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旁的大使唐兆丰却是乐了,哈哈他觉得事情的结果确实挺有意思的,这个叶春秋,不是平时都挺嘚瑟的吗?不是仗着是个解元,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吗?噢,你还料事如神,嗯,就算你是料事如神又如何,你可料到会有今日吗?哈哈这下可要脱一层皮了,不以都司大人的性子,怎么可能会留有什么后患,到时候只怕

    他眼中带着笑意,因为他想到了四个字,杀人灭口。

    冒功这样的事,当然还是要杀人灭口的好,反正这里是军中,总有办法圆过去。

    哈哈可怜这钱谦对自己阳奉阴违,这叶春秋居然还敢挟持自己,现在如何,这次你们死定了。

    都司大人都已经报捷,那么就绝不可能会给你们活路的他心里还想再笑,猛地,这笑容却是僵住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三章:报捷() 
此时,唐兆丰猛地想起了一件事

    自己好似也请人弹劾过,噢,写给邓健的信是怎样说的

    顿时,唐兆丰打了个冷战,他清楚的记得,自己写的是,叶春秋胡说八道,居然敢说倭寇会在黄水滩登陆,袭击宁波

    一下子,唐兆丰如遭雷击。

    遭了。

    这封弹劾奏疏却不知发出了没有,假若是发出了

    后果不堪设想啊。

    想想看,自己作为都司府的人,还在叫骂叶举人多管闲事、狗拿耗子、妄议军政,那么岂不正说明

    唐兆丰魂不附体的看着都司大人。

    都司大人也发了报捷奏疏

    这

    既然是叶春秋示警,既然是叶春秋妄议了军政,既然都司府的人状告他多管闲事,那么都司大人上奏了那封捷报,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

    他一下子,差点儿瘫坐下去,勉强才支撑着,没有使自己露出什么破绽,他心里七上八下,只看着叶春秋和钱谦二人被押着下去,看到都司大人和高先生得意洋洋的样子,心里已是一万头草泥马奔过。

    但愿但愿但愿那御史邓健,没有上弹劾奏疏上去,但愿那邓健病了、死了,没有收到自己的书信,但愿如此不成,得赶紧回去修书问一问,这是要完啊。

    而这时,都司大人已站了起来,他和悦的拍了拍唐兆丰的肩,笑吟吟道:“唐大使,本官命你节制海宁卫,让他们在黄水滩设伏,你做的很好,这个功劳,自然会有你的一份。”

    唐兆丰看着都司大人难得给自己表现出来的善意,意思当然已经很明显了,这是告诉唐兆丰,接下来,自己这个节制海宁卫的大使,就成了最关键的人证,既然要证明叶春秋和钱谦冒功,那么唐兆丰是再适合不过的人物。

    唐兆丰只得赔笑,只是这笑容有些发苦。

    心里只是默念,菩萨保佑,但愿那份弹劾奏疏

    在北京城里,炎热的天气使得紫禁城里的红墙和琉璃瓦都滚烫得吓人,丝丝的热气冒出来,即便是在内阁里,也大抵是如此。

    内阁位于宫中角落里的一处很不起眼的建筑,可是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建筑里,却是藏龙卧虎,这里某种程度来说,这才是整个大明朝的中枢,天下各州县所发生的事,多与高坐于此的诸公们息息相关。

    四个阁臣,以内阁首辅大学士刘健为首,其次便是谢迁、李东阳、焦芳三人。

    他们轮流当值,专门负责处理从天下各州县送来的奏疏,陛下毕竟不可能批阅那每日数百上千的奏疏,于是乎,往往任何奏疏,都需要先在内阁里票拟,所谓票拟,其实就是在阁臣在奏疏下提出自己的建议,譬如江西大旱,奏疏先是送到内阁,内阁的学士则在下票拟:“应令户部调拨钱粮十万石,发赴所在受灾州县,予以赈济,命在地官吏,全力救助灾情,事情紧急,可使其开仓放粮,本地卫所,更该随时警戒,以备不时之需,若有宵小之徒借机滋事,应允其全力弹压,以绝后患。”这便是票拟,票拟拟定之后,送去了内廷,就需要皇帝来朱批了,若是皇帝不认可这个票拟,当然可以重新写下自己的意见,可一旦认可,只需用朱笔在下写一个可字,便需制诰房立即拟定旨意,发去六部,让六部执行。

