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求卫队以庄严的形式迎接了“黄安”的回归。
那个时候,流求卫队已经建起了基本的军事礼仪。
他们穿着整齐划一的军服,在庄重的军乐声中持枪挺立。
和流求卫队的士兵相比,押送“黄安”的鞑靼士兵就好像是土匪一样了。
那些土匪吃惊地看着所谓的流求骑兵,他们骑着的战马比自己的还要高一头!
而且他们的战刀银光闪闪,样式也和自己不一样,似乎更加长而细……那是王德发主家根据现代马刀的样式打制的,而且镀了铬。
流求骑兵身上的锁子甲和皮衬甲更加让他们眼馋……他们自己身上的皮甲都是散发着没有鞣制好的臭味,而且他们还听说流求人是天下最喜欢洗澡的人,比宋人还喜欢洗。
从他们士兵的外观看,那些人恐怕是他们没有见过的最干净的士兵!
流求卫队的士兵们都是带着敬重的神态迎接假名是黄安,其实真名是赵安的大宋志愿者,没有人因为他被俘而瞧不起他……流求卫队里有明确的命令,如果抵抗无效的话,可以投降,因为可以被救回来!
这一diǎn也许有人想不通,但是,大多数人嘴上不说,可是心里喜欢,白白送命的事情,谁都不愿意去做。
赵安被俘的经过,这里人人都知道,虽然《流求时报》因为要保护他,没有刊登他最后的抵抗过程,但是,军中早就传遍了。
你可以投降,但是,你更应该尊重那些敢于誓死抵抗的人……更何况他竟然能在鞑靼人的朝廷上戏耍了他们,这更显出一种机智。
当时,赵安满含热泪地看着迎接他回来的队友们,他们个个是在用敬重的神情看着自己。。
第一百八十一章 孔家村的故事()
赵安后来对黄祖队长说:“我的黄队长,是不是我害死了我的兄弟们?若是当初我让他们投降……他们也许不会丢失了性命,同样可以活到被救回来……想起此事,我心如刀扎!”
黄祖队长淡然地看赵安的一双泪眼,淡淡地说:“说实话,我若是处在你的地步,最后的结果定会如你一样……可以投降,那是别人的事情;死都不投降,那是男人的事情!”
黄祖队长说完又哈哈大笑起来,转身而去,微风中飘来了他的歌唱声:
“生有何所欢,死有何所惧!男儿世上走,何不任风流……”
说实话,对赵安回归的迎接,不同的人给予了不同的评价,但是无论如何,所以人都感到了一种对英雄的敬意……这种敬意让每一个队员都感觉到了从军的尊严,连那些马穆鲁克骑兵都感觉了!
尊严来自于敬意,绝不是来自于特权!
在京湖战区,吕氏集团事实上也跟着流求购买了几百名马穆鲁克骑兵,在那个地方,他们是吕家的家丁,极受吕家宠爱……他们就有特权,可以在市场上跑马,只要需要,他们还可以任意践踏老百姓的田苗而让人不敢说话,没有人敢招惹他们,这些原本奴隶出身的骑兵顿时骄傲起来,他们以为自己得到了尊严……但是,人们私下里没有不骂他们是回回狗腿子兵!
相反,在山东地区,所有的流求卫队成员都遵守一个军规,没有哪个兵种有任何特别,张岛主的家养小子们都要遵守……
有功者奖,尊重军规者得到正常的俸禄,有错者罚……只要有罪者必受惩罚,那么就根本不用去想着与老百姓打什么交道,还是那句话,只要真正守军规了,老百姓根本不需要你做什么好人好事就会真正尊重你了。
山东地区的马穆鲁克骑兵在流求卫队里,他们拥有同样的权利和责任;在流求卫队外,他们拥有同样自由的权利和遵守各项规定的责任。
所以,他们也就真的把自己当成流求卫队的一员,他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民族和宗教的权利,他们也知道自己不是华夏民族的一员,但他们是流求卫队的战士,他们在为整个流求卫队做战。
他们当然也同其它队员们一样得到了山东地区民众的尊重……因为,这支军队是山东地区最大的消费群体,如果他们能和流求卫队的后勤部门打上了交道,哪怕只是一个贩卖青菜的,也会过上非常不错的小日子。
真正的不扰民,那就是让当地的百姓因为自己的到来不仅没有受损失,反而有可能得到利益……这样的军队到哪里都受欢迎。
现在,山东地区的流求卫队和鞑靼军队之间的缓冲部很开阔,这当然给民众跑路增加了方便,同时也减少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
眼下,双方细作回报的情况都显示出,双方都是以守待战……但是,这不代表不会发生摩擦。
谁也没有想到过,这场战斗的起点竟然是先从一个较为偏远,而且是远离主要交通要道的地方开始的。
那个地方就是大名路治下馆陶城周边的一个小山村。
早在十一世纪初,大约是公元1042年,即宋仁宗庆历二年,契丹强盗们在原先世界的蓟县、通县和唐山一带,集结重兵,伺机南侵。
消息传到大宋的都城汴梁,朝廷文武官员紧急商量对策。
很多人主张把京城西迁洛阳,还有人主张讲和。
丞相吕夷简曾在大名府为官,十分熟悉黄河以北的情——针对这些西迁派和讲和派的言论,他讲出了一段与众不同的话:
“使契丹得渡过河,虽高城深池,何可恃耶?我闻契丹畏强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大名府……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吕夷简的意思是说,如果大宋官家迁都洛阳,使契丹强盗不加抵抗渡过黄河,那时,城墙再高,城池再深,也难阻挡敌人的进攻。
契丹强盗是碰见了强硬就害怕,遇见胆小的就欺负,匆匆忙忙迁都洛阳,是向敌人示弱,难以显示朝廷的威力。
应该建都大名,表现出大宋官家要亲征的决心,这样才能米分碎契丹强盗南侵的图谋。
大名府是当时黄河北面一座重要的军事重镇,有“控扼河朔,北门锁钥“之势。
就是说,那里掌控着黄河以北的大片疆土,把守着大宋都城的北大门。
坚守住大名,就堵塞了敌人南渡黄河的通道。
当时的宋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正确主张,于当年五月就把大名府建为都城,定名“北京“。
契丹听说宋朝在大名建立了陪都,果然心里胆怯,就打消了这次南侵的念头。
当时新建的陪都北京,史称北京大名府,既有“外城“,又有“宫城“。
外城周长虽然没有唐朝时的80里,但也有48里之多。
宫城,周有3里,建设得相当雄伟壮丽。
《水浒传》中称她“城高地险,堑阔濠深““鼓楼雄壮“,“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应当说一点也不夸张。
后来女真强盗抢走后沿袭原名,鞑靼强盗又来抢走后,改名为大名行省。
现在,这里屯积了近二十万的人马,主要是原先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战俘组成……他们可以屠尽其它民族的壮年男女,但是对本民族的还是要网开一面,特别是还需要他们能东进来帮助自己。
大宋的财富本来就名扬天下,到了现在,早都传说是黄金遍地了。
如果真的能去大宋抢劫是多么美好的愿望!
