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究其原因,则是因为佐阿夫兵团人手一把弯刀而且刀术了得……夜战嘛,往往一碰到敌人就是面对面,而且还很难分清是敌是友,刺刀也只能用于刺杀且很容易就因为距离太近而失去作用。
但如果手里拿着弯刀就不一样,首先它可以作为识别敌我的特征之一,看不到脸也看不清用的是什么枪,但如果对方用的是弯刀……那不用想,是自己人没错了。其次这玩意比起刺刀来更适合近战,砍劈刺杀都可以,于是往往在黑夜里杀得来袭的德军是不要不要的。
这直接导致德军甚至都不敢轻易对佐阿夫兵团驻守的高地发起夜袭,为此德军还将佐阿夫兵团称之为“弯刀队”。
安排好这些,剩下就没张弛什么事了……敌我双方陷入僵持之后,最空闲的其实就是指挥官,因为每天几乎都在重复着那些动作,攻下哪个高地或者夺取哪个制高点。
这时张弛就给冲绳发了个电报询问遥控“飞机飞弹”的进度。
得到的答复让张弛倍感兴奋:“我们已经生产出一批可遥控‘飞机飞弹’并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效果让我们十分满意。接下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实战测试!”
“没有问题!”张弛回答:“现在的意大利就是最好的试验场,把他们带来吧!”
第八百八十三章 飞机飞弹()
原本张弛还希望这“飞机飞弹”能快点到达意大利并投入测试,但很快就发现这并不容易做到。
原因是这“飞机飞弹”是个长八米多、宽六米的大家伙……还真名副其实的就是个小飞机。
张弛之前就了解过,德国的“飞机飞弹”也就只有七米多长五米多宽。对此张弛也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德国人那种“飞机飞弹”是不可控的,装置会相对比较简单,而一旦要求对其可控而且可以进行无线数据传输,那就需要在“飞机飞弹”上加装电子设备,而这时代的电子设备其本身的体积就不小……就连美军的无线步话机都还是像“大哥大”那样可以砸死人的份量,于是整个体积很快就上去了。
这样一来,刘振国等人就只能选择海运。
因为如果选择空运的话就必须借助美国,而张弛又不希望美国方面知道这个计划。
结果足足等了一个多月这玩意才辗转运到意大利。
好在盟军与德军之间的战斗已经陷入了僵持……确切的说,盟军在战场上还是占据上风,这主要是因为的盟军兵多将广,两个集团军可以轮流上阵,这样就让士兵有休息时间并且可以保证士气。
德军士兵就没那么好运了,他们在前线的兵力总共才只有六个师,而防线因为却越拉越长最后都延伸到一百多公里几乎横跨整个意大利,这样一来这六个师的德军甚至都略显不足,就更不用说替换了。
于是很自然的,作战时间一长,德军就有些撑不下去了,崩溃自杀的,疯狂冲上战场的都在增加……其实德军已经很不容易了,在那种战场高压下还能撑那么久而且还一直在坚持,这如果是换上英军、美军,只怕早就崩溃投降了。
希特勒也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于是就对驻意德军进行了一些调整。
这调整简单的说,就是把隆美尔的B集团军全都交给凯塞林指挥,凯塞林就把自己的A集团军和B集团军合并成C集团军。
但这只是换汤不换药,凯塞林手里还是无兵可用,因为凯塞林可指挥的部队表面上看起来是多了8个师,也就是原本由隆美尔指挥的B集团军,但这些部队是在阿尔卑斯山上驻防的,总不能把阿尔卑斯山防线给丢了吧……如果这样做的话,盟军或空降或登陆直取阿尔卑斯山怎么办?到时所有的德军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盟军在防线上占据优势,只不过推进速度很慢,而且每前进一寸都在付出代价,用艾森豪威尔的话说,就是“我们就像是只沿着长筒靴往上爬的蜗牛,不仅缓慢,而且一路留下痕迹!”
(注:意大利的地形神似一支长筒靴,所以也被称为靴子国)
其实,盟军之所以能不断的朝前推进,相当一部份还是佐阿夫兵团的功劳……佐阿夫兵团不惧夜战,而白天又有强大的火力可以压制敌人,于是相比起其它部队驻守的高地来说,佐阿夫兵团就出现黑、白通知都具有优势的情况。
这使佐阿夫兵团总能突入敌人的防线然后依靠更强大的火力及充足的后勤向两翼扩大战果。
当然,这些都不是张弛所关心的事。
防线攻防如何、战局怎么样,似乎都与张弛没多大关系。
张弛关心的就是眼前摆在他面前的“飞机飞弹”。
在看到它时,张弛才真正明白为什么要选择耗时更久的海运而不是空运……它不只是弹体而已,另外还有发射架,像铁锅一样的信号发射器、接收器,一台老得掉牙的黑白电视及操作仪器,全部整起来单单是一枚“飞机飞弹”所附带的玩意连一辆大卡车都运不下。
后来张弛才知道,在这时代黑白电视可不是什么“老掉牙”的东西。
巴西勒和几个法国科学家也来了……他们倒不是跟随着“飞机飞弹”一起过来的,科学家的时间是很宝贵,跟随着“飞机飞弹”一起运输没什么意义,所以他们是在接到通知后才搭乘飞机赶到意大利的。
正如其它所有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一样,巴西勒直接就省去了与张弛打招呼这个步骤直接就带着刘振国等人开始调试起仪器来。
一边调试,巴西勒嘴里就一边自言自语的说道:“还好,它们并没有在运输途中出什么问题!”
