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倒让颜良越发佩服那少年神童魏老二了,也暗自庆幸自己误枷之后及时弥补,没将这神童给得罪了。要不然,一个打压后进的风评传开,他颜良的仕途也就坎坷了。
不过这事于河间府而言却是大大的好事,少年神童的卷直达御前,家乡人哪个没有光彩?
京里传来的消息可是说这魏良臣的卷子得了皇爷和贵妃看重,直接点了魏良臣为两殿舍人。
两殿舍人虽是个杂流官,但要是好生办差,且学业不误的话,将来亦有吏部核考入科举正途的机会。
并且起步还要高于一般的进士出身,其中更有一个莫大的隐性好处,两殿舍人名义上可是东宫属官。换言之,这魏良臣只要按部就班,日后就能成功混一个东宫旧人的身份。
这身份,颜良挤破脑袋也得不到,这辈子他也别想得到。
感慨,羡慕之余,颜良为自己能够沾这神童的光高兴。要不是魏良臣,他如何能有这中上的评语呢。
正感慨着,王主薄却急匆匆的过来,说是提督海事太监即将到本县。
“提督海事太监?”
颜良听了王主薄说的,着实愣在了那里:这是个什么太监?打哪来的?
紧接着,王主薄却说了一个让他更吃惊的消息,“县尊,这太监就是咱们的县的魏案首啊!”
“啊?!”
颜良惊的合不拢嘴:府尊亲点的案首、陛下钦授的舍人成了太监?
“怎么…怎么可能…”
颜良实在是无法消化这个信息,不是做两殿舍人的么,怎么这才几个月功夫变成了太监?
“县尊,千真万确!那魏太监真是咱们县的魏良臣!”王主薄对魏良臣印象可深刻着。
“人呢,人到何处了?”
反应过来后,颜良顾不得去想那魏家小子是怎么变的太监,尔今对方既是以太监身份回乡,于情于情,他这做知县的都要给安排下。
按规矩,有职司的太监回乡,县里是得安排人陪着的。
上次有个尚宝监的监丞回乡,县里就差的六房给陪同回去的。不仅如此,卫所那边还特意派了几个军士护送这监丞呢。
似乎,那监丞也是梨树村的。
这梨树村倒是个风水宝地,接连出了两个有品级的太监。
“提督海事太监是几品?”
颜良错愕之余想起这个问题,监丞是七品,这海事太监挂了提督二字,怕是大珰了吧。
一想很有这可能,毕竟那魏良臣是得了皇爷和贵妃看重的,真要是混成了宫里大珰,也不稀奇。
本朝开国以来,年纪轻轻的大珰可不少见。
王主薄摇头不知,他真是不知这提督海事太监是个几品职司,对方那头也没说啊。
品级不同,接待的规格也不同。
监丞回乡,颜良可以不陪同,但你要来个秉笔太监,不说他了,府尊那头那得屁颠屁颠的跟着。
正头疼着,衙门外远远就传来敲锣打鼓声。
……。。
肃宁城外,提督海事太监魏公公亲切的看着家乡,却是一点也不急,而是掐指算着时间。
模样,很像是个给人看房子,测地理、量棺材摆的正不正的师傅。
正式。
魏公公最是看重“正式”二字,他小人家头回衣锦还乡,无论如何得隆重万分。所以,这出场仪式必须掐着点子,一刻也不能误了。
良辰吉日。
巳时三刻,是吉时,小田大叫一声:“公公,时辰到了!”
“嗯!”
良臣抬头看天色,大概十点钟的样子,这点城里人多热闹,于是欣然挥手,扯嗓喝喊一声:“进城!”
话音刚落,三十多个半道雇来的吹手、锣手们就兴高采烈的从地上爬起来,然后拿出十二分的力气吹打起来,当先开道向着肃宁县城进发。
魏公公可是许了重赏的,由不得他们不卖力气。
锣鼓手后面,魏公公青袍白披,坐于高头大马之上,身后是一个高举长幡的飞虎大汉。
长幡上赫然是“钦命提督海事太监魏”几个大字。
尔后是内官监、司礼监、司设监、御马监、尚宝监。。。
十二监四司八局二十四衙门一个不缺,俱有长幡,黑旗白字,赫然在目,井然有序,鱼跃而入。
长幡之后,是一百个魏公公用五百两银子跟卫所雇来的军士,为了让他们穿得好看些,走得精神些,魏公公这一路没少往他们身上砸钱。
总算,砸出效果来。
长长队伍,威风凛凛。
只是,那锣鼓手们不带劲,吹的拉的弹的敲的,听起来有点像是娶亲的队伍。
还是不正式啊。
魏公公无奈摇头,他平生最痛恨办事不正规的了。
可现在,只能将就了。
第四百六十八章 二呆子,是你么?()
当太监的摆出这等阵势来,于别地而言,衣锦还乡不过是个笑话。
然于肃宁这地,却非同小可。
概此县民风作怪,国初至今,肃宁百姓争以老公为荣,乃大内伙者一重要产地。
于太监者,百姓争相亲近,争相羡慕。
谁家出个老公,不比中个秀才要差。
内中原因,却是此地极度贫困所致。
百姓无有其它生活门路,家中兄弟又多者,便多走此绝路。
此等风气断然不是良风,可却便宜了良臣。
似他这种太监身份,想到其它地方招人,难上加难,招来的也不可能是什么良家子,但在肃宁却是如鱼得水了。
既是回乡招兵买马而来,自是要大摆阵势,营造魏提督太监风光无比的势头,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一个最直白的认知,那便是跟着魏太监干事定有前途。
为此,良臣不惜重金,身上钱不够就派真田回京又取了些钱来,路上拐个弯,到正定千户所贿赂了一番,用五百两银子把千户所能拉出来的兵都给雇了。眼下,正定宋千户手里,连个跑腿的都没了。不过宋千户却很满意,因为到手的钱才是最实在。