大头目忽必烈心里非常清楚,只要鼓动起他们的劫掳之心,剩下的什么问题都不用多说……至于军纪,就不能再多要求什么了。
馆陶城外的孔家村距离馆陶城一百多里地,那里的村民凭借着从宋境内偷偷买来的花生种子,种植花生,然后榨油,几年来挣了些许钱钞,过上了远比过去还好的小日子。
北方地区远本长期缺油,无论是何种油料,都甚是好卖。
这里本来就是丘陵地区,过去种些旱田,只能糊口,还要老天爷照顾……这几年在粮食上,仗着有了玉米、土豆和地瓜这些陆续从大宋境内偷流出的粮种,全村人都能吃上饭了……用老村长的话说,如果再安生个几年,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了。
有来收油料的小商贩说,外面要打大仗了……村民们笑着说,关我等何事?!这里与外面的官道远离百里,若是来这里做乱,怕不够那些路脚费用……
小商贩只能点头认可,这里运送出去油料,如果不是仗着有几头健驴走山间小路,还真不知道要费多少力气!。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三位“衍圣公”并存()
孔家村的老村长同时也算是孔家的族长……他现在正在为自己族里面的喜事而开心,特别是自己家里的,又有新人要结婚了。
这个山村里的孔家与孔氏家族的关系其实不大。
顺便提一下此时的孔氏家族。
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上,曾经有许多显赫一时豪门大户,但是,只有孔氏家族历经了多年,却仍是谱系井然,并且世受封爵,享尽了封建的富贵。
孔氏家族,是有同一始祖孔子逐渐繁衍下来而形成的庞大家族,素有“天下第一家”的美誉。
历代王朝都以尊崇孔子和宣扬儒学作为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基础。
在封赏和褒扬孔门始祖孔子的同时,对孔子的子孙后裔们也进行大加封赐,尤其自汉代之后,孔子后裔就受封为世袭贵族,从封君到封侯,等级各异,名目繁多。
而自公元1055年,宋仁宗封孔府主人为世袭“衍圣公”之后,孔氏家族一直享受着这种荣誉……威严、气派的孔府大门,上面高悬着一块匾牌:圣府;门柱上,刻着烫金大字:
与国休戚,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后历经朝代更迭和家族的变迁,到了后梁太祖乾化二年,也就是公元912年,孔氏传倒了四十二代孙孔光嗣。
由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非常恶劣,到处是兵荒马乱的残酷景象,地处山东曲阜的孔氏家族又远离京都皇室,因此,孔府当时基本上断了恩赏。
四十二代孔光嗣仅靠做泗水县令来勉强度日。
这时,孔府有一个洒扫户名叫刘末,进孔府后改名叫孔末,一心想篡位夺权。
他于公元913年谋杀孔子四十二代孙孔光嗣,并取而代之,“歼灭孔氏,曲阜殆尽”。
又因为当时的战乱所致,孔府族人敢怒而不敢言。
但孔光嗣独子孔仁玉刚出生才九个月,被母亲张氏带到外祖母家避难,被外祖父张温藏匿起来,才得以幸免遇难,保留住了孔氏的骨血根苗。
十几年过去了,孔仁玉长大后,发奋读书,刻苦学习,准备将来取得功名后,铲除孔门的家贼孔末,以重新振兴孔氏家族。
后来,孔仁玉赴京赶考,被朝廷授以太学生的职位。
这时,又有人向朝廷奏报,说曲阜县令孔末并不是孔子的后裔,真正的孔子后裔、四十三代孙孔仁玉就躲藏在其外祖父家中。
于是,孔仁玉就此机会就向皇上奏明了孔氏家族发生巨变的原由,奉旨诛杀了孔末,并亲任曲阜县主簿。
长兴三年,有加封为“文宣公”。
自此,孔氏家族再度兴盛繁荣起来。于是,后世称颂孔仁玉为“中兴祖”,并在他死后,孔府为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