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春秋含笑道:“先生以为镇国新军如何?”
“自是战力无双。”
叶春秋颌首道:“那么镇国新军与其他诸卫的分别是什么?不同之处,只在于镇国新军乃是读书人组成,他们知书达理,明人伦而知是非,因为受圣贤之书熏陶,方知忠信礼义,因而,在下官看来,镇国新军之操典固然要紧,给养亦是不可或缺,可是这弘扬正道的明伦堂,更是镇国新军出类拔萃的精髓,因而设明伦堂,延请似先生这样天下最顶尖的名儒,教授他们孔孟之道,读了书,方能明理,明了理,方知忠义,只是有劳了先生。”
吴行中捋须,忍不住开怀而笑,这话他很爱听,他突然觉得自己的自信心都膨胀了,仿佛自己是做一件旷古未有的事。
于是踏入了明伦堂,在这里的正中,则是一副孔夫子的画像,上头有一匾额,又书至圣先师四字。左边则是讲台,右边是一个吏在此铺开了纸卷,一副随时记录的姿态。
再下则是百张桌案,百来个生员在王守仁的带领下跪坐在案牍后,一个个正襟危坐,纹丝不动。
见了吴行中来,叶春秋便道:“这位便是名满京师的吴先生。”
哗啦啦
诸生纷纷起身,整齐划一,纷纷长揖道:“见过先生。”
呼
这个架势吓了吴行中一跳,不过他很快镇定下来,不镇定可不成,会被人取笑的。
他咳嗽一声,便见叶春秋居然也乖乖地坐在了诸生们后头的案牍上,跪坐于案后,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这一夜,让吴行中过了嘴瘾,其实他本为名儒,一旦开了口,就是口若悬河,旁敲侧击,使人听得如痴如醉,诸生在案头上各有纸笔,绝大多数人也是用心听讲的,毕竟对他们来说,白日操练那样的苦都熬得过,学习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抱歉了,估计一下午是让大家久等了,只是老虎想一气呵成地写出,然后一次性让大家看,倒是又花了些时间修改,不过坚持这种东西,就是得需要专心和一口气闭着干,只是这闭关过后,几个小时的紧绷,就不是那么好受了,好了,一口气更了三章,老虎松口气,吃了饭继续努力!
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章:大功告成(第五更)()
一堂课讲毕,叶春秋和王守仁亲自将吴行中送出,吴行中则对诸生赞不绝口。
这镇国新军军营的生活也随着这一堂课传了出去,一时也是热议。
原来这镇国新军竟和县学、府学没什么区别,原来还以为只有操练呢,而今倒是许多人动了心思,想要进入镇国新军了,毕竟除了操练,夜里还有夜课,所请讲课的人都是平时请都请不到的名儒,便是叶修撰和王守仁的课也肯定精彩,既可以学到东西,又可以锻炼体魄,乃至于不少富贵人家也打起了心思。
许多人都说,这镇国新军治军严明,什么纨绔子弟进去都会变得乖巧许多,这家里不成器的子弟,读书不争气,只有一个半吊子的功名,与其在街上飞鹰斗狗,倒不如送去磨砺一番。
自然,从戎之后,危险肯定是有的,可是建功立业的机会也大,现在倒是有不少人在打听镇国新军什么时候招募生员了。
那些被邀去讲课的大儒,很快就得到了回报,从杭州送来的太白集,竟然当真刊载了他们的文字,这太白集可是刊印十几万册的书册啊,也就是说,至少十几万人会观看,若再加上几个人看一本的,等同于数十万人同时观摩这些大儒的大作,一下子,这些名儒变得热心起来,意犹未尽啊,据说每隔三天就由一个大儒来授课一次,却不知下次还有没有这样的机缘。
与此同时,小皇帝那儿见火候到了,终于下了旨,送到了内阁,内阁之中,显然已经感受到了风向的不同,大儒们对于此事的抗拒似乎并没有那么的激烈了,就连此前最顽固的吴行中,现在也似乎遗忘了这件事。
刘健便召叶春秋至内阁,叶春秋到了内阁正堂,此时几个内阁学士都在,叶春秋一一见礼。
刘健倒也不绕弯子,捋须道:“叶修撰,陛下已经下了旨,现在就等内阁这儿执行了,功名的事,而今阻力确实少了许多,可是反对者依然还是有的,老夫不是欺世盗名,只是此事关乎教化,不可不慎。”
这个先河开得确实有些大了,影响绝对深远,一旦从戎可以得到功名,既使这个功名远不如真正考来的功名值钱,却也足以给天下人开辟了一条新路,那就是读书人原来可以与武道结合起来,求取一条新的前途。
在座之人,谁也不知道此例一开之后会发生什么,正因为如此,才表现出了极大的谨慎。
叶春秋很能理解刘健等人的心思,他们虽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人,可是并不代表他们能看清未来,而越是聪明的人,往往越是保守,在眼前一团迷雾的情况之下,守成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叶春秋却能看到一个新的未来,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去做他自认为对的事。
叶春秋看着刘健,脸上露出庄然之色,道:“刘公所言甚是,下官也深知此事需慎之又慎。”
焦芳有些恼火,本来他早就想好了,若是叶春秋强力推行此事,那些大儒必定反对,到时候他什么都不必做,只需跟刘瑾暗通曲款,让刘瑾跑去陛下那儿挑拨几句,陛下只要动怒,必定会祭出梃杖。
想想看,大家因为反对陛下对叶春秋和镇国新军的恩赐,换来的却是天子的梃杖,这个时候必定天下哗然,皇帝肯定是不会有错的,那么这件事总该有人背黑锅吧,不是你叶春秋和镇国新军,来背这黑锅的还能是谁?到了那时,少不得天下群情汹涌,把一切的矛头都指向叶春秋。
谁料到这叶春秋竟是摆平了大儒,至少他们虽然没有支持,却也没有表现出明确的反对。
叶春秋面对刘健的担心,他心知必须要小心回答才好,便道:“谨慎是对的,下官也深以为然,下官的意思是,朝廷既要推行教化,那么把这教化推行到军中来,岂不是好?下官在军中设了明伦堂,延请大儒日夜宣讲孔孟之道,这与县学、府学乃是同理,授予镇国新军功名,镇国新军亦要对这功名承担责任,不妨如此,陛下既有此心,自该奉旨而行,不过嘛,兵部呢,每年也要派人前去镇国新军进行一场考试,自然这考试的内容,八股就不必了,大可以在策论或是其他方面下功夫,若是考试不合格者,便予以警告,若是次年再不合格,大可以革除功名,不知大人以为如何?”
