢,因为大哥现在毕竟是公房里的人了,难保哪家不动了心,想将闺女嫁过来的。

    可是,大哥不是和什么姑娘约会,而就是没事在村里溜跶。

    当注意到村民向大哥打招呼,说起他要去县里当差的事,大哥良卿就会不自觉挺起胸膛,脸上洋溢笑容,良臣终是明白过来。

    大哥,这是在享受出人头地的滋味啊。

    杨家却是一直没有人过来,这一点让良臣不解,因为他们不可能没听到老魏家的风声,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总得过来表示一下。

    哪怕什么都不说,就是叫大姐春花回趟家,也能间接表明他们的态度。

    可是,什么都没有。

    魏进德也纳闷,几次想去杨家看看,都被良臣劝住了。

    杨家都知道他二叔在宫里当公公,还不过人,说明,人家或许真的没有将二叔这个公公放在眼里。

    劝他爹别太担心,良臣又回到房中看书。看了一会,丢下书,躺床上想巴巴和西李去了。

    一觉睡醒,外面天色还白,良臣便跟他爹说看书看得眼睛累了,要出去走走,活动一下。

    魏进德当然不拦着,要良臣赶紧去走走。

    良臣一出家门,张嫂就笑呵呵的跟他打招呼:“小三子啊,听说你要去考秀才了?”

    “啊,我过几天就去府里考试了。”良臣点了点头,张嫂这人不错。

    “好,好,不错,一定要好好考,争取当个小相公噢。”

    张嫂笑眯眯的走远了,良臣也在村里信步闲走。结果,一路遇到十几个跟他打招呼,然后问他考秀才的事。良臣耐着性子一一招呼过去,最后却发现,这些人走远后总会聚到一起,有说有笑,不时还朝他这边看两眼。

    良臣隐隐有点明白了,村民们这是在笑话他呢。

    也是,他魏良臣这德性,还想考上秀才?

    不管村民怎么想,良臣依旧很稳,安安静静的等着。

    终于,八月初三,良臣要去考试了。

    梨树村和周围几个村参加府试的学生统一在梨树村集合,早早的,社学租的马车就停在了村口。

    各家送娃去考试的父母都是大包小包的,叮嘱再叮嘱。

    良臣他爹和大哥也是如此,在村民们异样的目光中,良臣背着包袱上了马车。

    结果,他发现自己真的很异类。

    因为,车上的儒童清一色真的是儿童。

    最大的那个,看着也不过十二三岁的样子。

    良臣尴尬的站在车上,望着一帮小孩子,心里别提多没劲了。

    就如后世的初中生去参加小学生运动会一样。

    唉,虚度光阴,蹉跎岁月啊。

第一百四十七章 什么破题目() 
前文有几处笔误,老千岁、小千岁乃北直隶河间府肃宁县人,非沧州府。沧州乃河间下辖一散州(有些地方改了,有些地方可能未改到,读者有数便行。)

