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大宋-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字的差遣,自然是安抚使大人的亲信心腹。

    郑文涛虽然是个粗鄙武夫,但是绝对不傻,平西军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能够调来跟着钟机宜在此屯田练兵,虽不知道未来前景如何,但总比困顿在河东好。是以他打定注意,要事事听钟浩吩咐,为他驱驰,说不定日后还能随着钟浩混个前程。是以,郑文涛对钟浩很是尊重,事事以他为主。

    郑文涛去窟野河畔宣布晚上开荤的好消息,一时欢呼一片。

    钟浩不由摇头,一顿猪肉就能乐成这样,看来这平西军真是苦得够呛。

    ……

    晚饭时,钟浩宣布了春种之后,要在此地建堡寨的事情。

    平西军的兵士对于能在此地安定下来,也是很期待。不管怎样,总算有地方就食,不用客驻它乡,靠别人救济了。

    平西军是役作营,战时一般做运送辎重、架桥铺路的后勤工作。西北厢军很多都是罪囚配军组成,但平西军却大都是招募的流民组成。流民相对比罪囚好驾驭些,这也是富弼首选平西军给钟浩来实施屯田练兵的原因之一。

    平西军分前、后、左、右、中五营,其中左、右两营大部分参军之前是匠人,平西军战时的架桥铺路等匠作之事,大部分由他们负责,其余三营负责出力。这筑堡寨之事便由左、右两营负责匠作之事,其余三营负责力作之事。

    大宋步军编制,一军为五营,也就是五个指挥,一个步军指挥满员五百人,一军满员也就是两千五百人。但钟浩拿平西军花名册比照之后,平西军其实五成兵额都不到,其余大部分不是战死,就是逃亡了。凭这千把人建造堡寨,显然人手有些不足。

    寨之大者周九百步,小者五百步;堡之大者二百步,小者百步。钟浩自然打算是在此建寨,昨天他和崔峰考察测量天台上脚下一处适宜建堡寨的地形,大概方圆六百步,算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寨吧。

    虽然宋夏之间有“庆历和议”,但是西北宋夏边境小规模的战事,从未断绝。

    河东路的位于河西的麟府二地,是对面西夏左厢神勇军司的主要袭扰对象。

    天台山北十余里本有静羌寨,但是在前几年被西夏的左厢神勇军司的一次扫荡中攻破,一直未曾复筑。

    西北现在防御和抵抗西夏袭扰的办法,其实主要还是修筑堡寨,据城坚守的防御方针,毕竟在野战上,大宋这些年被西夏打得有怕了。

    正好静羌寨这几年一直未曾复筑,富弼便把静羌寨的名份给了平西军,让他们择地复筑。

    不要小看一个堡寨,修建一个堡寨耗费的人力物力是相当大,而且西北地贫人少,难以自给,大都要仰仗内地给养。因此,对于修建堡寨,朝廷是很审慎的。

    修建一个新堡寨需要选地规划好之后,再奏请朝廷批准,才可修建,毕竟还要朝廷以后还要给养。而且修建好了以后,要奏报朝廷赐名,可见朝廷对修建堡寨的重视和审慎。

    相对来说,复筑一个堡寨,在朝廷那边争取下来,要容易许多。

    不过,富弼虽然把复筑静羌寨的名份给了钟浩,但很明确的跟他说,人手、物资都没有,要靠钟浩自己解决。

    钟浩对此也很无奈,只给个空头名号,没有实在东西,自己这未来泰山太坑人了吧!

