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岗”这个概念,正是罗斯福总统想通过阿金夏海湾的会晤传递给美国人民的——现在是美国,而不是德国将要代替英国去领导世界!
而在记者们的摄影工作结束后,站立着的美国总统立即恢复了瘸子的本来面目,坐上了一辆轮椅,由自己的儿子推着和丘吉尔一起离开了后甲板。
正式的会谈将在“奥古斯塔”号的军官休息室里举行,而会谈的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就是美国的参战!
美国这位候补世界霸主如果想要“上岗”,那么就少不了一场血腥的战争,否则世界就将被德国统治。而美国作为“经济第一”的世界老二,以后是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首相先生,我想您很清楚一点,没有苏联的参战,我们是不可能打败德国的。”
在双方的寒暄后吹捧之后,美国总统就开门见山说起了苏联的重要作用。
罗斯福接着告诉丘吉尔,“我也让人邀请了斯大林,但是他并不愿意来和我们一起讨论打败德国的问题。实际上,他根本没有理睬我。”
和历史上“阿金夏海湾会晤”时的情况不一样,现在苏德战争还没有爆发。而且德国和意大利还赢得了地中海作战,取得了中东产油区的控制权!
所以现在是美国和英国求着苏联,而不是苏联求美国来救命。
“主动权在斯大林手里!”丘吉尔吸着雪茄烟说,“但是没有英国,美国和苏联同样不可能打败德国。”他加重了语气,“如果英国现在就失去印度,那么支持和德国妥协的英国人就会变成多数。”
罗斯福点点头,他明白丘吉尔的苦衷。虽然丘吉尔是坚决要打到底的,但是英国人民未必有这样的想法。一旦英国确定要失去世界帝国,那么他们也就没有再打下去的士气了。
“好的,苏联不能入侵印度!我们会明确地向苏联传达这个意见。”罗斯福点了点头,说,“如果斯大林一意孤行,那么他就只能在不久的将来单独面对德国人了。”
他顿了一下,然后又说:“斯大林要求我们美国先参战,然后苏联再找机会加入。”
“那么你们准备加入吗?”丘吉尔马上问。“总统先生,您知道的,德国人很快就要在海上发动新的攻势了……如果我们不能取胜,下一场战役就是本土保卫战了。如果你们在那时不能加入,那么我这个首相就有可能做不下去了!”
英国是岛国,自古就是以海军立国的,要是皇家海军真的跪了,那么英国人民的士气也就垮了,怎么还会有单独对抗纳粹法西斯战争机器的勇气?
罗斯福点了点头,说:“我正在努力推动美国参加战争,不过这并不容易……目前我能做的就是激怒我们的敌人,让他们先挑起冲突。这就是我来阿金夏湾的目的。”
“总统,您打算怎么做?”
罗斯福说:“我准备了一份《宣言》,一份足以激怒德国人的宣言。”(未完待续。)
第483章 非正式宣战()
足以激怒德国人的宣言就是《大西洋宪章》,这实际上就是一份美利坚合众国非正式向德国宣战的宣言!
现在这份宣言的草稿就在英国首相丘吉尔手里捏着,丘胖子摸出老花眼镜戴起来,开始逐字逐句的研究起宣言的内容了。
宣言的第一条的大意是英美两个国家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它方面的扩张。这当然是半真半假的话。大英帝国的扩张早就到了尽头,自然不寻求扩张了。而美国仅仅是在领土方面没有大的扩张企图,其它方面则是要大大扩张的,要不然打毛世界大战?
宣言的第二条则是英美两国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见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这样的变更刚刚在伊朗的呼罗珊地区发生,接下去很可能在阿富汗发生,在更早的时候还在芬兰、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土地上发生过。不过这些变更都是英美两国没有看见的……
宣言的第三条丘吉尔不大喜欢,是说英美尊重所有民族选择他们愿意生活于其下的政府形式之权利;英美希望看到曾经被武力剥夺其主权及自治权的民族,重新获得主权与自治。
首相的眉头皱了起来,这一条摆明在坑害大英帝国啊!看上去就和之前苏德两国鼓捣出来的《解放者宣言》的意思一样。都想把大英帝国给拆散了架!
宣言的第四条和第五条是说自由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对眼下的世界仿佛没有什么意义。丘吉尔也没太在意,不过当他看到宣言第六条的时候,眼珠子立即就瞪圆了,胖胖的面孔上还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在纳粹暴政被最终消灭之后,英美两国希望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丘吉尔大声地把宣言草稿上的一段话念了出来,“总统,你们真的要在宣言上写消灭纳粹暴政之类的话?”
公开宣称要消灭纳粹暴政,这几乎就是在向德国宣战了!因为“Nazi”一词就是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缩写,而德国就是以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为国家指导方针的。宣称要消灭纳粹暴政,就等于宣称要消灭德意志第三帝国!
