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来。至于郭嘉和赵云,都还是处男,袁常都懒得笑话他们。
“走,去府衙,本太守夜观天象,又是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袁常大手一挥,气势十足的在率先开路。
片刻之后,他们就到达了府衙。而太守属官也都到场了,袁常新官上任之时三把火已经把这些属官烧得心里有阴影了,自然不敢招惹袁常这个煞星。
“诸位,因为公孙瓒入侵我渤海郡领土,本太守无暇处理政务。这一个月都是由何郡丞和郭主薄处理,本太守见到渤海郡欣欣向荣的局面,心中极是是欣慰。本太守向来是赏罚分明,因此,何郡丞和郭主薄一人赏黄金十两,绸缎五匹,谷粮五十石。还望诸位能够以何郡丞和郭主薄为榜样,为我渤海郡的建设添薪加柴。”
袁常坐在主位之上,先是对郡丞何文还有郭嘉奖励了一番。
何文是渤海郡的大家族子弟,这点赏赐对他而言可有可无,不过,总比没有好,因此,上前拜谢一番。何文却是觉得,袁常这次与先前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至于郭嘉,则是知道袁常先来个小甜汤,稍后就有大招出手。不过,赏金十两,郭嘉还是收下了,没办法,他还欠着袁常一屁股的债,人穷志短,有这点赏金他还是很高兴的。十两赏金就是十万钱,也够消除一大笔欠债了。不过,不过才不会傻得拿去还钱,这赏金他自然留着私用,至于袁常的欠据,郭嘉表示只有呵呵。
袁常目光扫过在场的官员,神色平淡无奇,淡淡的说道:“渤海郡的繁荣,大家是有目共睹。不过,在繁荣的背后,也有一些缺点,这是无法避免的。本太守在路上见到渤海郡百姓艰难,觉得他们生活不易,故此,本太守决定,将渤海郡内的赋税从原来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诸位以为如何?”
“太守大人,赋税变革,当由冀州府传令,大人如此改变,怕是会让刺史大人不满。”
站出来说话的是一名中年男子,四十岁左右,面容俊雅,显然是世家大族的子弟。这人乃是郡守法曹史,负责的就是一郡的立法。虽是渤海郡太守府属官,却是由当初的袁绍任命,因此,这家伙自然是为袁绍着想。
通常,法令越艰难,越容易得到官员的认可,越宽松,反而越不容易得到官员的认可。
例如朝廷的赋税政策是三十税一,而一些偏远郡县的长官却没有将法令传达,依然用十五税一的政策。百姓又不知道情况,还是傻傻的将粮食上交。郡县的长官将朝廷的那部分上缴,剩下的自然是郡县里的官员贪污。然而,倘若将赋税改为四十税一,那官员就肯定不会同意。赋税低了,达不到朝廷的要求,这欠缺的部分谁来补上?大家又没有好处,谁肯做这种事。
这法曹史自认为是袁绍的人,袁常降低赋税的做法,显然危害了袁绍的利益,所以,法曹史当然会出来反对。
袁常神色不变,看了法曹史一眼,随意的问道:“你姓甚名谁,官居何职?”
法曹史虽然不爽袁常那种轻视他的态度,不过,袁常如今是他的上官,他还是站出来朗声说道:“属下何郎,居法曹史,郡内法令皆由属下经手。”
“嗯!”
袁常淡淡的应了一声,随后脸色绷直,喝道:“刺史大人早已授权于我,日后渤海郡由我全权管理,我说的法令就是刺史大人的法令,你可知道?还有,本太守下达这个法令,不是找你们商量,而是让你去执行。记住,这条法令必须宣传到渤海郡内每一个百姓的手上,若是有谁不知晓,本太守决不轻饶。”
袁常的喝声,顿时将在场的官员给震住了,一脸愕然的看向袁常,似乎都发现了袁常的不同。
而何文此刻心惊,终于明白袁常哪里不一样了。
之前的袁常感觉就像是纨绔子弟,对什么事都不在乎,一切都由郭嘉来处理。而如今,袁常展露狰狞獠牙,将他真实的一面展现,恍惚一个王者,是那样的霸气而又有魄力。何文明白,这才是真正的袁常,之前袁常的表现,不过都是伪装出来的。
对此,何文有些忧虑,他忧虑的不是袁常,而是何郎。
何郎是渤海郡何家子弟,按辈分来算,还是何文的族叔。何文为人谨慎且细心,之前的袁常表现的如此不堪,如今却是完全改变。袁常为何会如此改变?何文明白,如今的袁常有底气,已经无所畏惧。倘若何郎继续跟袁常抗争,必定是自寻死路。
何文虽然也是当初袁绍在任的时候任命,但是,何文从不自认为是袁绍派系。在他看来,自己是渤海郡的属官,就应该为渤海郡着想,而不是好高骛远,替那个是否知道自己的冀州刺史想那么多。就如何郎,劝阻袁常降低赋税,为袁绍谋取利益,然而,袁绍是否还知道何郎这个人的存在?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明白,袁绍或许早就已经忘记了。
“是,属下明白。”
不过,何郎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知道跟袁常对抗没有好结局,所以愤愤的应了一声,便站回自己的位置。
其实,降低赋税对于渤海郡的世家大族而言是个好事。
每当一个新的朝代建立,朝廷就会将田地分给百姓,以示新朝廷的建立。然而,天灾**,疾病灾难,谁都有可能发生。对于百姓而言,天灾**、疾病灾难一旦发生,就是一场晴天霹雳,他们没有钱的情况下,只能将田地卖给大地主;或者,一些大地主使用手段,将农民的田地占为己有。因此,每到一个朝廷的末期,田地基本都是在大地主手中。而这些大地主,要不就是富甲一方的商贾,要不就是一方官员。总之,在百姓手中的田地,少之又少,相当于没有。
因此,袁常降低赋税,对于这些掌握田地的世家大族而言是好事。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少交一些钱,获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在场大部分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根本不会拒绝。对于出言反对的何郎,他们都表示了不满。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何郎才没有坚持反对。何家同样占据大量的田地,他之前反对,是因为自认为是袁绍的人。如今,被袁常强势的一番话,还有其他官员不满的眼神盯视,他也反应过来。他自己认为是袁绍的人,可袁绍并没有给他什么。在家族利益面前,袁绍也要靠边站。
