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大土匪-第6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为蜀国的附属国,在吴顺领军离去后,柳生金二的心思发生了变化,中原太强大,不过这并不妨碍倭国成为蜀国的最强附属国。

    以前的担忧,随着武陵军返航,已经烟消云散!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告诉柳生金二,蜀国会灭了狗奴国,那么柳生金二一定会破口大骂!

    因为在灭了邪马台的时候,武陵军完全有能力顺便灭了狗奴国,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反而是吴顺把邪马台的地盘也交给了他,还准许倭奴国改国号为倭!

    “立即找一个吉日,狗奴国要改国号!”柳生金二道。

    “是,大王!”群臣应道。

    称倭国,说明他们一统了倭国四岛,是被中原帝王所承认的这片区域主人。

    一个月后,在山口野狼等臣子的筹备下,柳生金二改倭奴国号为倭,自称倭王,世代尊中原王朝为宗主国。

    倭国改号,还在海上的吴顺并不清楚,不过一个月的时间过去,蛟龙舰队已经到达黄河入海口!

    黄河两岸,人声鼎沸,人们为了迎接得胜凯旋的蜀王,提前好几天到了这里翘首以盼!

    蛟龙舰队出征,人们或许不知道,但是吴顺带着白虎军团,朱雀军团亲征,举国皆知!

    现在蜀王凯旋而归,人们自发前往迎接!

    为了保证安全,徐庶派出大军到黄河沿岸警戒,防止人们太过靠近河边,发生危险。

    虽然有军队在,但是人们的热情丝毫未减,为了迎接蜀王,虽然黄河两岸已经是人挤人,但是却鲜有人发出声音。

    今天是蜀王归来的日子,四位军师已经在河岸上等候,徐庶武陵军将士肃立,目光坚毅地盯着海口,等待着他们的王!

    黄河南岸,青龙军团五万骑兵全员到齐,他们安静地端坐在马背之上,目视远方!

    黄河北岸,西凉铁骑五万人马同样端坐战马之上,激荡不已的将士正在安抚躁动的战马!

    和风轻抚,令人神清气爽!

    “来了!”

    有人眼尖,看到了入海口的巨大战舰冒出了桅杆!

    “回来了!”

    又有许多人看到了,他们喊着,跳着,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情。

    当二十艘战舰横列在入海口,排成阵型驶入黄河是,阳光刺破浓雾,照射下来!

    金色眼光洒在战舰之上,光彩夺目,威武雄壮,恍若仙神之军!在河岸上等候的人们见此神迹,自觉跪成一片!

    “蜀王万岁!贺武陵军凯旋归来!”

    徐庶大喝一声,黄河两岸人们扯开嗓子,用尽全身力气争相喊了起来,有些人喊着喊着,嗓子哑了,眼睛也模糊了

    “蜀王万岁!贺武陵军凯旋归来!”

    此音一遍又一遍的响起,从入海口一直往内没有停歇过!

    “青龙军团恭迎大王得胜而归!全体将士上马,追随大王返回成都!”

    魏延大喝一声,翻身上马,跟着舰队行进的方向而去。

    北岸,马超与魏延几乎是同样的动作,两支骑兵在岸上奔跑,吴顺领着蛟龙舰队在黄河之中逆流而上!

    骑兵行动后,两岸的步卒也跟着行动起来!围观的人们看到了无敌的武陵军在行进,他们此时的心情已经不能用激动来形容!

    一直走水路是无法回到成都的,有些河道,蛟龙舰队的战舰无法通过,所以吴顺便在徐庶他们的安排下,上了岸!改由陆路回益州!

    如果说黄河岸上的迎接是声势浩大,人员众多,那么益州百姓的迎就是接精致而又用心!

    吴顺所过之处,无不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成都,这座蜀国人口最多范围最大最特殊的城池,在得知吴顺即将归来时,已经陷入欢乐的海洋之中。

    人们将城内妆点得比过节还要喜庆,到处都有彩带飘飞,灯笼高挂!

