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这么说,火药局的药子储量当不少。”
“三大征那会,年备量为千吨左右。这会没有那么多了,也就五六百吨。”
“那也不少了。”
良臣点了点头,天启那会,边事繁多,火药局的备量肯定比现在多,怕不低于千吨,轰的一下炸起来,确是不得了。
“怎么,小魏想要药子?”陆太监听出了点意思,笑咪咪的看着良臣。
良臣笑道:“倒是想弄点。”
“你出海要药子做什么,又不是开矿。”
陆太监有些不解,火药局的药子虽是专供京营,但实际上比他手卖出去的也不少。客户人群是固定的,就是矿监。因为开矿需要炸山,没药子不行。
良臣没答,而是问陆太监军器库可有火铳。
“这个倒真没有,火器只南镇有,你若想要,怕是得走锦衣卫的路子。”
陆太监摇了摇头,坦言兵仗局虽管军械,可毕竟是内廷,宫里面可听不到火器声。除了锦衣卫的南镇,工部也有几处火器厂,是专门为九边制造火器的,其中多是三眼铳。
良臣噢了一声,知道火器这事真只田尔耕这条路了,工部那边想都别想的。
两人又吃了一会,良臣随口问起王大拿公公去司礼监的事。
“皇爷任了司礼监掌印,王公公得去给新祖宗磕个头,上些孝敬。”
陆太监酒量不是太好,酒多话也多,加上也不是什么秘密,告诉良臣新掌印上任后,按规矩,二十四衙门都得上孝敬,数目按各衙门油水摊。
良臣不动声色的继续问起这新掌印的事,陆太监说了几句,说是前儿个司礼监的诸位秉笔一起去乾清宫给皇爷进言,到了傍晚的时候皇爷便定了新掌印人选。
“为何不是金忠公公,之前倒听张诚公公说过这事,听张公公意思,金公公那边好像机会更大一些。”良臣起身给陆太监酒倒满。
陆太监晃了晃有些迷糊的脑袋:“可不是么,陈公公的后事都是金公公办的,咱家那时也以为是金公公接呢,不曾想倒是定了孙公公。”
“公公可知为何?”
“具体咱家知道的也不多,据说是金孙二位公公自己商量的,然后召了诸位秉笔一块见的皇爷。行了,不说这事,喝酒喝酒。”
陆太监端起杯子,良臣忙也拿起杯子。未过多久,留在军器库外面的小火者过来报称内官监的人到了。
“是我手下的,公公且慢用,我去看看。”良臣道了歉意。
陆太监笑道:“速去速回,咱家还想问问你那五张牌怎么回事呢。”
良臣轻声一笑,赶紧下楼,到了军器库那,就见陈默和小田等人赶了辆马车等着。
“公公,兵马司的孟国忠说没凑够钱,只能先给公公这些,余下的容他两天。”陈默道。
“孟国忠没想赖账吧?”良臣一边问,一边上车。
陈默道:“倒是没有,给的还算爽快。”
“有多少?”良臣进了车厢,发现里面摆着两个箱子。
“总共是四千六百两,三千两现银,余下的是钱票。”
良臣点了点头,估摸着也够了,不够的话算首付也行。顺手拿了两张银票,想了想又放了下来,要小田拿一个袋子里,往里装满了银锭就提着回了酒楼。
“手里提的什么?”陆太监见良臣提了个袋子进来,颇是好奇。
“小小心意,还请公公笑纳。”
良臣一脸笑容的上前,将袋子重重往桌上一放,一声闷响,传出银锭的声音。
“喔?”
陆太监眼前一亮,一对眼珠子死死的盯在这钱袋上。
良臣解开袋子,陆太监顿时看到里面塞满银锭,单看这份量,怕是足有二三百两。
“军器的事,还容陆公公多费心,我担着出海的皇差,要是东西差了,把事办砸了,可对不住张公公,也对不住皇爷。”说到这,良臣又低声道,“另外,我也想弄些药子,望公公成全。”
雅间里面很安静,过了会,方见陆太监的视线从钱袋子上收回,轻咳两声,笑着对良臣道:“你何必多此一举呢,你给皇爷分忧,咱家也是替皇爷分忧,弄这些东西做什么。”
“总不能让公公白忙活吧。”
良臣将钱袋子拎下桌,直接放在陆太监脚边上。陆太监用脚尖点了点,哈哈一笑,示意小火者将钱袋子拎下保管好,然后拿起筷子,热情的对良臣道:“吃菜吃菜,快些吃完,咱家也好带你去看看有什么好东西。”
“多谢公公。”
良臣亦是笑容灿烂,还是实在在的银子好,份量足,单是张银票怕是不及这效果。等去看了东西,货好的话,良臣回头还是要给王大拿也备一份的,还得比陆太监的要多些。毕竟,那位才是老大。
也不耽搁,吃了片刻,两人嘴一抹,良臣结了账,半扶陆太监就往军器库去。
到底是提督军器库太监,守门的军士和里面的管事太监们见着陆太监,一个个都是恭敬万分。
陆太监也不废话,直接带着良臣到了军器库的大仓。
“把好东西都拿出来给魏公公瞧瞧,别糊弄咱家啊。”
“小的们可不敢糊弄公公!”