叶春秋的一番话也算是有理有据,一方面将这授予功名的好处说出来,教化嘛,镇国新军和别的军马不同,所以属于特例,其实也有试验的意思,开口成效如何。
而真正打动人心的,却是兵部的考核,这等于是给镇国新军诸生们加了一个紧箍咒,他们若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荒废学业,朝廷便保留了革除功名的权利。
有了这个,就足够让内阁向天下人交代了,而对叶春秋来说,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镇国新军分为操练和夜课,白日的操练自然是不可能打折扣的,可是难保夜课会有人不够专心,有了这个规矩,往后这些门生们也肯努力一些,这对他们的未来有好处。
另一方面,兵部的考核弹性很大,有了这个名目,不但可以减轻阻力,而另一方面,这种考核最终只能是走过场,因为开脱的理由太多了,比如镇国新军征战在外呢?还有考核的内容,也是未来可以扯皮的事,而最紧要的是,现在得把天子的旨意贯彻下去。
刘健见事已至此,也只能点头:“好吧,这样也好,这件事就暂定如此。”
焦芳在一旁,脸色显得有些难看,他很清楚叶春秋玩了一个花招,用一些仪式性的东西打了一个擦边球,只是现在
天子下旨,刘健拍板,焦芳深知自己已不可能再反对了。
这使焦芳不禁感到有些如鲠在喉,心里很是不悦,却又无计可施。
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一章:古怪的敕命(第六更)()
二月二十三这一天,朝廷所委派的钦差抵达了镇国新军军营。
所有的镇国新兵都已束手待命,在校场等候多时。
与金帐卫一战,打出了镇国新军的威风,大明对于战功一向不吝啬于赏赐,这次虽只是对阵,可是与血战沙场也并没有什么分别,何况格杀这两百余金帐卫,所获得的战果远远大于边镇上斩首数千的战役,而这一场胜利,也是天下臣民有目共睹的,因而钦差笑意迎人地抵达校场时,不免露出了几分羡慕之色。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拜倒,以叶春秋为首,其后是王守仁,再是诸生。
这些日子,叶春秋多在军中或是国史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对于朝廷近来的所知不详。
叶春秋也不知这恩旨里的赏赐如何,不过在心底里,却隐隐有着几分期待。
他静静地等候着圣命,心里也有些紧张,因为这份圣旨,必定是宫中和内阁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至于小皇帝讨价还价能力嘛,肯定是值得商榷的。
“镇国公府设立不过三月,镇国新军亦不过操练半年,解骁骑营于危难之中,挺身而出,以寡击众,以弱而对强,侥幸三军戮力,此诚可嘉也。翰林修撰叶春秋,登科不过岁余,允文允武,不可多得,所行之事,甚慰朕心,此番大功于朝,岂有不赐之理,国朝历来褒忠而贬奸,今敕翰林修撰叶春秋为破虏侯其次王守仁,忠良之后,虽有旧过,却立新功,乃封新建伯以示恩荣,再有庶民孙琦,筹措钱粮有功,亦要嘉许,敕其世袭千户许杰者敕其为生员”
一个个恩赏出来,除了对死者的抚恤,叶春秋被封为破虏侯,而王守仁则封为了新建伯,便连孙琦,竟也鸡犬升天,敕为了世袭千户,其余诸生尽为生员。
对于这份恩旨,叶春秋显得有些出乎意料,他本来以为内阁还会从中使一下绊子,可是万万料不到,小皇帝今次竟是这样的给力。
以翰林修撰之身,而加封的侯爵,其实也是有过的,只是大明历史上却是不多,历史中的王守仁就曾封过侯,那是因为他平定了宁王之乱,可是现在
叶春秋心里已是大喜过望,他更多的是为镇国新军诸生而高兴,这些人拜自己为师,可毕竟是读书人,自己既然成了他们的恩师,就有义务给他们铺垫一个锦绣前途,而现在
一切都变得美妙起来,整个镇国新军,足足九十七个秀才,这是何等的豪华阵容。
假若这是游戏的话,那么现在的镇国新军对于诸卫来说,就相当于金钻人民币超级玩家了。
成为生员绝对不是开玩笑的事,其中的特权着实不若是一个秀才倒也罢了,可是九十多个,而且还是抱起团的,再加上一个状元和进士加持,单凭这个,这镇国新军在京师之中,就已算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了。
叶春秋是待诏翰林,对于这敕书是再清楚不过的,因为很多诏都是经了叶春秋的手的,这种行文格式,他闭着眼睛都知道。原以为这个时候理当是敕告天下、咸使闻之,孰料这时候,那钦差继续道:“又及,镇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