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朝还是非常重视华夏礼仪制度,明洪武元年诏定冠礼,上至皇帝、皇太子、皇子、品官,下及庶人,都制订了冠礼的仪文,总的来看,明代冠礼比较盛行。尤其是读书人,都要经过冠礼才能宣告成年,并赐予表字。
陈教习应声和张籍出了南山居去换衣服,找讲郎见证去了。
约莫半个时辰后,张籍换了一身童子冠服,梳童子发式来到南山居。
此刻,房中有讲郎教习七八人,都是陈教习请来见证观礼的,当然观礼也不是白看的,他们还带着笔墨纸砚等物,当做贺礼。
众人寒暄几句落座后,张籍的加冠礼就正式开始了,冠礼中希伊先生以师徒之礼进行。
“吾有弟子名张籍者,年已长成,将以今日加冠于其首,谨以此礼上敬天地,下示亲友。”希伊先生起身向众人拱手道。
观礼众人皆是点头称可。
然后,希伊先生从身边书案上取了头巾,走到张籍跟前,一脸严肃的劝勉道:“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以介毕福。”
言罢将手中头巾为张籍戴上。
“多谢山长。”
张籍跪谢希伊先生后随即起身向众人拱手行礼后向里屋走去。刚才在外面陈教习已经和他说过了冠礼的三加流程,戴上头巾此是一加,还要再去换衣服。
片刻后张籍出来已是换下了童子衫,穿上了黑衣锦带。
走到堂中,希伊先生又取了一个帽子走到张籍跟前,再次道:“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言毕为张籍戴上帽子,此为再加。
再次起身行礼后,张籍又回身换衣,这次出来换成了士子们常穿的澜衫。
“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张籍来到希伊先生跟前后,希伊先生去下张籍的帽子,给他换上四方平定巾,此是三加。
待张籍起身行礼后,他上前几步取了酒壶为希伊先生、陈教习及观礼众人斟酒,并向众人一一道谢。
倒完酒后,希伊先生端起酒杯走出座位,来到张籍跟前,满意的看着张籍点了点头,然后面向北曰:“旨酒既清,嘉荐令郎,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希伊先生语毕,示意张籍端酒遥敬众人,张籍依言而行,在场诸人齐饮一杯,至此加冠礼成。
第二百四十五章 红薯、会试之期()
张籍见到了张百万带回来的红薯以及红薯藤蔓,内心喜不自胜。在张百万讲完它的由来后,就一同来到张百万的家。
到了放有红薯及藤蔓的房间后,张籍看到一口大木箱子,里面装着的是沙质土,土中埋着绿意盎然的红薯藤。一旁的小木箱中放着一些红薯果实。
“张兄,此处可有小刀?”张籍向身侧的张百万问道。
“有。”张百万应了一声,在屋中的一个匣子中拿出一柄刀子递给张籍。
张籍接过后,拿起一个红薯放在手心,拍掉上面的黄泥,削去外皮,切下一片放在口中品尝,只觉甘甜清脆,他又切下一片递给张百万道:“张兄,你也尝尝。”
张百万接过之后,效仿张籍的做法吃了下去后赞道:“味道还不错,可是这红薯就是应该这样生吃吗?”
“那可不是,这红薯可以烤着吃,切成块煮粥、蒸着吃,还能煮熟后去皮团成红薯丸子炸着吃……”张籍犹如打开了话匣子一般滔滔不绝的说起地瓜的吃法。
“小小红薯,竟还有这么许多妙用。”张百万颇有些惊奇的说道。
“张兄可不要小看了它,红薯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挑地,产量高。”张籍放下手中的小刀和红薯沉声道,“我中华地大物博,可是除却中原沃野,川地闽地多山,土地贫瘠,若是风调雨顺的年景还好,百姓尚可温饱;每逢荒年歉岁,百姓便要忍饥挨饿,多有饿殍于道旁。有了这红薯,我中华百姓因此物不知会活多少人命。”
说道这里,张籍转身向张百万长揖到底道:“张兄,此番能寻得红薯一物,全仰仗张兄之功,若是能种植成功推广开来,必可名留青史,光照千秋,真乃泽披千秋,功德无量之事,请受小弟一拜!”
张百万听了张籍的话,当下避过不受道:“维桢你这就见外,若不是你的指点,我怎知那海外番邦还能有此物,此功应首推维桢才是。”
“好了,你我也不用推来推去,此时言功在于谁还尚早,得把这红薯在当下试种成功才行,不知张兄家可有有经验的农人和田庄?”转开话题,张籍谈起红薯的试种来。
“这个是有的,就在城外东面有一处田庄,那边的土地并不肥沃,正好用来试种,若是也能高产,不,就算是和小麦产量相仿也是一种可替代粮食,听那海商说这红薯并不像小麦水稻一般需要精耕细作。维桢,这件事就交给我了,我一定要把他给试种成功!”张百万得知了红薯的如此重要,对它的试种也重视起来。
“张兄,我说的那玉米和土豆还要多多打听,这两种也是高产作物,也都不吃地力,若是能早早引进我中华,遇到风雨不好的年景可活人无数。”张籍又嘱咐张百万道。
“这个没问题,我会让父亲多拜托几个海商,打听打听的。说来也怪,自打这次找回了红薯,我爹也对这东西极为关心,好似得了什么宝贝似的,我看比他挣了钱还高兴。”张百万此刻正在兴头上,对张籍的话满口答应。
张百万父亲为何重视,张籍也能猜得出来,如果红薯真的能取得预期效果,试种并推广成功,这可不是那吹出来造假的祥瑞,而是货真价实的嘉禾政绩,上报到朝廷,若是运作得当,皇帝封赏下来张家一世无忧矣。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关于红薯习性和产量的事情,张百万忽的一拍脑门道:“哎呀,你瞧我,光想着和你说红薯的事情了,今天希伊先生还让我告诉你,会试的时间下来了,就在一个月之后的三月二十一,此去京师路途遥远,先生让你早做准备。对了,若是你不知道去哪找船,我帮你联系联系北上的商船。”
“好,若是找不到船,少不得要麻烦张兄。还有一个月,路上就要花费十几天时间,那我就不打扰张兄了,我先回去准备进京赴考的事宜,对了,这红薯藤我拿两根回去,让我爹种种看,往年他侍弄土地也是一把好手。”
张籍要拿走两根红薯藤,张百万自是不会拒绝,他简单吩咐了林三几句后,林三便驱车送张籍返回了家中。
到家之后,张父还未回家,只有杜十娘正和张母说着话。
“娘,今天张兄前来告诉我一个月后就要会试,我打算后天就走。”张籍进了堂前说道。
张母和杜十娘两人一听,不由得起身异口同声的道:“怎么,这么急?”
