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将是齐声应诺,声势响彻整个中军营。
方原交代了军政任务,却坐在主帅上一动不动。
景杰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便召集诸将回营去休息,中军营的大堂里只剩下方原、坤兴公主二人。
公主见景杰诸将都离去了,少女的心思是非常敏感,面对方原炽热的目光,她哪里会不知方原的花花心思。
她脸儿一红,忙起身跟在了景杰他们身后,到了中军营门口,才回头对方原说,“驸马,我和三哥一起去见三嫂呢!”
方原见她又在故意逃避,是既好气又好笑,也就由得她去了。
第312章 禽兽窝()
在这个明末乱世,左良玉的军队军纪败坏是天下闻名,每攻下一座城池,必然劫掠的,就是银子、女人。在大街上公然纵兵**女子,也成了左军的常态。
左军号称八十万,正规军士也就三、四十万,中间的差额就是随军家眷,还有数万年轻女子充作军妓。
这些军妓基本来源就是左军抢掠来的年轻女子,养在军中供从上到下的总兵官、军官、军士淫辱发泄的工具。
方原是打心眼里不愿与左良玉这种声名狼藉的军阀打交道,传了出去,对方原的名声是难以抹去的污点。
这次唆使左良玉出兵南直隶只能采用非正式谈判的方式,以免落人口实。方原派出的使者非军非政,而是经营着江南妓院的徐华前去江西,借口则是做丝绸交换女人的买卖。
马士英一到南京城就针对方原做出了敌视的战略部署,时刻关注着南直隶动向的左良玉早已得到了情报。
徐华身份太过特殊,既是大商人,更是方原的亲信,他在这个敏感时刻突如其来的到了江西,虽打着丝绸换女人的买卖,但左良玉已感受到方原释放的明确信号,绝不是谈丝绸买卖这么简单。
左良玉因有疾在身,急需静养,就安排了儿子左梦庚代替他出面,接见了徐华。
左梦庚是左良玉的接班人,刚被朝廷封作平贼将军,在府里摆出了豪华阵容接待徐华,左军大将除了驻守庐州、安庆二府的左良玉,其他的总兵官吴学礼、李国英、马进忠等全都齐聚一堂。
徐华进了军营,入目的是连同左梦庚在内,每一个总兵官搂着两、三个上身几近赤裸的女人,全无半点军营的体统。
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如同进了禽兽窝,左梦庚直接令人推了两个上身**的女人给了徐华,哈哈大笑说,“来,来,这就是我们左军的待客之礼,笑纳,笑纳!”
徐华虽是开青楼的大老板,但也是来自书香之气的江南,还知道什么是廉耻,猛地一惊,忙推开两个女子,强压下惊骇,嘿嘿一笑说,“左将军,我是来做生意的,何必搞出这么大阵仗?!”
所谓穿鞋的怕光脚的,光脚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脸的,不要脸的怕不要命的。
左梦庚故意摆出这种架势,就是要令徐华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了,然后回去告诉方原,左军就是一群一无所有,也没有任何仁义廉耻的流寇、土匪,眼中只认战刀、银子、女人,其他道理没什么可讲。
他冲最末席的景德镇大瓷商韩进使了个眼色,韩进肃容说道,“我是景德镇大瓷商韩进,丝绸买卖暂且不提,方总督买卖的新款瓷器,据验也是景德镇的工艺,但景德镇官窑、私窑都未出过这些批次的瓷器。敢问,方总督是从哪里偷到的这门技艺?”
徐华没想到左家开门见山就是问罪仿造景德镇瓷器的事,他是习惯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应酬,赔着笑脸说,“这,我只卖丝绸,不卖瓷器,这笔买卖不归我管。”
韩进怒说道,“方总督向海外大肆倾销假冒的景德镇瓷器,令我们真正的瓷器滞销,每年损失至少二百万两银子,这笔账该怎么算?”
徐华这才听明白了,左家是在找借口讹诈银子来了,他连消带打的说,“若左将军、韩老板有什么疑问,可以派人与我一同去苏州城,拜见方总督。其实,只要其他买卖做成了,区区瓷器的银子又算得了什么?”
他左顾而言他,就是在暗示左梦庚,讹诈银子的事儿先放一边,可以谈军政大事了。只要军政大事谈妥了,其他的什么都好谈。若军政大事谈不妥,其他的谈了也白谈。
左梦庚点了点头说,“方总督的想法是?”