何文隐隐有些不安,袁常如今露出獠牙,真的仅仅只是让他们获利?何文觉得不可能,袁常隐忍了这么久才爆发,必定会有让人震惊的举动。为此,何文有些忧虑,若是一着不慎,家族将会陷入何等境地,何文不敢想象。
之所以何文忧虑家族,而不是忧虑袁常,是因为有根据。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共事,何文已经发现郭嘉是个大才,真正的大才。在郭嘉面前,何文就好比萤火之光,而郭嘉则是皓月。刚开始何文以为是自己的错觉,然而,慢慢的观察,何文知道自己没有看错,郭嘉真的是大才。何文当时就在想,郭嘉这样的人物,怎么会跟在袁常身边?当时何文以为,郭嘉可能有什么隐情。然而,今日见到袁常身上散发的霸气,何文知道,郭嘉为何会跟着袁常了。何文不敢想象,郭嘉这样的大才都跟着袁常,袁常,又是何等厉害的人物?
而且,袁常手中还掌控着渤海郡的兵权,公孙瓒攻打南皮城的一战之中,袁常、赵云和典韦已经在军中确立了威信,无人可动摇。再加上这段时间渤海郡内征兵,袁常手上的兵力已经接近五万。即使是世家大族的私兵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况且,世家大族的私兵战斗力有多强,大家都知道,能够跟朝廷的士兵战斗?简直就是个笑话。
所以,何文心中是期望家族不要和袁常发生冲突的。
可惜,何文的理想很美好,现实却是很骨感。袁常,他就是来找事的。别以为赋税降低了就可以获利,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要你命3000。
“看来赋税降低为三十税一,大家都没有意见,这样很好,要的就是和谐的气氛。”
袁常嘴角咧开一丝笑容,说话的语气让人听起来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另一条法令。关于商税的问题,希望大家都能有不错的提议,当然,本太守向来是以德服人,只要你说的有理,本太守就会听。但是,如果,有人只顾私利,而不管渤海郡的利益,那本太守也不会客气。”
众人心中一惊,有种不好的预感。
而何文,更是从袁常的话中听出了不一样的韵味。他知道,何家面临一场空前的灾难,倘若选择不慎,何家或许自此将会灭亡。
第三一二章 何文的决定()
商税,放在袁常穿越前的那个时代,相信谁都知道是油水十足的税收。然而,在封建的时代,特别是宋朝之前,商税根本不被朝廷看重,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一些。
在宋朝之前,朝廷的税收主要是以田赋为主,其他如丁税、地税等为辅,商税,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很低,因此,商业行为是被看不起的。因此,朝廷对于商人的税收也不是很在意。在他们看来,收商人的赋税,简直就是降低身份。那么,就有人会说了,商人的赋税那么低,岂不是很多人都跑去当商人?
这简直是笑话,商人什么地位?就算真能赚钱,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没有人愿意当商人的。即便是一个农民,看到商人喷你一脸,估计商人都不敢说话。当然,一些巨富商人就没有可比性,有人要钻牛角尖的话,那如果是农民当官的儿子拿出来比,不是一样能喷商人一脸。所以,在通常情况下,没有农民会为了躲避赋税而去当商人。
就如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无疑使得中原的经济发达,这也是商人带来的作用。然而,朝廷还是没有太过看重。相反,那些驻守在边境,负责商人出入境的将士,反而从这些商人身上捞到一大笔油水。
那么,为何到了宋朝之后,商税就剧增呢?
道理很简单,宋朝的时候,商业发展太过繁荣,《清明上河图》就是商业发展中的一段缩影。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大唐盛世,很多人以为唐朝很富有,然而,跟宋朝相比,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唐朝之所以称为盛世,是因为唐朝将士的军事实力强悍,还有民族融合性。就唐朝创造的经济,占据世界的四分之一,没错,是当时整个世界的四分之一。然而,宋朝当时的经济是多少?数据相当惊人,占据了十分之九,即使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的英国,都没能达到这个地步。由此可见,宋朝的商业是何等发达。因此,朝廷想不注意到商税都不可能了。这也是宋朝跟西夏、辽国、大金等国开战,无论胜败,宋朝廷都会赔款,人家姓“送”,有钱就是这么任性,你能说什么!
且说袁常提出商税的问题之后,在场官员们的小心肝都“突突突”的跳起来,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在场的官员大部分都是世家大族出身,算是家族的嫡系子弟。因此,他们都明白,家族之中在渤海郡都有自己的产业。朝廷觉得收商人的税是贬低自身身份的行为,然而,对于世家大族而言,经商可是很赚钱的事。别看大部分的世家大族都是读的孔孟之道,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