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大明星-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统河北,谈何容易。”袁绍摇头失笑,语气却无比坚定。

    “钰有一策,可教本初公省数年之力。”

    “何策?”

    “屯田之策。”

    “屯田?”

    “敢问如今本初公军中,军粮可还足够?”

    袁绍略一思量道:“冀州粮产丰足,没什么可担忧的。”

    “所以贵军锐士时而以桑葚为食喽?”

    袁绍一时语塞,张钰笑道:“钰别无他意,此屯田之策正是为解决此等窘况而设。”

    屯田,意为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再征收一定数额田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措施。

    屯田广为人知,应该要数曹老板的《屯田令》颁布,但实际上屯田的历史还要追溯到很久之前。

    “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此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徒适戍以充之。”这可以说是屯田的前身。

    西汉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年),汉文帝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农民戍边屯田,其后汉武帝又调发大批戍卒屯田西域,但当时屯田主要集中于西、北部边陲,主要方式为军屯,且规模不大。直到东汉末年,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历史上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老板采纳枣祗(此公曾多次拒绝袁绍招揽,死心塌地抱着曹老板大腿,眼光也是没得说)、韩浩的建议,在许都附近进行屯田。

    由于连年动乱和战争,大片无主荒芜的土地少人耕种,曹老板当然毫不犹豫地笑纳,通通收归自己手下,然后从这些田地里取出一部分交给自己的麾下耕种。

    耕种有两种,一种是军屯,一种是民屯。军屯主要是曹操手下的士兵和平定黄巾招揽的降兵,而民屯则是分给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平民百姓。

    事实就是,这其中大多数的劳动力、耕牛、农具,都是镇压黄巾起义中掳获的,这是无本;

    而这种屯田制的税率高的惊人,甚至达到了二分之一的逆天比例,这是万利。

    要知道,汉初休养生息时定下的赋税可是十五税一、三十税一,现在倒好,地租一下子蹿到收五六成之多,简直毫无人性。如果不是时代原因,这种税率放到任何和平年代,十有八九都会把农民兄弟逼到抄家伙的。

    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当年屯田收获谷物百万斛,缓解了社会矛盾,可见屯田制的优越所在。

    曹操的屯田制,证明了这位魏武帝在政治方面卓越的才华。他颁布《屯田令》时曾经说过,“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平定天下,就是要让士兵的战斗力提高,要让士兵们能吃饱肚子,不然何以得天下?

    可惜这么浅显的道理,后世很多策略游戏的爱好者都拥有的战略眼光,这时代的很多诸侯却并不具备。

    《魏书》中记载:“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除了曹老板,没有一路诸侯有着长远的打算,肚子饿了就去劫掠,吃饱了又都丢掉,最后都不需要敌人进攻,自己就因为粮食而垮掉。

    在张钰前世,那位很有名的学者“品三国”时有这么一段内容让他印象非常深刻,就是说当曹操通过屯田丰衣足食时,袁绍的军队在河北吃桑葚,而袁术的军队在江南吃河蚌,桑葚河蚌不够,就去吃人。

    民国时期那位有名的狂人,他日记中就曾这么说:“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的确,真的是吃人。

    《三国志》中诸如此类字眼不胜枚举,“人饥相食”,“大灾人相食”,“蝗虫起人相食”……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张钰将他脑海中的屯田制、军屯与民屯分别给袁绍详述一番,很快换来了他震惊、恍悟以至于倾服的态度。

    毕竟袁绍能力是有的,在很多时候比曹操弱的,也只是反应慢一点罢了。

    “屯田制……”袁绍喃喃道,“若顺利施行,我军大业可期矣!好计策!”随着一阵琢磨,袁绍彻底揣测透了屯田的精髓,笑着说道:“玉郎之策,价值万金!哪怕你无出仕之意,仅凭此策功劳,你便当得我袁绍座上之宾!”

    张钰随意地摸了摸小肚子,“正中我的下怀啊。”

    “好一个屯田策……这可不只是价值万金。”不远处的一间房屋内传来一声意味不明的轻叹,“也不知道那铜炉里的滋味究竟如何……”

第一百四十四章 《爱莲说》() 
袁绍又走了,身边是满面红光的颜良文丑,身后还跟着一脸哀怨的高览。

    临行之前的谈话中,他和张钰二人间达成了一个小默契。

    你张钰无意仕途,我袁绍理解,也感谢你的招待和献策。但既然你用这样的说辞拒绝了我的招揽,那么你也决不能去投靠别人,在别人帐下出谋划策。

    包括你的亲舅舅——刘备刘玄德。

    若你能做到,则张家在河北的商途、在中山的地位将不会动摇。只要你张钰行事有方寸,不过火,我袁绍都会始终视你为挚友。

    这甚至意味着,张钰在卢奴可以不受任何管制,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换句话说,张钰的头顶,从此就有袁绍罩着。今后的卢奴乃至中山,张钰都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算得上汉末为数不多能在食邑享有应得权利的贵族。

    当然,如果张钰食言,后果这二人都清楚,毕竟张钰能力之可怕,如今还没人比袁绍更为了解。不能为己所用倒也罢了,若是有可能为他人所用,那对于自己势力将是极大的打击。

    虽然他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也辛亏他是袁绍,他优柔寡断的性子让他愿意这么对待张钰,如果给了多疑敏感的曹老板,那张钰的人生可能就要提前结束了……

    话说回来,张钰对于袁绍释放的好意,也相当于是对自己屯田之策的奖赏,真的再满意不过。

    有了这样的隐性身份,自己的想法才能一点一点添砖加瓦,变成汉末的摩天大厦。

    ……

    国都,长安。

    蔡府,竹林。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此诗句犹如天成之美玉,让瑀也想抛却凡俗之事,好好做一回这青莲了!”