    ……

    唏嘘之后,良臣也就入乡随俗了。

    十二三岁,以前世的目光看着当然是小,眼下,倒也寻常。

    我不过也就比他们大了两三岁而矣,不算大,不算大。

    良臣自我安慰着坐下,边上的一个孩子却是吓得赶紧往里挪了挪。

    这孩子叫刘明心,是本村社学的,按入学时间算,是良臣的学弟。

    不过,眼下,得算良臣的学长了。

    因为,良臣是留级生。

    当初和良臣一届的那帮子儒童,除了一个考上秀才去了县学,其他的都回家帮父母干活了,有两个都当爹了。

    因而,这一科,良臣只能和比他小几岁的娃娃们一起去考试。

    良臣挤出点笑容,好让自己有点大哥哥的样子。

    他觉得,自己和一帮孩子一块考试,未免胜之不武啊。

    当然,能不费事就赢的事情,良臣肯定当仁不让。

    他的座右铭就是——有便宜不占是傻子,有热闹不看是痴子,有大道不走是二愣子。

    本着提携后进,照顾学弟们的念头,良臣试图让自己表现出平易近人的样子,然而,许是他魏良臣的大名早就在社学远播,所以,这笑容的效果有点截然相反。

    反正,一帮孩子没一个敢看良臣,也没一个敢坐他边上的。

    好在,梨树村这边去府里考试的儒童有十多个,连跟着去的师长,社学集资租了三辆马车,地方宽敞的很。

    良臣一个人坐着,也挺好,起码路上要是累了,还能直接躺下睡上一觉。

    发车前,良臣看到他爹二话没说就给他交了车钱,伙食钱,住宿钱。

    这搁从前,换其它事,可是要墨迹一阵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谁家不望子成龙呢。

    各家送孩子去考试的父母正在抓紧最后时间给自家儿子交待考试要点,良臣他爹也不例外,交了车钱后便趴在车窗下反复和良臣说,说的良臣都头大。

    吴夫子死了,社学这边负责的是邻乡过来的一个老秀才,姓马,叫文才。

    马秀才昨天就知道名单上多一个人,所以见魏良臣上车,对了户帖和学帖后,也没说什么,只是心里却是嘀咕:都这么大人了,昨还不死心的?

    出发时,良臣看到了吴秀芝。

    这小娘皮还是一身素服,提着个篮子,边上还有她的嫂子林桂芬。

    吴秀芝是和嫂子准备到镇上买“六七”的物品的,看到儒童集合去参加府试,书香门第的她自是要停下来看看。毕竟,这里面不少儒童是他爹生前教的学生。

    吴秀芝这个月一直在家里,不知道村子里的事,他大哥吴德正也没跟他说过魏良臣的事,因而看到这个家伙也坐在马车里,着实愣了下,道:“你怎么也能考试的?”

    “县里知道我学业刻苦,便跟府里多要了名额。”良臣觉得自己和吴秀芝没什么好说的,倒是她嫂子林桂芬看着挺养眼,可惜叫吴德正给拱了。

    “就你?”吴秀芝以为自己听错了,魏良臣学业刻苦?

    林桂芬可能是从丈夫那里知道点什么,在边上轻轻拉了拉小姑子,说天色不早了,还是赶紧去镇里吧,免得赶不回家吃午饭。

    吴秀芝噢了一声,看着怎么也看不顺眼的魏良臣,一头雾水。

    马车出发后,良臣忽的趴在车窗上对外面和嫂子正说着什么的吴秀芝喊了句:“秀芝姐,等我考个秀才回来,就给你爹再烧段纸去。”

    喔?!

    吴秀芝跟看傻子一样看着魏良臣,不明白这家伙怎么就一点自知之明都没的。

    ………。

    去府试这一路和后世学生考试基本没有区别,也不用先到县里,而是直接从另一条道去府城。

    每年童生试,是地方的一件大事。从县里到地方,早早都安排的妥当。学生们只要安心呆在车上,什么也不用管,到点有地吃饭,有地休息。

    府试报名、保结与考试场次和县试内容一样,没有任何区别。不同的就是换个地方,参考的人数多了而已。

    河间府下辖十一县两散州,肃宁一县参加府试的儒童有86人,全府这届总共考生近1000人。

    而最终院试取中名额只有50人。

    这意味着,河间府一年只能出50个秀才,这50个秀才便是从今年参考的1000个儒童生选拔,比例为一比二十。

    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不过,并非所有考生都到河间府城所在的河间县考,而是划分为三个片区。肃宁县被划在东一片,考试地点是府城。其余两个片区考点分别在东北的静海县和中南边的沧州。

    按照先后顺序,主持府试的河间知府陈伦先在另两个考点主考,尔后再回府城主考。否则将考生集中到一处,无论是考场还是评卷定等,都是颇为麻烦的。

    静海和沧州的考点早在半月前就结束,眼下卷子恐怕都评过了。就等府城开考,然后挑出优秀的卷子供知府陈伦从中定等。

    作为府试的主考官,陈伦的权力便是可以录中一百人,其中五十人为甲乙等,另五十人为末等。

    尔后,这一百人再集中起来由提督学政监考,最终确定录取秀才名单。因为提督学政需得在各府主考,故而各府考试也是错开的。一般,为四月到八月。

    良臣上次去保定时,保定的童生试正在进行中。

    府试、县试和院试要考的内容也是一样,都是从四书五经中提取,试帖诗,五经文,诗赋策论等大都离不开四书五经。

    其实说白了,童生试是科举的最低等考试,也是入门级别的考试,参考的多是年幼儒童,因而主考内容多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不需考生自己注论什么。

    只要脑袋好,记得多,记得熟,一般就能考上。

    魏良臣的脑袋好是好了点,只不过好的有点过,他喜欢抓大放小,从宏观层面展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