“当然!”刘振国回答:“我们几乎是二十四小时轮流看着它,而且我们很幸运,途中没有遇到风暴!”
“更幸运的应该是没有碰到德国人的潜艇!”巴西勒说。
接着所有人都会心的笑了起来。
“哦,将军!”过了好一会儿,巴西勒才想起了张弛:“我想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让我来介绍下……我们称它为‘凯撒’!”
“‘凯撒’?”
“是的!”巴西勒回答:“它主要由三部份组成,当然,这是按你的思路研发的……分发射控制装置,飞弹,以及接收反馈装置!”
一边说巴西勒就一边指着身旁的那些仪器:“这是发射控制装置,我们通过它对飞弹下达指令,为此我们还专门请了两个飞行员,他们根据经验像驾驶战机一样操作飞弹并调整它的姿态。飞弹就不用说了,相比起德国人的飞弹,我们在其头部加装了一个摄像机和发射器,拍摄到的图像会传输到这台电视上……”
“为什么要有两个飞行员?”张弛打断了巴西勒的话。
“呃……”巴西勒回答:“将军,你知道的,这‘飞机飞弹’可以攻击远程目标,它的射程有两百多公里,它的时速大约是五百五十公里,也就是说飞行员要操作二十分钟左右,我们需要人替换……”
“你的意思是说……”张弛问:“这飞弹全程都由人操控?”
“是的!”巴西勒点了点头。
张弛闻言不由有些无语了,这些科学家有时候会钻牛角尖只考虑技术上的问题而不考虑其实用性以及一些小聪明。
第八百八十四章 飞机飞弹(二)()
“要不我们该怎么做呢?”巴西勒见张弛的表情不对,就问了声。
“在飞弹运行到目标区域之前,我们大多数都不需要人力控制的不是?”张弛解释道:“它只做一个件事,那就是保持航向稳定的飞向大慨的目标所在的区域,只有即将到达目标位置的时候,才需要人为控制使它更精确的飞向目标!”
“哦!”闻言巴西勒不由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说……将两种飞弹的特点相结合,前半段采用原先那种无人操控的方式飞行,之后再遥控操作?!对对,这样一来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了!”
这其实就有些像现代导弹的工作方式……现代导弹在飞往目标区域时采取的是惯性制导,惯性制导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就是安装在导弹内部的陀螺仪及加速器根据导弹飞行的姿态和速度计算出导弹运行了多少距离,从而得出是否即将到达目标区域,如果即将到达,就开启导弹自身的雷达搜索指定目标并将其摧毁。
张弛所说的这种方法,理论上差不多,只是精确度要比现代导弹差很多。
“那么现在……”巴西勒不由有些尴尬的看着那枚飞弹:“我们是不是要把它带回去重新……”
“当然不!”张弛打断巴西勒的话道:“这只是你们需要改进的其中一点!”
“是的,我记下了!”巴西勒不无敬佩的朝张弛点了点头。
巴西勒对张弛是心服口服,这种遥控飞弹的创意是直接来自张弛的就不说了,巴西勒原本以为这飞弹已经没什么毛病了,没想到一上来还没发射就让张弛找出了问题。
如果是德国人的那种飞弹的话,发射就很简单,只需要将其吊运在发射架上做好准备就点火发射就可以了……之后的事什么都不用管,因为它是不可控的,能不能命中目标全看运气。
但现在张弛所拥有的这款被巴西勒称为“凯撒”的飞弹却有些复杂,因为它必须保证各种通信设备都正常运行而且能有效控制飞弹……于是就出现一个互相矛盾的地方。
德国人对“飞机飞弹”的定义是廉价的可以大规模生产的一种武器,所以就选择了脉冲式喷气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特点是构造简单成本低廉,它其实就像一个小火炉,从吸气孔吸入空气与燃料混合,然后用火花塞点燃朝尾部喷出火焰。
简单的说就是周而复始的做着吸气、混合、点火这些动作,因为每秒钟可以完成43次,所以看起来就像是持续的喷出尾焰。
其缺点是过于粗糙而且维护困难,但这对于一次性使用而且同样结构也十分简单的“飞机飞弹”来说没有什么问题。
但对加装了电子设备的“凯撒”来说就有影响了,脉冲式喷气发动机产生的震动常常会造成这些脆弱的电子设备一些意想不到的故障,为此巴西勒还专门为这些电子设备制作了配套的减震装置。
这也是“凯撒”的体积会比原版“飞机飞弹”要大很多的原因之一。
“我们得为它定一个目标!”巴西勒说。
张弛没回答,只是取出地图找到一个位置,然后指给了巴西勒看。
“罗马火车站?”巴西勒脸上闪过一丝犹豫。
“是的,有什么问题吗?”张弛问。
“将军!”巴西勒说:“那里是不是有许多平民?”
“或许吧!”张弛回答:“不过我们攻击的是德国人的运输仓库……那里距离盟军的防线很远,而且有许多德军的防空火力,另外还有德国战机的拦截,盟军对其的几次轰炸都以失败告终!”
“将军!”巴西勒说:“我建议……这个目标最好不是那么明显,虽然我也希望这枚飞弹能摧毁更有价值的东西,但是……你知道,这只是测试,而我们这么做很可能会引起德国人乃至英国人、美国人的注意!”
应该说巴西勒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引起德国人的注意还不算什么,他们有飞弹,盟军也会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