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大宋-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大宋的科考中考中后,觉得名次不满意,可以放弃这次名次和进士头衔,几年后再来考。毕竟一甲、二甲和三甲的排名,对以后的仕途来说,区别还是很大的。当然,这样的人都是对自己的水平有绝对的自信的。能舍得放弃好不容易考到手的进士身份的人并不多,但在大宋绝非没有。

    像王安石变法时作为主将之一的章惇便曾经干过。

    嘉佑二年,章惇入京参加科举考试,连过省试和殿试,最终高中二甲第十八名。按说这个名次绝对不低了。要知道嘉佑二年的龙虎榜,可是号称千年科考史上最闪耀的一榜。这一榜可是有无数大家的,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王韶等一个个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大宋史册上都留下自己浓重的印迹。光是后来名列唐宋八大家的,就有苏轼、苏辙、曾巩三人。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就有三个是出自嘉佑二年的龙虎榜,占了半数。

    无疑,嘉佑二年的这次科考含金量是相当高的。章惇能在这历史上最牛的一科中高中二甲第十八名,这个名次已经着实不算低了。但是在发榜之际,章惇看见侄子章衡名在自己的前面,而且还是高中状元。心高气傲的章惇耻于在其下,所以拒绝接受二甲进士的身份,丢下到手的二甲进士身份,飘然回家准备读书再战一次去了。等到嘉祐四年,章惇才再一次参加考试,这次名列第五名。

    当然,像章惇这样敢于放弃到手的进士身份,回去重考的并不多。但大宋科举在这方面,总归还是比明清那种“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好一些,给那些确实有实力却因为一次发挥不好的学子们更多的机会。

    而且大宋的科举和明清的科举不同之处便是,即使有品级的官员对目前的处境不满意,可以参加“锁厅试”,以期考取进士身份,毕竟科班正途出身的官员和非科班正途出身的官员,在仕途上还是有很大不同。

    而明清时的科举,这种情况也是不允许的。在明清,只要你得授入了品流的官职,便再没有机会参加科考了。当然,若是典史、驿丞等还不入品流的官员或是各种经制吏,还是有机会参加科考的。

    所谓锁厅试,是宋代科举中专门针对有官人的特殊考试。

    参加锁厅试的有官人,大都是靠父辈恩荫、以军功、荐举或者通过非进士科考试取得官职的,总之一句话,就是那些没考中进士,就当上官的。当然,除了有官职的,有爵位的也可以参加锁厅试。

    按说,考进士也是为了当官,当了官何必再考进士?然而在宋代官场,进士才是正途,提升快、面子大、名声好,朝廷地方的高官,全都要进士出身才能担任。而这些参加锁厅试的有官人则大都是杂途出身,多半被闲散置之,或者困顿于底层不得提升,且一旦出现问题,背黑锅的总是他们,没办法,谁让他们不是正途出身呢!所以这些杂途出身有官人纷纷参加进士考试,以求提高政冶地位,获得更好的发展。

    这些参加锁厅试的有官人以父辈恩荫和以军功出身的为最多。以父辈恩荫的有官人,是想通过锁厅试考取进士,消除身上靠父辈恩荫出身这种无能的标签,而以军功出身的有官人,则是想通过锁厅试考取进士,消除身上的武人印迹,毕竟在大宋文官更有前途。

    像钟浩这种荐举出身去参加锁厅试的,算是相对较少的。大宋通过荐举出身的官员地位并不低,虽然没有进士头衔,但是能被荐举为官的,大都是有真本事的,而且还有荐举人做靠山,所以仕途并不算差。但是被荐举的官员,头顶没有进士头衔,终究是个遗憾,偶尔还是会被人看不起,是以富弼力劝钟浩去参加锁厅试,以期考取一个进士头衔。

    大宋朝廷对有官人参加进士考试的态度,是经过一个从禁止到限制、到允许直至放任的很长的过程。

    大宋开国之初,太祖朝君臣总结唐末五代以来,武将专权所造成的政权更迭、民不聊生,开始有意识的用文人治国。作为广纳天下才俊的主要手段,开科取士便成为重中之重。为了以避免权势之家,侵害平民士子的利益,树立科举考试的公平形象,大宋一改前唐科举考试的政策,开始禁止“有官人”参加科举。

    这在当时比起前唐的科举来,是一个很大改革。前唐时的科举基本都是被门阀控制,科举成为世家大族恩荫为官的有官人获取进士,改头换面的重要手段,寒门子弟是基本没有可能考中的。而大宋开国之初禁止有官人参加科考,是科举史上的一个大进步,让科举彻底向寒门子弟敞开了大门,也彻底让门阀世家走向了末路。

    然而随着大宋的统治的彻底稳定,这个政策开始与大宋的官员们的利益相悖。因为大宋朝廷为了笼络人心维护统治,对官员的恩荫之滥,前无古人,当官的只要别犯错误,再不济,到末了总能荫上一子。至于那些位高权重的升朝官,更是能荫上好几个子弟。所以历代官员前赴后继,一点点的慢慢撬动了这项祖制,直至将其变为新的权贵们的盛宴。

    先是到了太宗朝,有官人开始可以锁厅应试。不过有官人需要在单独的考场考试,考完后由礼部单独批阅,并呈皇帝过目,以避免徇私舞弊。但当时合格后只能迁转官阶,并不能获赐科名,以表示朝廷对科名的珍惜,不轻授与的态度,和后世的在职官员为了晋升,大都去弄个硕士、博士文凭差不多。而且太宗朝时,锁厅试应试不第者还将被取消本身的官职。而且推荐保送他们的长官,也要受到惩罚,显然朝廷对“有官人”参加科举,还是持消极态度的。