如果这样的话公然出现在《大西洋宪章》中,那么这份宣言就是一份非正式的宣战宣言了。
“当然要写在宣言上了!”罗斯福点了点头,笑着说:“说不定希特勒和赫斯曼看到这份宣言后就会立即向我们宣战,这就省了我们不少事情了。”
“这恐怕很困难。”丘吉尔首相摇了摇头,说,“希特勒只是看上去疯狂,实际上他是非常理性的。而赫斯曼元帅……那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他坏透了,但是绝对冷静,非常沉得住气,不会被一纸宣言激怒的。”
现在全世界有点脑子的政治家都知道罗斯福一心想让美国参加世界大战,但是他偏偏被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给牵制住了——现在大部分的美国人虽然同意帮助英国,也愿意在未来的什么时候参加战争。但是他们不同意马上加入战争去和可怕的德国人交战。
所以罗斯福如果拿着要求向德国宣战的动议去国会要求表决,肯定是通不过的……可德国如果肯主动宣战,那罗斯福就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我也知道事情没有那么容易,”罗斯福笑眯眯地说,“所以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加入战争。”
“别的办法?”丘吉尔问,“是什么?”
“大西洋舰队会派出一支分舰队前往冰岛,”罗斯福说,“命令已经下达,舰队很快就会出发。”
“这支美国舰队会包括什么型号的舰船?”丘吉尔问。
陪同罗斯福总统参加会谈的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史塔克接过问题,说:“会包括1艘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几艘驱逐舰……或许还会包括1艘航空母舰!”
冰岛距离英国本土只有800多公里,如果有一支包括了战列舰、重巡巡洋舰和航空母舰的,充满敌意的美国舰队在冰岛附近转悠,时不时的再放出水上飞机到处侦察,再用雷达东照照西看看,再把侦察到的情况都报告给英国朋友,德国人还怎么打仗?
如果德国人忍不了,直接把张牙舞爪的美国舰队给揍了,那么美国正好加入战争。如果德国佬继续忍耐下去,那么以后他们的舰队出海打仗的时候,就会有航行自由的美国舰船一路尾随了,不仅会把德国舰队的一举一动都告诉英国人,而且还有可能突然发起攻击!
“另外,”罗斯福有些得意地说,“我们还在不断地向德国的盟友日本施加压力。最近我们刚刚在菲律宾部署了B…17轰炸机和潜水艇,还在菲律宾和关岛部署了卡特琳娜水上飞机,争取尽快完成300海里巡逻圈的设置。而且我们还会尽快在菲律宾和关岛部署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和毁灭者鱼雷攻击机。另外,我们还在菲律宾开工修建了几个大型机场,以便在1942年6月前将驻扎菲律宾的各种作战飞机总数,将会增加到1200架以上,关岛的飞机也会增加到300架。”
“总共1500架!?”跟随丘吉尔前来的第一海务大臣庞德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
如果真的有1500架岸基飞机部署在菲律宾和关岛,那么日本人再想要南下就非常危险了。
“我们不是要先解决欧洲问题吗?”丘吉尔皱起眉头问,“如果美国在东南亚部署1500架战机,是否意味着它在欧洲方向的投入会减少?”
“欧洲优先”是英美间早就定下的战争重心,也就是先集中力量打败德国和意大利,然后再去收拾别处的敌人。
“哈哈,”罗斯福仰起头大笑,“不会有1500架飞机被部署到东南亚的,那只是虚张声势,吓唬日本人的。我们还会让日本人相信,到1942年底,我们在菲律宾和关岛部署的作战飞机总和将超过2000架。另外还会有至少200艘各型潜艇被部署到菲律宾!”
那么多吓人的飞机和潜艇如果真到了东南亚,那么日本再想南下就得时时刻刻提防着被美国人偷袭了!
丘吉尔这个时候又担心起来,他问:“如果日本人在近期向菲律宾和新加坡发动进攻,美国在那里的力量能够抵挡住吗?”
“我们正不断加强在菲律宾的力量,”史塔克海军上将说,“虽然不会有1000架以上的飞机被部署在那里,但是300架飞机还是会有的,其中还会包括对海攻击能力很强的SBD无畏者俯冲轰炸机和TBD毁灭者鱼雷轰炸机。”
现在美国也没有Ju88这样的双发俯冲(浅俯冲)轰炸机,因此美国海军就计划将SBD和TBD这两款舰载机部署到菲律宾当岸基飞机使用了。
“这样我就放心了,”丘吉尔点了点头,又将话题转回了欧洲,“总统先生,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打败德国人呢?”
“我想这需要一个宏大的计划,”罗斯福笑着说,“数以百艘的各种舰船,数以万架的飞机,数以万辆的坦克,还有数百万人员……我们的陆军参谋部和海军作战部已经联合制定了一些计划,现在我们双方的军事专家可以共同来制定作战计划了。只要我们两国能够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在将来共同领导世界。”
丘吉尔点了点头,说:“我们两个国家应该联合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未来仍然属于我们这些说英语的白人。”
……
就在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阿金夏海湾会晤,讨论怎么打败德国的时候,德国国内也出了一件大事。对正陷入苦战的英国来说,或许是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
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德意志帝国的老皇帝威廉二世突然病倒了,而且是一病不起了!
经过专家的会诊,确定了老威廉得了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急性肺栓塞!这对一个82岁的老人来说,几乎是致命的,而且在40年代也没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
也就是说,威廉二世很快就要去见上帝了。这对正在进行世界大战而且还没有取得最后胜利的德国而言,无疑是一次不大不小的精神上的打击。
1941年6月4日,在和病魔搏斗了2天后,德意志帝国皇帝兼欧洲共同体元首(欧洲元老院首席元老)威廉二世与世长辞,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