    不过这寨子还是要修的。

    钟浩选址复筑静羌寨的地方,在天台山北的山脚下,虽然在麟州后方,但只是从北边来说的。

    其实,天台山这里离着西边宋夏边境的古长城,最近的地方只不过八十余里,离着西夏左厢神勇军司的驻地弥陀洞,其实也就只有一百五十里,西夏骑兵旦夕可至。不修寨子,钟浩这毫无战斗力的平西军,就只有等着被左厢神勇军司的擒生军捉去做奴隶了。

    钟浩觉得只有修建一个坚固的堡寨才能稍微安全点,这地方太危险了。等春种完一定要立即筑寨。

    好在如今西夏那边估计也在忙着春种,暂时不会来袭扰。以前,钟浩总以为党项人只会放牧,等了解过后,才知道党项人其实汉化程度很高,不只放牧,耕种也是很在行的。

    窟野河上游,左厢神勇军司侵占的耕地,已经快到麟州城前了。党项人也知道耕地的重要性,这些年拼命的抢占边境的耕地。

    钟浩觉得自己那所谓的以土地粮食吸引生羌蕃部来归附的策略,难度比之前想得要大很多,没想到党项人也很喜欢耕种啊。

    钟浩的觉得土豆和地瓜一定要尽快育种,尽快形成规模了,以高产吸引,不然自己分田吸引生羌蕃部的策略怕是很难奏效。

    当然招纳横山生羌蕃部的策略还要等上一段时间,自己还可慢慢经营规划。

    在钟浩的预想中,用两年时间经营静羌寨,等静羌寨稳固之后,再在西边大横水下游建筑堡寨和屯田。以大横水的堡寨作为根据地,吸引收拢横山蕃部。

    大宋神宗以后,实行“筑城迫城,移寨攻寨”的战略方针,利用修筑一个、巩固一个、步步为营的办法,大量构筑堡寨,进而逼迫西夏后退的策略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钟浩既然把这个策略提前提出来了,自己泰山大人又想提前推动,自己还是要尽一把力的。

    当然,在钟浩心中,是不愿去亲自去大横水建堡寨,实施吸引横山蕃部的策略的。那里毕竟离得西夏太近了,危险性太大。到时,得让自己泰山大人派个厉害些的人物才好,自己就在静羌寨这里,做好后勤和支援工作便好了。

    当然,无论如何,静羌寨的复筑还是要进行的。

    钟浩想最近抽空去银城县一趟,看看能不能在那里招募些人手,当然,顺便也要拜会一下银城县的知县大人,毕竟以后自己要带人在他的地头上混,少不了要常打交道,跟这本地父母官还是要搞好关系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章 复建静羌寨() 
平西军的军士虽然打仗不行,不过在种庄稼方面,倒大都是一副好庄稼把式,毕竟成为流民之前,他们大部分也是种地的农民。

    粮种一到,没有几天的工夫,窟野河东岸新翻耕的土地就都播种上了。

    粮种是富弼派人从并州运来了,一道运来的还有很多粮草。

    虽然对于静羌寨复筑,在人力和建寨物资上需要钟浩就地解决,富弼难以给予太大支援。但是对于平西军的粮草供应,富弼还算调拨得很是充足的。

    毕竟平西军今年刚屯田,颗粒无收呢,总得让他们填饱肚子才行。不填饱肚子,这些饿汉也没心思作别的事情。

    钟浩的地瓜和土豆也从并州运来了。去年这些土豆和地瓜,钟浩委托青州的郑氏车马行运到并州的。其实,钟浩和崔峰他们也是坐着郑氏车马行的马车,来得并州。

    青州郑氏车马行是青州最大的车马行,也是大宋北方最大的车马行之一。郑氏车马行的大车结实稳重,便于远行,有专门载货的和载人的两种,其分号遍布大宋京东、京西、河北、河东等北方各路。郑氏车马行的大车可在分号修理、维护或换乘,甚是便利。

    崔峰他们本来是想骑马来并州的,但是钟浩的马术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有所长进,但只是骑一下太平马,优哉游哉还可,若是长途跋涉,怕是扛不住。从青州到并州有一千二百多里,钟浩很是望而生畏。