大仓的几个太监赔着笑脸,良臣朝陈默打了个眼色,后者忙拿出几块银锭子塞到这些太监手中。
这些太监却迟疑着不敢拿,等到陆太监笑着点了点头后才收下,尔后就殷勤的拿着钥匙就到不同的库房中去取样货了。
。。。。。。。。。。。
感谢书友121009130257868大佬的一百六十元打赏。
第四百四十三章 冤大头()
作者注:前文出现“吨”这一明显后世用语,是为了方便阅读。
明朝计量是两,分,斗,升,合、斛、石。
当然,后面尽量不出现后世计量名词。
………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真不是虚的。
得了好处的陆太监也罢,收了小利的诸太监也好,一个个对良臣都是好的不得了。
太监们取来的样货都是冷兵器,大刀、长矛、剑戟、长弓,另外还拿来了铁甲和棉甲,还有一方一圆的两种盾牌。
良臣一一拿起过目,虽不是行家,但这些样货看起来是没有问题的。大刀看着很锋利,削发如泥是不可能,但一刀砍下去,骨肉分离定能做到。矛头也很尖,矛身是类似秦良玉白杆兵使用的蜡杆,很硬。
试了试弓弦,良臣不知道这算几石弓,直觉力道很大,像他这种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无法做到短时间内连续拉弓。铁甲也拎了拎,怕有几十斤重。就良臣这身板,穿上可以,出去到校场上走一圈却是够呛了,更别提上阵杀敌了。
盾牌又叫“挨牌”,顾名思义,是防守的装备。方形挨牌是列阵插在正面防御敌军用的,圆形那种则是举在头顶上方防箭头用的。
良臣练兵,除了要在东南海上横行外,最大之敌人肯定就是关外之建奴。而建奴骑射有名,与明军对阵之时,常凭利箭搅乱明军大阵,其后才以骑兵突击。后期之时,则是能做到完全火器压制明军。及至入关,清军之主力就是汉人三顺王及吴三桂的火器部队。
取其长而弃其短,建奴学习模仿能力比之明军要强出无数头。于战争中学习打仗,于战争中壮大自身,自奴尔哈赤以下,建奴军事集团确是人材济济。至成功殖民中国后,抛弃火器,于建奴本身而言也是明智之举。
毕竟,其族人少。
火器这玩意,只要质量可以,握之小儿手中,都能使亲王贝勒毙于马下。
从实战角度出发,在无法形成足够的火力压制前,良臣肯定需要给自己的士兵配备大量盾牌,棉甲也要。
摆在良臣面前的这件棉甲内衬铁片,外用铜钉固定,总重不过十来斤,比之那几十斤一件的铁甲要轻巧得多,制作也很简单,可以大批量生产,很合良臣心意。
未来,终是火器的时代,铁甲这一块,他是不考虑的了。除非,这九年时间内他小魏公公天天撞南墙,于武器研发上面一无所成,逼得他要花重金给自己的军队配备只有军官们才能穿的铁甲。
很满意,单从看到的样货来讲,良臣绝对是喜出望外了。只是,他怀疑他看到的可能就是这军器库最好的。
他有注意到,有些样货上面明显有油迹。这说明什么,说明是一直在用心维护。然而结合兵仗局的作风,一帮太监天天用心保养武器装备,实是难叫他相信啊。
见良臣迟迟不决,陆太监以为他心中有什么顾虑,就在边上笑着道:“莫要担心什么,看中什么就说,叫他们画了便是,价钱方面都好说。”
良臣犹豫了下,于陆太监明言他想入库细看。
陆太监何等聪明人,顿时知道良臣担心什么,哈哈一笑:“但管去,但管去。见着好的,直接叫他们取出来装车。”
良臣一喜:“可以么?”
“有什么不可以?”陆太监拍了板,“咱家给你做这个主。”
“多谢陆公公!”
良臣心情激动的随着武库太监们到仓中亲自挑选,果然不出他所料,这大仓中的军械很多都已不堪使用。不少都是零乱的堆积在那,上面覆盖的灰尘很厚。
陆太监见良臣看着那些发霉堆灰的军械发呆,笑着说了句:“太平承久是这样的,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应有之意。咱家这军器库是供京营的,庚戌之变后,算起来,京营也快六十年未曾动过了,如何需要这多兵器。每年也就是面子上的事,咱家这边真要认真替他们操心,京营那帮人反怨咱家多事呢。”
“庚戌之变”是嘉靖朝最大的一次危机。
嘉靖二十九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贡市”不遂而侵明,嘉即拜仇鸾为大将军,节制诸路兵马。俺答率军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和副总兵林椿皆战死,仇鸾惶惧无策,以重金贿赂俺答,使移寇他塞,勿犯大同。
结果俺答受贿之后,便全军东进京畿,入古北口,杀掠怀柔、顺义吏民无数。明军一触即溃,蒙古军长驱入京师。自土木之变以后,京师百年无警,蒙古军再次兵临城下,上下都是震恐,手足无措。
时任兵部尚书丁汝夔请问首辅严嵩如何战守时。严嵩竟说塞上打仗,败了可以掩饰,京郊打仗,败了不可掩饰,俺答不过是掠食贼,饱了自然便去。
丁汝夔会意,戒诸将勿轻举。于是诸将皆坚壁不战,不发一矢。于是俺答兵在城外自由焚掠,凡骚扰八日,于饱掠之后,得到明朝通贡的允诺,仍由古北口退去。事后,严嵩又杀执行他的命令的丁汝夔以塞责。
“庚戌之变”时的京营已经腐朽,京营兵只四五万,半为老弱,半为内外提督大臣之家役使。又缺少战具甲仗,战斗力很差。嘉靖不得已只得急集兵民及四方应举武生守城,并飞檄召诸镇兵勤王。
自那次之后,京营实际上就名存实亡了。
万历发动三大征,自始至终都不曾调用京营一个兵,便是知京营无用。崇祯年间,京营曾拼凑了一些人马用于平定流寇和抵御建奴,结果,笑话而矣。
出城不哗,即为堪用。
三十里不散,称强兵。
而历来中央禁军衰弱,取而代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