    明初时,自洪武天子废黜宰相之后,内阁大臣就开始担负这种职责,只是因为那时的天子凡事都亲力亲为,内阁大臣固然票拟了意见,皇帝也大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内阁大臣当时不过是机要秘书一般的存在,虽然地位尊荣,却并无太多实权。

    可是等到后来,天子们渐渐懒散下来,甚至连奏疏都不看,于是乎,票拟之后的奏疏,几乎直接进行朱批,一切都以内阁学士的意见为准,而到了这时,内阁大臣的权柄也就日益滋长起来,在此之后,又因为他们权利实在太大,而内阁学士又往往官职低微,难以约束六部九卿,皇帝们为了省心,便索性直接让学士兼任六部尚书和侍郎的职缺。

    这些内阁学士兼任的礼部尚们,权利已经达到了顶峰,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了天下人关注的焦点,而在此时,四个阁老却都是面面相觑,因为他们发现了一桩奇怪的事。

    就在今日,同时有两封报捷的奏疏传到了内阁。

    倭寇袭宁波,有七百之众,为首者鬼岛三雄,为海宁卫伏击,海宁卫出动的亦是七百多人,鬼岛三雄为浙江解元叶春秋所杀,余者几乎全歼。

    四个阁老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南倭北虏,乃是自洪武以来一直都是大明朝的顽疾,久治不愈,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朝廷不知使了多少手段,可南方的倭寇,非常危害没有减轻,反而愈发的猖獗起来,江南诸地,乃是朝廷最重要的钱粮税赋所在地,却是时常遭到倭人袭扰,早已让朝廷烦不胜烦。

    而那鬼岛三雄,就更是令人为之色变的人物,先帝在时,就曾因为鬼岛三雄的劫掠而龙颜震怒,屡屡发布旨意,督促备倭诸卫进剿,只是可惜往往都是无功而返。

    可是现在七百倭寇尽数全歼啊,这已是平倭以来,百年难一遇的大捷。其实这倒也罢了,更重要的是,鬼岛三雄居然已经伏法,死了!

    四个阁老都觉得不可思议,如果可以说脏话的话,只怕那一句卧槽的国骂都要出口了。

    他们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这如何可能,若是鬼岛三雄这样容易覆灭,那朝廷在沿岸数省设立了这么多个备倭都司府,又建立起来了数十个备倭卫所,养着十几万兵马,处处提防倭寇,这么多年来都徒劳无功,怎么可能会被海宁卫的七百多个老弱病残就几乎一网打尽。

    还有那个鬼岛三雄,此人是出了名的狡诈,纵横东南沿岸数年,从来未吃过朝廷的亏,怎么一下子就被斩杀了呢?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四章:大功告成(第一更)() 
这不科学。

    可是当奏疏上头言之凿凿声称,首级已经解押京师,同时说到,还有上百个倭人俘虏一并解押上京的时候,四个阁老这才信了。

    以往的时候,那些该死的丘八,就算只俘虏了两三个倭寇,都要大声嚷嚷,口称歼贼千余,这一次倒是很实在,不吹牛了,直接来了一句,俘获一百三十七人。若是当真有如此斩获,再对上歼贼的数字,显然不可能是虚报。

    这是实打实的大捷,是自弘治天子登基以来,朝廷数百次对倭用兵之后,第一次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大捷啊。