    再说,一路上马的喂养也很麻烦,费用也太高。钟浩虽有官身,可以吃住驿站,马也可以得到喂养。但是钟浩的驿站勘合牌子,只是“小勘合”,也就是只能他自己本人可以免费吃住。崔峰他们三个白丁,自然没有资格享受驿站的服务。

    所以为了方便,钟浩和崔峰他们干脆一起坐郑氏车马行的马车前往并州。这种车马行的马车,一路上每天会在哪休息,一天赶多少路,都有安排,只管带钱上车便行,一路上都不用自己操心杂事。

    其实,在大宋,人们长途出行,绝大多数都是乘坐车马行的马车。

    富贵人家虽然很多自家有马车,但是其车驾一般都是只在城中使用,或者去附近地方,很少有跑远途的。因为跑长途对车驾的损坏太大了,而且也不实用。因此就算有车驾的富贵人家,若长途远行,也大都是乘坐车马行的车驾。

    因为即便那大富人家不怕损坏,舍得用自家车驾跑远途,可是万一半路上出了故障,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也是一个难题。再说那些富贵人家的车驾大都是用于城中代步,讲求的是舒适宽敞,并不适合长途远行,其车驾的结实耐用程度,也远不大车行的大车。

    至于自己出行,不管是骑马还是乘车,还有一个麻烦便是:长途远行时,不但路途不熟,寻路麻烦,还要防盗防匪,远不如乘坐车马行的马车省心。

    钟浩得地瓜和土豆运到并州后,富弼特地安排建造了一个大地窖存放。

    前几天,钟浩特地安排侯全和王三去把土豆和地瓜运来播种。

    钟浩去年收获的土豆和地瓜有六七百斤,栽种的稀疏点的话,估计能够十几亩地的种子。钟浩准备让他尽快繁殖育种,争取几年之后,发挥它们的大作用。

    不过富弼留下了一小部分地瓜和土豆种子,准备在并州育种推广。当然,还有以防万一的意思,平西军现在暂时没有什么战斗力,万一夏军来骚扰掳掠,把窟野河畔的地瓜和土豆都毁了,并州留下的那些地瓜和土豆还能留下希望。

    钟浩让人把运来的地瓜和土豆,选了一块靠近营房的上好的田地种上,方便看管。

    侯全还带来了富若竹的一封信。

    去年冬天,钟浩在并州随着富弼了解河东军政事宜的那几个月,二人时常能见面。开春后,来窟野河畔这一个多月未见,钟浩倒也真得很是想念她了。

    回到自己营房,钟浩抽出信封中的那张红花小笺,见富若竹的信中字里行间都透着绵绵的情谊和深深的思念,心中不由的暖洋洋的。

    ++++++++++++++++++++++++++++++++++++++++++++++++++++++++++++++++++++++++

    春种结束后,钟浩着手进行复筑静羌寨的准备事宜。

    钟浩和崔峰选定的建造静羌寨的天台山北不远的这个土坡,方圆有六百步。背靠天台山,西控窟野河,东边离得黄河也很近。既然地形有六百步这么大,钟浩自然要最大程度的充分利用。

    这个地方的背山靠水,是个建寨的好地方,而且很利于防备夏军。

    夏军要是从西边长驱而来的话,有窟野河阻挡,他们大都是骑兵,想要过河需要费一番折腾。而从北边来的话,有麟州城挡在前面,也能给自己这寨子争取一些缓冲反应的时间。

    而且钟浩在此建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里东边挨这合河津渡口非常近。这合河津渡口是交通河外的麟州和黄河东边的岚州的唯一渡口。一旦麟州有战事,后方补给就全靠从这里运输而来,给予后勤支持。

    钟浩心里想得是:在这里建寨,离得合河津渡口近,万一情况不妙,他能够在第一时间撤到黄河以东。

    青州的卸石棚寨便是崔峰指挥建造的,在建造堡寨方面还是颇有经验的。钟浩参照崔峰的指点,设计出了静羌寨的草图,寨墙周六百步,高一丈二,厚一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