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最新的民调?”希特勒问了一句。他的党也有人在搞民调,不过准确及时的程度不能和军情局相比。
“这是最新的,恢复义务兵役制的原因已经被考虑进去。”赫斯曼回答。“不到300席,虽然离过半还差一点,不过只要有总统的授权,就可以组阁了。”
总统授权就是利用宪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把组成内阁的权力授予某个政党或个人。在魏玛共和国,这种组阁方法也被称为“后门组阁”,历史上希特勒就是这么上台的。
而在这个时空,施特雷泽曼死后出现的马克思内阁、穆勒内阁、布吕宁内阁和塞克特内阁全都是“后门内阁”。因为在议会里面根本就没有组成多数派的可能。
“现在讨论一下内阁的组成吧,”施莱彻尔接过了赫斯曼的话题,他看了希特勒一眼,然后说。“总理将由纳粹党提名的人选担当。”
这个人当然是阿道夫。希特勒。赫斯曼看了眼“元首”兴奋的表情,心想这个人应该当不上元首了,不过这对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好处。
“国防部长一职将由总统亲自委派,”施莱彻尔说着,淡淡一笑,“我将会继续担当这个职务。”
“继续由现役军官出任国防部长?”恩斯特。罗姆仿佛不大愉快的发问。
“当然,我们要准备打仗嘛!”施莱彻尔说。
“我们已经为此准备许多年了。”赫斯曼有些得意地说,“从1918年11月革命前就开始准备,而且还要再准备几年。”
他瞧了眼恩斯特。罗姆,“罗姆上尉。我们知道你也一直在为战争做准备。你们纳粹党的人民冲锋队可是有百万之众的,比我们国防军的人还要多,这是一支难得的武力。它应该成为德国战争准备计划的一部分!”
听到这话,希特勒和罗姆的脸色同时大变!
赫斯曼的意思很明确。要将冲锋队变成国防军的一部分。这件事情放在另一个时空,恩斯特。罗姆倒是求之不得。因为那时的冲锋队号称450万人,国防军的人数只有冲锋队的二十几分之一。而现在冲锋队号称100万,国防军有80多万。看似差不多,实际上冲锋队的100万是虚的,按照国防军的标准能整理出10万就到顶了。
“希特勒先生。罗姆上尉,”赫斯曼继续说着自己的计划,“鉴于冲锋队是纳粹党的武装,我们可以将之改编为武装党卫队,作为国防军下属的特殊部队……其成员依然可以保留纳粹党的党籍。100万人应该是改编不出来的,但是6到7个师,10万人的武装还是有的。罗姆上尉可以授予武装党卫队上将军衔,担任武装党卫队的总司令。”
希特勒和罗姆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十万人的武装党卫队……这是纳粹党交出冲锋队的条件!可这支军队名叫“党卫队”,还是由纳粹党籍的恩斯特。罗姆担任总司令。但是希特勒和罗姆都不会认为这支军队是属于纳粹党的,它最多是“亲纳粹”罢了。
因为武装党卫队的改编权肯定在国防部和总参谋部,不可能让纳粹党自己改编。而且完成改编之后的人事任免权,同样会由国防部掌控。
“可是冲锋队是我们的选举工具!”罗姆提出了异议。
冲锋队最大的作用不是上战场去和敌人较量,而是在国内和布尔什维克党打架——此时德国选举秩序是很糟糕的,敌对政党间的斗殴是家常便饭。而在所有德国政党中最能打的,无疑就是拥有冲锋队的纳粹党。
“以后不会再有那种秩序混乱的选举了!”施莱彻尔皱了下眉头,“在帝国赢得世界大战前,选举最好都不要进行了……因为那纯属浪费精力!”
“如果没有选举,政府怎么产生?”赫尔曼。戈林插话问。
“或许还会有几次选举,”赫斯曼回答,“是在我们控制下的选举,目的是确立纳粹党和祖国人民党的联合执政体制。至于其他政党,将会在联合两党完全控制国会后,暂停他们的活动至少10年,选举也会暂停至少10年。另外,在地方各邦、各市,也都会采取同样的统治方式。地方议会、政府,都将由纳粹党和祖国人民党共同控制。”
祖国人民党现在被一帮退休的容克军官牢牢控制,赫斯曼的父亲老赫斯曼也加入了这个党,这次选举结束后多半能当上议员。
而且,赫斯曼还计划推动德国和波罗的共和国合并。之后波罗的德意志民族党也会和祖国人民党合并——波罗的现在拥有近380万人口(波罗的的人口出生率很高,而且又吸收了许多白俄和立陶宛难民入籍),大约占统一后德国人口的5。4%。国会里面还要新增几十个席位给祖国人民党。
此外,国会里面还有一些和祖国人民党观点接近的外党议员,也可以在未来加入。这样大约就能形成纳粹党占大头(估计是60%以上),祖国人民党占小头(不到40%)的国会两党格局。然后再由这两个党组成联合政府。
实际上就是以荣誉军官团为核心的中上层,和以纳粹党为核心的极右中下层达成合作,共同治理国家。
如果这样的政治格局形成,阿道夫。希特勒先生想要和历史上一样成为元首,完全把持大权恐怕是不可能了。
可是如今的阿道夫。希特勒还有他的几个心腹都知道,他们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荣誉军官团刚刚赢得了一场豪赌,实力和影响力大增。而且他们手中还有一张王牌——推动德国和波罗的共和国统一。德国会因此得到400万人口和11万平方公里土地!