    在这样苛刻的规定下,许多官员都不敢要求应举,即便愿意冒险一试,地方的解试官及举荐官也不敢轻易同意。这样的规定显然对官员应举不利,自然遭到反对。后来到了真宗朝。才对及第者一视同仁。但有官人不授状元,以示朝廷对寒门士子的爱护。

    到了本朝,趁着孤儿寡母好欺负,在官员们不懈的呼吁下,对锁厅应举的限制开始放松,先是不再处罚落第者及其保送人,又取消了不第者会被取消本身的官职的政策,而后将有官人应举的次数,从一次增加到两次,直至无限次。到如今,有官人除了要单独考试、且不能中状元之外,已经与普通士子没有任何区别了。

    当然,若是没有这些政策,钟浩是绝对不会想着要去参加锁厅试,碰碰运气的。若是是为了参加锁厅试,而放弃自己的官职和刚到手的爵位,钟浩是绝对不会干的。

    毕竟自己如今也是七品文官,还有爵位,在大宋也算是混的不错了,没必要为了一个进士头衔,放弃自己的官职和爵位的。再说,以他的水平,中进士的可能性也不是太高,倒是可就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好在如今大宋朝廷对有官人参加锁厅试的限制已经很少了。

    说到底,钟浩之所以答应去参加锁厅试,还是对考中进士抱有一点希望的。毕竟自己怎么说也在松林书院学习过一阵子,基本的应试诗赋和文章,还是能做一些的。锁厅试的很多应试的有官人怕是水平还不如自己,而且锁厅试的录取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所以钟浩才决定碰一下运气。

    当初为了保护平民士子,朝廷命“有官人”锁厅应试,单独阅卷、单独录取的措施,如今却随着参加考试的平民子弟激增,变成了一项特权。省试的考中的难度,如今远大于锁厅试。

    而参加锁厅试的有官人大都是官宦子弟,这些官宦子弟两极化严重,固然有一些优越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尖子,却也存在大量不学无术,想碰运气的衙内二世祖,这就更增加了真才实学者的录取几率。

    钟浩虽然算不得有真才实学,但是他自我感觉怎么也比那些混吃等死的衙内二世祖们强一点。(未完待续。)

第二〇四章 南下()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正是一年难得的舒爽时节。

    一支蜿蜒连绵的骑兵部队正踏着地上的落得满地黄叶向南疾驰,大队过处扬起起高高的烟尘。

    这支骑兵部队都是一人双骑,正是杨文广带领的南下平叛的先锋部队。

    杨文广接到自己被任命为南下平叛军的先锋的文书后,因为事先有所准备,所以并没有用多长时间准备,便很快挑选出来的三营精锐骑兵,带兵南下。钟浩自然也带领平西军中营随杨文广南下。

    南下平叛大军的元帅,会在京兆府外的灞水大营等候他。到时会亲授他先锋印,让他先期带兵南下。

    ………………

    “将主有令,全军下马,休息两刻钟!”一个背插小红旗的传令兵这时从前军驰往队伍后边,大声传令道。

    听到那传令兵的话,钟浩不禁长长的嘘了一口气,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杨文广所部先锋军听到那传令兵的喊话,令行禁止,很快便又疾驰变为缓行,再到停下来下马。

    一般不是紧急情况,骑兵是不会急起急停的,那样很容易伤到战马。

    钟浩在王三的帮助下,艰难的从战马上下来。

    众骑士一下马,先把自己的两匹战马身上的汗水擦拭干净,又从驮马身上拿下装着草料的布袋,让两匹战马都吃上些草料,才纷纷在地上坐下吃些干粮,补充些水。战马是骑兵的好伙伴,也是骑兵们最坚实的倚仗,骑兵们都是先安顿好自己的伙伴,才会顾及到自己。

    骑兵最是需要爱惜马力,保养好自己的战马,才能有战斗力。杨文广这才带领的先锋军一般在疾驰一个多时辰后,就会停下休息两刻钟,以休养马力。

    其实长时间驰马,对马蹄的损害还是非常大的。钟浩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把马蹄铁发明出来。以前时没有注意,也没如此疾驰过,钟浩还没有发现大宋的战马都没有钉马掌。钟浩是这次见到大部队行军时,对战马如此爱护和保养,才想起来此事的。

    这马蹄铁据说是在元朝时,才从欧洲传入中国的,这年代马蹄上还没有钉马掌的习惯。

    有了马铁铁可以更好的保护马蹄,可以减少很多因为马蹄损伤而报废的战马数量,这对缺少战马的大宋来说还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不过这东西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也没法保密,估计若是发明出来,很快就会被西夏和契丹学去。他们都有大量的骑兵部队,这马蹄铁似乎对他们的用处更大,若是他们有了马蹄铁,会不会让他们的骑兵部队更加强大?会不会让大宋和他们的骑兵差距更加扩大?

    这正是钟浩纠结的地方。

    若是造出这马铁蹄,反而便宜了西夏人和契丹人,那还不如不造出来!

    这事儿等到了京兆府,一定要好好跟杨文广合计一下,问问他的意思!

    ………………

    别人都在忙活,钟浩则从战马上下来,便一屁股坐在地上,难以动弹。钟浩没有力气照顾自己的两匹战马,自然便由王三代劳了。

    虽然钟浩去了河西后,便时常骑马,这骑术大有提高,也不算太差了。但钟浩还真没骑行疾驰行军如此长的距离。这些天每日最少驰马一百五十里,如今已是第八天了,钟浩感觉身体快散了架子了。

    好在钟浩算着距离,应该快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