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七章 士兵守则() 
后来张弛才知道,这个训练基地并非一次只能训练三千余人,而是足够一次训练一万人。

    按照史迪威的想法是,他是要把中国远征军给扩充至三倍也就是一支总人数为十二万人的部队。

    以这个比例,那就是平均每一个老兵要带两个新兵,于是工兵团三千余人就应该扩充至九千余人,也就是一个师。

    美国人对战地的后勤保障工作也让张弛和战士们大开眼界,因为陆陆续续由印度运到训练基地的,就是一车车身穿白大褂的美国医生和随军护士,这其中尤属那一个金发碧眼的随军护士,她们不停的向两侧看得口水直流的中国军人绽开了笑容挥着手,有些甚至还十分大胆的抛来一个个飞吻,只让战士们一阵阵的起哄和欢呼。

    这些随军护士的到来至少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战士们害怕打针的习惯霎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些战士甚至有事没事还会装出点小毛病去让护士给检查一下。

    部队的伙食也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步兵有充足的面包、牛肉罐头,各种脱水蔬菜,有时甚至还有牛奶。平均每天分配给每个班12名战士的食物,单是牛肉和蔬菜罐头就有五、六个,每个有五斤重。分下来的大米无论怎么吃也吃不完。

    穷怕了的战士们一开始还将这些罐头省下来东藏西藏的……这也不是说战士们小气,而是这些玩意要在国内想要吃上一顿那基本上是奢望,但现在却能餐餐都吃。

    不过战士们很快就发现这完全没必要,因为每天都发这么多,要省着藏起来的话,只怕不到半年就会把宿舍给堆满了。

    有意思的是,后来蒋介石夫妇有一天来孙布拉蚌视察时看到自己的士兵这么好的伙食有些不敢相信,以为是史迪威和英国人联手做的表面文章来蒙他们的,于是亲自深入伙房检查,还派随从人员到士兵中间调查问卷,最后他是不得不相信。然后说了一句让陪同他的史迪威等美英将军百思不得其解的话:“应当让中国士兵适应艰苦的生活,不能吃得太好,中国军人和外国军人不同,要是让他们吃得太好,以后就不能打仗了!”

    这话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个人生活在艰苦的环境里,反正都是过着苦日子的烂命一条,没什么好留恋的,拼就拼了吧!但如果在基地里过的是这样有如天堂般的生活,那么走上战场时就有可能会思前想后的不希望太早送命。

    但蒋介石没有考虑到的一点:这些战士,在训练基地里的每一名中国士兵,他们都是背井离乡在异国征战。

    有句话叫“金窝银窝也不如自己的狗窝”,所以远征军战士的心里都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打回自己的祖国打回家去!

    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就不存在蒋介石所说的那种“吃得太好,以后就不能打仗了!”的情况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

    接着战士们就拿到了一份《士兵守则》。

    张弛随手翻开这《士兵守则》一看,开篇的一条便是:你不是超人,不要无谓的冒险。

    接下来还有诸如:“如果一个蠢方法在作战中有效,那它就是一个最聪明的方法。”、“不要太显眼,因为那会引来对方的火力攻击”等等。

    这在张弛眼里看起来很平常,因为他在现代时就见惯了这种轻松幽默的美式调侃,但战士却觉得十分新鲜。

    流氓就笑道:“这美国佬咋把打仗的话说得跟开玩笑似的?”

    “瞧瞧!”同乡人一边翻着那《士兵守则》一边念了一条:“在火线上尽量使自己显得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因为敌人可能弹药不够,他会先挑选最重要的人瞄准……这教的咋都是怎么保命的?”

    “这是《士兵守则》吗?”就连有文化的特困生都表示质疑:“如果按这上头说的做,在战场还不几下就让鬼子给打下来了?”

    “唉!要不你说英国佬在战场上怎么会是那个孬样?!”魔头一边吐着口水擦着鞋子的脏处一边说着。

    “这美国佬跟英国佬不一样吧!”小牛问。

    “我看差不多!”特困生回答:“他们说一样的话,虽然是不同国家的人,但模样啥的都一样,《士兵守则》只怕也一样!”

    “哦!”战士们想想觉得也是,于是一个恍然大悟的点着头。

    张弛不插嘴,因为他知道就算自己解释也是说不清道不明。

    这跟东西方文化有关系,也与实际情况有关系。

    欧美文化更重视保存士兵的生命,他们认为在无力改变战局的情况下投降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回去还会被当作英雄,而东方人讲究的却是死战到底,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绝不能投降。

    在实际情况方面,那就是欧美等工业强国的武器装备可以说是多得数不胜数,但能够走上战场参战的人却不多,这个客观条件也决定了欧美等国不重视装备而更重视士兵的生命。就像史迪威说的一样,如果把枪丢了,那么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再造出一支来,但是如果士兵牺牲了,成长期却需要几十年。

    而中国却恰恰相反……于是中国士兵就更加强调“武器是士兵的第一生命”、“人在枪在”等等。

    在中国的军队里,如果军人丢掉了武器活着回来的话,长官就会严厉的训斥:“武器都丢了,你的脑袋为什么还长在你脖子上?”