    蜀国众臣已经在成都城外的空地上准备好了迎接仪式,益州学院的学生们分成几个方阵,怀着激荡的心情等待着蜀王的检阅。

    “恭迎大王凯旋而归!”

    “恭迎大王凯旋而归!”

    吴顺出现的那一刻,人们忘情地呼喊着,肆意地发泄着内心的喜庆!

    人们疯狂呐喊,不仅是因为蜀王凯旋,不仅是因为蜀王灭了一个邪马台,更是因为蜀王即将称帝!即将成为天下共主,万民即将安享太平!

    吴顺端坐在车架之上,承受着人们的炽热的目光,感受着人们发自内心的欣喜,他的心情也开朗起来。

    想着与民众互动,与民同乐,谁知吴顺一招手,立即引起一阵山呼海啸!吓得他赶紧缩回手,老老实实坐在那里。

    吴顺是让人们太疯狂,喊出问题来,他已经看到好饿哟因为控制不住自己,把自己喊晕过去的百姓

    回到王府,吴顺刚坐上王座,底下的文臣武将齐刷刷跪了一地!

    “众卿何意?”吴顺不解道。迎接也迎接了,莫非这群大臣将军们觉得不过瘾还要再来一次?

    “请王上登基称帝!”

    身为第一军师,诸葛亮首先抬头道。

    “请王上登基称帝!”

    众臣又重复了一遍!

    吴顺抬手虚按,示意忠臣止住:“本王何德何能,众卿怎敢妄言称帝?此事容后再议!”

    吴顺的意思并不是自己没有称帝的资格,而是现在刚打完仗,这事不用急。

    再说了,称帝可不是一句话就能成的,还有许多流程要走,想到这些吴顺头就痛得很。

    “王上,臣有话说!”

    忠臣靠后的地方,有一人抬头说道,吴顺寻声看去,原来是刘协。这个汉朝的皇帝,会说些什么呢?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国号,定都() 
“诸位大人,诸位将军,吾乃刘协!”

    刘协此言一出,大殿内落针可闻!谁也不知道,这位洛阳太守,真实身份是刘协!

    刘协是谁?是东汉的国君!很多人都以为他死了,但是现在他活生生的站在这里,还是蜀国的洛阳太守!这就另很多人费解,一些将军不知道刘协会说什么,右手纷纷按在剑柄之上,只要刘协乱说一句话,他们会立刻将这个人砍成十八段!

    不仅是将军们谨慎,一些不明真相的文臣也一脸敌意的盯着刘协,生怕他乱说一气。

    刘协不管这些人的反应如何,自顾自地说道:“汉家江山破碎,百姓流离失所,久经战乱之苦,这是刘家的过错,幸得蜀王力挽狂澜,归九州于一统,纳山河为一体,出兵灭蛮夷,使我中原威严远播域外!此等丰功伟绩,若不登基称帝,实乃天下之憾事!请蜀王称帝!”

    刘协说完,再次伏倒!

    “请王上称帝!”

    见刘协说得漂亮,忠臣跟着他又求了一次!

    “称帝之事,可不是儿戏,需要准备诸多事物,还需从长计议!”吴顺说道。

    称帝是一定慢称帝的,不过大势已成的吴顺,并不着急就是。

    不过他不着急,他麾下的臣子们可等不及。要知道很多人的功劳很大,如果吴顺还是一个王,那是不够资格封赏的,必须要称帝才行。

    “王上只需答应,其余事物自有臣等去操心!”

    许久没出现在大殿上的贾诩也出来劝说了。

    “王上,登基称帝乃是万民所望,不可懈怠啊!”

    益州学院的总院长,蔡邕出列说道。

    他可是吴顺的老丈人,以前是汉室的铁粉,也只忠于汉室,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吴顺取得的成就他也看在眼力,时至今日,他也希望吴顺能够早点称帝,造福万民。

    “蔡老大人都说话了,王上便不要推辞了!”

