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
都是双手长刀,都是以简洁凌历的进攻为主的刀法。
这一下,双方都是以快打快,每一次动作,都会有一个黑衣剑士倒下。
可是令常乐无语的却是,这些黑衣剑士,却好像是杀不死的小强一般,倒下一个,就会起来两个,倒下两个,就会起来四个。
不过常乐却是沉得住气,并没有因此而显得慌乱,而是有条不紊的与他们对战。
“啊呀!”
这个黑衣剑士,使的是一刀流的剑法,意图将常乐一击必杀,两段于刀下。
“当!”
常乐是硬接了这一刀,只在这两刀相接的时刻,他稍稍将刀身转动了一下,使得刀刃从一个斜面切了过去。
结果就是常乐的人,并没有两断于刀下,而黑衣剑士的刀,却两断于常乐的刀下了。
第320章 难缠的对手()
常乐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战果,并非是他的刀法真的如何了得,而是这些黑衣剑士的攻击方式,具有很大的缺陷。
在围攻常乐的这些剑士中,虽然流派众多,风格不一,但是使用最多的还是一刀流。
这个一刀流并不简单,一般把流派始祖神圣化的事情有很多,但是在烂醉之后被躺在身边的女子夺去刀,被袭击后脱险这样的故事还留存着,可见一刀流祖师的人性十足。
如果修行一刀流,就可以切实感悟到,一刀流是剑道技艺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练习分为打和学,进行近似于剑道形式学习的组太刀练习,也使用尊循刀理法的技艺和身体配合为中心的练习。
只是因为经验的不足,心里总是只想着“术”。
演习招式固定化了的组太刀的时候,因为熟知对手会做怎样的动作,所以总想着要“把动作做得流畅优美”,于是就只把“技”记住,而变得很少探求剑道所说的“可出击的机会”了,这就只学习了剑术的外形。
自古以来,在只学习招式的时候,在流派、道场里,攻击方会突然变换打法,或是把招式的顺序打乱,或是变换强弱缓急,以此来防止招式定势,从而进行不管对手如何变招都能应招的训练。
一般来说,古流剑术要能练到对突然的招式产生自发反应,不假思索地出招,是需要长年累月血汗交织的修行的,一朝一夕是练不出来的。
而只进行形式上学习的修行方法,则更是花时间,剑术学习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剑术修行者或是叫好者,与流派的继承者的数量是不多的。
自从一刀流,大张旗鼓地把防具引入,把剑术学习爆发性地普及开来之后,心形刀流,神道无念流等也接二连三地,采取防具与竹刀并用的新学习方法。
自此“谁都能简单而愉快地修行的剑术”诞生了。
但是很多人认为“不学习组太刀,就学不会应对真剑的微妙的剑法”,于是剑技的练习方法细分为竹刀,组太刀,居合包含拔刀,延续至今。
剑道修行的境界,与其说是“打或被打“来争胜负,不如说是摆好架势,攻击时牵动对手的心,心动则获胜。
在与高龄者交战时,年轻人有时会以速度获胜,但高龄者一点都不露出“输了”的表情,这也有出击太轻的关系,但主要是因为“心没有动”。
心不动的话就不是剑道,而只是“剑的格斗”,顶多偶尔成功。
而互相格斗的话就是运动了,不需要“斩”的概念。
而俗话中的“不要打了以后获胜,而要胜了以后再打”这句话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实际的斩击时,形式学习学到的“术”与竹刀学习修行到的“气与机”两部分被融合起来发生了作用。
原本剑技剑术是一样东西,为了提高学习方法的效率才变成了“组太刀学习+竹刀学习”形式。
而渐渐地组太刀学习作为“古流剑术”或是“居合”留存下来,竹刀学习变成了剑道,一刀流与剑道的技巧,全都得到了学习。
对于许多人来说,剑道使用的尺9寸太长太轻了,虽然大家命令说“要想着竹刀是刀”,但是很能这样想。当然,这句话从精神论的角度上是很好理解的。
当然竹刀与刀相比,还是过轻过长,而且又圆又直没有韧劲,而因为剑身过长,所以触刃的工夫过长。
倭刀的长度是尺寸,那么就可以认为以涉及到,触刃的工夫=斩的时机了。
首先有了触刃的停顿,剑刃交叉之后才是斩的时机,竹刀攻防成了剑尖交叉的攻防,这很令人不满,尺9寸的竹刀之间的攻防,竹刀深深交叉的话,用一刀流的技巧压迫后刺对手腹部,或是从上压倒对手都是易如反掌了。
但是倭刀之间是不会那样深深的触刃的,从触刃的工夫开始多相交一寸就能定胜负。如果倭刀是尺9寸的话也是一样的。我认为,为了不忘记这是日本刀的刀法,竹刀长尺7寸以下重600g以上,可能的话700g是必要的。
而如果剑重600g以上的话,刺穿衣服一类的攻击刺面等都变得困难,孩子和学生们的剑风自然而然也会改变的吧。
不改变竹刀的规定的话就无法学习假想实战的气与机了。
按现在竹刀的规定,就容易陷入“仅对现代剑道通用的学习”了。
因为不管怎么说,剑道学习用竹刀总是长刀比太短的刀有利,同样过轻的刀也比过重的刀有利。
而这样就给了常乐以机会,他在去跟这些剑士们战斗的时候,首先杀伤的就是这些,使用一刀流的黑衣剑士。
一刀流并不是不好,但是太过于注重一击必杀的效果,和剑术技巧的艺术性。
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呢,叫做这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个东西想要做到极致,就必定要牺牲其它方面的东西。
一刀流追求一刀杀伤的效果,那么就必须要牺牲其连续性和防御性,等其它方面。
这样的话,如果这些剑士们,他们不能够取得一击必杀的效果,就极有可能被人趁机予以反击。
而常乐就是很准的抓住了这个时机,在使对方达不到一击必杀效果时候,对于对方的薄弱环节,给予了一个致命一击。
随着那些黑衣剑士的纷纷倒地,对于常乐的围攻,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缺口。
但是还没有等常乐,表露出欣喜,这个缺口很快就又被补上了。
那些被常乐一刀两断的黑衣剑士,一化二,二化做四,更多的黑衣剑士,继续朝着他围攻过来。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我迟早会被活活的给累死。”常乐立刻意识到了这样的不妥。
不过如果不能够解决掉,这些黑衣剑士始终杀不死,还越变越多的情形,那么常乐也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慢慢滑向那个不好的结局。
常乐知道自己,必须要找出这些黑衣剑士的缺点,否则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第321章 连环杀()
常乐一时之间,还想不出对付黑衣剑士的办法,便将刀势一转,暂且处于守势。
面对着攻击而来的黑衣剑士,常乐左脚前踏一步,翻手腕反握刀防守。
“当!”
