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次战斗,兴夏军缴获了二十多门佛郎机炮,有三百斤的、六百斤的和一千斤的,佛郎机炮能把炮弹发射到一里以外,三百斤的佛郎机炮炮弹只有一斤多,六百斤的三斤,一千斤的有六斤,当然,最远的就是千斤佛郎机炮。
不过,见惯了后世炮弹爆炸的威力,张无易还真看不上这些佛郎机炮,三百斤、六百斤的佛郎机炮发出的炮弹就算装填火药也没有多大的威力,还不如用实心弹。千斤的佛郎机炮有六斤,倒是可以炸填三四斤火药,但威力一样不大。
现在张无易就站在一门千斤佛郎机炮旁边,旁边一名老头在为他讲解,这名老头叫李元差,五十三岁,以前是吴三桂的手下,懂得制造火炮,被张无易任命为火炮组组长。
“会长,这门佛郎机炮是我们缴获的最大一门,重一千斤,可以发射六斤的实心炮弹,炮弹如果制成空心,里面能装上四斤火药,炮弹上面刻出网线,射程能达一里半左右,爆炸的威力与同重量的炸药包还大一些。只是还有很多问题,一是炮弹不好制造,引线并不能保证刚好落地就爆炸。二则是只有这种千斤以上的大炮的炮弹才有用,就算如此,也只有四斤火药,杀伤力并不大。”李元差说道。
张无易看看放到一边的子炮,说道:“这样,你去试一试在炮管里刻出膛线,然后把炮弹制成圆柱形,这样,不仅炮弹打得远,而且能装更多的火药。”
李元差问道:“何为膛线?”
张无易不得不为他普及一下膛线的知识,当李元差听后,已经视张无易为天人,虽然他还没有试过这种有膛线的大炮,但根据张无易所说的原理,他已经推断出,炮弹做成圆柱形绝没有问题,而且很有可能比以前的炮弹打得更远。
火炮厂除了缴获的佛郎机炮外,还有大量的虎蹲炮,这种炮是近战的利器,只是依然有很大的缺陷,一是射程太短,二则装填速度太慢。虎蹲炮的定位应该与后世的迫击炮差不多,都是用来对付短程敌人的,所以,张无易早就想到了迫击炮,迫击炮很简单,只需要一根炮筒和支架就行,主要是炮弹,迫击炮的炮弹相信后世的人基本上都知道,前大后小,后面有几根尾翼,在炮弹最粗的地方有一圈密封圈,至于里面的结构,因为没有底火装置,不能造炮弹落入底座时撞击引燃,张无易直接简单化,里面分为三个部分,最前面是弹头,射到敌方后爆炸,中间是******,这部分后面是数个小孔,里面的火药点燃后,通过反推力,就能推动炮弹。最后也是火药,只是极少,在炮弹放入炮筒前先咬开包住火药的外壳,把火药倒入炮洞中,再把炮弹放入炮筒,而在炮筒的底部,有一个小洞,就是用来穿过火绳的,到时点炼火绳,引燃里的火药,自然能引燃******,炮弹就发射出去了,至于炮弹要飞到敌人阵地时才爆炸,那就是引燃前面部分火药的引线长短问题了,只要通过试验,应该不成问题。实际上,这就是放大了无数倍的火绳枪,并且子弹里面装着火药,其形状带有尾翼。
第40章 葬礼(上)()
当张无易把这个想法说过李元差后,他再了没有心思陪张无易一行人了,要求立即就去试验。
张无易眼见火炮厂也看得差不多了,也没有留他,带着众人离开火炮厂。
下一站是火枪组,张无易并没有要求刻线膛,主要是枪管的坚韧程度不行,线膛枪枪管所受的压力比滑膛枪枪管所受的压力大多了,稍有不慎就会炸膛,以兴夏军现在炼制的钢材,还无法承受这种压力。还有就是以现在的设备,要在枪管里刻出膛线非常困难,就算能,也是耗工耗时,根本无法普及。还有一点则是张无易现在并不想暴露线膛枪与米尼子弹的秘密,只有等他解决了钢材问题和线膛加工问题,他们才会大量制造。
张无易按着后世的方法,把火枪的各个部位分给几个工作组制造,严格要求尺寸,然后由组装车间把枪组装起来,这样,制造速度会快上数倍以上。火枪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枪管,而决定枪管的则是钢材。
任昌盛在一边介绍道:“会长,现在,我们已经炼制出合格的钢材,不过,只有几炉合格,其它的都失败了。合格的钢材有两千三百多斤,其中大部分用来制造火炮,少量的则用来制造火枪,以他的估计,大概能制造出一百多根枪管,会长请看,经过您的指点,我们已经制造出畜力钻孔机,现在,一个钻孔台一天能钻出半根枪管,而我们通过传动机械,一头牛能带动三十根钻孔台上的钻头,也就是说,我们一天才钻出十五根枪管。”
张无易无奈道:“十五根枪管也算不错了,现在已经制出了多少根枪管?”
