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渤海郡的士兵攀爬到攻城云梯一半的距离之时,巨石再次落下!
虽然攻城云梯上的第一个士兵顶着大铁盾向城头靠近,但是,身后的士兵不可能个个都顶着大铁盾,没有攻击的士兵,那样岂不是成为靶子,只能任凭对方攻击。因此,巨石落下之后,从攻城云梯上的第一名士兵弹开,又接着向下坠落,渤海郡的士兵,时不时的会有人中招,从攻城云梯上坠落。士兵坠落自然也不是只有一个伤亡,身后的士兵也会受到影响。战斗从打响到现在,还不到两刻钟的时间,渤海郡的士兵就已经有近千人的伤亡,而反观公孙续的士兵,却还是无一伤亡。这说明战争残酷的同时,也说明了守城一方在物资充足的条件下,是占据着极大的优势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初袁常才能靠着南皮城几万的士兵,挡住公孙瓒和黑袍人十几万大军的攻城,若是没有这个优势,怕是城池早就被攻下了。
“不要害怕,继续冲,胜利是属于我们的!想想你们在渤海郡的家人,他们都在期盼着你们得胜回去的那一刻,你们还有什么好犹豫的!随我冲啊!”
一些老兵见到新兵开始犹豫、害怕,顿时抽出腰间的长刀,呐喊着向攻城云梯上攀爬,做出表率。领袖的作用果然非同一般,见到自己的长官都如此勇猛,士兵们自然也再次充满了勇气,继续攀爬上攻城云梯,向着通县城头冲锋而去!
一个城头毕竟也就那么大,存放的巨石、檑木什么也是有限的。其他的物资还需要从城内源源不断的搬运到城头之上,当城头上存放的巨石、檑木用尽之后,想要再次使用,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而滚油还在烧煮之中,暂时也用不上。弓箭自然还有,但是,战场上弓箭也不能太过于浪费,免得在关键时刻需要弓箭的时候,却没有了箭矢,那可就蛋疼了。
因此,当通县城头上的守城物资用尽之后,也到了短兵相接的时候了!
“冲啊!敌军的巨石、檑木已经用尽,大家都冲上去!”
经验丰富的老兵见到城头之上的巨石和檑木没有继续落下,知道对方暂时没有这些物资进攻,当即呼喝着冲了上去。隐约已经能够看到城头,只需要再加把劲,便能登上城头!
“杀!”
虽然没有了守城物资,但是,公孙续依然没有慌乱,神色还是保持着平静。当看到渤海郡的士兵接近城头之时,早已经准备就绪的长枪兵也开始进攻。手中的长枪带着凌冽的气势,向着靠近城头的渤海郡士兵刺去。
“啊!”
“啊!”
惨叫声不时响起,却并非仅仅是渤海郡士兵的惨叫声。在没有了守城物资,渤海郡的士兵能够接近城头之时,公孙续的士兵也终于出现了伤亡。在渤海郡老兵的带领下,新兵们都悍不畏死的向城头爬去,想象着自己获得战功之后,得到的奖赏,以及回乡之后,被人当成英雄看待的画面。
虽然脑中在想象着,身体上的行动,却是丝毫没有迟滞。(未完待续)
第四二零章 战事起(十三)()
“冲啊!”
“杀啊!”
渤海郡的士兵虽然强悍且不畏死的向着通县城头接近,然而,公孙续麾下的幽州士卒毕竟也不是吃素的。每一次的长枪刺出,都能带走不少渤海郡士兵的性命。就在这狭小的城头之上,却是仿佛成为了一台绞肉机,不停的收割着渤海郡士兵和幽州士兵的性命。
除了五千的白马义从之外,公孙续还有着五万余的士兵。充足的兵员让公孙续根本没有太大的压力,城头上哪个位置出现了空缺,都能够及时的补上。因此,渤海郡的士兵虽然接近了城头,却始终没有一个人能够登上城头。在这短短的半个时辰内,对于攻城的渤海郡士兵,还是防守的公孙续士兵,却是一个漫长的时间。然而,就是在这短短的半个时辰之内,双方伤亡的士兵加起来,却是有了将近五千余名。在袁常穿越前那个年代,出现重大事故只要死亡人数超过三十五个的年代,市委级别的官员就要引咎辞职,而如今,却是短短的半个时辰内就死了三十五个的百倍有余,可见,战争是何等的残酷的!
在这半个时辰内,公孙续又投入了两次的守城物资和两次的滚油攻势。因此,这将近五千余的士兵,其中有三千多名士兵是渤海郡的士兵;公孙续的士兵伤亡较少,却也有一千余,比例大概在一比二左右。
按理来说比例不应该这么高,公孙续作为守城一方,优势巨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渤海郡的士兵很多都是老兵,公孙续的士兵大部分都是跟随他参加过征讨异族的战斗。可是,为何会出现如此伤亡的比例?
说起来。这也是典韦的功劳。
典韦在之前的战斗中,击杀了公孙续麾下四名将领,极大的提升了渤海郡士兵的士气。可别小看士气这玩意。在战场上可是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古时候的战场上,双方人马碰上。都要先进行一番武将对战,并非是说武将的对战真的能够影响到战场的走向。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武将的对战结果,能够对将士的士气产生极大的影响。
“呜、呜、呜!”
