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世家们做的事已经相当于暗地里造孙策的反了。
只不过这些东西只要不被摆到台面上来,那它就不算。陈定没想到刘繇这么直白,微微错愕了一会儿。
但他到底是世家掌舵人之一,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马上就冷静了下来,见众人已经把关系撇清,他接过话嗤笑道。
“没错,刘公你误会了!我等这么做都是为了江东未来啊。想来,事成以后孙将军也不会怪罪我们。”
“今日听说又颁布了什么新政,要建公会,建工厂。”
“士农工商,自古以来士族才是天下的根基,工人、商贾排最末。周瑜、季书之流,妄想靠一些末流的贱民来制衡我们世家,简直可笑!我江东士族岂能让这些人随意摆弄?”
在座的世家代表都一阵发笑。
“是啊!是啊!”
“我看他们是黔驴技穷了!”
说得好听,孙策撑不住?你们就撑得住吗?
刘繇太了解这些世家了,他坐在太守的位置时,可没少和他们打交道。
若是他们真撑得住,定然死死咬住不放,直到孙策服软,有所表示才会善罢甘休。
这样,世家们以后才会有更大的话语权,能争取到更大的利益。而不是现在这样,跑这来让自己牵头了。
今天各世家来找他,其实正说明世家方面已经顶不住了。早上他就收到消息说孙策已经获得了乔家的支持,恐怕要不了几天,不少世家就会争相恐后地抛售粮食了吧。
这趟浑水我可不躺。刘繇心如明镜。
孙策的不少新政同样触碰到了刘家的利益,让他忧虑。刘繇也明白,孙策目的是削弱世家,让江东以后成为孙家的一言堂。
但是,这不代表他要出来做这个出头鸟。
“众位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只是我兵败投降,身份敏感,不适合领导大家。还请大家另想办法吧。”
“刘公,可是你······”
陈定还要说些什么,刘繇却不等他说完就打断道:“管家,送诸位贵客出府。”
“是,大人。”一个满脸笑容的中年男子从刘繇身后走到前面,恭敬摆手示意道,“诸位家主,请!”
在座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既然主人家下了逐客令,岂会死皮赖脸的纠缠?带着些许遗憾,众人一一告辞。
过了良久,刘繇依然还坐在那里品茶。
刘繇的管家这时又走了进来禀报道:“老爷,许贡求见。”
许贡?
“不见!”
刘繇一阵头疼。这许贡最近和孙权走的有点近,现在恐怕他已经是二公子那边的人了。
说实在的,刘繇都搞不懂这许贡图的是个什么?他们这些刚投降孙策的人,除了太史慈外确实大都还没有得到重用,但是你投靠一个二公子又能有什么用呢?孙权能给你什么?
刘繇知道最近孙策和孙权闹的有些不愉快,孙权更偏向世家那一边。他不敢管孙策和世家间的事,那孙策兄弟间的事他就更不敢管了。
“就说我刚接待完一些访客,累了,刚睡下。”
我还是好好守着我这点家业,不奉陪了!
杯中的茶也渐渐没有了滋味,刘繇喃喃道:“难道我就这么坐着养老?”
······
今日建业城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平日里难得一见的书生们纷纷穿行在街道上,不少酒肆里更是能听到他们激烈地讨论着时事。
今天并不是什么节日,而是科举开始的前一天。
“孙将军这时候又颁布新政,这其中怕是有考校我们的意思啊。”一个书生揣测道。
“不是吧,今日颁布新政,明日笔试就考到?这也太难为人了。”另一个书生惴惴不安说道。
先前说话那书生,看着自己同伴摆摆手道:“李兄过虑了。孙将军未必就要我们了解新政多少,谈得多深。依我看,孙将军此举是为了方便挑选支持新政的人。”
李姓书生眼前一亮:“有道理,此次科举本就是挑选人才。而孙将军现在又和世家闹得很僵,当然要挑选些坚定支持新政的人了。钱兄,我们去城门口的张榜处瞧瞧?”
“走!”
这么想的可不止这两人,此刻城门口的张榜处围了一大群人。
这时,一个青衣文士刚刚进了城门,想来他也是外地赶来参加笔试的。
“咦?”
青衣男子见到城门口热闹的景象不由一阵错愕,也挤过去驻足观望起来。
新政的内容并不长,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几句,可是青衣男子却看得出神。
“这是瓦解世家的长策啊!”他大惊。
周围的士子闻言错愕了片刻,有人调侃起来。
“建个公会、工厂什么的,怎么可能威胁到世家?兄台还是不要哗众取宠了!”