任昌盛说道:“钻孔台才工作四天,已经钻出六十根枪管,可是,我们已经把合格的钢材用完了,只用等合格的钢材炼出来才行。”
张无易说道:“好吧,有六十根枪管也不错,它们制成枪了吗?”
任昌盛说道:“已经全制成枪了,只是全是火绳枪,您所说的那种燧发枪,我们通过研究那把短铳,已经有了眉目,已经制成了一把,不知您有没有兴趣去看看?”
张无易心中一喜,之前他给火枪组的人介绍了一下燧发枪的原理,又把那把密鲁铳交给他们研究,没想到几天时间他们就研究出来了,不过,想想也没有什么意外,华夏人可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只要给他们一个提示,然后给予重视,他们就会创造出不可想象的东西来。燧发枪与火绳枪的差别就在于打火装置,有密鲁铳的样板在那里,再加上张无易的指点,制造出燧发枪根本不难。
张无易现在手中就拿着一杆枪,外形与火绳枪差不多,长一米三左右,在枪的前端,还有两个卡槽,是用来上刺刀的,刺刀张无易也见到,长约两尺,火枪上了刺刀后,总度度为一米六左右。这杆枪的枪膛部分不是使用火绳,而是燧发打火装置,有一个击锤和一个火室,使用的是子壳子弹,在使用时,先咬开子壳子弹后面部位,把火药倒一点进入火室,盖上火室盖,再把连着火药的子弹从枪管前端塞进枪膛,扣动扳机,就能发射。
张无易装上弹药后,对着五十步外的靶子开了一枪,很不幸,脱靶了。无奈下,他只得重新装填弹药,装填弹药的速度与火绳枪差不多,如果经过长期训练,一分钟能开两三枪以上。
张无易再开了一枪,这一次,第一次开枪竟没有打响,第二次才把响,不过,他的运气好了一点,打中靶子边沿。
张无易到靶子前察看一番,铅弹已经变形,陷入靶子一半,如果打在人身上,应该能射入身体,这说明,这把燧发枪在五十步也有极大的杀伤力,不过,如果距离再远,杀伤力就减少了许多。
“不错,这把燧发枪勉强合格,火枪组要大量制造这种火枪,还有,要减少哑火,任组长,你估计一天能制造多少支这种枪?”张无易说道。
“报告会长,这种燧发枪的最关键的还是枪管,只要枪管的生产跟得上,一天就是生产一百杆枪都没有问题。”任昌盛说道。
张无易想了想道:“这样,以后全部生产这种燧发枪。”
任昌盛说道:“是。”
张无易带着众人又到了火药组,火药组的组长是一个叫郑自坤的中年人,是制造鞭炮的师傅,对配制火药比较熟悉。经郑自坤的介绍,张无易大体了解了火药组的情况,现在一天能制造一千五百斤左右的颗粒火药,这些天已经制造了七千多斤火药,这还是因为硫磺、硝石跟不上的原因,否则,一天制造三五千斤颗粒火药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硫磺和硝石,张无易也没有多少好办法,硫磺虽然能买到,但清庭已经对兴夏军进行封锁,硫磺这种军用物资,已经买不到,而硝石靠熬硝提取,虽然现在熬硝的人很多,但其产量依然很低,所以,材料严重制约火药的生产,张无易已经决定这一次打退清兵后就派人去汪二镇二仙山找硝矿。