撤退的号角声连绵不绝的响起,而这号角声,却是渤海郡一方响起。毕竟攻城的是渤海郡士兵,公孙续总不可能吹响撤退的号角。当渤海郡这边撤退的号角响起之后,第一队剩下的三千余士兵。俱是拖着疲惫的身躯朝着己方阵营奔回。渤海郡第一队五千士兵,在先前的攻城之中伤亡了三千余人,要注意的是,这是伤亡的人数,并非是战死的人数。其中有两千多人是受伤,有轻伤,或者重伤,并没有死亡,毕竟还是保留了一条性命,都是值得庆幸的事。
在号角声响起的同时。无论是城头上的公孙续,抑或是攻城剩余的三千余渤海郡士兵,俱是松了一口气。战斗之时精神绷紧。或许还没有察觉到疲累,然而,当战事结束之后,他们才发现,刚才经历过一场怎样艰苦的战斗。虽然战斗很艰苦,但是,可以肯定的事,这些幸存下来的士兵,在今后的日子里。必然能够成为一支精锐士卒,这一点。毋庸置疑。
“第二队,准备!”
赵云一脸平静且镇定的下达着命令。似乎并不在意战场的死亡,继续将士卒送到绞肉机中去。但是,赵云平静外表下,内心的伤痛却是无人知晓。
赵云是个仁义忠孝之人,这一点任何看过三国的人都会认可,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仁,在三国的记载之中,赵云每次战斗后获得的封赏都分给了麾下的士卒,无一例外,由此可以见得;
义,更是不用说。历史上刘备出征东吴,七十万大军被陆逊一把火烧个精光,为了让士兵能够顺利撤走,赵云独自一人单枪匹马殿后,以他的威名让敌军不敢前进一步,而赵云统属的士兵也真正的做到无一伤亡后撤。在刘备大败的总体局势下,赵云却是唯一一个小战场上没有失败的将领。
忠,想刘备救援孔融和徐州陶谦之时,从公孙瓒那里借来了赵云和三千士兵。赵云和刘备“一见钟情”,并且知道公孙瓒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然而,赵云还是没有放弃公孙瓒,直到公孙瓒兵败**,才离开。有的人会觉得赵云没有跟随公孙瓒一起战死,是为不忠。那么,且问各位,公孙瓒是如何对待赵云的?公孙瓒并没有很看重赵云,只是让赵云统领了白马义从中的一支小分队。
战国策赵策中曾记载,晋阳人孙豫是知伯的宾客,知伯非常厚待他。等到后来赵襄子杀了知伯,孙豫逃到山中,后来改名易姓,漆身吞炭,让别人认不出自己,三次刺杀赵襄子。但是每次都被赵襄子识破,赵襄子因为他是义士而没有杀他。最后一次刺杀赵襄子,赵襄子说:“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原来范、中行氏并不是豫让的知己,只有知伯,把他看作国士,才是他的真正知己,所以他要用死来报答。
赵云对待公孙瓒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公孙瓒把赵云当场一个普通手下来对待,难道还指望赵云用生命来报答公孙瓒?这个跟是否忠诚也没有关系。
至于赵云的孝,虽然三国之中并没有说明。但是,如果去搜查史书可以发现,在赵云投军公孙瓒的时候,自幼抚养赵云长大的兄长病故,赵云为此毅然离开了军旅,在天下大乱之时没有因为建功立业而放弃回去给兄长守孝三年,这难道还不能说明赵云的孝道?
赵云如此忠孝仁义之人,见到一千多名朝夕相处的士兵伤亡。内心岂能没有伤痛?但是,正如战国策中说的,国士待我。我故国士报之。袁常待赵云如国士,将大军的统帅交给他来担任。就是在培养赵云的大局能力,这一点赵云自然知道。袁常这样对待他,他又岂能因为士卒的伤亡而辜负袁常的期待?况且,早日攻下幽州,发展壮大袁常的实力,也是为了实现袁常的理想,为了让天下人能够更快的恢复统一的状态。因此,即便是心中不忍。赵云也要强迫自己狠下心来。一切,都是为了早日实现袁常的理想。
“准备,进攻!”
赵云手中佩剑,猛的挥下,似乎为了坚定自己的决心,让自己的心不再如此伤痛。
“杀啊!”
“冲啊!”
第二队五千渤海郡士卒,在赵云的命令下,义无反顾的冲了出去。虽然他们知道这一次出去,会有不少人再也回不来,但是。他们也没有丝毫的犹豫。即便是心中害怕,他们也没有后退一步。普通士兵的想法跟袁常、赵云他们自然不一样,普通士兵是为了建功立业。为了升官发财。而且,作为一名士兵,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战斗才是他们要做的事。
“弓箭手准备,射!”
城头上的公孙续见到渤海郡的士兵又一次的冲了上来,当即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指挥。从第一次的接触,公孙瓒已经看出来渤海郡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新兵,然而,让公孙续感到惊叹的是。这些新兵竟然如此坚韧和顽强。公孙续有些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能够让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有着如此强大的战意。
虽然心中惊叹,但是。战斗还是要继续。
冒着雨点般的箭雨,渤海郡的士兵在伤亡了近百人之后,再一次的将攻城云梯架在了通县的城墙之上。依然是老兵指挥,新兵执行。经过了半个时辰的战斗,在差不多的伤亡之下,渤海郡的士兵又一次撤退了。
“第三队,准备!”
赵云把心中的仁慈压在心底,继续果决且坚定的下着命令。
“赵将军,且慢!”
正在这时,一道话语从赵云身后响起。说话之人并非是袁常,袁常已经将统兵的大权交给了赵云,自然不会去干扰赵云的指挥。说话之人乃是郭嘉,郭嘉作为大军的军师,提出建议也是分内之事。
“军师,不知有何吩咐?”
郭嘉当然不会无缘无故的让赵云停下,郭嘉见如此攻城伤亡着实有些巨大。因此,这才站出来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