也是在正定千户所的所见所闻,更让良臣坚定自己练兵的念头。那千户所的兵,真是惨的可以,说是农民比说是兵丁更像。卫所已然腐朽,积弊之下,改无可改。亦不怪明之晚期,但凡能打的兵都是将领私募。
这百来个正定兵倒也好,许是农民当惯了,倒没兵油子的习气,如此省得良臣不少事,路上给他们吃饱就行。
对于这些正定兵而言,上官差来叫跟着魏太监逛一圈,回去一人就能得一两银子,路上管吃管住,这种好事又到哪里去寻呢。
有些兵潜意识的以为太监都是嚣张跋扈,无比阴冷之辈,一个小事做错就得叫太监打的半死。于是,这一路,良臣发现这些兵看自己的眼神都很怪,而且很怕自己似的。因为和这些兵也打不了多少交道,良臣这个雇主自懒得和他们培养什么感情。况且,他觉得是时候展示自己小千岁的风范了。
这个风范,良臣自己在脑海中想象了很多,最后总结了两个字,就是逼格。
打今天起,魏公公必须得树立自己的逼格,确立自己的个人形象。
衣锦还乡,是个开端,也是个好的契机。
骑在高头大马上,朝前看看,朝后看看,尽管效果还是不能令良臣十二分满意,但是他也不能苛求太多。毕竟,充当绿叶的配角们只是临时工,事先也只是彩排了两次,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已然是极好的了。
将遗憾抛之脑后,良臣极力融入衣锦还乡的场景之中,即便没有将军令的伴奏,他于马上依旧将威风凛凛四字表演得如火纯青。
但见他时而昂首,时而扬鞭,时而勒马,时而远眺,时而挥手……
一举一动,当真是法力无边,寿与天齐的样子。
整支队伍,除了震天的锣鼓声,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就那么齐致的向着城门开去。锣鼓声很快就引得四野目光聚焦而来,人人惊诧于眼前出现的这一支的队伍。
当下这个时代没什么娱乐的方式,乡野间谁家办个事,请个戏班子那断然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况突然出现这么一幕呢。
百姓们扶老携小的跑到道上来看热闹,发现这队伍的人并不驱赶他们,更是胆大的一路尾随。
快到城门时,队伍后头跟着的百姓怕有好几百号人。
在关外,魏公公还是舍人时,碰上要一睹他舍人容颜的百姓时,总会远远就下马与乡亲们挥手,表现得无比亲切和亲民。尤其是人群中有大姑娘小媳妇时,他更巴不得凑上去挨个问候几句,然后偷偷问声约不约。
可这次,魏公公却一反常态。
他就那么一脸肃然的骑在马上,手也不挥,招呼也不打,年轻的脸庞上看不到一丝表情。
似如铁石心肠之人。
突然,伴随着一声勒马声,道路两侧的围观百姓,就见到那魏太监跨下座骑前蹄高高撅起,而魏太监于马上屹立不动,身上的披风瞬间展开。
真是无比英武,好若神将下凡。
百姓们无不惊叹:好一个少年英雄!
不为人注意的却是,那魏太监身上的披风两角各在一大汉手中捏着。
小田额头险些渗汗,刚才他和真田那一拽劲用的有些大,险些没把天使公公给拽下马。
往身后两个倭大呆子白了一眼后,良臣轻咳一声,再次挥手,队伍立时向前。
临近城门,为应衣锦还乡之景,魏公公诗兴大发,遂赋诗一首。
诗云:“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可惜的是,这首诗是魏公公在心底赋的。
一来,是多少还要点逼脸。
二来,怕被杀头。
城内,已然轰动。
城门两侧都是围观之百姓,不识字的看稀奇,识字的则与周边人解说来这是支什么队伍。
“提督海事太监魏?我的个乖乖,这是多大的官啊?”
“这么年轻就当了公公啊!这是哪家的后生啊!”
“啧啧,这公公后面的是不是锦衣卫噢?”
“……”
父老乡亲们热烈的讨论着,良臣听在耳中,不置一词,始终沉默。不过见百姓人潮人海,挤得前方道路都快不通,便朝一飞虎兵示意一眼。
那飞虎兵会意过来,立时上前喝喊:“魏公公驾前,不得挡道!”
听了这声喊,前面的百姓怔了下,立时往两侧散去。
这就是官威了。
太监也是官。
良臣冷冷扫视一众乡亲,勒马进城,刚出城门洞,想着等会肃宁县衙那帮人肯定要来见自己,便准备放缓马速等他们过来。
不曾想,远远却有一个老头在向他招手。
离得远,良臣没看清是谁。
让他始料未及的是,那老头见他没反应,竟然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一边跑一边朝良臣用力挥手,大声叫喊:“二呆子,是你么?…哎呀,真是二呆子哎!…二呆子,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你七舅姥爷啊!”
第四百六十九章 狗富贵,勿相忘()
二呆子!
老头的呼唤声如元婴老怪千年修为一般,瞬间震动县城。
一股强力的冲击波,由远及近,如翻江倒海之浪般狂野。
真正是,一波未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