    诸葛亮又道。

    其实今日的局面,忠臣们早就商议过了,在吴顺凯旋归来的当天,就要答应称帝之事。这是武陵军战斗结束之后的第一件大事!

    吴顺看大臣们一副你不答应我们就不起来的“狠劲儿”不得不妥协,而且他本就不喜欢拖沓,便说道:“既然众卿一致要求,那么就商议一下国号,年号,定都之事如何?”

    “王上哦不,陛下英明!”

    诸葛亮一高兴差点变口吃!

    吴顺这么说,便是答应了,忠臣喜笑颜开,你一言我一语的要讨论着。大殿上顿时乱哄哄,像菜市场一样。

    “诸位大人,请安静!”

    诸葛亮出列,大声喊道。他这么一喊,其他人就停了下来,大殿内又恢复了安静。

    “陛下称帝,国号盖如何决定?”诸葛亮抛出了他的问题。

    “沿用汉如何?”不等其他大臣回答,吴顺自己先回答了。

    “不妥,汉乃前朝,陛下吴姓,汉朝乃刘姓!不妥不妥!”诸葛亮直接拒绝!

    开玩笑吴顺沿用汉作为国号,一点根据都没有,而且人家汉朝的先祖是刘邦,姓刘!诸葛亮想不通吴顺怎么想的,这是个改朝换代的严肃时刻,怎么能沿用呢。

    “那用华夏做国号如何?”

    “不妥!”

    “中华如何?”

    “也不妥!”

    “叫中国如何?”

    “不妥”

    吴顺无语了,他的提议全部不通过!本来他还在想,如果用华夏作为国号,那么他们就是华夏帝国,这个名字多么霸气!可惜诸葛亮直接给卡掉了。

    没有了想法,吴顺干脆不参与国号的制定了,扶着额头,甩手给下面的群臣去头疼。

    底下的大臣们商量了半天,最后还是由诸葛亮出列汇报结果:

    “陛下,臣等以为,国号当用蜀!”

    “大蜀帝国?”

    “大叔帝国?”

    “大鼠帝国?”

    吴顺怎么都觉得变扭,怎么都还是华夏帝国好听!

    不过这是群臣通过的,他也不好反驳,大蜀就大蜀吧!

    “国号有了,年号呢?”吴顺问道。

    登基称帝,理所当然要有年号才行!

    “不如就用华夏做为年号吧,从华夏元年始,后世帝王不得更改年号,就让这年号决定,蜀国国运吧。”

    吴顺说道。

    “就用华夏作为年号!”诸葛亮等人听吴顺这么说,直接就说好了。

    年号本来就是帝王决定的。

    “陛下,国号年号都已确定,蜀国的都城所在应当确定下来!臣建议长安作为国都!”诸葛亮道。

    说到国都选址,这里就有很多不同意见了,诸葛亮觉得长安好,那里是西汉故地所在,有气运!

    可是也有人觉得洛阳好,因为长安终究破败了,洛阳经过这么些年的恢复,模样已经大变,只需要稍加修葺即可。

    当然也有人觉得成都就不错,蜀国是在这里壮大起来的,说明蜀国的气运所在就在这里,不需要考虑其他地方。

    只是这三处地点,吴顺都不怎么满意!

    这时候,吴顺突然想起一句话,说的是明朝的气节:明朝君王从来都是不和亲,不割地,不上供,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每当想起这句话,都会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明之一朝的气节所在!要知道,明崇祯皇帝走投无路的时候,并没有逃走,而是选择死在国都!

    既然要天子守国门,那么吴顺也希望把国都设到后世的京都一带。

    “国都地点,本王有个建议,众卿可以商议。”吴顺说道。

    “敢问陛下,是何地?”有大臣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