“恩,我第一次上京总是要提前些才好。”张籍言罢,又对杜十娘道,“十娘,和我回书房,帮我收拾下东西。”
杜十娘闻言看向张母,张母说道:“你随阿籍前去即可,我这也准备准备。”
“娘,我刚才带回来的那两根藤让我爹找块地种种看,那东西叫红薯,是海外番邦之物,试试能不能种成,这春暖花开,正是种瓜种豆之时。”张籍刚出门两步,又折返回来说道。
“好,你爹回来后,我和他说。”张母点头应是。
回到书房后,小两口婚后不到一个月就要分开,自然有许多不舍,情话绵绵痴心念念,收拾东西倒成了其次。
既是决定上京。
张籍先去向城中长辈和好友辞行。
张籍自然是先去了书院希伊先生处,翁婿两人畅谈好久,希伊先生勉励了张籍几句,还告诉了他一些考试经验和会试中需要注意的事情。
随后张籍又去了董讲郎、徐讲郎等人处,诸位讲郎也是祝福鼓励居多。
拜访完先生,张籍乘车到了州府衙门和州学分别向毛知州、周学正辞行,他们往日都帮助自己良多,前去拜访是应有之义。
之后张籍邀请张百万、在书院读书的张义先等至交好友聚于福来酒楼,拜托众人照拂自己家人,席间收到了好友们的保证、祝福和鼓励。
三元书坊处当然也要去看看,这里是自己的钱袋子,可不能出了什么差池。
最后的行程是跟随张父回到仓上老家去祠堂中祈求先祖庇佑。
跪在祠堂中,张籍口中默念,但求此去平安,金榜题名!
第二百四十六章 进京赶考()
大明万历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临行前的准备用去了两天时间,终于到赴京赶考的这天。
是日,运河两岸青草如茵,柳树婀娜,暖风拂面。
张百万找来的北送货的船只停靠在人来人往、嘈杂无比的码头内,张籍一身文士衫,背着一个包袱,身后跟着的张成做书童装扮,背着个书箧。
和次书院组织众人去济南府参加乡试不同,这是张籍在大明朝第一次独自远行,后世从临清到北京只需花五十块钱坐火车沿京九线一路北即可,不过四五小时的路程,而这次经运河乘船北一路顺利的话也要十多天才能到。
码头有张父、张母、杜十娘、张卫、张百万等亲人好友前来相送。
得知张籍此去京师来回路程加考试至少也要三个月才能返回,杜十娘的眼眶一直是红红的。这几日两人之间说不尽的情话,待到了今日张籍即将登船离开,杜十娘还是止不住哭了起来。
张籍走到杜十娘跟前安慰道:“莫要哭了,此去京师无论能否得中,咱们三个月后都能相见。”
杜十娘抹去了泪水,点点头仰脸看着张籍道:“相公,记着早点回来,别在意中不中,读书也别太勉强自己,一定要注意身体,有什么事也别逞强。那次去院试你去守堤,次乡试考场生病,我真的好担心,我只要你平平安安回来,我只要早一日见到你。”
听了杜十娘的话,张籍看着她那还留有泪痕的俏丽小脸,不由感动万分。
大多数人只关心自己飞得高不高,这么多年,除了父母从来没有人像面前这个眉眼清雅的少女这样,用那双圆润的眼眸担忧地注视自己,担忧地问自己会不会有危险只有她,只有她用那关切的语气关心自己飞得累不累。
张籍重重的点了点头道:“我明白。”
“相公你一定要记得保重身体,你是有家室的人了,你一定要记着还有人在家里等你。”杜十娘又强调一遍。
张籍再次点头道:“嗯,十娘你放心,还有,在家帮我照顾爹娘,替我尽孝,有时间去先生那走动走动。”
杜十娘也乖巧的点头应是。
和杜十娘说完,张籍又走到张父张母和二弟张卫面前告别。张籍对张父道:“爹,前几天我带回来的那两根薯藤孩儿有大用,试试看能不能在咱这种活。还有家里若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去找希伊先生或者去张家……”
“二弟,记得给社学的张老夫子捎些书本回去,记在我账即可,我不在家这段时间,家里的事情就靠你了……”嘱咐完张卫,张籍又对张卫道。
张卫早就不是那个孩子王了,现在成长不少已是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