    四个阁老俱都振奋起来。

    喜事,天大的喜事,这世上,再没有比这样的大捷更加鼓舞人心了。

    刘健已经呵呵的笑起来,捋着长须,道:“真是国家之福啊,经此一役,江南诸省,便可换来数年的平安,不知道可以节余多少防备倭患的钱粮,更不知道,多少百姓可以活命,有此一役,老夫可以高枕无忧了。”

    谢迁性子颇为急躁,此时也是放声大笑:“是啊,少了这个倭患,就可以腾出手来解决更多的事,想不到,竟是想不到有此大捷,老夫现在还疑在梦中呢。”

    李东阳素来性子谨慎,并不轻易开口,倒是焦芳凑了一句:“只是奇怪,为何捷报会来两份,两份奏疏,又全然不同,真是怪也。”

    这时候,大家才注意到了这个情况。

    奏疏确实是有两份,几乎是同时发来的,一封乃是浙江都司的奏报,俱言都司赵友静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另一封,却是海宁卫上奏而来,说是浙江举人叶春秋,查知倭人动向,认为倭人极可能袭击宁波,因而连忙赶赴海宁卫示警,海宁卫这才在黄水滩设下埋伏,更令人诧异的是,那鬼岛三雄,便是浙江举人叶春秋持剑格杀。

    前者似乎没什么问题。

    而此后的这份奏疏,就有点像是神怪小说的意味了,一个举人,居然料事如神,能够得知倭人的动向,能分析出倭人是故布疑阵,同时还能得出倭人袭击的地点,这倒也没什么,或许此子可能当真是天纵英才,可是你特么的确定不是逗我么?一个举人,噢,对了,据说是十三岁,叶春秋有些耳熟,好吧,不管怎么说,一个十三岁的小子,居然亲手斩杀了鬼岛三雄,这才让海宁卫上下士气大振,势如破竹。

    你确定这不是在写神怪故事吗?鬼岛三雄是什么人?这可是在倭人眼里,战神一般的存在,而对于沿岸的备倭诸卫乃至于朝廷看来,此人几乎与恶魔无异,此人曾被无数官军围困,却还是杀出一条血路,竟让他生生的脱逃,此人刀下的大明军民,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此人据说是勇不可当,以至于江南诸省军民百姓对他闻之色变,他的名字可以止小儿夜啼。

    可就这么个倭寇之中的战神

    居然被你一个小小的举人给杀了,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又有手无缚鸡之力的说法,好吧,即便你不是无用的书生,你练了几年武艺,可是这个小子,只有十三岁啊。

    谢迁看着后者的奏疏,显得很不高兴:“真是可笑,这海宁卫疯了吗,居然拿这样荒诞不羁的事来报功!”

    刘健也深以为然的颌首:“不错老夫看着,也觉得过于离奇,这海宁卫的奏疏,理应当不得真。”

    焦芳抿抿嘴,接茬道:“看来那都司的说法可靠一些”

    只是一直默然无语的李东阳,却是面露微笑,先是若有所思,接着道:“只怕未必。”

    李东阳平时虽然很少开口说话,可是往往只要开了口,便总是震惊四座的,大家对他这样的性子早已见怪不怪了,于是诸人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

    李东阳却好整以暇地道:“本来海宁卫的奏疏,确实有些可笑,不过前几日,老夫恰好得了一份弹劾的奏疏,这份奏疏,老夫觉得有些胡闹,就暂时压了下来,诸公请少待,我命人取来。”

    他叫来书吏,让人取了弹劾奏疏,然后给阁老们传阅。

    这不看不打紧,一看,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这是一份弹劾奏疏啊。

    弹劾的御史叫做邓健,邓御史具名上奏,说是从都司衙里的大使唐兆丰得知,就在七月初九,一个举人,嗯,这人当然是那个叶春秋,此人居然口称倭人会来袭,还口口声声说,倭人来袭,目标一定是黄水滩,甚至大言不惭,要让海宁卫去黄水滩设伏,都司衙里的唐大使自然是震怒,便向邓御史检举,而邓御史当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