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王安石的变法运动中,政治理念多有不合,但这并不影响两人的私人感情,他们还是着保持不错的友谊。
苏轼虽然不怎么支持变法,但和许多新党中的人物都保持着不错的友谊。其实他严格来说,既不是旧党也不是新党,而是中间派。他的政治主张暨不像旧党那样反对改革,也不像新党那样主张激烈的改革,而是希望双方能够妥协,逐步的开展改革。
沈括作为两浙访察使,到浙江巡检“农田水利法”的执行情况。临行前,神宗皇帝嘱咐他:“苏轼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
苏轼这人文人气重,非常恋旧。见到老友,非常高兴,把酒南窗,亲切话旧。而沈括也“与轼论旧”,口称是只谈友谊,不谈政治。
为显示亲近,沈括还要求苏轼把他到杭州这几年所作诗文让自己“拜读拜读”,学习学习。苏轼沉浸在友谊的醇醪中,哪里想到其中有诈,便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沈括当天晚上就把苏轼的诗文重新抄录了一通,把他认为是诽谤新政的诗句,用附笺的方式,一一用朱笔加注,捕风捉影,“上纲上线”。然后带回京城,密呈给与苏轼有过节的新党骨干成员御史台中丞李定,表示苏轼诗文中有“多讪谤”朝廷之处。
他举了苏轼诗中歌咏桧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
此时,朝中新旧党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
新党四处寻隙,正在到处寻找打败“旧党”的理由。这下好了,瞌睡来了有人正好送来了枕头。他们便决定通过指摘苏轼等人的文字之过为突破口,一举将“旧党”人物从朝中清除,这也导致苏轼先是被“谤讪新政”的罪名被处罚,侯然又导致了后来的“乌台诗案”,让苏轼差点丧命。
苏轼入狱,沈括并不是主谋,而是新党的干将李定等四人。但无可否认,沈括是始作俑者,“乌台诗案”正是由于他的出卖朋友之举。
李定他们炮制“乌台诗案”对付苏轼,是因为他们之间本来就有仇,又是敌对的派别,虽然也被人非议,但是并未在私德上被质疑太多,毕竟他们没像沈括那样卖友。
而沈括虽然凭着这卖友一事虽然重新回到新党怀抱,但也彻底让他的名声臭了。
当然,这沈括虽然重新回到上台执政新党的怀抱,但这次投机并未给他带来太多的好处。
因为新党这次上台不到两年,又一次下台了。
沈括在不久之后,因为“永乐城之败”被牵扯,从此被贬到底,从此废居润园,再也没有被朝廷征召起复过。
这倒是令他有了时间,写那《梦溪笔谈》,从而为后世留下了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
……
第二八八章 新式望山()
总得来说,沈括的政治投机可以说是很失败的,不但没有让他得到多少好处,反而让他名声和私德丧尽。因为其屡次投机的行为,其道德品质也常被人非议。他在身后受到了几个时代的冷遇。死后既没人给他建碑,又没人给他写墓志铭。就连他的生平传记,也仅仅附在《宋史。沈遘传》后,而没有单独列传。
钟浩觉得沈括为人还是挺厚道的,其本性应该并没有那么恶劣,其政治上的失败,大概主要是因为沈括虽然智商高绝,但实在没有搞政治的情商。这一次次的投机,未必便是其本质上是小人,很有可能在这政治漩涡中,他的情商实在不够用,才一次次的做出错误的选择。
钟浩觉得想办法让沈括去潜心科研,避开这政治漩涡,或许对他也是非常好的事情!这样也能避免他因其拙劣的政治手段屡屡投机失败,而被人非议其私德!
钟浩虽然有心想改变一下这个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使得他不要因为政治上的各种失败而失色,但是这事儿需要从长计议,徐徐引导,远不是一两次交谈就能解决的。
钟浩觉得沈括这人分明就是一个后世那种喜欢钻研的学究似的人物,其情商并不是那么高,其实想要在思想上把他引导转变,还是很有可能的。
一顿酒席,钟浩和沈括两人喝得还是颇为尽兴的。
沈括和这年代的很多士子一提起行伍之事便很是厌恶不同,他对军旅之事还是颇为感兴趣的。
他让钟浩讲述了不少对西夏人打交道和作战的事情,对南下平叛的事情也问了许多。
最后沈括笑道:“为兄对这弓弩也是做过一些研究的,对这大宋军中的制式军弩的瞄准器望山,进行了一些革新,能够让这军弩的射击精度增加了许多,很有效的增加这制式军弩的杀伤力。日后文轩若是还回河西的话,为兄把这图纸给你,你研究一下,到时把这带着新式望山的军弩用上,说不定对你在河西的发展有些作用!”
钟浩听了忙拱手道:“哈哈,那小弟先谢谢存中兄了!嘿嘿,不过存中兄研制的玩意儿,定然是很棒的,就算不去河西,小弟也颇为感兴趣!”
“呵呵,那既如此,等有空我便把这漏壶和这带新式望山的军弩的图纸给你一起送过来!”
沈括这次进京,不但是来参加锁厅试考试的,他还做好了两手打算!他把自己一些有用的研究成果带来了不少,想着若是考不中,看看凭着这些新奇有用的研究能否为某个高官所赏识!