    由此张弛也认识到了一点:美国人最终也无法控制中国远征军,或者说无法将其转化为殖民地军队,很可能也与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及军事理论有关系。

    比如说现在,战士们根本就不相信美国佬那所谓的《士兵守则》,不仅不相信甚至还对其不屑一顾,认为那是贪生怕死的写照,是英国军队在缅甸战场上的表现的一个明证。他们之所以还愿意呆在这里等着接受美国佬的训练,只是因为在这里吃好、喝好、住好……他们没理由要离开而已。(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 步枪() 
第三天是正式开始训练的日子,这一天当然少不了史迪威,他把密支那防线交给了罗卓英之后就迫不及待的驾车赶到了孙布拉蚌。

    当然,史迪威把密支那的防务工作交给罗卓英只是个幌子,他在离开密支那时就交代罗卓英万一有什么情况都得向他报告,甚至这还可以说这是个圈套,一个想找个借口把罗卓英赶回国去的圈套……这个圈套很简单,十几天后史迪威就发现罗卓英在分配军饷时存在吃空饷的情况,于是向蒋介石打了个报告就把他给调回国去了。

    史迪威早就料到罗卓英会这么干了,这基本是国军部队里的惯例,甚至罗卓英还有可能是无辜的,原因是他手下的军官在吃空饷,罗卓英只是没有清点清楚而已。

    对史迪威可以说是言听计从的罗卓英只怕是做梦都没想到史迪威会来这么一招,于是有苦说不出,最后只能灰溜溜的搭乘飞机回国了。

    接着蒋介石从国内调来了郑洞国担任远征军司令,但他的职权实际上已经被史迪威给架空了,做为一个司令的郑洞国,想要调动一个排的兵都难,平时做的事就是宪兵性质的维护部队纪律。

    至于部队里其它中高级军官,史迪威倒不那么急着对付,因为密支那防线暂时还需要这些军官来驻防,但是等这些部队从前线撤下来到训练基地训练的时候……就像工兵团一样,在脱下军装那一刻就被解职并安插上美国教官同时也是军事顾问进行控制。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此时的史迪威脸上显现出了十足的自豪,他炯炯有神的眼神也流露出自信,站在临时搭起的木板讲台上,举起手对台下的上万名官兵行了个美式军礼,大声说道:“中国军官和士兵们,我奉蒋委员长的命令但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你们必须绝对服从我的指挥。正如你们这几天感受到的,我们美国有的是物资,我们有充足的食物、子弹和炮弹,甚至还有飞机大炮,这些都比日本人先进得多。从今以后,你们可以放心地打仗,武器装备消耗了,仓库里有的是……我们强大的美国就像是阿里巴巴的宝洞,只要你们闭上眼睛喊一声‘芝麻开门’,枪支弹药就会从天而降!”

    这一点是真的,战士们在今后的训练和战斗中就感受到了中美之间的差距……

    在中国国内的新兵训练,那是只用嘴巴讲,顶多发几发子弹让你打打靶,许多新兵是一枪没放就走上战场了……这也是没办法,弹药紧缺,前线都没有弹药何况还是后方。

    而对于美国,或者说在这孙布拉蚌的训练基地里……那是规定每天必须打完几箱的弹药才成,否则就会被认为训练不刻苦、不合格。

    “中国士兵们!”史迪威高昂着头继续说道:“在之前的战斗中我看到了……看到了你们的勇气、你们的精神。在你们简单和诚实的脑袋里,或许从未想过自己能完成一项震惊世界的战绩。但是作为一名美国将军,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的勇气和精神,再加上美国的军事理论及装备,将毫无疑问的能够完成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孩子们……我要带你们一路打到东京去!”

    “好!”台下发出了一遍又一遍的欢呼。

    应该说史迪威的演讲很有煽动性,尤其是最后一句豪气冲天的“打到东京去”……这对战士们来说几乎是无法想像的,此时对他们而言能够打败日本鬼子把他们从中国的领土里赶出去似乎就已经是遥不可及了,如今却要打到鬼子的老窝东京去,这种自信霎时就感染了战士们并诚心的为这个美国将军欢呼。

    接着就是授枪仪式。

    授枪仪式是以连为单位进行的,队伍前堆着一箱箱的枪,翻译拿着名单逐个喊名字,叫到名字的就上前从教官手里接过步枪。

    原本张弛还以为美军用于装备远征军的步枪是春田……美国给中国的步枪就是春田,不过应该说国内用春田也是合理的,这一来是美国换装后淘汰下大批的春田步枪,二来则是国内物质紧缺,如果使用半自动步枪弹药经不起消耗。

    到这会儿发枪时,张弛就不由擦了擦眼睛难以置信……战士们领来的步枪竟然是M1伽兰德。

    要知道这玩意可是半自动步枪,八发子弹压进去不用拉栓,每扣一下扳机就打出一发子弹,所以它的射速甚至都比恩菲尔德都要快也方便得多。

    然而,有些战士在领到枪时就开始小声抱怨了:

    “这啥枪啊?这么沉……”

    “弹药跟英国佬的枪能通用吗?”

    “这枪好用吗?”

    ……

    也难怪战士们会对这步枪信心不足,他们没见过这种步枪对它一无所知,那就意味着又需要时间去适应,而且它的重量也会比一般的步枪重上八两左右,这重量对于身高体壮的美国大兵来说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对于个子相对矮小而且长期营养不良的中国士兵来说就显得很难适应了。

    但张弛却完全不担心这一点,因为他相信战士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枪要比他们想像的还要好得多,而且也完全值得他们花一点时间去适应它的重量。

    “张弛!”

    在报到张弛的名字时,张弛就大步走了上去。

    原本张弛以为教官交给他的应该也是与其它战士一样的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