    “玉郎此文精彩无比,虽只有百余字,却无甚缺漏遗憾,反而透出意蕴悠长。纵然算是惜墨如金,也同样当得字字珠玑,详略得当了。”王粲赞叹道。

    “看来玉郎不光在诗赋一道天资卓绝,连这做文章的本事也将我等远远甩下,真奇才也!”

    “不错不错,比那篇《阿房宫赋》精炼多了,这下看我阿翁怎么罚我!”王堂一脸占了便宜的小人得志,惹得其余三人纷纷面露嫌弃之色。

    张钰先前《阿房宫赋》流传的时候,“竹林五友”的名声也逐渐传开。那位尚书仆射、对自己儿子斤两知根知底的王堂之父王声,愣是要他抓住这次扬名的机会把张钰所有的佳作烂熟于心,从中好好汲取经验,王堂为此没少在竹林中和剩下三人吐槽。

    “王堂,你才华是有的,可惜就是不愿往正道而行……”阮瑀劝道。

    “正道,何为正道?为何玉郎不愿出仕就广为士人吹捧,我也无出仕之意,你们却和我阿翁一样整天喋喋不休……”

    比他还小的王粲接话道:“我们之所以如此这般,都是对王兄你的关心和忧虑,不忍见你将大好青春年华浪费。人家玉郎不出仕也能酿得美酒,写得诗赋,你要是也能写出一首《锦瑟》来,便是天天埋头写诗我等也只会翘首以盼。”

    “我若是能写出《锦瑟》来,还在这儿看什么《爱莲说》……”王堂嘟囔了一声便不再多说,他并非不识好歹,不然也不会和三人相处得还算融洽。

    四人你言我语品鉴半晌,日头稍高时,一苍颜老者也来到此处。

    “蔡中郎。”

    “蔡师。”

    四人纷纷起身行礼。

    “可是正在谈论玉郎的《爱莲说》?”

    “正是。”

    “想不到啊,”蔡邕捻着白须,“文采一如玉郎以往的层次,通过三种花的对比,将莲之气度、风节描绘的出神入化,简要直切地借莲言志,其思想境界之高,同辈无人能出其右。

    但……此文又好似一柄双刃剑,纵然会让他的名声登临绝巅,可也算是自绝于仕途了。”

    “这是为何?不过是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罢了,何以自绝于仕途?”王堂不解。

    “这篇《爱莲说》一出,世人将皆知玉郎不慕名利。‘学而优则仕’,文人相轻,亦有要在仕途相争之意,而玉郎何人?

    他诗书文章自成一家,在文坛名望极高,更兼还是天潢贵胄、天子之兄、毋极县侯,身份贵不可言。

    他若是想要入朝为官,或投于一诸侯麾下,必然会得到重用,平步青云,甚至有位极人臣的希望,再不济,抢抢我们这些士人饭碗也是轻而易举。

    可他如今作此《爱莲说》,借花三叹,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甚多,表明玉郎他不愿流俗入仕之心,在文坛顿生超然物外之气,连我这老家伙都敬佩的很,更别说普通的文人士子了。

    王堂你说,若是日后玉郎他所为与这文中稍有不一,甚至食言投身政坛,这些如今吹捧颂扬他的人们会如何?”

    王堂默然,毫无疑问,张钰积攒起来的美名会成倍以恶名的形式扩散。

    城东墙倒,城西来人推,这本就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劣根性。

    “只不过向来听闻袁本初其人同玉郎交好,玉郎亦非鲁莽之人,此必是深思熟虑之举,我等也无须太过为之担忧。

    日后之事留待日后再说,今日趁玉郎佳作之余音,老夫所出练笔题目已然想好。你们四人,分别从莲、菊、牡丹三花中任选一花为题,如玉郎这般属文即可。”

    “已想好!”王堂说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菊之……”

    “咳!恭喜你小子又得到了2000声望点,现在都已经有7300点了,这赚钱是不是也太容易了?”

    “不,赚钱比这个容易多了,小爷我现在穷的就是钱多,你知道我回忆加修改这篇文章死了多少脑细胞么。”

    “咱这系统里多的是,花点数买不就是了?”

    “没听过剩下的就是赚下的?上次那个阿房宫就被你这无良系统宰狠了,不拿出点儿真才实学来你还真以为小爷我九年义务制教育白上的?”

    ……

    公元191年秋,曹操占领兖州的同时,中山玉公子作《爱莲说》一文,借莲明志不入仕途,文坛震动。

    此文之影响,比起先前他名满长安的名作《阿房宫赋》有过之而无不及,也首次让年仅十七的张钰隐隐拥有了文坛领袖之声望。

第一百四十五章 毋极县中无极阁(上)() 
马蹄在古道上轻盈地响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