两刀相交,常乐右脚前踏一步,翻手腕反握刀继续防守。
至于常乐为什么不直接挥刀左架,防住攻势,却是因为这是一个防守招式,是要承受敌人的攻击招式。
万一对手的力太大防守不住,就可以放开左手,去撑刀背,托住刀身,同时右脚后退,做前弓步。
这个时候,对面的力和自己两脚的方向一致,下盘才会稳,以反手刀容易将对方的刀势引开,并容易转换为正手攻击,而直接刀左架,虽然也可以用左手托刀架,但这是个硬碰硬的错误方法,你是防守方,你的震手比对方更厉害。
因为正手刀不容易将对方的刀势引开,无法转换为正手攻击,引导卸力与托刀抗力,要应势而为。
所以略微后退是卸力的关键所在,反手防御正是正手攻击的前兆。
常乐虽然拥有修真者的实力,但是更加合理的运用力学原理,和做用合适的战斗技巧,却是他保存实力的关键。
常乐防守得有够巧妙,但是怎奈何黑衣剑士实在太多。
他一个后退,侧身马步重心在后,右手反握刀上举,左手托刀背。
这在身步法中,其实是一个败式,在拳法中,败式因为太接近,下身露出的破绽太大,不,也可能被连续追击。
但是在刀法或枪法中,却不一样了,在躲过对方兵器以后,可做转身换步,也就是回马枪,或是刀上架,下压等防御手法,更有上半身后倾,闪过对方的刀枪后,直接用刀枪扫腿的动作。
在受力时马步下压卸力,然后攻守转换,抓住瞬时机,反手一击,逆转形势。
常乐自然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他在避开黑衣剑士们的攻击之后,立刻展开了反击。
“嗖嗖嗖!”
常乐连续挥刀。
连环刀看似平常,但是实技上是个技术活加功力活,其技精奇诡异,令人防不胜防,攻势凌厉狠毒招招取人性命。
其主要应用于近身搏击,刀刀致命,致人伤残,其手法为一步数刀,一气呵成,一刀在手,豪气背增,即使单身面对群敌也有如猛虎出林,势不可挡。
敌人只看到刀光一闪,就已经身中数刀,看上去好平淡无奇,其实内含多种杀机,厉害非常。
常乐所使的连环刀,一刀抹喉,二刀刺胸,三刀后撩阴,一刀即出,上步落地便又出一刀,再上步回身三撩刀。
这说来简单,实际上是采取的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的自然站姿,左手自然置于身前,右手抓握刀置于身后,右脚突然向前迈出一大半步,同时右手持刀顺势由后向前面,左侧上方抽刀抹。
然后他在第一刀完成之时的瞬间,右脚仅仅只迈出大半步,还没有落地之时,紧接着上动不停,右脚上步落地,同时右手紧接第一刀之后反手回刺。
这第二刀一出,他的左脚向前再上一步,同时,身体右转,右手顺势反握刀回身向后,向下方刺出第三刀。
这样使刀,极为流畅顺手,配合相应的身法,步法,非常的迅速,对手反应只要稍慢,就是死路一条。
几个黑衣剑士对常乐形成前后包抄,而常乐则采取反握刀的自然站姿,警惕地注意着他们的动向。
处在常乐面前的黑衣剑士,突然首先向朝他发起进攻,挥刀朝他劈来,他右脚立即上前一步,左手格开敌人前手的同时,右手反握刀挥起从右向左,猛然割向敌人咽喉,紧接着在右脚上步落地的同时,右手持刀反向刺向对手胸部心口,迅速将前面的黑衣剑士给解决掉。
“啊呀!”
其余几个黑衣剑士,这个时候也挥刀朝着常乐砍来,常乐左脚立即上前一步一避开对手,同时右手握刀顺势回身向后刺,刺向对手阴部将一个黑衣剑士击杀。
他这几刀一气呵成,令人防不胜防,实在是历害,第一刀可割断人喉咙,第二刀专门一刺敌心口,第三刀后撩阴,又快又狠又毒,将最先扑过来的几个黑衣人,全都给解决掉了。
常乐并没有停下来,他知道虽然放倒了这么几个黑衣剑士,但是很快就会有更多的黑衣剑士出现。
他重心前移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