此举绝对会提升军队在民族主义者心目中的地位。如果纳粹党放弃这次机会,荣誉军官团和祖国人民党说不定也能依靠合并波罗的共和国的功劳,获得议会控制权。到时候,祖国党在军队强大的国防军的支持下,完全撕碎《凡尔赛条约》,取回货币发行权,再用印钞票来拉动经济。纳粹党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上台了……(未完待续。)
第174章 和平的纳粹()
1931年3月30日,41岁的阿道夫。希特勒,这个来自维也纳的流浪汉,被年老昏聩的兴登堡认命为德国总理。
当晚,整个柏林沸腾了!
无数的人,不顾3月夜晚的严寒(柏林的3月依旧寒冷),走上了柏林的街头,举着火把,男人们都穿着各种式样的军服——有些是德意志军队的旧军装,有些是褐色的冲锋队制服——排出了严整的队形,高唱着帝国时代流传下来的军歌和德国国歌,走在柏林各条宽阔和繁华的街道上。而女人、孩子和上了年纪的老人则穿上了最好的衣服,站在街道两边,发出阵阵欢呼的声音。仿佛在欢迎凯旋而来的战士!
“没想到孩子们抓了这么多俄国俘虏……”
兴登堡用苍老的声音嘟囔了一句,然后发现鲁登道夫和两个他不认识的德国将军,正用古怪的眼神打量着自己。
“第一军需总监,我说错什么了吗?”
听到兴登堡的提问,鲁登道夫哭笑不得地回答道:“哦,总参谋长阁下,您没有错,是我错了。”
“哦,不要紧的,打赢了就好。”兴登堡笑了笑,然后指着施莱彻尔上将和赫斯曼中将问,“他们俩是谁?”
“这位是施莱彻尔上将,他是国防部长……这位是海因斯贝格…赫斯曼伯爵中将,他是副总参谋长。”
“国防部长副总参谋长……”兴登堡总统眨了眨眼睛,努力回想着德国皇帝陛下什么时候任命这两人担当如此要职的时候。奥斯卡。冯。兴登堡少将到了老总统的身边,搀扶着他离开了总统府的阳台。
鲁登道夫看着自己老上司的背影,沉沉叹了口气,“去年还好好的,现在怎么就糊涂了呢?”
去年是总统大选年,兴登堡的上一个任期从1923年起,到1930年结束。本来兴登堡不想再连任了,可是希特勒却跳出来要参选总统,而且憋了很大的劲头。包了一架飞机在德国各地转悠,还让纳粹党印了一百万份宣传画,八百万本小册子和一千二百万份党报特刊大造声势。
还在竞选宣传中公开喊出了“独裁”、“反犹”、“撕毁《凡尔赛条约》”和“消灭德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口号。
这其实就是一种竞选的战术,不是为了选上总统。而是为了打出影响,擦亮招牌,让所有对现状不满的人都知道纳粹党有办法!
至于总统大位,希特勒也知道选不上——因为施莱彻尔和赫斯曼不许!而且希特勒的观点太激进,虽然支持的人不少。但是愿意马上把国家交给他的人也不多(这个时空,1930年时德国的经济状况比历史上好多了)。
但是鲁登道夫和施莱彻尔却被希特勒的一次次造势和宣传活动搞晕了。认为推出鲁登道夫和弗兰茨。冯。巴本的组合赢不了希特勒。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让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联袂出击,寻求连任。
可是谁也没想到,当时看着好好的兴登堡总统到了1931年却出现了老年痴呆的症状,一时糊涂一时清楚。看这样子,是不大可能做完任期(到1937年)了。
“上将阁下,总统如果不能履行职务,您可以依法继任。整个国防军都会坚定支持您的!”赫斯曼用安慰的语气对鲁登道夫说。历史上鲁登道夫仿佛就是1937年去世的,正好做完兴登堡剩下的总统任期。
不过1937年的总统大选怎么办。确实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这个位子,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落到希特勒手里面的!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高于世间所有万物;
无论何时,为了保护和捍卫,
兄弟们永远站在一起。
从马斯到默默尔,
从埃施到贝尔特,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高亢的《德意志之歌》传来了,游行的人群正从总统府楼下的广场上通过。成千上万,全都举着火把,仿佛无数流动的光点汇成的一片火的河流。滔滔而去,不可阻挡。
“还真是整齐啊,正在兵营里面训练的国防军多半比不过他们!”
鲁登道夫发着感慨。施莱彻尔则有些忧虑地说:“我总是觉得这些人有点危险,希特勒或许会利用他在民众中的威望,把自己变成墨索里尼那样的人物吧?”
“将来或许,不过目前他可没有那样的能耐!”
赫斯曼抱着胳膊。望着眼前仿佛沸腾的城市,笑道:“大部分的人其实都呆在家里呢,他们只是看着纳粹党徒,什么都没有做罢了。
不可否认,纳粹党很会鼓动和宣传,还会让人保持沉默……我们在1918年就没有干好这些事情!我们是脱离人民的,而纳粹党和一部分人民站在一起。他们能把这些人民都煽动起来,用他们的力量去让另外的人民闭嘴。不过离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还早……早着呢,我们德国人可没有俄国人那么好糊弄。他们先得解决德国眼前面临的经济问题,然后再彻底撕碎《凡尔赛条约》,把德意志民族真正统一起来。”
历史上纳粹党真的做成了不少事情。世界大战爆发前6年希特勒的政府把“计划经济”和“私有制”结合得很好,将各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运用到了极致——后世有人说他是“借外债”增长,其实希特勒的政权是靠印钞票搞投资、剥夺犹太人和强制“卡特尔