徐华根本不会落人口实,开始打起了太极,“方总督与此事全无关系,我就是来做生意的,做生意就是双赢,各取所需而已。”
左梦庚知道方原这种爱惜羽毛的,十分忌讳与左军牵扯上任何关系,直言说道,“我也不拐弯抹角,凤阳府、和州、滁州归我们,你们不能干涉;至于你们在江南做什么,我们也不干涉。但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你们必须答应瓷器换军粮的买卖。”
左军在江西也没有长期的规划,基本是全劫掠的状态。因左军的军纪败坏,无论农户、佃户都大量的逃亡,听闻左军到来,男人、女人全都往山上逃,所以左军无论军粮还是军饷都十分吃紧。
左梦庚提出瓷器换军粮的买卖,其实就是要方原的军粮支援。
徐华这次来只是进行初步试探,也没权力承诺这笔买卖,一切还是只能由景德镇大瓷商韩进一起去江南和方原详谈。
徐华、韩进二人一同借着瓷器买卖的名义回了苏州城,韩进被安排在馆驿住下,徐华则偷偷的将左梦庚开出的瓷器换军粮的条件带给了方原,并将左军军营里肆意奸**人的所见所闻也一并告知。
左梦庚愿意用瓷器换军粮,方原也爽快的同意了。那些明版的景德镇瓷器,可以原价内销卖给江南的百姓,也算是变向的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当然,和左军交易的粮食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军粮的交易量太大,左军这种半流寇半土匪似的军队,军粮一旦充足,那就能大规模的暴兵。虽然兵员素质不能保证,但数量规模一旦上去,也有不小的威胁。
军粮交易量也不能太少,左军就是官兵、流寇的组合,基本就是乌合之众,无论军士质量,还是装备都不如黄得功,刘良佐这些正规明军。一旦战事陷入胶着状态,三、四十万人的开销可不是个小数目,若左军先没军粮崩盘,那方原的计划就落空了。
在经过仔细算计后,方原将与左军交易的军粮限定在二十万石。这批粮食,可以供三十万左军大约两、三个月的用度,能支撑到这场战争结束。
二十万石军粮,就是三十万两银子,景德镇成品的瓷器只价值不到二十万两。方原又提出了以人丁抵扣银子的建议,而且只要三十岁以下的女子。以每个女子三两银子折价,十二万两银子,左良玉就需要交出四万个女人。
韩进是代表左良玉来谈判的,这些年轻女人只要在庐州、安庆二府随时随地可以抢来,要多少有多少,方原愿意花军粮来换,韩进哪里会拒绝?直接就替左良玉答应了用女人换军粮的交易。
方原如今还不能和左良玉翻脸,此举就是稍尽绵薄之力的拯救那些在左军军营里被充作军妓的可怜女人们,他不是救世主,管不完天下不平之事,能救一个是一个吧!
第313章 左良玉出兵()
方原和左良玉交易的二十万石军粮,是绍兴府官田新产的杂交水稻稻米。
一个月前,绍兴府官田的稻米刚刚收进官仓,今年还算风调雨顺,收成颇丰。秋收的稻米每亩扣去上缴的田赋半石,佃户所得两石,入应急储备官仓的有两石有余。九十万亩官田就有两百万石稻米之多,新建的十个大官仓已堆积如山。
金华府、严州府赈灾花去了五十万石;
和岛津家交易了二十万石,换了大量的白银、铁矿、倭刀,还有倭国的三千年轻女人;
方原又拿出五十万石来平抑了南直隶、浙江上涨的粮价,将粮价从2两银子石打到了1。5两银子石,算是再给百姓送了个不大也不算小的礼包;
最后在各个州府设立了福利收容所,但凡在江南诸府暂时无家可归的流民,可以提供五日的粥食;满足加入玄甲军的条件,或是愿意到官田当佃户的,可以供养半个月的粥食。这一项花销,又支拨了十万石出去。
就这么东支出一点,西支出一点,还有六、七十万石在官仓里,根本没地儿使用,和左良玉的这笔交易,也算是清一清粮食库存。
方原、左军达成了交易的默契,却不会亲自参与这次交易。这种不得不做的脏事,他是不会过手的,只能交给大官商徐华来操作。
徐华以名下一个大米行的名义,赊账从官仓采购了二十万石粮食运到京口码头。然后左军派一百艘运输船,先是一船一船的运送瓷器、女人到镇江京口码头。清点数目后,再从镇江码头运走了一船一船的军粮。
在最后一批五万石军粮运到了江西九江后,粮草充足的左军便雷厉风行的发动了第二次对南直隶凤阳府、和州、滁州的猛攻。
这次军事行动,因得到方原的默许,还有军粮支持。左军再无任何后顾之忧,出动了至少二十万大军,连同之前留守安庆、庐州二府的十万大军。
整个战役,左军派出的军队已有三十万之多,可说是倾巢而出。
总兵官李国英率领十万大军,与安庆、庐州二府的大将金声桓分两路进军,进攻凤阳府;左梦庚亲自率领十万大军,与吴学礼、马进忠两个总兵分兵进击,一路攻打滁州、一路攻打和州。
南直隶境内再燃战火,而且这一次左军的攻势比上一次更为猛烈,一副不拿下江北的凤阳府、和州、滁州誓不罢休的架势。
驻守凤阳府的黄得功立刻向南京城的马士英发去紧急求援军报;而驻守和州、滁州的刘良佐吓得立刻放弃了二州,将兵力全撤回了长江以南的采石矶,想凭着长江天险与左军对峙。
马士英最初的算盘是趁着左良玉病重,左军新退需要休养生息的关头,先排挤走方原伸入南京城的势力,然后再应付左军的东侵,独吞了南京城。
哪知道局势的发展是大大出乎他的预料,左梦庚直接替父出征,而且出兵的规模更是空前的强大,令他措手不及。
更有坊间传闻,这次是左良玉、方原联合出兵南直隶,双方协议瓜分了南直隶。左良玉攻打江北的凤阳府、和州、滁州;方原攻打南京城,徽州、池州,将南直隶江南诸府尽数收入囊中。
而马士英这方,南京城三万明军,凤阳府黄得功三万明军,采石矶刘良佐四万明军,加一起也就十一万明军,单挑左良玉也颇为吃力,何况还要应付近在咫尺,太湖基地的六万玄甲军。
马士英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能想到唯一的对策,就是对左良玉、方原分化而击之。
左军是没有任何廉耻,暴掠成性的匪兵,和左军是没道理可讲的,只能以强兵拒之,南京城的明军必须前去支援江北战场。马士英还向之前就有过结盟,淮安府的藩王朱以海发去了求援书信,请求朱以海再次发兵支援凤阳府。
而方原毕竟是朝廷的驸马,更顾忌名声、羽毛,对方原只能对症下药的排兵布阵。
马士英想到了一个三管齐下的法子,应对方原可能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