青衣男子也不说话,默默退出了人群。
众人一阵轻笑,议论了一会儿,也就当是某人胡言乱语了。
这件事对大多数人来说仅仅是大江中泛起的一朵小浪花。
不远处的茶肆里,季书喝着茶,眼睛始终跟着那个青衣男子。
世家说到底还是脱离不了封建地主这个范畴。
这个天下什么人最多?农民。那世家的势力自然就大。
等着天下的商人、工人多了起来,资本活跃了起来,那世家的声音自然就小了。
季书觉得他做的这些规划诚然对江东发展有好处,所以孙策他们才会同意,但是更深处的东西,周瑜、鲁肃和二张都未必看得透。
这倒不是季书自傲能比周瑜他们更胜一筹,而是社会的发展进程这些东西毕竟是后世才慢慢研究出来的,这是一个穿越者的资本。
季书看着青衣文士,微微一笑:“嘿,有点意思。”
第三十三章 科举()
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征辟制。
所谓的察举征辟制,即是由地方举荐,经中央或者地方官员考察后征用。相比更早之前的世袭制,这无疑算的上一次巨大的进步。
但有句话说的对:规矩是好的,坏的是人心。
举荐人推举出来的既有可能是贤良,也有可能是个混蛋。
汉朝经历了400年的岁月洗礼,人情、师生、利益关系的纠缠使得官场中的依附关系极其严重。这也是世家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所以,当最上层的灵帝宠信宦官十常侍公然买官卖官时,他或许觉得他和世家私底下做的没什么两样,却不知已经把这棵大树的腐朽赤裸裸地展现在了天下人面前。
灵帝、十常侍虽然已经在历史的洪流中覆灭了,但察举征辟制早已经牢牢地掌握在世家手中的现实并没有改变。
官府中大多数职位上坐着的人不是世家出身,就是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举贤唯亲,考核受贿。
有言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也不是说世家出身就没有良才,有,而且很多。
但这依然无法掩饰他巨大的弊端,天下人都渴望着改变!
因此,江东的这次科举变成了一场空前的盛会。
“领上各自的号牌,保管好这些写上你们名字的号牌,考试成绩出来后,这些号牌就是你们的凭证。”
考场入口前,工作人员指挥着考生做登记,领他们依次进入考场。
说实话,季书和周瑜都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多士子参加,因此不得不紧急抽调人手布置,就这样会试还是推迟了一天。
除了江东各郡的大多数世家士子在抵制科举外,寒门士子都是踊跃参加,甚至还有荆州、扬州、徐州等各地的世家、寒门士子前来,人数近6千人。
看着如潮水一样的洪流涌入考场,季书由衷欣喜。他们太需要人才了,世家的影响力太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决策。
而世家们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肆意妄为这一点,季书更是深有体会。
例如持续至今才渐渐平息的米价风波,它波及了整个江东,严重影响了孙策的威信。你说,百姓每天要担心自己能不能吃上饭,他能对你满意吗?
还有陈家煽动的罢官风波,一夜间建业郡中就有四分之一的官员或辞官,或称病不出。把地方政务当做儿戏,拿来当威胁孙策的筹码!即使有周瑜、鲁肃、张纮、张昭这样的人物来统筹局面,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业也曾一度进入半瘫痪状态。
更别说后面还搞了什么罢工罢市。
到了这种地步,孙策能忍吗?反正季书是忍不了。
那曾经的汉王朝已经腐朽。现在正是该改变他的时候了。
在笔试的会场,数千名考生如棋盘般分布开来,依次入座,打开了考卷。
【新政中的“开设工厂”中有一项:广招妇女,教授纺织,共同生产绸缎、布匹,材料、场地由官府提供,产品由官府销售,保障休息时间,按月发放工钱。】
【1。很好(好在哪里:……)2。很差(差在哪里:…)3。欠缺(不足在哪里:………)】
······
满目净是这样的选择、解释题,好像没有什么正确的答案,只是考察考生们的见识和理解。青衣士子微微点头,翻到考卷的最后一页。
【若你成为江东高层,你觉得发布什么样的政令才能让江东迅速强大起来呢?】
往下是长长的空白,静待考生书写。
青衣士子看到这里,露出了一个玩味、挑衅的笑容,他翻到第一页开始提笔应答。
······
“他叫诸葛瑾?”
远处季书指着那名青衣士子,一脸惊诧的问道。
身边的小吏闻言抬头往那里又看了一眼,这才肯定的点点头回答道:“是的,大人。那人报名时,确实用的是‘诸葛瑾’的名字。”
季书心头微微震动,这个名字他一点也不陌生。
诸葛瑾这个人在历史上虽然并没有可以流芳百世的功绩,可他的存在却让人无法忽视。
首先,他是诸葛亮的兄长,那个近乎于神的诸葛亮。历史上,他出仕江东后曾多次劝说诸葛亮入仕江东。
可惜诸葛亮只认准了刘备,不然恐怕就没有后来曹操的北魏、孙权的东吴和刘备的蜀汉三国争霸了。
其次,他的弟弟是蜀汉的丞相,照理说诸葛瑾应该会被猜忌。但他依然被孙权重用了,可见此人的忠诚和才干绝无虚假。
这是一个大才!
季书摸摸自己的下巴,却有点心虚。
不管怎么说,自己可是把诸葛亮的老婆给抢了!
自不自豪?
自豪!但是,季书有点害怕。
季书愁眉苦脸地眺望着诸葛瑾,心情有些复杂。
这个诸葛瑾该不会和季大人有些关系吧?
一旁的小吏心中凛然,暗自思量,看来我得多关照下这人,混个脸熟,日后说不得······
“笔试结束后,你把他的卷子拿来给我看看。”季书饶有兴致地说道。
小吏正心不在焉地想着事情,顺口就答道。
“大人,按规矩考卷要封存,等全部审阅结束后才能······”
刚说完,小吏回过神来差点就要用手打自己嘴巴。
忤逆大人的意思,这不是作死吗?
“瞧我这记性。”季书一拍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