下一处是钢铁组,钢铁组组长由任大启兼任,钢铁的生产已经上了正轨,一天能炼制出上数千斤铁,但钢还是很有问题,废品率达四分之三,四分之三的废品率虽然很高,但张无易已经很满意了,反正废钢可以当铁使用,以任昌盛的介绍,现在平均每天能炼出三百斤左右的合格钢材,三百斤的钢材,只能铸出四十多根钢棒,通过钻孔,也就是四十多根枪管,不过,不可能把所有的钢都用来做枪管,现在每天只能钻出十五根枪管,所以,其他钢材则用来制造其他武器。
对于钢材的废品率,张无易也没有多好的办法,只吩咐任大启等人多作记录,矿石的质量、燃料、炼铁温度、时间、生铁与熟铁的比便、炼钢温度、时间等内容都要详细记录,这样就能总结出经验,降低废品率。
接下来,就是水泥生产地,负责水泥生产的是宁生元。
宁生元在一边介绍道:“会长,按您提供的方法,我们试了数十次,终于生产出您所说的水泥,水泥果然是好东西,和沙和水混合,干了后比石头还硬,现在,我们一天能生产三千多斤水泥,只是到处的建设都需要水泥,这一点水泥根本不够,我们正在建造更多的水泥窑,争取满足这里的用度,不过,现在我们面临材料短缺,燃料短缺和人员短缺的困境。”
第41章 葬礼(中)()
张无易点头道:“生产出合格的水泥就好,至于你所说的材料、燃料和人员短缺,可以去找互助社,他们应该能解决。”
宁生元点头道:“知道了。”
接着,是陶瓷组,组长由宁生元兼任,他以前就是陶瓷师傅,他兴奋地说道:“会长,您所说的那种骨瓷,我们已经烧制出来了,果然是好东西,品质竟达到中品和上品,而且在很薄的情况下还是坚硬无比,我们已经烧制出几炉计三百多件瓷器,您看,这就是其中一件。”
张无易接过宁生元递过来的陶瓷,低头看去,这是一个碗,碗口十公分左右,高约七公分,很薄,也就三四毫米左右,呈乳白色,用手敲了敲,发出清脆的声音。
“会长,这个碗的品质在中品偏上,应该能卖到两钱银左右,但它的成本却只有两分银左右,如果是普通烧制方法,它只能达到下品,能卖五六分银就不错了。”宁生元说道。
“好,有了这种瓷器,我们不想发财都不行,嗯,不知给它取什么名字?”张无易谤道。
“会长,我看,就叫它薄乳瓷吧。”宁生元说道。
张无易点头道:“好,就这么叫。”
以上各个组都属于军工范畴,陶瓷虽然属民用,但地雷、一些炸弹也要用到,加上骨瓷的出现,也列入军工范畴。
军工厂的生产地址在狮头部位,张无易看完后,离开狮头部位,朝着狮身部位行去,这里就是一些民用工厂,比如木器厂、制衣厂、罐头厂、面粉厂、精盐厂、酱园厂、玻璃厂、肥皂厂、织布厂、砖厂、瓦厂等。这里面,精盐厂是盐的提炼厂,这个时代的盐是没有加碘的,颜色泛黄,杂质很多,张无易也没有能力在盐里面加碘,这倒不是他没有办法,而是这里不靠海,没有海带,否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