这次碰到钟浩这样兴趣相投的朋友,沈括还是很大方的!既然钟浩想要见识一下,自然便给他送来。
钟浩之所感兴趣,是因为他知道沈括在在军事器械上,也是有很多发明和改造的。历史上的沈括曾经主持过大宋时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神臂弓升级改装,使其有效射程由二百四十步提高到了三百五十步之远。
而且在王安石变法时期,沈括主持军器监时,还研制发明了一种史上最早的“防弹衣”,强弓硬弩也射不穿,呃,其实就是锻造和形制非常特殊的一种铠甲,防护效果非常好。
当然,无论是是神臂弓改装和“防弹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那时沈括在王安石主政后,他的官职级别比较高以后的事情。
现在别说这神臂弓还没发明出来,就算发明出来,其实制式工艺也肯定是秘密,也不是沈括这个级别的人可以接触到的。
不过显然,现在的沈括已经对这军械制造非常感兴趣了。
钟浩现在倒是对其研制的着装有的改进望山的制式军弩很感兴趣,是以开口说想见识一下。
人家沈括在这方面比钟浩大方,毫不迟疑的便答应给钟浩图纸了。
沈括大概也没什么专利概念,也没有什么用于赚钱的意识和打算,他研制这些东西,大概一是出于爱好,二是为了展示其聪明才智,当然估计也有为大宋造点利国利民的东西的愿望。这年代的知识分子还是多少会有一些很朴素的为国为民情节的。
不管沈括以后在政治上是否有那些拙劣的投机,但起码现在的沈括还是很憨厚直率的,钟浩觉得他还是一个很值得一交的朋友的。
………………
沈括说话很算话,那日回去了便让人把那说好的铜漏壶和带望山的军弩图纸给钟浩送来了。
在大宋,弓弩这种远程攻击武器,基本就相当于后世的枪械了。和后世枪械属于严格管制物品外,在这个年代弓和弩同样是私藏违禁的武器。
在大宋,除了弓弩外,其实大枪、马槊这些长兵器,还有铠甲,也都属于私藏违制的物品。
但显然沈括在研究这军弩望山时,是有制式军弩的!沈括好歹也是个主簿,而且家里也是官宦世家,虽然是文官,但搞上几只军弩来用于研究,还是能办到的。
而且沈括说他那里有这研制好的带望山的军弩是有成品,不过因为这些东西违制,他不便带来东京,所以只是带着图纸来了东京。
不过沈括不但给了钟浩图纸,还在上面注明了详细的做法和安装方法,连什么零件所用的什么材料都注明的很详细。
显然沈括做事儿是非常认真的。
历史上有很多好东西,往往就是因为记载的过于简单而失传。比如那曲辕犁,在史书上对其形制的记载只有寥寥十一个字,这让后人如何去学习制造,不失传才怪。这也是那些写书著作的文人的通病,往往以为用词越简练越显得出他们的水平。
可是,你写人物传记这样写可以,你记述一个东西这样写,还要追求越简练越好,那这就有点扯淡了。用那么寥寥的几个字来论述这一项先进的技术和物件,过上几百年,谁能看明白!
显然沈括在科学研究上还是非常专注的,也没有学上那些文人的酸腐毛病。
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的各个研究成果都是有这详细的描述的,这也是为什么《梦溪笔谈》在后世有非常高的地位的原因之一。因为他记载的那些科技,后人都能轻易的根据记载,学会并运用。
大宋的一般人家私藏军弩是违制的,自然不好淘换这军弩,但是对杨家这样的将门来说,自然是可以藏有的。
这一个将门没有刀枪、弓箭和铠甲,这还是将门吗?没有这东西,怎么让子弟学习武艺和骑射?学不好武艺和骑射怎么为国征战?所以,这将门自然有理由拥有这刀枪、弓箭和铠甲。
这家中有长兵器、弓弩,还有铠甲,对于将门来说,自然是不违制的!不过这数量是有限制的,而且这弓弩需要去开封府备案,万一出了什么事情,也好有据可查!
朝廷虽然允许将门世家拥有这长兵器、弓弩,还有铠甲,但你一个将门要是藏有太多,就是犯了忌讳了!所以一般将门也都是意思一下,家里有上那么几副兵器和弓弩,再仓上那么几套铠甲,表明一下自己的将门身份,也就意思过去了。
没有将门敢真得在家弄上一大堆兵器铠甲,估计真要是有哪个将门那那样做,那些文官们很快就能参他们个“意图谋反”大罪。
杨家也是属于将门世家,自然也是家里有弓弩的,以备子弟们练习射术用。
杨家的藏有的弓弩虽然不多,但是也足够钟浩研究用了。
………………
当下钟浩去跟杨怀玉说了这军弩加装新式的望山,能够大大的提高准度的事情。
杨怀玉自是大感兴趣,立马去取来一只制式军弩,和钟浩两个人做起了研究。
反正离着放榜还有一些时间,钟浩觉得自己不管下一步作何打算,也要等到放榜之后才能做出决定。正好闲来无事,研究一下这带望山的军弩,打发一下时间。
杨怀玉对于这些军械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感兴趣的,一听说自己大哥手头又有了新的玩意,他自是激动不已。
在河西时,杨怀玉可是着实见识过自己大哥的各种奇妙手段的。
说起来,钟浩以后未必一定会去边境,还未必能用到这研制出来的玩意儿,但他们杨家可是一定会少不了要在边境厮杀的!若是多谢犀利的武器,自然会受益颇多,因此杨怀玉自是非常配合钟浩的研究。
沈括虽然没有提醒自己保密,但是钟浩还是很有分寸的,这些军械技术,还是能保密的就要保密的。
因此钟浩没有同意杨怀玉找工匠来帮忙制造好安装这望山的意见,而是决定他俩自己亲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